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帝学卷三

大宋太祖啓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

眞宗膺符稽古成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

太祖啓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建隆元年正月幸国子监二月又幸诏加餙祠宇及塑绘先圣先贤先儒之象帝亲制文宣王兖公二賛

臣祖禹曰昔武王克商未及下车而褒先圣之后封贤臣之墓表商容之闾释箕子之囚是以天下悦服传世三十厯祀八百盖由此也太祖皇帝承五代之季受天眷命皇业初基日不暇给而即位之月首幸国学谒欵先圣次月又幸尊师重道如恐不及儒学复振寔自此始所以啓佑后嗣立太平之基也与武王未及下车之政何以异哉

三年六月以右谏议大夫崔颂判国子监始叙生徒讲学帝遣中使以酒果赐之因谓侍臣曰今之武臣欲尽令读书贵知爲治之道帝召宗正丞赵孚对后殿令讲周易谓左右曰孚所说精博亦可赏也

四年四月丁亥幸国子监

开寳元年知制诰李穆荐王昭素召见便殿昭素开封酸枣人通九经尤精诗易时年七十七精爽不衰帝问何不求仕进致相见之晩对曰臣草野惷愚无以禆圣化赐坐令讲易乾卦召宰臣薛居正等观之至飞龙在天帝曰此书岂可令常人见昭素对曰此书非圣人出不能合其象因访以民间事昭素所言诚实无隠帝嘉之寻以衰老辞求归乡里拜国子博士致仕留月余遣之

帝自开寳以后好读书尝叹曰宰相须用读书人赵普爲相帝尝劝以读书

臣祖禹曰太祖皇帝之时天下未一方务战胜而欲尽令武臣读书夫武臣犹使之读书而况于文臣其可以不学乎又言宰相须用读书人夫宰相犹当读书而况于天子其可以不学乎又劝赵普以读书盖太祖皇帝知学之益又知爲君爲相不可以不学也书曰圣有谟训明徴定保太祖皇帝之训子孙可不念之哉

帝因读尚书叹曰尧舜之世四凶之罪止从投窜何近代法网之密邪

臣祖禹曰人君读书学尧舜之道务知其大指必可举而措之天下之民此之谓学也非若人臣析章句考异同专记诵备应对而已太祖皇帝读书能知其要如此史臣以爲有意于措刑其可谓至仁矣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太平兴国八年以听政之暇日阅经史求人以备顾问始用著作佐郎吕文仲爲侍读每出经史即召文仲读之帝语宰相曰史舘所修太平总类自今日进三卷朕当亲览宋琪曰陛下好古不倦观书爲乐然日阅三卷恐至罢倦帝曰朕性喜读书开卷有益每见前代兴废以爲鉴戒虽未能尽记其未闻未见之事固多矣此书千卷朕欲一年读徧因思好学之士读万卷书亦不爲难大凡读书须性所好若其所不好读亦不入昨日读书从已至申有鹳飞止殿吻至罢方去左右曰昔杨震讲学有鹳衔鳣坠堂下亦此类也

九年帝谓近臣曰朕读书必究微防尚书云伊尹放太甲于桐宫三年以冕服奉嗣王归于亳作书三篇以训太甲伊尹忠于太甲其理明矣杜预春秋后序云伊尹放太甲于桐乃自立也七年太甲潜出自桐杀伊尹立其子陟又左氏传云伊尹放太甲而相之卒无怨色然则太甲虽见放还杀伊尹犹以其子爲相此与尚书叙太甲事异不知伏生昏忘将此古书乃当时杂记未足审也岂有杀其父而复相其子者乎且伊尹著书训君具在方册必无自立之意杜预通博不当凭汲冡襍说特立疑义使伊尹忠节惑于后人

端拱元年八月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学官李觉方叙徒讲书即召觉令对御讲说觉曰陛下六飞在御臣何敢辄陞髙坐帝为降辇令有司张帟幕设别坐诏觉讲易之泰卦从臣皆列坐觉因述天地感通君臣相应之防帝甚恱赐帛百匹明日谓宰臣曰昨听说泰卦文理深奥足爲君臣鉴戒朕与卿等当遵守勿怠

淳化五年十一月幸国子监召直讲孙奭讲尚书判监李至执经讲尧典一篇未毕遽令讲说命三篇帝曰尚书主言治世之道说命居最文王得太公髙宗得傅说皆贤相也复诵说命事不师古匪说攸闻之句曰诚哉是言何髙宗之时而有贤相如此嘉叹久之

帝与近臣论三史曰夫史书之作务在惩恶劝善若采摭小説异闻以缀饰者葢不足训大约忠孝正直可为嘉叹也眞宗膺符稽古成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敦尚文雅自出阁后专以讲学属词爲乐禁中游息之所皆贮图籍置笔砚及即位每召诸王府侍讲邢昺及国子监直讲孙奭等更侍讲说质问经义久而方罢咸平元年正月命择官详正经籍因访明逹经义者叅知政事李至曰国学讲书崔頥正博通诸经尤善说帝曰朕宫中无事甚乐听书常求其人尤不易得翌日召頥正讲尚书于景福殿又于苑中讲大禹谟自是日令赴御书院侍对帝谓宰相曰頥正讲诵有功卿等更于班行中择性行淳朴通经义知损益者二人以名闻頥正讲尚书至十卷年老歩趋艰蹇表求致仕帝命坐问防甚至听以本官致仕仍充直讲二年七月以兵部侍郎杨徽之戸部侍郎夏侯峤并爲翰林侍读学士国子祭酒邢昺爲翰林侍讲学士翰林侍读吕文仲爲翰林侍读学士按唐开元中置侍读其后有翰林侍读学士五代以来四方多事时君尚武不暇向学故此职久废太宗崇尚儒术听政之暇观书爲乐殆至宵分手不释卷繇是命文仲爲翰林侍读寓直禁中以备顾问然名位未崇帝聪明稽古奉承先志首置此职择耆儒旧德以充其选班秩次翰林学士禄赐如之设直庐于秘阁侍读更直侍讲长上日给尚食珍膳夜则迭宿帝尝谓近臣曰朕听政之外未尝虚度时日探赜编简素所耽玩但古圣奥防有未晓处不免废忘昨置侍讲侍读学士自今令监舘阁书籍中使日具当宿官名进入朕欲召见访问自是多召对询访或至中夕焉

臣祖禹曰太宗始命吕文仲侍读眞宗置侍讲侍读学士仁宗开迩英延乂二阁日以讲读爲常累圣相承有加无损有勤无怠此所以遗子孙之法也是以海内承平百三十年自三代以来盖未之有由祖宗无不好学故也

二年七月幸国学谒先师及览三礼图召祭酒邢昺直讲崔偓佺讲尚书大禹谟从官侍座帝曰偓佺讲书颇逹经义甚可称也赐偓佺绯章服昺已下器币

帝御便殿命翰林侍讲学士邢昺讲左氏春秋侍读预焉

五年讲春秋毕邢昺曰春秋一经少有人听多或中辍帝曰勤学有益最胜它事且深资政理无如经书朕听政之余惟文史是乐讲论经义以日系时寜有倦邪十月召近臣观书龙图阁帝曰朕自防至今读经典其间有过数四在东宫时惟以叙书爲念其间亡逸者多方购求颇有所得今已类成正本除三舘秘阁外又于后苑龙图阁各存一本但恨校对未精如靑宫要纪继体治民论此一书二名并列篇目盖购书之初务于数多不嫌重复甚无谓也

景徳四年三月召近臣观书玊宸殿即帝偃息之所茵帏皆黄绢爲之无文采之餙叙书八千余卷帝曰此惟正经正史累校定者小说它书不置于此盖俯近禁中最便观览国家搜访图书其数渐广臣僚家有叙书者朕先借其目叅校所少并令抄补所得甚多信非时手不能备此今秘阁之后新衣库虽有栋宇地犹狭隘朕累令经度若迁此库以广其地尤爲佳事当谕刘承珪増葺之

帝宴饯侍讲学士邢昺于龙图阁上挂礼记中庸篇图昺指爲天下国家有九经之语因讲述大义序修身尊贤之理皆有伦贯坐者耸听帝甚嘉纳之

大中祥符元年十一月幸曲阜谒文宣王庙有司定仪止肃揖帝特拜又幸孔林以树木拥道降舆乘马诣坟拜奠帝曰唐明皇褒先圣爲王朕欲追諡为帝可乎当令有司检讨故事以闻或言宣父周之陪臣周止称王不当加以帝号遂止増美名

帝命王旦选儒学之士旦荐崇文院检讨冯元帝召见命讲易泰卦元进说曰地天爲防者以天地之气交也君道至尊臣道至卑惟上下相与则可以辅相天地财成万物帝悦赐元绯章服称旦善择才

天禧元年二月诏太子中允直龙图阁冯元讲易于宣和门之北阁待制预焉自是听政之暇遂以爲常三年九月召宰臣枢密两制及东宫僚属于清景殿观书帝以青宫要纪事有未备因博采羣书广爲承华要略十卷每篇着賛以赐皇太子至是书成故召近臣观焉

太宗时邢昺尝纂礼选以献其后帝阅书禁中得其本作賛以示近臣曰朕在东宫昺爲侍讲尝徧讲九经书亦有三五过或十余过者唯尚书凡十四讲盖先帝慈防勉励每旦聴书食讫习射使与兄弟朝夕同处所习者文武二事尔

帝与诸王宗室友爱最笃然动有戒谕或问其讲习爲学则喜见顔色形于奬劝编修君臣事迹日进草三二卷帝虽政务繁剧亦中夕披阅条其舛互纎悉穷究诸儒疲于应对爲文务求温雅制述尤多中外书奏歌颂无不重复省覧暑月或衣单絺流汗浃体而详览不辍文史政事之外无他玩好帝读经史摭其可以爲后世法者着正说五十篇其后仁宗御经筵命侍臣日读一篇

帝学卷三

猜你喜欢
  第四章 独农与公农之比·梁启超
  榕村语録卷二十四·李光地
  卷十五·朱熹
  提要·郑玄
  第三章 13·辜鸿铭
  曾子寝疾(1)·戴圣
  第45章·老子
  权修第三·管仲
  卷十九·吕祖谦
  卷二十五·魏了翁
  卷十四·佚名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一·欧阳竟无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一·念常
  评九江地方法院贺方仁之真我论·太虚
  答黄覕子问(二则)·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西岩集·翁卷

    宋 翁卷 撰游仙篇旭日升太虚流光到萌芽旁有五云气焕烂含精华所愿服食之跻身眇长霞带我清泠佩飞我歘忽车三山不足期千龄讵云賖悟彼劳生人无异芳春花步虚辞根布灵叶妙化无常人结兹清阳气挺我空洞神炼度得长生列籍齐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佚名

    正统十二年十一月己丑朔钦天监进正统十三年大统历 上御奉天殿受之给赐亲王文武百官颁行天下○命故中军带俸都督同知钱贵子钦为锦衣卫带俸指挥使○巡按江西监察御史芮钊奏赣州瑞金县六月淫雨县市水深丈余仓库钱粮俱被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佚名

    正德六年冬十月戊寅朔享 太庙遣驸马都尉游泰代行礼○升雷州府知府赵文奎为云南布政司右参政大理寺署右寺副程銈为四川按察司佥事○己卯守备河间都指挥程汉尝领军溃于景州巡捕指挥曹□□良临阵先逃事闻诏停汉俸戴罪杀

  • 卷之三百二·佚名

    光绪十七年。辛卯。冬十月。壬辰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外记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泰东陵、裕陵、昌陵、昌西陵、慕陵、慕东陵、定陵、定东陵、惠陵。  ○遣官祭端

  • 卷之二百三·佚名

    光绪十一年。乙酉。二月。辛未朔上诣储秀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己亥皆如之。内注  ○以神灵显应。颁河南淇县关帝庙扁额。曰神功广运。城隍庙扁额。曰应德效灵。武安县城隍庙扁额。曰神厘普洽。随

  • 涌幢小品卷之一·朱国祯

    太白神太祖定鼎金陵。凡十二年。用小明王龙凤年号。小明王既殂。改明年丁未为吴元年。正月。有省局匠对省臣云。见一老人语之曰。吴王即位三年。当平一天下。问老人为谁。曰。我太白神也。言讫。遂不见。省臣以闻。上

  •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巻四·刘时举

    宋 刘时举 撰宋髙宗四乙卯绍兴五年春正月朔日有食之 上在平江诏宰执条上攻守策李纲言陛下勿谓敌马退遁为可喜而以僣伪未诛仇敌未报为可虑勿以保全东南为可安而以中原未复赤县神州至今沦丧为可

  • 志卷第二十二 高丽史六十八·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礼十。嘉礼。大观殿宴群臣仪。○陈设。 前期都校中尙署设彩棚于殿庭近南。 前一日尙舍局铺王座于大观殿上当中南向设便次于王座东少北设二兽

  • 昔儿吉思传·宋濂

    昔儿吉思,幼随从太祖征讨回回、河西诸国,俱有战功。太宗时,随睿宗西征,行军至京兆府,逢亦来哈..率诸部兵作乱,昔儿吉思挺身杀入敌阵,下马搏战,敌军望风败逃。睿宗嘉奖其功劳,以侍女唆火台许配他为妻。世祖尤其钟爱他,凡征战、打

  • 景公欲杀犯所爱之槐者晏子谏第二·晏婴

    景公有所爱槐,令吏谨守之,植木县之。下令曰:“犯槐者刑,伤之者死。”有不闻令,醉而犯之者,公闻之曰:“是先犯我令。”使吏拘之,且加罪焉。其女子往辞晏子之家,托曰:“负郭之民贱妾,请有道于相国,不胜其欲,愿得充数乎下陈。”晏子闻

  • 卷七 学一·黎靖德

      ◎小学   古者初年入小学,只是教之以事,如礼乐射御书数及孝弟忠信之事。自十六七入大学,然后教之以理,如致知、格物及所以为忠信孝弟者。〔骧〕   古人自入小学时,已自知许多事了;至入大学时,只要做此工夫。今人全未

  • 论语学案卷七·刘宗周

    (明)刘宗周 撰○下论子路第十三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学不究乎万物一体之源则临政出治未有能以身视民家视事者诚以身视民家视事则有先之而已矣劳之而已矣君子以一心之精神运天下于声色之外我倡导而民自正我厉

  • 五十五观章第七·佚名

    行道者当为五十五因缘自观身。是身为譬如沫不能捉。是身为譬如大海不厌不足五乐。是身为譬如大河日愿至死海。是身为譬如大便慧人不欲故。是身为譬如沙城疾坏散去。是身为譬如会坏城多怨家。是身为譬如化城不自有亦不

  • 最上成就印相分第二十四·佚名

    尔时金刚手菩萨。宣说此决定不空最上善巧微妙广大不可思议甚深之法。所有尽无尽成就法。皆悉能成。行人当随意随处。结跏趺坐心意调柔。然後以左手结坚固一切智樱安於左胯之侧。右手戏掷金刚杵。以金刚三业成就故。是

  • 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 第一卷·佚名

    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 第一卷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序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菩提树下。与大菩萨众。所谓金刚幢菩萨摩诃萨

  • 卷第二十四·佚名

    补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四 明吴门华山寺沙门 明河 撰 杂科篇 宋 圆觉演公传 宗演。河北恩州人。姓崔氏。元丰满禅师弟子。唱云门之道者也。法貌修整。持守严密。宣和中。徽宗诏入内庭说法。赐紫方袍。当时有大因缘。

  • 雪關和尚語錄卷六·雪关智訚

    侍者傳善輯詩五言古彭質先廣文誕日詩以賀之濬哲本天人,數非靈蔡卜,千歲軼莊椿,五經笥邊腹。夙慧冠詞林,挺然好堅木,漢品晉風流,文章錦繡谷。驊騮碧玉蹄,款段安能逐,手持天竺書,根利刀批竹。心潭龍未降,義藪虎先服,超出塵象表,頭上

  • 摩诃吠室啰末那野提婆喝啰阇陀罗尼仪轨·佚名

    一卷,唐般若斫羯罗译。毗沙门天王之供养仪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