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赞佛法身礼

  唐 不空译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赞佛法身礼(并序)

     此礼出大乘一切境界智光明庄严经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皇帝以深仁驭宇。大明烛物。普洒甘露。[泛-之+(犮-乂+又)]荡黎元。(不空)叨沐

  圣慈。滥当翻译。特奉

  恩命。令集上都义学沙门良贲等一十六人。于内道场。翻仁王护国般若及大乘蜜严等经毕。愿赞扬次。于至觉冀介福于

  圣躬。窃见大圣文殊师利菩萨赞佛法身经。据其梵本有四十一礼。先道所行但唯有十礼。于文不备叹德未圆。恐乖圣者恳诚。又阙群生胜利。不空先有所持梵本。并皆具足今译流传庶裨弘益。其余忏悔仪轨等并如旧本。此不复云。于时。

  大唐永泰元年维夏四月也。经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比丘众二万五千人俱。皆是阿罗汉。与大菩萨摩诃萨七十二那庾多俱胝。文殊师利菩萨而为上首。尔时文殊师利菩萨。从座而起整理衣服。偏袒右肩顶礼佛足。合掌恭敬称扬如来说伽他曰。

  无色无形相  无根无住处

  不生不灭故  敬礼无所观

  不去亦不住  不取亦不舍

  远离六入故  敬礼无所观

  不住于诸法  离有离无故

  行于平等故  敬礼无所观

  出过于三界  等同于虚空

  诸欲不染故  敬礼无所观

  于诸威仪中  去来及睡寤

  常在寂静故  敬礼无所观

  去来悉平等  已住于平等

  不坏平等故  敬礼无所观

  入诸无相定  见诸法寂静

  常在三昧故  敬礼无所观

  无住无所观  于法得自在

  慧用常定故  敬礼无所观

  不住于六根  不著于六境

  常在一相故  敬礼无所观

  入于无相中  能断于诸染

  远离名色故  敬礼无所观

  不住于有相  亦离于诸相

  入相于无中  敬礼无所观

  无分别思惟  心住无所住

  诸念不起故  敬礼无所观

  无藏识如空  无染无戏论

  远离三世故  敬礼无所观

  虚空无中边  诸佛心亦然

  心同虚空故  敬礼无所观

  诸佛虚空相  虚空亦无相

  离诸因果故  敬礼无所观

  不著于诸法  如水月无取

  远离于我相  敬礼无所观

  不住于诸蕴  不著于处界

  远离颠倒故  敬礼无所观

  常等于法界  我见悉皆断

  远离二边故  敬礼无所观

  不住于诸色  非取亦非舍

  远离非法故  敬礼无所观

  证无障碍法  通达于诸法

  远离魔法故  敬礼无所观

  非有亦非无  有无不可得

  离诸言说故  敬礼无所观

  摧折我慢憧  非一亦非二

  远离一二故  敬礼无所观

  身口意无失  三业常寂静

  远离譬喻故  敬礼无所观

  一切智常住  应现无功用

  远离诸过故  敬礼无所观

  微妙无漏念  无限无分别

  等情非情故  敬礼无所观

  以心无碍故  悉知一切心

  不住自他故  敬礼无所观

  无碍无所观  常住无碍法

  远离诸心故  敬礼无所观

  心常无所缘  自性不可得

  平等难量故  敬礼无所观

  以无所依心  悉见诸刹土

  知诸有情故  敬礼无所观

  诸法萨婆若  毕竟无所有

  佛心难测故  敬礼无所观

  诸法由如幻  如幻不可得

  离诸幻法故  敬礼无所观

  佛常在世间  而不染世法

  不染世间故  敬礼无所观

  一切智常住  空性空境界

  言说亦空故  敬礼无所观

  证无分别定  得如幻三昧

  游戏神通故  敬礼无所观

  非一亦非异  非近亦非远

  于法不动故  敬礼无所观

  一念金刚定  刹那成等觉

  证无影像故  敬礼无所观

  于诸三世法  成就诸方便

  不动涅槃故  敬礼无所观

  涅槃常不动  无此岸彼岸

  通达方便故  敬礼无所观

  无相无所有  无患无戏论

  不住有无故  敬礼无所观

  智处悉平等  寂静无分别

  自他一相故  敬礼无所观

  一切平等礼  无礼无不礼

  一礼遍含识  同归实相体

  尔时世尊赞文殊师利菩萨言。善哉善哉。汝今善说如来功德一切诸法本来清净。文殊师利假使有人。教化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成辟支佛。不如有人闻此功德一念信解。即超过彼百千万倍。如是展转无能称赞譬喻挍量。具如本经所说。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赞佛法身礼

猜你喜欢
  卷二十二·性音
  建设现代中国佛教谈·太虚
  佛说华手经卷第十·佚名
  菩萨璎珞经卷第十二·佚名
  禅宗颂古联珠旧序·佚名
  第五章 第三结集·佚名
  卷之十二·纪荫
  卷二十二·佚名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五卷·一行
  为支那堪布翻案·太虚
  二、百丈野狐·慧开
  覆天童净心老和尚书·太虚
  卷四十(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第八卷·圆瑛
  增壹阿含经卷第五十·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六十六·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六十六    宋 陈起 编赵崇鉘鸥渚微吟 调渔者 山明松雪水明沙一曲清溪着钓槎我已浮湛君漫浪谩煎我水试君茶 颇爱 颇爱乐天齐物我梦随吟赏洛中桥桃花细马载杨柳半面春潮红未消 食化 海食

  • 卷二·方干

    钦定四库全书玄英集卷二       唐 方干 撰五言律诗陈秀才亭际木兰昔见初栽日今逢成树时存思心更感远看步还迟蝶舞揺风蕊莺啼含露枝徘徊不忍去应与醉相宜赠镜公幽独迢遥夜夜清人更闲高风吹越树细露湿湖山月

  • 列传第三十九 刘隗(孙波) 刁协(子彝 彝子逵) 戴若思(弟邈 周顗)·房玄龄

    刘隗,字大连,彭城人,楚元王交之后也。父砥,东光令。隗少有文翰,起家秘书郎,稍迁冠军将军、彭城内史。避乱渡江,元帝以为从事中郎。隗雅习文史,善求人主意,帝深器遇之。迁丞相司直,委以刑宪。时建康尉收护军士,而为府将篡取之,隗奏

  • 卷六十九·志第四十五·选举一·张廷玉

        ◎选举一   选举之法,大略有四:曰学校,曰科目,曰荐举,曰铨选。学校以教育之,科目以登进之,荐举以旁招之,铨选以布列之,天下人才尽于是矣。明制,科目为盛,卿相皆由此出,学校则储才以应科目者也。其径由学校通籍者

  • 卷三十八 至道元年(乙未,995)·李焘

      起太宗至道元年六月盡是年十二月   六月己卯,詔重造州縣二稅版籍,頒其式於天下。凡一縣所管幾戶夏秋二稅、苗畝桑功正稅及緣科物,用大紙作長卷,排行實寫【一】,為帳一本,送州覆校定,以州印印縫,於長吏廳側置庫,作版櫃藏

  • 第九十一回 悔罪乞和两宫返跸 撤戍违约二国鏖兵·蔡东藩

      却说两宫西狩,京城已自失守,日本兵先从东直门攻入,占领北城,各国兵亦随进京城,城内居民,纷纷逃窜。土匪趁势劫掠,典当数百家,一时俱尽,这北城先经日兵占据,严守规律,禁止骚扰,居民叨他庇护,大日本顺民旗,遍悬门外。可为一叹。

  • 卷二十九·唐·蒋一葵

    【韩愈】 〔字退之。尝登华山巅,穷极幽险,心悸目眩,不能下,发狂号哭,投书与家人别,华阴令百计取之,方能下。柳子厚得其所寄诗,先以蔷薇露灌手,薰玉蕤香,后发读,曰:“大雅之文,正当如是。”予昶,为集贤校理,以退

  • 卷之四百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一上·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一上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颜师古注 高帝纪第一上 【师古曰纪理也统理衆事而系之於年月者也】 高祖【荀悦曰讳邦字季邦之字曰国张晏曰礼諡法

  • 李继岌传·欧阳修

    唐庄宗有五子:长曰继岌,其次继潼、继嵩、继蟾、继山尧。继岌母亲是刘皇后,其余都未说明他们母亲的名号。庄宗即帝位,继岌当北都留守,判六军诸卫事。升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豆卢革当宰相,建议按唐朝惯例,皇子都当宫使

  • 卷二百八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八十四世职表七正红旗满洲世职上【一等轻车都尉 二等轻车都尉 三等轻车都尉】一等轻车都尉<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八十四><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

  • 《球阳记事》目录·佚名

    当官姓氏法 司 蔡 温具志头亲方文若向俭德今归仁亲方朝见向得功宜野湾亲方朝雅总宗正向文思本部按司朝隆向依仁大城按司朝倚向秉干国头亲方朝齐纂脩司郑秉哲伊差川亲云上佑实蔡宏谟久高里之子亲云上梁 煌当

  • 二十八年·佚名

    (壬申)二十八年清乾隆十七年春正月1月2日○甲子,虎入景福宮後苑。○命以來月十二日,展拜靈壽閣。蓋以寶齡,今年與先朝入耆社之年相符,令禮曹考出入耆社之月日而有是命。1月3日○乙丑,司諫朴致文上書言:李運海卽充軍罪人時蕃之

  • 卷二十八·郑玄

    ◎夏官司马第四[疏]郑云:“象夏所立之官。马者,武也,言为武者也。夏整齐万物,天子立司马,共掌邦政,政可以平诸侯,正天下,故曰统六师平邦国。”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夏官司马,使帅其属而掌邦政,以佐王

  • 丽泽论说集録卷八·吕祖谦

    门人集録史説大抵史有二体编年之体始于左氏纪传之体始于司马迁其后如班范陈寿之徒纪传之体常不絶至于编年之体则未有续之者温公作通鉴正欲续左氏左氏之传终云知伯贪而愎故韩魏反而丧之左氏终于此故通鉴始于此然编年与

  • 卷二十二·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或问巻二十二宋 朱子 撰论语阳货第十七【凡二十六章】或问首章之説曰程子尹氏以为夫子孙辞避祸谢杨氏以为非茍然诺而无所诎若是不同何也曰观夫子所以告防生亩与夫辨长沮桀溺之语则圣人之自言未尝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十六·澄观

    第九总释名题中。初总标章疏。今初总题下。别释。于中二。先释总题中三。初标举。二一通显下列章名。三今初诸经下别释。于初章中有二。先总举诸经体式。二别明今经得名。前中疏或以人为目。或以法为名者。总说也。以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智顗

    又名《小止观》、《童蒙止观》。 智著。二卷。全书举具缘、诃欲、弃盖、调和、方便、正 修、善发、觉魔、治病、证果十个方面(“十意”),“以明修 止观者,此是初心学坐之急要”。前五意总为“二十五方 便”,即具持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