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卫伯玉传

卫伯玉,具有体力,幼时习武,天宝(742)年间驻守安西,凭多次战功升为员外诸卫将军。肃宗即位,举兵平定国难,伯玉满怀激愤,一心想立功求名,从安西回到长安。开始任神策军兵马使出征。乾元二年(759)十月,叛贼史思明派将领李归仁率三千名铁骑进犯,伯玉以数百名骑兵在疆子坂将其打败,尸横遍野,获得战马六百匹,归仁和其残部向东逃走。以战功升为右羽林军大将军,熟知军事。转为四镇、北庭行营节度使。向京城贡献俘虏一百多人,皇上诏令解缚赦免他们,伯玉升任神策军节度。上元二年(761)二月,史思明率领众兵西下图谋长安,史朝义率领其军夜袭陕州。伯玉领兵抗击,在永宁大破敌军。贼军退走,晋位特进,封为东郡公。

广德元年(763)冬天,吐蕃进犯京师,皇上幸驾陕州。认为伯玉有才略,可当重任,于是升为江陵尹,兼任御史大夫,充当荆南节度观察等使。不久加授检校工部尚书,封为城阳郡王。大历初年(766),遇上母亲丧事,朝廷以王昂替代其职,伯玉暗中劝将吏不接受诏令,不久又起用本官任荆南节度等使,受到当时人们的憎恶,大历十一年(776)二月觐见皇上,病死于京师。

猜你喜欢
  卷四百五十三·列传第二百一十二·忠义八·脱脱
  内篇 称谓第十四·刘知几
  第十二回 燕王弘投奔高丽 魏主焘攻克姑臧·蔡东藩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佚名
  卷之四十九·佚名
  卷一·曾巩
  第二章 我的童年 四 毓庆宫读书·溥仪
  柳庆传·令狐德棻
  王睿传·李延寿
  安颉传·李延寿
  蒲察思忠传·脱脱
  一八 英文教员·邹韬奋
  卷三十一·佚名
  卷七·陈骙
  卷五十九·徐天麟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扫叶集·汪精卫

    颐和园四山微雨洗烟霏,万点波光动翠微。白鸟快穿虹影过,绿杨遥带浪花飞。排云宫阙空如许,横海楼船遂不归。未与圆明同一炬,金甍犹得醉斜晖。清叶赫那拉后移海军经费以筑此园,故诗中及之。卫辉道中川原如锦焕朝阳,生气蓬蓬布

  • 攻瑰集补钞·管庭芬

    攻瑰集补钞楼钥西山资国寺野溪清浅度危桥,径策枯筇上紫霄。晓雾暗蒸山寺雨,松风深隐海门潮。浮杯水涨人何在,洗钵池清意已消。又上乐亭台上看,云山万叠更逍遥。题雪窦锦镜桥亭雨溪赴壑若奔虬,此地端能截众流。三板放开千丈

  • 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二十六·佚名

    万历三十四年十月丙申朔颁万历三十五年历以孟冬享 太庙遣英国公张惟贤永康侯徐文炜等代献行礼○遣官祭 司井之神○秦王谊□□忠奏请诸宗名封内敬樽等庶子五十一名皆私婚滥妾所生及远年未经请名与未报者礼臣李廷机发

  • 卷之七十四·佚名

      顺治十年。癸巳。夏。四月。丙申朔。享太庙。遣公噶布喇行礼。  ○丁酉。上御太和门。亲试兼翰林衔吏部侍郎成克巩、礼部侍郎张端、及内三院学士刘正宗、编检以上官六十二员。君子怀德论一篇、请立常平仓疏一

  • 一○二一 军机处为移送《御批续通鉴纲目》漏改书页事致江苏巡抚咨文·佚名

    一○二一 军机处为移送《御批续通鉴纲目》漏改书页事致江苏巡抚咨文乾隆四十九年四月二十六日办理军机处为移知事。照得《御批续通鉴纲目》内遗漏未改各条,已交武英殿逐条改挖,兹将已改各书页汇齐一册,并清单一件,贵抚接

  • 卷十五 下 王子侯表 第三下·班固

    (表略)孝元之世,亡王子侯者,盛衰終始,豈非命哉!元始之際,王莽擅朝,偽褒宗室,侯及王之孫焉;〔一〕居攝而愈多,非其正,故弗錄。〔二〕旋踵亦絕,悲夫!〔一〕師古曰:“王之孫亦得封侯,謂承鄉侯閟以下是也。”〔二〕師古曰:“王莽所封,故不以

  • 吐蕃传·薛居正

    吐蕃,原居于汉朝西羌地区,有人说他们是南凉秃发利鹿孤的后裔,他的子孙以秃发为国号,语音讹变为吐蕃。吐蕃人将他们的国主称为赞普,设置大论、小论官以管理国事。他们的风俗是随水草放牧而无固定居所,然而也有城郭,都城叫逻些

  • 卷之二十四·佚名

    尚泰王十一年戊午,正月十八日,將知行夫役暫行减少。給地公項極乏,當頒賜知行及加賜知行之時額數不敷。茲除前行减少外,起自本年,將聞得大君御殿、佐敷御殿暨諸士知行暫行每一石减五斘,其夫役亦行扣减。本年,改築歡會門矼石暨

  • 近思録集注卷十四·茅星来

    观圣贤【几二十六条】明道先生曰尧与舜更无优劣及至汤武便别孟子言性之反之自古无人如此说只孟子分别出来便知得尧舜是生而知之汤武是学而能之文王之徳则似尧舜禹之徳则似汤武要之皆是圣人【遗书上同】仲尼元气也顔子

  • 卷八十八·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八十八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八十八宗庙时享周礼天官太宰及纳亨赞王牲事【注纳亨纳牲将告杀谓向祭之晨既杀以授亨人 疏礼器云纳牲诏于庭杀讫毛以告纯血以告杀腥其

  • 卷九·朱朝瑛

    钦定四库全书读春秋略记卷九    明 朱朝瑛 撰襄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仲孙蔑会晋栾黶宋华元卫甯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围宋彭城石氏曰哀二年齐卫围戚不曰卫戚不与齐卫之助子围父也此围彭城则系之宋不与楚之取

  • 十住毗婆沙论 第十四卷·佚名

    十住毗婆沙论 第十四卷圣者龙树造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分别二地业道品之余◎菩萨住此地自然不行恶深乐善法故自然行善道问曰。十不善道自然不作。自然行十善道。此二种道。几是身行。几是口行。几是意行。

  • 大唐贞元续开元释教录卷上·圆照

    甲戌岁西明寺翻经临坛沙门圆照集上四朝应制。所翻经论。及念诵法。并修疏记碑表录集等。总三百四十三卷。并目录三百四十五卷。一百九十三卷经论及念诵法。六十四卷经论疏义。八十六卷贞元新集古今制令碑表记(并目八

  • 苌楚斋随笔·刘声木

    近代刘声木撰。五十卷。刘氏系淮系官僚刘秉章子,辛亥后以遗老自居。此书所述多朝章、国故,间评诗文。亦有谈论朝鲜壬午事变、甲午中日之役等历史事件之文字,可资参考。有直介堂丛刊本,民国年间印行。

  • 艮斋诗集·侯克中

    元诗别集。14卷。侯克中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四库全书》底本为明代藏书家毛晋旧藏的元刊本。本集卷首无序言,各卷所收入的诗篇未按体裁类编。在这14卷诗中,主要为七言近体,七言律诗占

  • 春秋通说·黄仲炎

    十三卷。黄仲炎(生平不详)撰。黄仲炎字若晦,永嘉(今属浙江)人,宋代经学家。穷经笃古,老而不第。黄氏不是朱熹门人,但其说却以朱熹为宗。黄氏认为:“《春秋》者,圣人教诫天下之书,非褒贬之书也。何谓教?所书之法是也;何谓戒,所

  • 华严原人论·宗密

    全一卷。唐代圭峰宗密撰。简称原人论。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本书旨在破除儒道二教之妄执,究寻人类本源。分为四篇:(一)斥迷执,破斥儒道二教元气剖判说及虚无大道说。(二)斥偏浅,就佛教中人天教、小乘教、大乘法相教、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