第66章
【原文】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故能为百谷王(1)。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2)。故居上而民弗重也,居前而民弗害也(3)。天下皆乐推而弗厌也,非以其无争与?
故天下莫能与争(4)。
【题解】
本章,是老子“向统治者献言,颇有点像班固所说的君人南面之术”。老子奉劝他理想中的体“道”圣人,要想统治人民,就得用言辞对人民表示谦下,要想领导人民,就得把自身放在人民后面。最后,要做到“居上而民弗重也,居前而民弗害也”。这种主张,“天真幻想诚有之,贬曰滑头,斥为阴险,未免过界了吧!”(采张松如说)(1)傅奕如此。王弼无“也”字,馀尽同。马王堆本甲本无“也”字,乙本有“也”字。两本“故”字俱作“是以”。景龙、敦煌无“者”字。宋刊河上本,无“其”字。
严遵本无“善”字。蒋锡昌《校诂》:“《说文》:‘泉出通川曰谷。’是百谷犹百川也。
《说文》:‘王,天下所归往也。’是‘王’即归往之义。此言江海所以能为百川归往者,以其善居卑下之地,故能为百川归往也。六十一章王注:‘江海居大而处下,则百川流之。’即据此文而言。”
(2)马王堆本甲乙本俱如此。甲本“先”字后“民也”二字损掩。傅、范无“之”字及两“也”字。王弼作“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但道藏王本,“是以”下有“圣人”二字,当据补入。开元、敦煌及《治要》诸本,上“民”字作“人”。景龙、龙兴碑、《道德真经》及诸唐本宋本,两“民”字均作“人”。
(3)马王堆本乙本如此,甲本“居上”与“居前”两句颠倒。王弼作:“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傅奕作:“是以圣人处之上而民弗重,处之前而民不害也。”敦煌、古观楼、《道德真经》、龙兴碑及强思齐、杜光庭、司马光、苏辙、焦竑、周如砥诸本,均无“圣人”二字,同马王堆本。
(4)据马王堆本甲乙本写定如此。甲本无“皆”字,“争”改作“诤”,“故”字下五字损掩。乙本“非”字作“不”,“以”字损掩。傅奕作:“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不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王弼同傅,惟“以其不争”句上无“不”字;此句,范应元作“不以其争”。
【今译】
江海所以能成为一切小河流所归往的总汇,是因为它处于一切小河流的下游,所以能成为一切小河流所归往的总汇。因此圣人要想统治人民,必须用自己的言辞向人民表示谦下;要想领导人民,必须把自己摆在人民的后面。所以圣人统治人民,但人民不感到有负担,领导人民,但人民不认为有妨碍。天下人都乐意推戴他而不感到烦重,那不是由于他不与人相争吗?所以普天下没有谁能争赢他。
猜你喜欢 帝学卷三·范祖禹 平书订卷六 取士第四·李塨 卷十四·陈天祥 论语商卷上·周宗建 卷一百十五·卫湜 卷二十一·卫湜 卷二十二·李明复 卷三十四·秦蕙田 正论第十八·荀况 天文训·刘安 慈品第七·佚名 序·佚名 开元释教录卷第十六(别录之六)·智升 佛说楼阁正法甘露鼓经·佚名 第四十七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