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楼阁正法甘露鼓经

西天中印度惹烂驮啰国密林寺三藏明教大师赐紫沙门臣天息灾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阿难陀发诚谛心。诣世尊所。到佛所已。用彼头顶礼世尊足。修敬毕已住立一面。尔时尊者阿难陀白世尊言。云何种于清净善根。云何作曼拏罗。云何归依受持学处。云何合十指掌。恭敬如来成何善业。世尊。云何轮回善根不灭。云何业尽获得涅盘。作如来像云何功德。世尊告言。阿难陀。当于五德而净修持。又说以何等语发于自心发于他心。复令贤圣得心欢喜。善业巍巍所求皆得。身谢命终生善逝天。阿难陀。若有发心为于佛故伸乎供养。作四方曼拏罗。我说彼人当来之世。于北俱卢洲为富贵主。身殁之后生忉利天。阿难陀。若有发心为于佛故伸乎供养。如半月形作曼拏罗。我说彼人当来之世。于东胜身洲为富贵主。身殁之后生夜摩天。阿难陀。若有发心为于佛故伸乎供养。作圆曼拏罗。我说彼人当来之世。于西牛货洲为富贵主。身殁之后生兜率天。阿难陀。若有发心为于佛故伸乎供养。如彼车形作曼拏罗。我说彼人当来之世。于南阎浮洲为富贵主。身殁之后生化乐天。阿难陀。若有归依于佛及以法僧护持净戒。我说彼善根福无量无边。一切声闻及与缘觉。尽涅盘际无能较量。

  尔时世尊告尊者阿难陀。随汝意知彼红莲花柔软无垢。无忧树叶铜色微妙。我舌如彼舒覆面门乃至发际如汝所见。阿难陀。谁以妄语绮语恶口两舌。而能有此如来应正等觉。语唯真实舌乃如是。阿难陀。若有归命合掌顶礼于彼世尊如来应正等觉。作此归依者。彼之有情为我救度。何以故。阿难陀。如来法界而决定故。若有诚心决定合掌礼拜及以布施。阿难陀。又复有人如洗其手及涤诸器。同此少时发利生心。愿彼所有一切众生悉得安乐。阿难陀。我说此人开于福门。闭于恶趣得免三劫。云何三劫。谓刀兵劫疫病劫饥馑劫。阿难陀。又若有人一日持此远离杀生之戒。彼人不生刀兵劫中。若以一诃梨勒布施众僧。彼人不生疫病之劫。若以一盂饮食施于众僧。彼人当得不生饥馑之劫。阿难陀。有三善根无尽无边。处轮回中亦不灭尽当趣涅盘。阿难陀。何等为三。谓于如来而种善根。无尽无边处轮回中。亦不灭尽终趣涅盘。于法于僧而种善根亦无尽无边。处轮回中亦不灭尽。当来必得趣于涅盘。

  尔时世尊以如来功德。谓阿难陀言。而汝见彼南阎浮洲。阿难陀白世尊言。唯然已见。阿难陀。若有族姓男族姓女。以七宝作南阎浮洲如车相形。纵广正等七千由旬。而用布施供养四方众僧。及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乃至缘觉等。若有如来应正等觉般涅盘后。用彼泥团作窣堵波。大如阿摩勒果。上安相轮大小如针。覆以伞盖由如枣叶。中安佛像同彼麦粒。下葬舍利如白芥子。我说此福广大而胜于彼。

  阿难陀。南阎浮洲而汝且止。阿难陀。若有族姓男族姓女。以七宝作东胜身洲。四面周匝如半月形。纵广正等八千由旬。布施供养四方众僧。及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乃至缘觉等。若有如来应正等觉般涅盘后。用彼泥团作窣堵波。如阿摩勒果。上安相轮大小如针。覆以伞盖由如枣叶。中安佛像同彼麦粒。下葬舍利如白芥子。我说此福广大而胜于彼。

  阿难陀。彼南阎浮洲东胜身洲而汝且止。阿难陀。若有信心族姓男族姓女。以七宝作西牛货洲如圆满月。纵广正等九千由旬。以此布施供养四方众僧。及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乃至缘觉。若有如来应正等觉般涅盘后。用彼泥团作窣堵波。如阿摩勒果。相轮如针伞盖如叶。中安佛像同彼麦粒。下葬舍利如白芥子。我说此福而胜于彼。

  阿难陀。彼南阎浮洲。东胜身洲。西牛货洲而汝且止。阿难陀。若有族姓男族姓女以七宝作北俱卢洲。四面方等各十千由旬。以此供养四方众僧。及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乃至缘觉。若有如来应正等觉般涅盘后。用彼泥团作窣堵波如阿摩勒果。相轮如针伞盖如叶。中安佛像同彼麦粒。下葬舍利如白芥子。我说此福广大而胜于彼。

  阿难陀。彼四大洲而汝且止。若有族姓男族姓女。以七宝作帝释天主善法之堂。布施供养四方众僧。及于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乃至缘觉。若有如来应正等觉般涅盘后。用彼泥团作窣堵波。如阿摩勒果。种种庄严相轮伞盖。作佛形像及葬舍利同前无异。我说此福广大而胜于彼。

  阿难陀。彼之四洲及善法堂而汝且止。阿难陀。若有信心族姓男族姓女。乃至以彼七宝作三千大千世界。布施供养四方众僧。及于四果乃至缘觉。若有如来应正等觉般涅盘后。用彼泥团作窣堵波。如阿摩勒果种种庄严相轮伞盖。安佛形像及葬舍利同前无异。我说此福广大而胜于彼。何以故。阿难陀。如来施戒忍辱精进静虑。及一切智无量无边。乃至十力四智三不共法及四念处。乃至大悲亦无量无边。盖以如来有如是功德故。

  阿难陀。如来应正等觉说是法时。三千大千世界周遍振动。尔时尊者阿难陀白佛言。世尊。今此正法当云何名云何受持。佛告阿难陀。此经名正法甘露鼓。亦名未曾有正法。如是受持。尔时尊者阿难陀。以希有心承佛圣旨。信受奉持顶礼而退。

    佛说楼阁正法甘露鼓经

猜你喜欢
  永济融禅师住关东广宁普慈寺语录卷上·佚名
  卷第十七(寒字号)·朱时恩
  卷十五·赞宁
  卷第四十三·佚名
  善見律毗婆沙卷第一·欧阳竟无
  刘东青居士汉慧常字说·太虚
  贤劫经卷第六·佚名
  卷第七·佚名
  卷五·佚名
  卷三百五十·佚名
  大智度論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禅要经全文·佚名
  慈悲道场忏法 第五卷·佚名
  卷三十二·佚名
  佛说文殊师利现宝藏经卷下·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提要·郭翼

    (臣)等谨案林外野言二卷元郭翼撰翼字熙仲昆山人少从卫培学精于易义尝献策张士诚不能用归耕娄上老得训导官竟与时忤偃蹇以没卢熊为作墓志见朱珪名迹録中翼明敏博学不屑为举子业専意作古文词尤工于诗尝自号东郭生又称野

  • 卷524 ·佚名

    赵汝唫 居苦 去郭近一里,结茅才数间。 红尘飞不到,幽事颇相关。 凿石分流水,移松补断山。 栖禽忙似我,日落未知还。 赵汝唫 栖真洞 幅巾洒松露,双袖抖衣尘。 可耐人间暑,来寻洞里春。

  • 卷四百四十·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四十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七十四 林瑭【字廷珍成化辛丑进士历官太仆寺少卿有西园遗稿】 送周太参之任广西方伯 入滇未踰年辄复别滇去丈夫怀四方所适皆真遇雄藩虽巍巍猺黎病杂处

  • 第三十三回 安金藏剖心明信 僧怀义稔恶受诛·蔡东藩

      却说武承嗣是武氏爱侄,受封魏王,职任左相,端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唐朝宗室,及内外文武百官,好几多人为他所害,他还想捽去豫王,入为太子,不料反接到制敕,竟把他的左相重任,撤消了去。他也不识何因,及探问武氏左右,方知是由

  • 卷之二百七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第四卷 唐·缪荃孙

    大都督、长史、按察节度等使 扬州大都督 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淮南按察采访等使 淮南节度观察使襄邑王神符 《本传》:武德九年、迁扬州大都督。贞观初,再迁宗正卿。移州府及居人渡江,州人赖焉。魏王泰 《旧传

  • 公孙轨传·李延寿

    公孙表的第二子公孙轨,字元庆。明元帝时,为中书郎。他跟随御驾东征西讨,补授诸军司马之职。太武帝平定赫连昌后,率领众将帅闯入他的府内藏金之地,令众人可随意挑选金银玉器。诸将都金玉满怀,只有公孙轨什么也没拿。皇帝亲手

  • 九八、孟子在齐威王时先已游齐考·钱穆

    《孟子》:“陈臻问曰:前日于齐,王餽兼金一百而不受。于宋,餽七十镒而受。于薛,餽五十镒而受。”玩其语气,似孟子至宋在去齐之后。阎潜邱谓:“孟子去齐过宋,当周慎靓王之三年,正康王改元之岁,宋始称王。”全

  • 卷四十六·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四十六宋 宋敏求 编大臣宰相命相三齐抗平章事制韦执谊平章事制杜黄裳袁滋平章事制郑余庆平章事制郑絪平章事制武元衡平章事制李吉甫平章事制裴垍平章事制李藩平章事制权德舆平章事制李吉甫

  • 潘文焕·周诒春

    潘文焕 字光宇。年二十七岁。生于北京。永久通信处。上海兆丰路七十四号潘太太转交。初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得学士学位。历任闽学校教员。上海南洋中学教员。北京淸华学校英文文案。民国元年。自费游美。入米西根

  • 卷八 事君章第十七·邢昺

    [疏]正义曰:此章首言君子之事上,又言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皆是事君之道。孔子曰:“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前章言明王之德、应感之美,天下从化,无思不服。此孝子升朝事君之时也,故以名章,次《应感》之后。子曰:“君子之事上也,(上

  • 虎会问·子华子

      虎会以其私问于程子曰:主君何如主也?程子曰:昔尧舜在上,涂说而巷议所不废也,是是非非之谓士,试为吾子言之。本也不敢以古事为考,先大夫文子之志也,好学而能受规谏,立若不胜衣,言若不出口,身举士于白屋之下者四十有六人,皆能获

  • 法华文句记卷第五·湛然

    法华论云去。引论释也。论有三文。初约三乘。意令二乘与菩萨乘同得同有。于中先引论。次论言下解释论意。云次第者。与令解释次第不违。准论文意初以无上为开。论文又云。佛知见者。如来能证如实知彼义故。经文既云为

  • 千山剩人和尚语录卷之四·函可

    门徒比丘 今庐 今又 重梓小参小参,云:“古人道:‘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说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诸佛诸祖出世,只教你行得便是,并不曾要尔会说会道。于今末法时代,只贵空谈,但有行得一分底,便胜那说得十丈

  • 陈后主集·陈叔宝

    诗文集。南朝陈叔宝 (553—604)撰。一卷。叔宝字元长,小字黄奴,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人。南朝陈末代皇帝,诗人。生于江陵,公元五八二年即帝位,嗜酒色,荒朝政,大建宫室,崇尚奢侈,荒嬉无度。日与妃嫔、狎客游晏,重赋严

  • 神功妙济真君礼文·佚名

    神功妙济真君(许逊)号封于元成宗时。本文当出自元末明初。依仙科十戒而忏悔,属科仪。

  • 燕子笺·佚名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六卷十八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中叶。现存主要版本有清迎薰楼刊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刊本,藏芜湖市图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迎薰楼刊本,1994年春风文艺出版社“中国

  • 法华十罗刹法·佚名

    一卷,失译,法华经陀罗尼品所列十罗刹女之修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