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24章

【原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1);自视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2)。其在道也,曰:馀食赘行(3)。物或恶之(4),故有道者不处(5)。

【题解】

本章大意与二十二章大致相同,宣扬以退为进、所谓“曲全”的处世策略。

注释:

(1)王、傅如此。“企”河上作“豉”,殆“崎”之讹。范及唐宋诸本作“崎”。

“崎”为“企”之假。“立”,景龙作“久”。马王堆本甲本乙本只一句作“炊者不立”,失韵,疑有讹夺。广明本三句,上有“喘者不久”。敦煌及龙兴碑二句,作“喘者不久,跨者不行”。奚侗说:“《说文》:‘企,举踵也。跨,渡也。’段玉裁云:‘跨,谓大其两股间以有所越也。’企而立者不可以久立,跨而行者不可以长行。”朱谦之说:“企与崎,古通用。《庄子·秋水》篇‘掇而不崎’,《释文》‘崎’作‘企’。

《庚桑楚》‘人见其崎’,《古钞卷子》本作‘企’。又《文选·江赋》李善注:‘企与崎同。’是河上本作‘崎’,即‘企’也。《汉书·高帝纪》颜注曰:‘企,谓举足而竦身。’《玉篇》:‘崎,崎切,有崎踵国,其人行,脚跟不着地。’《字林》:‘企,举踵也。’二字义亦同。”

(2)王、傅及诸今本如此。马王堆本甲乙本前两句倒置,“是”作“视”,“彰”作“章”。甲本第二“自”字损掩。景龙、敦煌、龙兴碑,无四“者”字。开元无下三“者”字。敦煌、龙兴碑,“伐”作“铙”。明周如砥《道德经解集义》“无”作“不”。

馆本、遂州本,“自伐”作“自饶”。

(3)王、傅及诸今本如此。马王堆本大致相同。“馀”作,甲本无“也”字。

“其在”,景龙作“于其”。河上、范应元及开元、敦煌、古楼观《道德真经》唐宋诸本,作“其于”。景龙、敦煌、龙兴碑。无“也”字,“赘”作。潘静观《道德经纱门约》“行”作“形”。朱谦之说:“赘字馆本、遂州本作,非。《方言》十二‘,也’。《字林》:‘,以酒沃也,祭也。’行,无义,盖音近而误。”王道说:“‘行’当作‘形’。‘赘形’,形之附赘者。骈拇之类。”易顺鼎说:“‘行’,疑通作‘形’。

‘赘形’即王注所云肬赘。肬赘可言形,不可言行也。《列子·汤问》篇:‘太形、王屋二山,’张湛注:‘形,当作行,’是古‘行’、‘形’固有通用者。”蒋锡昌说:“按唐李约《道德真经新注》:‘如食之残,如形之剩肉也’;宋林希逸《道德真经口义》曰:‘食之馀弃,形之赘肬,人必恶之’;宋陈景元《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犹弃馀之食,适使人恶;附赘之形,适使人丑’;是三书皆以‘行’为‘形’。高亨说:“余疑‘行’当作‘衣’。古文。衣作,行作,形近而讹。《法言》‘智用不用、益不益,则不赘亏矣’,司马光注:‘有馀曰赘,不足曰亏。’是赘亦馀也。馀食、赘衣犹言馀食、馀衣。食有馀,则饥者恶之,衣有馀则寒者恶之,故曰‘物或恶之’。此今谚所谓‘一家饱暖,千家怨也’。”刘师培说:“馀食之食,亦当作德。德与行对文。馀德者,骈衍之德也;赘行者,附属之行也。老子求尚简易,故舍馀德赘行两不处。”两说各有新义,录以备考。

(4)王、傅及马王堆本甲乙本悉如此。乙本“恶”省作“亚”。景龙本“或”下有“有”字。敦煌:龙兴碑,“或”作“有”。林希逸《道德真经口义》,“或”作“故”,或与古与有通。《广雅·释诂》:“或,有也。”

(5)王本如此。傅与河上,句末有“也”字,他本皆无。景龙、敦煌、龙兴碑无“者”字,他本皆有。马王堆本甲乙本作“故有欲者弗居”,甲本“弗”字损掩。

【今译】

踮着脚跟的人,不能久立;跳跃着前进的人,不能远行;偏执一见的人,事物总是看不明白;自以为是的人,是非总是辨不清楚;自我夸耀的人,事业不会有成就;自高自大的人,不能充任首领。(以上这些行为)从“道”的角度来看,可以说它是剩饭残羹,赘疣枝指,谁都厌恶它,所以有“道”的人,绝不会这样做。

猜你喜欢
  郊特牲·戴圣
  大学衍义卷十九·真德秀
  卷十九·程端学
  卷六·蔡德晋
  卷二·辅广
  管子轻重十四·马非百
  理惑论·章太炎
  刑德第五十五·桓宽
  吕相绝秦(成公十三年)·佚名
  宝峰英禅师·惠洪
  卷四十四·佚名
  佛是我们的善友·太虚
  卷八十八·佚名
  佛说超日明三昧经卷下·佚名
  佛说十八泥犁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三十·彭定求

        卷230_1 【偶题】杜甫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   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前辈飞腾入,馀波绮丽为。   后贤兼旧列,历代各清规。法自儒家有,心从弱岁疲。   永怀江左逸,多病邺中

  • 江月松风集卷五·钱惟善

    (元)钱惟善 撰三月既望求虞卿申屠光逺叶子实诸友载酒过西山酹右丞公墓饮泉菊亭真人汉飞龙孺子嬴失鹿三辅归版图九月走臣仆豫章收楚材遗珠贡扬牧黄鹄下瑶池白驹出空谷缅惟右辖公戎装映儒服堂堂贵黥相便便梦松腹骑箕感商

  • 第廿二折 毁祠·李玉

    【番卜算】[净、外、旦扮各色人,奔上]列位阿,走阿,走阿!向山塘急奔,向山塘急奔。冲天公愤,今朝始泄心头闷。我们苏州百姓,只因魏太监这千刀万剐的,要谋王夺位,害了许多忠臣,拽死了周吏部,又屈杀了颜佩韦、杨念如等五人。人人切齿,

  • 第二十五出 代夫(商调车遮韵)·丁耀亢

    【山坡羊】(小生扶旦上)黑茫茫难逃避的冤业,苦煎煎自寻来的魔劫。哭哀哀呼不回的上天,战竞竞叩不应的君王阙。骨将裂,愁肠千百结·若非拼死将夫代也,黑海深冤,凭谁诉者?(合)痛诀,鸳鸯冢上穴。悲竭,杜鹃枝上血

  • 水师篇第六·王闿运

    咸丰二年冬,湖北巡抚常大淳奏言:“寇水陆攻武昌,船炮充斥。闻湖南大军有广西炮船,江南水师有广艇炮船及中小号炮船,请调集江上下游,乃可制遏贼势,断其粮运。”诏徐广缙等饬行。时武备弛,徒存水师名,无船也。徐广缙奏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七 乐略一·纪昀

    乐略 【一】(臣)等谨按郑樵之志乐略欲以继三百篇凡分类有四曰正声曰遗声曰祀飨正声曰祀飨别声而文武二舞附焉其上下古今别裁 雅郑实能得乐府之要千载以下迹其源以别其流莫不赅而举之然世代屡更大略相因不无损益之异且当

  • 防开列校刻通志诸臣职名·郑樵

    奉防开列校刻通志诸臣职名监理和硕和亲王【臣】 昼武英殿总裁内 阁 学 士 兼 礼 部 侍 郎【臣】德 龄大理寺少卿【臣】王防汾国子监祭酒【臣】陆宗楷提调翰林院编修【臣】林蒲封原任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

  • 卷四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卷四十一国子监司业顾栋高撰五行表班氏云昔道弛文王演周易周道敝孔子述春秋汉董仲舒治公羊推阴阳为儒者宗宣元之后刘向治谷梁傅以洪范与仲舒错至向子歆治左氏言五行又与向异欧阳子曰圣人没而

  • 卷四·会奏嘉义匪徒滋事一案附摺·丁曰健

    再,查近年台地查办匪徒滋事案内出力文武官员及兵勇义首人等,前镇臣遵奉谕旨奖励,并详请督抚臣核定保奏。仰荷圣恩,垂念海外岩疆,温纶普沛,是以偶有蠢动,无不勇往争先,得以立时扑灭,不至蔓延为害;是地方之乂安,悉由

  • 胡翰传·张廷玉

    胡翰,字仲申,金华人。幼时聪明超常。七岁时,在路上拾金,坐待失主来取。长大后从兰奚谷吴师道、甫江吴莱学古文,又向同乡许谦登门求教。当时,同郡黄氵晋、柳贯以文章远近闻名,而看了胡翰的文章后,满口赞誉。漫游至元朝都城,公卿

  • 卷九十六·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九十六 朱批徐鼎奏摺 雍正五年七月二十四日浙江杭嘉湖道【臣】徐鼎谨 奏为恭谢 天恩并陈微忱仰祈 睿鉴事窃【臣】一介庸愚蒙 皇上殊恩补授今职於本年二月初七日到任巳经报明督抚在案兹於六月

  • 邝来荫·周诒春

    邝来荫 字棠仲。年三十岁。生于马来半岛。本籍住址。广东南海县汀浦村。已婚。女一。初毕业于马来半岛之维多利亚学校。任职该校。宣统元年。自费游美。入纽约大学。习商业。民国元年。得学士学位。是年回国。民国三

  • 二年·佚名

    (丙子)二年大明景泰七年春正月1月1日○辛未朔,上行望闕禮,仍受百官朝賀,倭、野人五百餘人隨班。○上謁昌德宮,進豐呈。○御含元殿,宗親等侍食。內侍李龍年等執事不謹,命衛卒杖之,囚義禁府。御忠順堂,命內禁衛兼司僕射侯,召承旨李

  • 哀公问五义第四十·戴德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欲论吾国之士,与之为政,何如者取之?”孔子对曰:“生乎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舍此而为非者,不亦鲜乎?”哀公曰:“然则今夫章甫、句屦、绅带而搢笏者,此皆贤乎?”孔子曰:“否,不必然。今夫端衣、玄

  • 卷二·邵宝

    简端録卷二(明)邵寳 撰○易【凡一百十七】此乾坤之变也干三索得女为兑坤三索得男为艮此二气感应以相与也阴阳之感应莫大于斯故下经首之右咸彖咸亨之简柔上而刚下言乎兑艮也二气相与则追言乎乾坤也兑艮乾坤之交咸兑艮之

  • 第二十部分·毛公

    鲁颂 駉之什《駉》,颂僖公也。僖公能遵伯禽之法,俭以足用,宽以爱民,务农重穀,牧于坰野,鲁人尊之,于是季孙行父请命于周,而史克作是颂。【笺】季孙行父,季文子也。史克,鲁史也。駉駉駉牡马,在坰之野。【传】駉駉,良马腹干肥张也

  • 佛说时非时经之二·佚名

    天竺三藏法师若罗严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园精舍。时佛告诸比丘。我当为汝说时非时经。善思念之。诸比丘言。如是世尊。当受教听。佛告诸比丘。是中何者为时。何者为非时。比丘当知。  冬初分。

  • 金鳌退食笔记·高士奇

    宫苑志。清高士奇(1644—1703)撰。二卷。士奇有《扈从东巡日录》已著录。此书系作者供奉内廷,公余之暇偶访曩时旧闻,征信载记,康熙二十三年(1648)成书。约二万四千字。所著是书2卷,上卷介绍了太液池、瀛台、乐成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