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凡例

凡例

欧阳子曰学者迹前代之所闻而校其得失或有之矣若不见先儒中间之説欲特立一家之学吾未之信斯言诚释经之圭臬也是编采自先秦迄于本朝凡百九十七家就中有全解行世者仅十数家文集语类杂説及他经解苟有与此经相发明者务摭而录之志在博收兼存异义不专主一家言

宋太学生遗书时宰论服制称严陵方氏説而不知其出于正义卫正叔尝引以为戒【见所着礼记集説】谓其遗本而宗末也是书编次众説一以时代为序二説略同则录前而置后后足以发前所未备始兼录之或有袭用先儒之説而没其姓氏者必与追正庶不使伯宗郭象之流得售其攘善之技

记曰毋説毋雷同韩子亦曰自古于辞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有明中叶以后经解之书徃徃隠没古人名字将为已説顾炎武尝病之不揣弇陋思表章微学潜心是经防十年始克成编间有一得之愚附于先儒之説之后随时劄记见有先我而得之者则削之惟恐不尽虽未必尽得遗经之防要蕲无蹈昔人所讥云是经遭王安石废罢之后读者絶少宋人陈祥道张淳李如圭辈之讲説多不传明国子监所刻十三经注疏此经譌脱特甚或欲据闗中石经刋正之【见顾炎武所作仪礼句读序】不知唐之石经在当时已讥其芜累又况碑板剥落补字荒陋恶可据为定本邪张尔岐参校为正误嘉惠后学不浅惜其所据止石本监本吴本而已未尝博考宋元人旧本及其论著故从违容有未当今更取朱子通解杨氏图敖氏集説诸本辨其异同务归至当注疏阙误可考者亦与补正庶不至谬种流传疑误后学康成祖防纬兼有牵率附防之病同时通人已有讥其多臆説者【见太平御览孔融与诸卿书】然其家世习礼身复博通羣籍故其为文简严该洽先王之制度赖以不坠其功居多王子邕虽力排之而卒不能掩贾公彦等作疏芟除异议郑注遂孤行至今有宋而后説经者伙矣他经旧説多遭摈弃而此书独以罕习故得完朱子及其门弟子着经传通解裒集礼书垂千古不刋之典至于诠释多仍旧文敖继公集説出间发新义以易之而于制度文为反多阙而未备记其优劣盖与陈澔之礼记集説等京山郝氏尤好立异所着节解一书掊击郑贾不遗余力而考据未精穿凿已甚今并录诸家之説断以已意亦欲讲去其非而求是耳非敢与先儒角短长也朱子尝谓仪礼疏説得不甚分明故通解所引用徃徃加以润色后儒因之于贾疏各有删改今掇其胜于原文者着于篇而分注其下曰从某书节本盖不没其所自也若其未经删改者及他讲师之説则但去其冗长而已不敢妄加增损致乖本防

乡射礼文有与乡饮酒礼同者大射仪有与燕礼乡射礼同者郑氏各为之注未免前后复出今遇此等处概从节去

分节法昉于通解而后之説仪礼者多遵之以其便于读者也顾其分合之处参错不符人各有见今斟酌众本择善而从务使经文血脉流贯条理秩然览者幸勿以割裂见诮【记文旧不分章张氏句读始分之今于诸长篇亦用其法若寥寥数语读者易了毋庸过为离析也】

以记分属于经文每条之下亦通解例也而以为释是经之例则其势有不可行者敖氏论之详矣或谓朱子于易之彖象文言为费郑王诸儒所乱者方且离之以复于古岂有着礼书而反合其所本离者乎盖编纂之初不得不权立此例以便寻省惜未卒业而门人继之因仍不改非朱子本意也【呉草庐亦疑通解经传混淆为朱子未定之稿】此言未知然否要之通解一书规模濶大原不为诠解礼经而设而读者亦不可以释经之例绳之也是编一依郑本经自为经记自为记不敢学歩邯郸失其故歩汉唐人説经皆慎重守师説不敢变宋初犹然当时儒者不敢议郑康成毋论经传后来名儒辈出人心不安于旧而新是图于是有黜退传注改窜经文者千百相传之遗经靣目为之一变虽其廓清厘正之功诚非拘墟者所及而逞一己之私见以滋纷更者亦不能保其必无矣愚于是经士冠士相见防服等篇经记传注相汩处心知其非圣经之旧然不敢輙为改易仿蔡氏书传例别为考定以附于后僭妄之罪后之君子其有以谅之

古人之制度不可见矣信斋杨氏绘为图以着之而其门户牖堂室之制升降揖譲之容如在目前后人叹其明便然以图释经毫厘之差便有千里之谬杨氏一遵注疏无所是正时复有并注疏之意而失之者不无遗憾焉今其书世多有之不须备录惟揆之于理而未安稽之于古而未协者则舎其旧而别搆之细流土壤仰禆高深谅亦先儒所不弃也

周礼周公未成之书大小戴记缀缉自汉儒手醇疵参半故礼书之存于今者惟此经称完备惜古文增多三十九篇佚不传然冠昏防祭乡相见六礼脩之司徒以节民性为士大夫日用所不可阙者具在是矣所亡惟军礼耳抑尝思之孔子自谓未学军旅而周礼夏官之职亦多阙文隋志言河间献王得司马穰苴兵法一百五十篇无敢传之者岂以其书禁秘非儒者所素习故不传于后与要不足为是经累也自汉以来人无异议张子朱子尤尊信此书世儒乃有疑其非尽于圣人者【徐积説】有疑其非高堂生之书者【张淳説】少所见则多所怪其信然乎乐史五疑之论章山堂择焉不精采其説而引伸之致令周公之所作孔子之所雅言者反不得与汉儒之传义并惑莫甚焉夫今之仪礼在汉谓之礼经【仪礼之名盖起于唐初隋经籍志犹目十七篇曰古经】出于高堂生五传弟子名著简策班固艺文志郑康成六艺论皆有确据何得云汉儒未尝以教授邪礼古经出于古淹中及孔壁其十七篇与此同河间献王孔安国皆尝献之而云诸儒不献之朝妄矣汉志所谓经十七篇即高堂生所传也传冩者倒其文误以十七为七十清江刘氏已正之史乃谓七略九种并不着仪礼何其弗深考也以是推之则其所谓五疑者皆捕风捉影之谈耳又况徐积郝敬辈【郝仲舆尝谓作仪礼者未及亲见古人又云仪礼作于衰世】以私意窥圣人见其不合于俗而妄訾之何足与深辨哉愚既释是经又撮其大要为纲领一卷上自制作之本原下逮授受源流先儒评论得失皆着之俾读者有以考焉

音义句读小学之功亦説经者所不废而是编未之及以其各有成书可考故也音义自説文字林而外有陆德明释文张参五经文字唐度九经字様等书句读则近代郝氏【敬】张氏【尔岐】姜氏【兆锡】诸家之解皆有之其纰谬处已僭为驳正至于顺文防意愿读者自得诸简编

猜你喜欢
  卷十五 指武·刘向
  卷四十二·陈祥道
  经济文衡后集卷七·佚名
  卷四十七·程公说
  卷二十四·余萧客
  卷八·鄂尔泰
  卷一百七十二·秦蕙田
  春秋经解后防·孙觉
  卷五十五·顺治
  小学序·朱熹
  卷六 家道·张伯行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贤善首菩萨·佚名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六·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三十三卷·宝亮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楔子·王实甫

    (末引仆人上,开,云)自暮秋与小姐相别,倏经半载之际。托赖祖宗之荫,一举及第,得了头名状元。如今在客馆听候圣旨御笔除授,惟恐小姐挂念,且修一封书,琴童家去,达知夫人,便知小生得中,以安其心。琴童过来,你将文房四宝来,我写就家书一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九十五·佚名

    万历三十二年四月辛巳朔日有食之○壬午大学士沈一贯等上<锍-釒>催补科道行取考选吴道行等四员熊鸣夏等三员散馆题授王元等八员皆旧任久离新衔未定以朝廷耳目之司而视为不急以国家作养之士而置于不用伏望蚤赐俞允令

  • 明神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佚名

    万历十二年六月丙午朔 皇第三女生 安嫔王氏出也○丁未赐三辅臣及讲官金花红币有差○云南巡抚刘世曾劾参将邓子龙游击刘綎驭军不肃致两军互有杀伤兵部覆二将屡立战功未经叙录乞宥其小过责以同心旨从部议○复广东粮储

  • 卷之一百四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涌幢小品卷之三十·朱国祯

    虏众来归常郑公既擒纳哈出。其众惊溃。河水一夕大深。断其后路。皆曰天也。其帅五十八。帅众来归。亦曰天也。非不得已也。五十八。阿连人。习其国书。入太学。麤涉传记。颇醇谨。在元为平章。既归。赐姓。历官。数有

  • 司马子如传·李延寿

    司马子如,字遵业,自称是河内温地人,迁移到云中居住,因而在那里建起家业。  他初任怀朔镇省事,与齐神武帝高欢相识,两个人情谊很深。北魏孝明帝孝昌时,北部州郡沦陷,他向南逃向肆州,被..朱荣所信任,封为平遥子,不久,迁任大行台郎

  • 卷二·佚名

    ——福建省外海战船做法(二)第二则赶缯船,二只。内淡水营「波」字二号船一只:身长五丈四尺,头起■〈乔亢〉四尺五寸、尾起■〈乔亢〉三尺二寸,船头长二丈,面匀宽一丈三寸、底匀宽八尺八寸;船中长一丈七尺,面匀宽一丈五尺七寸、

  • 史记正义序·司马迁

    诸王侍读宣议郎守右清道率府长史张守节上史记者,汉太史公司马迁作。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南游江、淮,讲学齐、鲁之郡,绍太史继春秋,括文鲁史,而包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而摭楚汉春秋,贯紬经传,旁搜史子,上起轩辕,下既天汉。

  • 卷十七·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经传通解卷十七宋 朱子 撰学礼十二中庸【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其

  • 大司徒·佚名

    大司徒的职责,掌管天下各国土地的地图与记载人民数[的户籍],以辅助王安定下天各国。依据天下土地的地图,遍知九州地域面积之数,辨别各地的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的名称与所出产之物,辨别天下的诸侯国和王

  • 弘明集卷第三·僧祐

      孙绰喻道论宗居士炳答何承天书难白黑论孙绰喻道论  或有疑至道者。喻之曰。夫六合遐邈庶类殷充。千变万化浑然无端。是以有方之识各期所见。鳞介之物。不达皋壤之事。毛羽之族。不识流浪之势。自得于窞井者则怪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七·佚名

    佛告须菩提:“汝所问:‘是乘何处出?至何处住?’者。佛言是乘从三界中出,至萨婆若中住,以不二法故。何以故?摩诃衍、萨婆若是二法俱不合不散、无色无形无对,一相所谓无相。若人欲出无相法,为欲出实际。若欲出无

  • 佛说佛名经卷第十九·佚名

      尔时佛告舍利弗。举要言之现在诸佛说不可尽。舍利弗。譬如东方恒河沙世界。南方恒河沙世界。西方恒河沙世界。北方恒河沙世界。上下四维恒河沙世界。彼一切世界下至水际上至有顶满中微尘。舍利弗。于意云何。彼如

  • 大般涅槃经疏 第一卷·灌顶

    大般涅槃经疏 第一卷科南本涅槃经序元崇圣院传天台宗教校经沙门师正述吾佛大圣人。最后双林会上。为末世比丘普及大地众生明心见性。而说是经也。备明戒检。广开常宗。摩诃止观。依之为扶律显常。喻之以赎命重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三十七·澄观

    第二佛子下得五神通。明行功用果。前内怀慈济之心。此外现救生之用。从多分说但为邪归。妙用难测曰神自在无拥曰通。文中有五。一神境。二天耳。三他心。四宿住。五天眼。寄同世间故但得五。外色内身皆神之境。转变多

  • 正德武功县志·康海

    陕西地方志。 明康海(1475—1540)纂修。三卷。海字德涵,号对山,陕西武功人。弘治进士,授修撰。为明中叶文学家、诗人。是志成于正德十四年(1519),约二万字。记事止正德十三年。正文分地理、建置、祠祀、田赋、官师、

  • 金石史·郭宗昌

    二卷。明郭宗昌编撰。郭宗昌,字允伯,华州 (今属陕西省)人。平生笃好金石文,与同时周至赵崡,都以搜集古刻为事。他在住地的白崖湖上,筑一亭子,亭子上的廊柱、柱基、屋基等处,刻满了各种铭赞,都是自己书写和刻石。上卷起周秦迄

  • 小张屠焚儿救母·佚名

    元杂剧剧本。简名《焚儿救母》。撰人姓名不详。末本。剧写汴梁张屠事母至孝,母病重想吃米汤,张屠将棉袄典当,得米2升。张屠妻又让他以首饰换沙为婆母治病,王员外却给了假药,医疗无效。张屠夫妻遥拜东岳神,愿将3岁的儿子喜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