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66章

【原文】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故能为百谷王(1)。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2)。故居上而民弗重也,居前而民弗害也(3)。天下皆乐推而弗厌也,非以其无争与?

故天下莫能与争(4)。

【题解】

本章,是老子“向统治者献言,颇有点像班固所说的君人南面之术”。老子奉劝他理想中的体“道”圣人,要想统治人民,就得用言辞对人民表示谦下,要想领导人民,就得把自身放在人民后面。最后,要做到“居上而民弗重也,居前而民弗害也”。这种主张,“天真幻想诚有之,贬曰滑头,斥为阴险,未免过界了吧!”(采张松如说)(1)傅奕如此。王弼无“也”字,馀尽同。马王堆本甲本无“也”字,乙本有“也”字。两本“故”字俱作“是以”。景龙、敦煌无“者”字。宋刊河上本,无“其”字。

严遵本无“善”字。蒋锡昌《校诂》:“《说文》:‘泉出通川曰谷。’是百谷犹百川也。

《说文》:‘王,天下所归往也。’是‘王’即归往之义。此言江海所以能为百川归往者,以其善居卑下之地,故能为百川归往也。六十一章王注:‘江海居大而处下,则百川流之。’即据此文而言。”

(2)马王堆本甲乙本俱如此。甲本“先”字后“民也”二字损掩。傅、范无“之”字及两“也”字。王弼作“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但道藏王本,“是以”下有“圣人”二字,当据补入。开元、敦煌及《治要》诸本,上“民”字作“人”。景龙、龙兴碑、《道德真经》及诸唐本宋本,两“民”字均作“人”。

(3)马王堆本乙本如此,甲本“居上”与“居前”两句颠倒。王弼作:“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傅奕作:“是以圣人处之上而民弗重,处之前而民不害也。”敦煌、古观楼、《道德真经》、龙兴碑及强思齐、杜光庭、司马光、苏辙、焦竑、周如砥诸本,均无“圣人”二字,同马王堆本。

(4)据马王堆本甲乙本写定如此。甲本无“皆”字,“争”改作“诤”,“故”字下五字损掩。乙本“非”字作“不”,“以”字损掩。傅奕作:“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不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王弼同傅,惟“以其不争”句上无“不”字;此句,范应元作“不以其争”。

【今译】

江海所以能成为一切小河流所归往的总汇,是因为它处于一切小河流的下游,所以能成为一切小河流所归往的总汇。因此圣人要想统治人民,必须用自己的言辞向人民表示谦下;要想领导人民,必须把自己摆在人民的后面。所以圣人统治人民,但人民不感到有负担,领导人民,但人民不认为有妨碍。天下人都乐意推戴他而不感到烦重,那不是由于他不与人相争吗?所以普天下没有谁能争赢他。

猜你喜欢
  帝学卷三·范祖禹
  平书订卷六 取士第四·李塨
  卷十四·陈天祥
  论语商卷上·周宗建
  卷一百十五·卫湜
  卷二十一·卫湜
  卷二十二·李明复
  卷三十四·秦蕙田
  正论第十八·荀况
  天文训·刘安
  慈品第七·佚名
  序·佚名
  开元释教录卷第十六(别录之六)·智升
  佛说楼阁正法甘露鼓经·佚名
  第四十七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杨守·唐圭璋

      八声甘州   寿萧帅参九月廿三   问梅边消息有还无,似微笑应人。道近来别有,相家一种,叶叶都新。趁得嫩寒轻暖,七日小阳春。一点和羹意,来做生辰。   锦绣香中开国,向绮霞洞里,暂寄闲身。欠朝家多少,未了底经纶。便

  • 卷274 ·佚名

    强至 游华藏寺 我今作邑水云乡,一到犹疑换俗肠。 况在尘区正纷汩,乍来法界得清凉。 松筠锁雾姿逾秀,楼阁摩霄势欲翔。 更即高僧叩空理,功名富贵尽毫芒。 强至 有待 来时帘卷昼,坐久竹移阴。

  • 卷一百四十五·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四十五明 曹学佺 编宋诗二十二王珪大飨明堂庆成皇佑更秋律明堂奉帝禋粢盛虽荐德霜露本怀亲於赫朝三后无文秩百神九筵交玉币重屋近星辰邃幄留飈御清坛堕月津衣冠汉仪旧金石舜韶新受胙

  • 载记第四 石勒上·房玄龄

    石勒字世龙,初名[C111],上党武乡羯人也。其先匈奴别部羌渠之胄。祖耶奕于,父周曷硃,一名乞冀加,并为部落小率。勒生时赤光满室,白气自天属于中庭,见者咸异之。年十四,随邑人行贩洛阳,倚啸上东门,王衍见而异之,顾谓左右曰:“向者胡

  • 列传第十五 穆崇·魏收

    穆崇,代人也。其先世效节于神元、桓、穆之时。崇机捷便辟,少以盗窃为事。太祖之居独孤部,崇常往来奉给,时人无及者。后刘显之谋逆也,平文皇帝外孙梁眷知之,密遣崇告太祖。眷谓崇曰:“显若知之问汝者,丈夫当死节,虽刀剑别割,勿泄

  • 九○七 吏部为知照清字经馆等承办《清文鉴》人员清册事致典籍厅移会(附连单)·佚名

    九○七 吏部为知照清字经馆等承办《清文鉴》人员清册事致典籍厅移会(附连单)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十八日吏部为知照事。文选司案呈,吏科抄出本部等部会题前事一案,相应抄单移会查照可也。须至移会者。计连单一纸。右移会内阁

  • 卷六十二·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六十二 唐 张守节 撰 管晏列传第二      史记六十二 管仲夷吾者颖上人也【韦昭云管夷姬姓之後管严之子敬仲也】少时常与鲍叔牙??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

  • 卷四十五 蒯伍江息夫传 第十五·班固

    (蒯通,伍被,江充,息夫躬)【原文】蒯通,范陽人也,本与武帝同讳。楚汉初起,武臣略定赵地,号武信君。通说范陽令徐公曰:“臣,范陽百姓蒯通也,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虽然,贺公得通而生也。”徐公再拜曰:“何以吊之?”通曰:“足下为令十余年

  • 卫伯玉传·刘昫

    卫伯玉,具有体力,幼时习武,天宝(742)年间驻守安西,凭多次战功升为员外诸卫将军。肃宗即位,举兵平定国难,伯玉满怀激愤,一心想立功求名,从安西回到长安。开始任神策军兵马使出征。乾元二年(759)十月,叛贼史思明派将领李归仁率三

  • 提要·胡瑗

    【臣】等谨案皇祐新乐图记三卷宋阮逸胡瑗奉勅撰仁宗景祐三年二月以李照乐穿凿特诏较定钟律依周礼及厯代史志立议笵金至皇祐五年乐成奏上此其图记也旧本从明文渊阁録出后有宋陈振孙嘉定己亥跋云借虎邱寺本録葢当时所赐

  • 第十一章 13·辜鸿铭

    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辜讲孔子祖国(鲁国)有一派人提议修建一座新政府楼。孔子的一位学生(闵子骞)说,“为什么不保留旧楼,改造一下来适应当前的情况呢?为什么要修建一座

  • 先圣大训卷三·杨简

    宋 杨简 撰主言第十七孔子闲居曾子侍孔子曰参今之君子惟士与大夫之言之闻也其至于君子之言者甚希矣于乎吾主言其不出而死乎哀哉此取诸大戴记家语曰吾以王言之其不出户牖而化天下家语多改作翦截就文记者不知道多失圣

  • 卷六·佚名

    <经部,诗类,毛诗李黄集解钦定四库全书毛诗集解卷六    宋 李樗黄櫄 撰北门刺仕不得志也言卫之忠臣不得其志尔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其矩反】且贫莫知我艰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王事适我政事一埤【避支反】益

  • 凡例·盛世佐

    凡例欧阳子曰学者迹前代之所闻而校其得失或有之矣若不见先儒中间之説欲特立一家之学吾未之信斯言诚释经之圭臬也是编采自先秦迄于本朝凡百九十七家就中有全解行世者仅十数家文集语类杂説及他经解苟有与此经相发明者务

  • 卷十五·赞宁

    ◎明律篇第四之二(正传十九人附见三人)○唐余杭宜丰寺灵一传释灵一,姓吴氏,广陵人也。神清气和,方寸地虚,与大和元精合其纯粹。年肇九岁,僻嫌朽宅,决入梵园,堕息慈之伦,禀出家之制。暨乎始冠,受其具足,学习无倦,律仪是修。示见谈笑

  •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十五·圆悟克勤

    法语中示觉民知库圆湛虚凝道体也。展缩杀活妙用也。善游刃能操守。如珠走盘如盘走珠。无顷刻落虚。亦不分世法佛法。直下打成一片。所谓触处逢渠。出没纵横。初无外物。净裸裸阿辘辘。以本分事印定。头头上明物物上了

  • 佛教与人生·太虚

    ──三十二年十一月在耒阳民众剧场讲──我们翻遍全大藏经,没有发现佛说他自己是创造“宇宙万有”的真宰,也没有发现佛说他自己握有“赏善罚恶”的权威;相反的、佛视此类“神权思想”,直为众生心灵上底毒瘤,势非强有力的予

  • 牧斋有学集·钱谦益

    清代诗文别集。钱谦益撰。钱谦益是明清之际文学家,号牧斋。明代创作的诗文已先此编入《牧斋初学集》,本集系入清以后创作的诗文集,因此以“有学”(“有”通“又”)为名。它最初刻于清康熙三年(1664),诗有《秋槐诗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