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25章

【原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1)。寂兮寥兮(2)!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3)。吾不知其名,故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4)。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5)。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6)。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7)。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8)。

【题解】

此章老子进一步说明“道”是独立的、客观的、永恒的、先天地而存在的精神实体。希望理想中的统治者要效法“道”,效法“自然”,要“无为而治”。

注释:

(1)河上、王、傅及诸今本悉如此。马王堆本甲乙本并同,惟“混”字省作“昆”。

元李道纯《道德会元》,“地”作“而”。《御览》一引“混”作。

(2)河上及今王本如此。范及《释文》“寂”作“宋”,“寥”作“寞”,傅本“寥”亦作“寞”。景龙,唐人写本残卷及龙兴碑,全句作“寂寞”,无两“兮”字。马王堆本甲本作“呵呵”,乙本作“萧呵谬呵”。范应元说:“‘宋’,古‘寂’字。‘寞’字王弼与古本同。河上公作‘寥’。《韵略》云:‘寂寞,无声也。寂寥,空也。’按《庄子·天下篇》亦有‘寂漠无形’。”按,《天下篇》“寂”亦作“芴”。蒋锡昌校今王本说:“‘寂’,‘寥’当依《释文》改作,‘寞’,以复王本之旧,今本盖后人依河上本改之。”

(3)傅、范如此。王弼无前“而”字,“天地母”作“天下母”。马王堆本甲乙本均无“周行”句;甲本“而不改”三字损掩;乙本“改”作“孩”;“可以为天地母”句,甲乙本同。范应元说:“‘天地’字,古本如此。一作‘天下母’,宜从古本。”张松如说:“今之帛书,作‘天地母’是。上谓‘先天地生’,则此作‘为天地母’,亦如六章‘天地之根’也。《道德真经集注》引王弼注‘故可以为天地母也’,正如范所见古王本,亦作‘地’,不作‘下’。”

(4)傅、范如此。傅“强”作“彊”。王弼无“故”字及前“强”字。马王堆本乙本作“吾未知其名也,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甲本无“也”字,馀悉同。河上公、司马光、李约、王雱、程大昌诸本,“为之名”作“名之”。刘师培说:“按《韩非子·解志篇》:‘圣人观其玄虚,用其周行,强字之曰道。’则‘字’上当有‘强’字,与下‘强为之名曰大’一律,今本脱。”易顺鼎说:“按《周易集解》卷十七引干宝曰:‘老子曰:“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字’上有‘强’字,与《牟子》引同。”蒋锡昌说:“范谓王弼同古本,则范见古本,‘字’上有‘强’字。《庄子·则阳》郭注:‘而强字之曰道。’是郭本亦有‘强’字,以理而推,大即强名,则道亦强字,‘字’上有‘强’字者是也。”

(5)诸本皆如此。马王堆本“逝”假作“筮”,馀悉同;甲本“远曰反”三字损掩。

傅与景龙、开元,“反”作“返”。“反”“返”古字通,回返根源。曰,则,就。逝,运行不止。远,无边无际。

(6)王本如此。马王堆本甲乙本同,惟无“故”字,甲本“道大”二字损掩。景龙、龙兴碑及唐人写本残卷,无“故”字“亦”字。傅无“故”字,范有“故”字;惟“王”字,傅、范俱作“人”字,不曰“王亦大”,而曰“人亦大”。张松如说:“老子曾屡以‘天’、‘地’、‘侯王’与‘道’并言,盖以三者为‘道’所生,而得其一体故也。

如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此‘一’即‘道’也,正是以道与天、地、侯王三者相并言。此章所讲的是体道之人,不是一般人,所以依王弼及诸家写定作‘王’,且之帛书,亦曰‘王亦大’,又焉知作‘人’者非妄改之邪?”

(7)王弼本如此。马王堆本甲乙本作“国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陆希声《道德真经传》,句上有“故”字。龙兴碑句中无“有”字。河上公、李道纯无“而”字。

景龙“居”作“处”,无“其”字“焉”字。傅奕本,后一句作“而王处其一尊”。范应元“王”作“人”,全句作“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陈柱说:“此‘域’字当作宇宙解。”张松如说:“王弼注:‘无称不可得而名曰域也。道、天、地、王,皆在乎无称之内,故曰域中有四大者也。’泛谓‘域中’曰‘无称之内’,不知其意何云。帛书曰‘国中’,于‘王’可,于天、地、道,则不伦,显然容纳不下‘四大’。近人陈柱以为域中当作宇宙解,得之矣。”

(8)古今本悉如此。惟“王”字作“人”。马王堆本甲乙本亦作“人”。惟金寇才质《道德真经四子占道集解》作“王”,今据改。顾本成疏:“人,王也。”据此古今本即使作“人”,亦指上文之“王”。此四句,唐李约《道德真经新注》作“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断句跟别本不同,近人高亨《正诂》、张松如《校读》从之。李约说:“王者,法地,法天、法道之三自然妙理而理天下也,故曰‘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言法上三大之自然妙理也。其义云:‘法地地’,如地之无私载;‘法天天’,如天之无私覆;‘法道道’,如道之无私生而已矣。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例也。”李约的读法,比较新颖,有一定的启发性。录以备考。

法,以为动词(以为),训法则。

【今译】

有一种混混沌沌的东西,先于天地而存在。没有声息,没有形体,独立存在,永不改变,循环运转,永不疲倦。它可以作为天地万物的根本(母)。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把它叫做“道”,再勉强给它取个名字叫做“大”。“大”就运行不止,运行不止就广阔辽远,广阔辽远就返回到自己的本源。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君王也大。宇宙间有四种东西可称“大”,君王就是其中的一种。君王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它自身的本性为法则。

猜你喜欢
  卷二上 梁惠王章句下(凡十六章)·孙奭
  寒温篇第四十一·王充
  五行五事第六十四·苏舆
  东溪日谈录卷十八·周琦
  提要·吕柟
  经济文衡后集卷十七·佚名
  第十七章 16·辜鸿铭
  卷二·惠栋
  卷三十三·高闶
  卷一·朱公迁
  精刻大藏經緣起·欧阳竟无
  今日之佛法研究·欧阳竟无
  庄子解故序·章太炎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十二·欧阳竟无
  十二门论讲录·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九百零二·彭定求

        卷902_1 【句】惠文太子   渭水桥边春已渡,灞陵原上雨初晴。(《同李士怀长安》)   清冷池里冰初合,红粉楼中月未圆。(《宴大哥宅》)   可惜韶年三日暮,风光由绕碧燕觞。(《三月三日》)   晚日半衔西苑树,晴

  • 序·王国维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着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而为此学者,大率

  • 卷四·陈起

    <集部,总集类,江湖小集>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四      宋 陈起 编释绍嵩江浙纪行集句诗 雪後复雨过西湖 触目成幽兴诗吟十数篇风倾竹上雪鸟度水中天急雨涔涔日迎人小小船更逢清管发声到客愁边【郑谷  

  • 天台续集别编巻三·李庚

    宋 林表民 编分绣阁【洪景伯倅廨新建】曽 惇治中妙言语洪涛防词源向来羣玉府垂上紫微垣佐郡沧海傍凭轩望朝暾便欲乘轻车长歗登昆仑兹楼何缥缈千岩霭云屯庭空百吏散博山炷微薫重寻羡门辈仙事无垠何知对妙髙举手招

  • 外集卷十六·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外集卷十六讽喻讽赋           【周】宋 玉楚襄王时宋玉休归唐勒谗之于王曰玉为人身体容冶口多防辞出爱主人之女入事大王愿王疏之玉休还王谓玉曰玉为人身体容冶口多防辞出爱主人

  • 九九六 军机大臣奏遵旨询问阿弥达往祭河源情形并巴忠译出名义片·佚名

    九九六 军机大臣奏遵旨询问阿弥达往祭河源情形并巴忠译出名义片乾隆四十八年九月二十五日臣等遵旨询问阿弥达。据称:上年奉命往祭河源,自西宁至星宿海,共走二十四、五日,每日约行一百余里,计程约二千七、八百里。星宿海在

  • 卷三十九 萧何曹参传 第九·班固

    (萧何,曹参)【原文】萧何,沛人也。以文毋害为沛主吏掾。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佑之。高祖以吏繇咸陽,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辩之。何乃给泗水卒史事,第一。秦御史欲入言征何,何固请,得

  • 李迁哲传·令狐德棻

    李迁哲字孝彦,安康人。世代为太行山以南的豪族,在长江以东当官。祖父李方达,齐国末年,担任本州治中。父亲李元真,在梁国当官,历任东宫左卫率、东梁衡二州刺史、散骑常侍,封沌阳侯。李迁哲从小修养立身之道,有识见气度,意气风发

  • 唐纪十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上之下贞观六年(壬辰、632)·司马光

    唐纪十唐太宗贞观六年(壬辰,公元632年) [1]春,正月,乙卯朔,日有食之。 [1]春季,正月,乙卯朔(初一),出现日食。 [2]癸酉,静州獠反,将军李子和讨平之。 [2]癸酉(十九日),静州獠民反叛,将军李子和率兵征讨平定。 [3]文武官复请封禅,上曰:“

  • 晋纪七 孝惠皇帝中之下太安二年·司马光

    晋纪七 晋惠帝太安二年(癸亥,公元303年) [1]春,正月,李特潜渡江击罗尚,水上军皆散走。蜀郡太守徐俭以少城降,特入据之,惟取马以供军,余无侵掠;赦其境内,改元建初。罗尚保太城,遣使求和于特。蜀民相聚为坞者,皆送款于特,特遣使就抚之

  • 卷一百七十八·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七十八 朱批德明奏摺 雍正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山西巡抚【臣】德明谨 奏为奏 闻事【臣】遵 旨於十二月初八日自京起程於十六日入山西境至二十日抵太原府巡抚衙门到任经【臣】先後具疏 题报

  • 第三十七章 传统政治复兴下之君主独裁(下)·钱穆

    一、明初的几项好制度但明初政治,亦有几点特长处。 (一)明初之学校贡举制度 明主一面废宰相,用重刑,一面却极看重学校。明主盖知政治不得不用读书人,故一面加意培植养成,一面却设法削其权任,杀其气焰。

  • 卷四·韩婴

    纣作炮烙之刑。王子比干曰:“主暴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见过即谏,不用即死,忠之至也。”遂谏,三日不去朝,纣囚杀之。诗曰:“昊天大怃,予慎无辜1 桀为酒池,可以运舟:糟丘,足以望十里;而牛饮者三千人。关龙逢进谏曰:“古之人君,

  • 孟子集注大全卷四·胡广

    <经部,四书类,四书大全__孟子集注大全钦定四库全书孟子集注大全卷四公孙丑章句下凡十四章自第二章以下记孟子出处【上声】行实为详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谓时日支干孤虚王相【并去声】之属也【蔡氏曰时

  • 大学之法①·戴圣

    ——方法是成功的保证【原文】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2),当其可之谓时(3),不陵节而施之谓孙(4),相观而善之谓摩(5)。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6);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

  •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赞佛法身礼·佚名

      唐 不空译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赞佛法身礼(并序)     此礼出大乘一切境界智光明庄严经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皇帝

  •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第四·佚名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第十二污他家马宿满宿。此二人二宿出时生。因宿作名。是豪族家。深著世乐不能舍心。是故犯戒放逸作恶行污他家者。作种种恶业。破乱他人信敬善心是名污他家。作恶行者。作此不清净业。秽污垢浊故又得

  • 莎乐美·王尔德

    《莎乐美》是英国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于1893年创作的戏剧。莎乐美的故事最早记载于《圣经·新约》中的《马太福音》,讲述了莎乐美听从母亲希罗底的指使,在为希律王跳舞后,要求以施洗者约翰的头颅为奖赏。王尔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