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经济文衡后集卷十七

宋 滕珙 撰

六经类

论先儒经解之题

荅詹帅【体仁】

此段谓解经不可以己之姓名加之经上

经题之説尤见精宻不肯容易放过大抵此理何所不在今人初不理防只见事体小可便谓无害而必以整理者为过当非独此事为然也顷尝见杨子直説晁景迂尝言先儒经解之题例不敢以己之姓名加之经上如春秋左氏传尚书孔氏传周礼郑氏注皆经题在上姓氏在下此为得体鄙意旧亦尝谓如此故每题程先生易传必曰周易程氏传后来以告伯恭伯防亦深以为然为换却婺学易传签子以此论之则今者所喻犹若有所未尽也

论秦汉诸儒解释文义

荅南轩

此段以秦汉诸儒解经虽未尽当然所得亦多

秦汉诸儒解释文义虽未尽当然所得亦多今但就分数多处论之则以为得其言而不得其意与夺之际似已平允若更于此一向刻核过当却恐意思迫窄而议论偏颇反不足以服彼之心

论汉儒最善説经

荅南轩【壬辰十一月】

此段谓汉儒説经训诂经文不相离异使人易见

至于文字之间亦觉向来病痛不少葢汉儒説经最为守章句者然亦多是推衍文义自做一片文字非惟屋上架屋识得意味淡薄且是使人看者将注与经作两项工夫做了下梢看得支离至于本防全不相照以此方知汉儒可谓善説经者不过只説训诂使人以此训诂玩索经文训诂经文不相离异只做一道理看了只是意味深长也

论六经不可求竒

荅李方子

此段谓圣贤见成事迹一一可考而行

圣贤见成事迹一一可考而行今日之求若舍六经之外求所谓玅之説则无之近世儒者不将圣贤言语为切已可行之事必于上面求新竒可喜之论屈曲纒绕诡秘变恠不知圣贤之心本不如此既以自欺又转相传受复以欺人某尝谓虽使圣人复生亦只将六经语孟之所载者循而行之必不更有所作为伏羲再出依前只画八卦文王再出依前只衍六十四卦禹再出依前只是洪范九畴外此那更有差异事

易类

论圣人作易本意

与南轩书【壬辰十一月】

此段谓圣人作易本是使人卜筮以决所行可否

近又读易见一意思圣人作易本是使人卜筮以决所行之可否而因之教人为善如严君平所谓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臣言依于忠者故卦爻之辞只是因依象类虚设于此以待扣而决者使以所值之辞决所疑之事似若假之神明而亦必有是理而后有是辞但理无不正故其丁宁告戒之辞皆依于正天下之动所以正夫一而不缪于所云也以此意读之似觉卦爻十翼指意通畅但文意字义犹时有窒碍葢亦合纯作义理説者所以强通而不觉其碍者也

论卦爻本为卜筮而作

荅吕东莱

此段专一发明文王周公孔子本意

读易之法窃疑卦爻之词本为卜筮者断而因以训戒至彖象文言之作始因其吉凶训戒之意而推説其义理以明之后人但见孔子所説义理而不复推本文王周公之本意因鄙卜筮为不足言而其所以言易者遂逺于日用之实类皆牵合委曲偏指一事而言无复包合该贯曲畅旁通之妙若但如此则圣人当时自可别作一书明言义理以诏后世何用假托卦象为此艰深隐晦之辞乎故今凡欲读一卦一爻便知占筮所得虚心以求其词义之所指以为吉凶可不之决然后考其象之所已然者求其理之所以然者然后推之于事使上自王公下至民庶所以脩身治国皆有可用私窃以为如此求之似得三圣之遗意然方读得上经其间方多有未晓处不敢强通也其可通处极有本甚平易浅近而今传注误为髙深微妙之説者【如利用祭祀利用享祀只是卜祭则吉田获三狐田获三品只是卜田则吉公用享于天子只是卜朝觐则吉利建侯只是卜立君则吉利用为依迁国只是卜迁国则吉利用侵伐只是卜侵伐则吉之类但推之于事或有如此説者耳】凡此之类不一亦欲私识其説与朋友订之而未能就也

论学者看易之法

荅黎季忱

此段谓学者当先看诗书礼乐方可看易

葢易本卜筮之书故先王设官掌于大卜而不列于学校学校所教诗书礼乐而已至孔子乃于其中推出所以设卦观象系辞之防而因以识夫吉凶进退存亡之道葢圣人当时已晓卜筮之法与其辞意所在【如説田狩即实是用狩説祭祀即实是祭祀征伐婚媾之类皆然非譬喻也】故就其间推出此理耳若在今日则己不得其法又不晓其词而暗中摸索妄起私意窃恐便有圣贤复生亦未易通与其虚费心力于此不若且看诗书礼乐之为明白而易知也然大学论孟中庸又在四者之先须都理防得透彻方可略看易之大指亦未为晩今所论论语尚尔未通岂可遽及此耶

论干大有二卦

荅杨元范

此段皆发明二卦之防

如元亨利贞文王本意只是大亨而利于正耳至彖传文言乃有四徳之説今若依而释之则此乾卦只合且以阳气推説不应于利字遽以隂气佐阳为言且以一木言之萌芽则元华叶则亨枝榦坚强则利子实成熟则贞贞则所成之实又可种而为元循环葢无穷也若但谓归根复命则亦不见贞字之意矣此须更于天地大化通体观察其曲折未易以尺纸言也又大明终始乃言圣人大明乾道之终始程先生説本如此但传中言之简略却是语録中有此意若云乾道自能大明其终始殊费言语卒不成文义也大有卦亨亨二字据説文是一字故易中多互用如王用亨于岐山亦当为享如王用享于帝之云也字画音韵是经中浅事故先儒得其大者多不畱意然不知此等处不理防却极费了无限辞説牵补而卒不得其本义亦甚害事也非但易学凡经之説无不如此独恨早衰无精力整顿得耳大抵隂阳只是一气隂气流行即为阳阳气凝聚即为隂非直有二物相对也此理甚明周先生于太极图中已言之矣

论乾卦四徳之义

荅赵子钦

此段谓圣人作易皆发明一理学者各随本文之意而体防之

且如元亨利贞四字文王本意在乾坤者只与诸卦一般是大亨而利于正耳至孔子作彖传文言始以乾坤为四徳而诸卦自如其旧二圣人之意非有不同葢各是发明一理耳今学者且当虚心玩味各随本文之意而体防之其不同处自不相妨不可遽以己意横作主张必欲挽而同之以长私意増衍説终日驰于虗词浮辩之间而于存养省察日用之功反有所损而无所益也

元亨利贞説

大全文

此段谓性者心之理情者心之用而心者乃性情之主也

元亨利贞性也生长收藏情也以元生以亨长以利收以贞藏者心也仁义礼智性也恻隐羞恶辞让是非情也以仁爱以义恶以礼譲以智知者心也性者心之理也情者心之用也心者性情之主也程子曰其体则谓之易其理则谓之道其用则谓之神正谓此也又曰言天之自然者谓之天道言天之付与万物者谓之天命又曰天地以生物为心亦谓此也

论圣人画卦次第

荅郑仲礼

此段谓圣人画卦只是见得隂阳自然生生之象

示喻读易之説甚善向见敬夫及吕伯防皆令学者专读程传往往皆无所得葢程传但观其理而不考卦画经文则其意味无穷各有用处诚为切于日用功夫但以卦画经文考之则不免有可疑者某葢尝以康节之言求之而得其画卦之次第方知圣人只是见得隂阳自然生生之象而摹冩之初未尝有意安排也至于经文亦但虚心读之间略晓其一二至于有不可晓处则便放下不敢穿凿以求必通如此却是看得有些意思亦尝粗笔其説而未成也至于画卦揲蓍之法则又尝有一书模印以传名曰启防不知贤者曾见之否今以奉寄试详考之复以见喻幸也

论大易竒扐之説

与郭仲晦

此段谓旧説过揲之数亦防防

易説之竒者所挂之一也扐者左右两揲之余也得左右两揲之余置于前以竒归之也某窃谓竒者左右四揲之余也扐指间也谓四揲左手之防而归其余于无名指间四揲右手之策而归其余于中指之间也一卦之间凡再扐则五嵗之间凡再闰之象也又云三多三少人言其数虽不差而其名非矣某窃谓多少之説虽不经见然其实以一约四以竒为少以偶为多而已九八者两其四也隂之隅也故谓之多五四者一其四也阳之竒也故谓之少竒阳体员其法径一围三而用其全故少之数三偶隂体方其法径一围四而用其半故多之数二归竒积三三而为九则其过揲者四之而为三十六矣归竒积三二而为六则其过揲者四之而为二十四矣归竒积二三一二而为八则其过揲者四之而为三十二矣归竒积二二一三而为七则其过揲者四之而为二十八矣过揲之数虽先得之然其数众而繁归竒之数虽后得之然其数寡而约纪数之法以约御繁不以众制寡故先儒旧説专以多少决隂阳之老少而过揲之数亦宜防焉初非有异説也然七八九六所以为隂阳之老少者其説文本于图书定于四象详见后段其归竒之数亦因揲而得之耳大抵河图洛书者七八九六之祖也四象之形体次第者其父也归竒之竒偶方圆者其子也过揲而以四乗之者其孙也今自归竒以上皆弃不録而独以过揲四乗之数为説恐或未究象数之本原也又云四营而后有爻又曰一挂再扐共为三变而成一爻某窃谓四营方成一变故云成易易即变也积十二营三挂六扐乃成三变三变然然后成爻

论大易寂感之説

大全文

此段专一发明体用一源流行不息之义

易曰旡思也旡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者何也曰无思虑也无作为也其寂然者无时而不感其感通者无时而不寂也是乃天命之全体人心之至正所谓体用之一源流行而不息者也疑若不可以时处分矣然于其未发也见其感通之体于己发也见其寂然之用亦各有当而实未尝分焉故程子曰中者言寂然不动者也和者言感而遂通者也然中和以性情言者也寂感以心言者也中和葢所以为寂感也观言字者字可以见其微意矣

论易卦当朞之义

答程泰之【大昌】

此段以焦延夀之説为失

易卦之位震东离南兊西坎北者为一説十二辟卦分属十二辰者为一説及焦延夀为卦气直日之法乃合二説而一之既以八卦之震离兊坎二十四爻直四时又以十二辟卦直十二月且为分四十八卦为之公侯卿大夫而六日七分之説生焉若以八卦为主则十二卦之干不当为己之辟坤不当为亥之辟艮不当侯于申酉巽不当侯于戌亥若以十二卦为主则八卦之干不当在西北坤不当在西南艮不当在东北巽不当在东南彼此二説互相矛盾且其分四十八卦为公侯卿大夫以附于十二辟卦初无法象而直以意言本已无所据矣不待论其减去四卦二十四爻而后可以见其失也扬雄太元次第乃是全用焦法其八十一首葢亦去其震离兑坎者而但拟其六十卦耳诸家于八十一首多有作拟震离坎兑者近世赢翰始正其误至立踦嬴二赞则正以七百二十九赞又不足乎六十卦六日七分之数而益之恐不可反据其説以正焦氏之説也

论作卦次序之义

答柯国材

此段谓易道本因隂阳往来相易得名

所示易卦次序此未深究不敢轻为之説但本图自初爻而隂阳判【左三十二卦共一阳右三十二卦共一隂】次爻又一变而又交【兑与艮交震与巽交】而八卦小成矣其上因而重之而成六十四卦【此次序甚明其所以为易者似因隂阳往来相易而得名非专谓震巽四五相易而然也此理在天地间无时不然仰观俯察暑往寒来莫非运用恐不待考诸图象而后明也然古人制作之妙显发乾坤造化之机有如此者是亦可乐而玩之耳】不合无愧之説在我固然第所不能无恨者精神言语不足以感悟万一为恨耳

论易兼指动静之义

答吴晦叔

此段谓易不可专指己发为言

夫易变易也兼指一动一静己发未发而言之也太极者性情之妙也乃一动一静未发己发之理也故曰易有太极言即其动静辟阖而皆有是理也若以易字专指己发为言是又以心为己发之説也此固未当程先生言之明矣

论易流行变动之体

答吴徳夫

此段谓太极所以明动静之蕴

易之为义乃指流行变易之体而言此体生生元无间断但其间一动一静相为始终耳程子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其体则谓之易其理则谓之道其用则谓之神正谓此也此体在人则心是已其理则所谓性其用则谓之情其动静则所谓未发己发之时也此其为天人之分虽殊然静而此理已具动而此用实行则其为易一也若其所具之理所行之用合而言之则是易之有太极者昨来南轩尝谓太极所以明动静之蕴葢得之矣

记嵩山晁氏卦爻彖象説

大全文

此段谓古经始变于费氏卒大乱于王弼

汉艺文志易经十二篇施孟梁丘三家顔师古曰上下经及十翼故十二篇是则彖象文言系辞始附卦爻而传于汉欤先儒谓费直专以彖象文言叅解易爻以彖象文言杂入卦中者自费氏始其初费氏不列学官惟行民间至汉末陈元郑康成之徒学费氏古十二篇之易遂亡孔頴逹又谓辅嗣之意象本释经宜相附近分爻之象辞各附当爻则费氏初变乱古制时犹若今乾卦彖象系卦之末欤古经始变于费氏而卒大乱于王弼惜哉【某按正义曰夫子所作象辞元在六爻经辞之后以自卑退不敢干乱先圣正经之辞及王辅嗣之意以为象者本释经文宜相附近其义易了故分爻之象辞各附其当爻下言之此晁氏所引以证王弼分合经传者然其言夫子作象辞元在六爻经辞之后则孔氏亦初不见十二篇之易矣又在于彖及大象发之似亦有所未尽】奈何后之儒生尤而效之杜预分左氏传于经宋范望辈散太赞与测于八十一首之下是其明比也揆观其初乃如古文尚书司马迁班固序传扬雄法言序篇云尔今民间法言列序篇于其篇首与学官书不同槩可见也唐李鼎祚又取序卦冠之卦首则又效小王之过也刘牧云小象独干不系于爻辞尊君也石守道亦曰孔子作彖象于六爻之前小象系逐爻之下惟干悉属之于后者让也呜呼他人尚何责哉某按诗数云汉初为传训者皆与经别行三传之文不与经连故石经书公羊传皆无经文而艺文志所载毛诗故训传亦与经别及马融为周礼注乃云欲省学者两读故具载本文而就经为注据此则古之经传本皆自为一书故髙贵乡公所谓彖象不连经文者十二卷之古经传也所谓注连之者郑氏之注具载本经而附以彖象如马融之周礼也晁氏于此固不如吕氏之有据然吕氏于乾卦经传之次第所以与他卦不同者则无説焉愚恐晁氏所谓初乱古制时犹若今之乾卦而卒大乱于一王弼者似亦未可尽废也因窃记于此云云

猜你喜欢
  五蠹第四十九·韩非
  堯舜不擅移、湯武不專殺第二十五·苏舆
  卷四十五 论语二十七·黎靖德
  春秋胡氏传辨疑原序·陆粲
  卷三十七·湛若水
  平书订卷三 建官第三上·李塨
  提要·陆陇其
  卷四十二·佚名
  尽心上·孟子
  第27章 卫灵公篇第十五(1)·孔子
  彻视品第十八·佚名
  卷三百三十六·佚名
  卷三十三·佚名
  南宋元明僧宝传后叙·自融
  佛说广义法门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三·葛立方

    杜甫诗云:“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则仇池者必真仙所舍之地。东坡在颍州,梦至一官府,顾视堂上,榜曰仇池。自后作诗,往往自称仇池。如“记取和诗三益友,他年弭节过仇池。”按《唐书志》,成州同谷县有仇

  • 初集卷三十六·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初集卷三十六古今体七十一首【丙寅八】三箭山龙泉关侧崇崖竦峙康熙二十二年我圣祖经此勒马而射连飞三矢直逾岩顶居民遂呼其处为三箭山经过其下仰维扬之烈蹟切如在之溯思不愧无文因成有述柔弓长箭夙

  • 卷四·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後集卷四      宋 陈起 撰赵汝鐩 汝鐩字明翁袁州人太宗八世孙嘉泰二年进士曾官漕帅有野谷诗集刘克庄跋云明翁诗兼衆体而又徧行吴越百粤之地眼力益高笔力益放卷中歌行跌宕顿挫剸蛟缚虎手也

  • 卷四百二十三·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二十三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五十七 林廷玉 感遇 泛泛木兰舟行行采蓠去放歌汗漫游云深忽迷渚偶尔穷河源言晤弄梭女睠此会际艰相看两无语倏然刚风发尘寰杳何许 塞上曲 弃亲来从军

  • 卷一百九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九十七张谓张谓字正言河南人天宝二年登进士第乾元中为尚书郎大历间官至礼部侍郎三典贡举诗一卷读後汉逸人传二首子陵没已久读史思其贤谁谓颍阳人千秋如此肩尝闻汉皇帝曾是旷周旋名位苟无

  • 本纪第五 元帝·姚思廉

    世祖孝元皇帝,讳绎,字世诚,小字七符,高祖第七子也。天监七年八月丁巳生。十三年,封湘东郡王,邑二千户。初为宁远将军、会稽太守,入为侍中、宣威将军、丹阳尹。普通七年,出为使持节、都督荆、湘、郢、益、宁、南梁六州诸军事、

  • 元明事类钞卷三·姚之骃

    嵗时门春赋清江引 明查应賔靳史贯酸斋于立春小集客以清江引请赋且限金木水火土五字冠于毎句之首句各用春字酸斋即题云金钗影揺春燕斜木秒生春叶水塘春始波火春初热土牛儿载将春到也迎春即至 明皇甫庸近峯闻畧正徳

  •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二·佚名

    隆庆五年十月庚寅朔孟冬享 太庙○命中官祭司井之神○ 上御皇极殿以明年大统历颁赐百官○辛卯孝洁肃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新宁伯谭国佐祭 永陵○壬辰刑部尚书刘自强等奏上会审重囚当恤者李福等二十二人得旨俱减死戍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七十·佚名

    万历三十八年四月丙子朔孟夏享 太庙遣官行礼○委署临元中军游击叶定远受贿匿谋擅调侬应祖兵欲为土舍白麟报土酋张德胜等占据教化山城之讐巡抚周嘉谟廉淂其情与云南巡按邓渼先后参劾至是部覆叶定远革任行巡按御史逮问

  • 清波杂志卷四·周煇

    宋 周煇 撰借书一欷还书一欷后讹为痴殊失忠厚气书非天降地出必因人得之得而秘之自示不广人亦岂肯以未见者相假唐杜暹家书末自题云清俸买来手自校子孙读之知圣道鬻及借人为不孝鬻为不孝可也借为不孝过矣然煇手抄书

  • 孝武帝纪·李延寿

    孝武皇帝名..,字孝则,广平武穆王元怀的第三个儿子。母亲为李氏。皇帝性情深沉淳厚,博学多闻,喜爱武艺,全身有鳞文。十八岁时,被封为汝阳县公。他梦见有人对自己说:“你当会大贵,可得二十五年。”永安三年,被封为平阳王。普泰年

  • 赵师鲁传·宋濂

    赵师鲁字希颜,霸州文安县人。父名趾,任秘书少监,赠礼部尚书。师鲁仪表举止端庄,在太学奋力学习,如同寒士,延..初,为兴文署丞。五年调迁将作院照磨。七年征召为御史台属官,后补为中书省的属官,朝廷的典章故实、律令文法,无不熟练

  • 钦定南巡盛典卷四十八·高晋

    目录河防【十四】 钦定南巡盛典卷四十八河防乾隆四十六年三月二十六日大学士公阿桂两江总督萨载河道总督李奉翰奏言窃照桃源防属临河集之九里岗一带河势向走北岸旧有埽工嗣因河向南趋工即淤闭河势由南岸之临河集下注

  • 杨忠介集·杨爵

    诗文集。明杨爵(1493—1549)撰。十三卷,附录五卷。爵字伯珍,号斛山,以学行名,富平(今属陕西)人。嘉靖进士。授行人,擢御史。以母老乞归。服阕起故官。时郭勋用事,岁频旱,帝日夕建斋醮,不理朝事,爵上疏极谏,帝震怒。下

  • 快园道古·张岱

    笔记。明张岱著。二十卷。是书略仿刘义庆《世说新语》,设盛德、学问、经济、言语等共二十门。卷各一门。虽多为作者先世、亲朋及一些名流雅士的遗闻佚事,但内容广博,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文笔简练,博雅诙谐。如卷一二

  • 考古编·程大昌

    十卷。南宋程大昌撰。程大昌字泰之,徽州休宁(今属安徽)人。生平事迹详见《演繁录》。此编主要杂论经义异同及史传谬误,博洽详明,“实能正经解之乖违,订史传之阙误”(《考古编》 张海鹏后识),多有可取。如,以白居易 《乐府诗

  • 十住毗婆沙论·佚名

    梵名Das/abhu^mika -vibha^s!a^-s/a^stra 。凡十七卷。龙树菩萨造,后秦鸠摩罗什译。略称十住论。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本论系要约华严经十地品(十地经)经文之大意所作之诠释。汉译本中,罗什将十地称为十住;十地即是指大

  • 文殊师利菩萨六字咒功能法经·佚名

    一卷,六字文殊法之本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