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七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七十八

朱批德明奏摺

雍正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山西巡抚【臣】德明谨

奏为奏

闻事【臣】遵

旨於十二月初八日自京起程於十六日入山西境至二十日抵太原府巡抚衙门到任经【臣】先後具疏

题报在案【臣】自入境後沿途过平定寿阳乐平盂县榆次太原阳曲各州县地方留心体看俱得雪九

训旨事宜容【臣】次第详晰确查具

奏请

旨遵行外所有【臣】入境後查访地方得雪米价平减缘

由理合缮摺奏

闻以慰

圣怀谨

尔此奏不但不能慰朕徒烦朕心摺内定获丰收米价甚贱二语殊无足取朕以为尔知朕意赴任後必能仰副所以甚为晋省寛怀今览初次奏摺光景殊不能体朕之意矣奈何

雍正五年正月十九日山西巡抚【臣】德明谨

奏为钦蒙

圣训恭谢

天恩事窃【臣】标把总齎回【臣】奏地方得雪米谷时价一

摺蒙

皇上朱批诫训周详深切【臣】跪读之下惶悚无地伏念

【臣】愚昧无知於到任之初不能仰慰

圣怀乃以矜夸放纵之言附入奏摺烦渎

圣心【臣】实愧悚之至今蒙

皇上天恩诫训谆谆【臣】惟有钦遵

训旨兢兢业业实心任事以期仰副

圣主谆切教训之

隆恩所有奉到

朱批理合恭缴谨

一切处不可率易遇好境不可肆志但以敬慎二字处之无往而不是矣

同日又

奏为奏

闻事窃【臣】钦遵面奉

守法於地方尚属有益之官所有微【臣】察访过缘由理合缮摺恭

奏仰祈

皇上睿鉴谨

谢王宠不失为端方正直之人若不迂腐则甚可任用雍正五年二月十三日山西巡抚【臣】德明谨

奏为奏

闻事窃晋省钱文一事【臣】於汤山

行宫面奉

上谕令【臣】将民间废铜多多收买设局鼓铸试看钦此钦遵【臣】到任之後即查各州县收过废铜数目止据祁县等五十九州县共收过废铜三千四百三十斤四两共收过小钱计重九千四百三十一斤【臣】恐地方官奉行不力以致民间观望迁延藏匿

闻谨

固不宜懈亦不宜急凡事如此方为得中

同日又

奏为奏

闻事窃【臣】到任後查原任兵部武选司员外郎崔致远系曲沃县人嗣曲沃县知县叶华晫到省【臣】即问该知县闻崔致远在籍甚不安分从前曾约束训饬他没有随据叶华晫回称崔致远居乡人皆说他不安分但无确实款蹟前任总督伊都立曾令知县查过等语【臣】即谕知县叶华晫崔致远在地方上不安分不可给他体面即出示严行约束不时差人训饬不许他在地方上妄行多事【臣】亦时加严饬外理合缮摺恭

奏伏祈

皇上睿鉴谨

观此则叶华晫必有科甲年谊所以彼此互相袒护如叶华晫果系沽名钓誉取媚绅衿之员则当一体参处既据乡人佥有不安分之语岂竟毫无确据此等巧词只可朦混伊都立德明等巡抚耳设云崔致远居乡安静守分反为近理可信若似此不即不离依违两可之语朕前如何行得纵该县不肯秉公据实直言尔等岂再无访闻之术耶此奏甚属不合

同日又

奏为恭缴

朱批事雍正五年二月初二日奉

皇上朱批训旨【臣】跪读之下感激涕零窃【臣】至愚至陋

荷蒙

圣恩特授巡抚重任【臣】虽事事实心加谨办理每多失

於粗率时切惶悚今蒙

皇上训谕敬慎二字实居官行事之宝监【臣】铭心镂骨永远遵守刻刻以敬慎二字存心行事庶将来获免过愆皆荷

皇上洪恩教训矜全之所赐也谨将奉到

朱批原摺恭缴伏祈

睿鉴谨

教训何惜矜全莫望凡事须还朕一是字方可

雍正五年闰三月初七日山西巡抚【臣】德明谨

奏为奏

闻事窃【臣】前奏沁水县店家廉崇照代吴奇明赴县递呈一案续据沁水县报称选差的役押同店家追至翼城县地方拘获原具呈人该县讯据供称实名李亨荣系临汾县学生员又追获同行人田帝简该县小心看守按时给以饭食李亨荣坚执不食此二犯该县现在起解赴省尚未解到又据【臣】差千总前赴临汾县拏获李明端并田帝育之父田自香赵学朱之弟赵学鼒押解到省又据【臣】差守备前赴直隶任县拏获张文斗张禄紫张弄戈张文标段奇刘起凤周有怀田帝育在各家细细搜检竝无簿籍等物惟张文斗家内搜出长枪一杆腰刀一口又赴南和县拏获赵学朱禀报到【臣】是案内要犯巳经就获俟押解到日【臣】即审明虚实另

奏外所有获犯缘由理合先行奏

闻谨

李亨荣始初尚欲投案作证今经就获而反不食难解其意矣总之审明自得真情亟当细心研究不可寃抑无辜至追获此案之捕役人等宜重赏以示鼓励雍正五年闰三月十二日山西巡抚【臣】德明谨

奏为奏

闻事窃【臣】属太原府地方於本年闰三月初二日得雨一寸有余初三日得雨二寸有余初七日得雨三

田俱巳播种理合缮摺恭

原【臣】现在究审合并

奏明伏乞

皇上睿鉴谨

知道了

朱批谕旨卷一百七十八

 

猜你喜欢
  李杜列传第五十三·范晔
  卷四百八十一 列传二百六十八·赵尔巽
  唐鉴卷五·范祖禹
  卷之九十九·佚名
  卷之四百六十三·佚名
  第四七一单光绪十五年五月十九日一二二四一--二·佚名
  一○四一 质郡王永瑢等奏《河源纪略》底本告成所有纂修等请旨议叙折·佚名
  九五六 军机大臣奏呈挖补《通鉴纲目续编》并分送有关人员遵办片·佚名
  卷二·杨大雅
  赵光逢传·薛居正
  吴百朋传·张廷玉
  卷八十八·佚名
  卷十五下·沈枢
  卷四十一·雍正
  第十二章 三国的鼎立·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曹邺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曹邺(yè 业)(816— 875?),晚唐诗人 ,字 业之 ,一作邺之 ,桂州(州治在今 广西桂林)人。 举进士 ,屡试不第,作《四怨三愁五情诗》,为舍人 韦悫(qu è却)所悉,极力向礼部侍郎裴休加以推 荐,这样 ,曹邺便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登进士第,

  • 卷一百四十四·列传第三十一·宋濂

        答里麻   答里麻,高昌人。大父撒吉斯,为辽王傅,世祖称其贤。从讨李璮,以勋授山东行省大都督。答里麻弱冠入宿卫。大德十一年,授御药院达鲁花赤,迁回回药物院,寻出佥湖北、山南两道廉访司事,召拜监察御史。时

  • 卷一百三十四·列传第二十一·宋濂

        

  • 卷六 蜀录·崔鸿

      李特   李特,字玄休,巴西宕渠人。其先廪君之苗裔,秦并天下,以为黔中郡,薄赋敛之,口岁出钱四十。巴人谓赋为賨,因谓之賨人焉。及高祖为汉王,始募賨人,平定三秦,既而不愿出关,求还乡里。高祖以其功,复同丰沛,更名其地为巴郡。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十三·佚名

    嘉靖二十五年七月乙卯朔时享 太庙命英国公张溶代祭 先圣历代帝王陵寝遣乐舞生分赍香帛付所在有司行礼○丙辰○升河南道监察御史冯天驭为大理寺右寺丞○戊午 仁孝文皇帝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玉田伯蒋荣祭 长陵 户科给事

  • 绎史卷一百五十九中·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名物训诂【中】冠服后汉书上古穴居而野处衣毛而冒皮未有制度后世圣人易之防丝麻观翚翟之文荣华之色乃染帛以效之始作五采成防为服见鸟兽有冠角胡之制遂作冠冕缨蕤防为首饰凡十二章故易曰庖牺氏之王

  • 袁珙传·张廷玉

    袁珙,字廷玉,鄞县人。高祖袁镛为宋朝进士。元兵灭宋,镛宁死不屈,全家十七人皆遇难。父名袁士元,曾任翰林检阅官。袁珙禀性与众不同,好学能诗。曾游海外洛伽山,遇见一非凡僧人别古崖,授他以看相之术。珙在元代时已颇负盛名,求他

  • 孟子集注大全卷十二·胡广

    <经部,四书类,四书大全__孟子集注大全钦定四库全书孟子集注大全卷十二告子章句下凡十六章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曰礼重【任平声】任国名【赵氏曰任薛同姓之国在齐楚之间】屋庐子名连孟子弟子也色与礼孰重任人复

  • 和睦类·史洁珵

    杨桩、杨津,兄弟友爱。旦则聚于厅堂,终日相对,未尝入内。有一美味。不集不食。厅堂间往往帏幔隔障,为寝息之所。时就休偃,还共谈笑。桩年老,曾他处醉归。津扶持还室,假寝阁前,承候安否。桩每近出,或日斜不至,津不先饭。津为肆州

  • 遭虎篇第四八·王充

    【题解】“变复之家”认为老虎吃人是天降灾异,是上天对官吏为奸的一种谴告。王充在本篇中针对这种观点进行了批驳。王充指出,老虎是“山林之兽”,“禀性强勃”,人凑巧碰到“贪叨饥饿”的老虎而被吃掉,就像

  • 卷十九·王昭禹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详解卷十九宋 王昭禹 撰司几筵掌五几五席之名物辨其用与其位【几凭以为安者筵肆于地以为位者几筵之设其意微矣先王设官司其物而已故曰司几筵几有五则玉雕彤漆素之属是也席有五则莞藻次蒲熊之属是也

  • 卷上·佚名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舍婆提城祇陀树林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二万人俱。菩萨摩诃萨一万人。一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弥勒菩萨。德大势菩萨。师子意菩萨。师子幢菩萨。大幢菩萨等。而为上首。尔时众中有一菩萨摩诃

  • 庐山莲宗宝鉴念佛正愿卷第七(七章)·优昙普度

    念佛正愿说理由智导行由愿兴。行愿得均理智兼备。理智兼备则心心念念总是弥陀。刹刹尘尘皆为净土。自非大愿行力。曷能臻此哉。欲人人证此三昧者。要在信愿深其根本也。夫愿者乐也欲也。欲生西方净土乐见阿弥陀佛。故

  • 达赖逝矣西藏将奈何·太虚

    ──二十三年一月作──达赖十三世,今阅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二十一日申报,确已逝世矣。本社为卫藏佛教之护持计,华西边陲之保障计,不胜其哀敬之情!电中:‘遗嘱主维护佛教,勿使外国基督教或其他宗教乘几侵入以混乱西藏佛教之

  • 卷第四·佚名

    嘉兴大藏经 百痴禅师语录 百痴禅师语录卷第四 嗣法门人超宣等编 嘉兴金粟山广慧禅寺语录 师于顺治戊子夏就本山首座寮受请闰四月初八入佛殿云佛之一字吾不喜闻今日又特地作甚么金镞惯调宜百战冤家偏撞对头人。 伽蓝

  • 大唐内典录卷第二·道宣

    京师西明寺释氏撰历代众经传译所从录第一之二前魏 南吴 西晋前魏朝曹氏传译佛经录第二序曰。自汉已来天下一统。建安之始鼎峙而分。袁曹竞逐于中原。刘孙分[馬*麃]于江峡。五岳尘拥九牧云屯。或二祀而启于帝图。或

  • 太上三元飞星冠禁金书玉箓图·佚名

    太上三元飞星冠禁金书玉箓图。不着撰人。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灵图类。托为太上老君授与张道陵金书玉箓。阐述道教存思守神之法。以“心为万化之主”,心能存神,神即依于人身;不知存神,神乃离去,而魔鬼来

  • 通鉴续编·陈桱

    明陈桱撰。二十四卷。陈桱以《资治通鉴》和《通鉴纲目》皆终于五代,而周威烈王以前,虽有金履祥《通鉴前编》,亦断自陶唐,因著此书。首述盘古至高辛氏,以补金氏《通鉴前编》所未备,为第一卷。次采契丹在唐及五代时事,以记其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