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海王第七十二

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藉于台雉何如?”管子对曰:“此毁成也。”“吾欲藉于树木?”管子对曰:“此伐生也。”“吾欲藉于六畜?”管子对曰:“此杀生也。”“吾欲藉于人,何如?”管子对曰:“此隐情也。”桓公曰:“然则吾何以为国?”管子对曰:“唯官山海为可耳。”

桓公曰:“何谓官山海?”管子对曰:“海王之国,谨正盐策。”桓公曰:“何谓正盐策?”管子对曰:“十口之家十人食盐,百口之家百人食盐。终月,大男食盐五升少半,大女食盐三升少半,吾子食盐二升少半,此其大历也。盐百升而釜。令盐之重升加分强,釜五十也;升加一强,釜百也;升加二强,釜二百也。钟二千,十钟二万,百钟二十万,千钟二百万。万乘之国,人数开口千万也,禺策之,商日二百万,十日二千万,一月六千万。万乘之国,正九百万也。月人三十钱之籍,为钱三千万。今吾非籍之诸君吾子,而有二国之籍者六千万。使君施令曰:吾将籍于诸君吾子,则必嚣号。今夫给之盐策,则百倍归于上,人无以避此者,数也。”

“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輂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令针之重加一也,三十针一人之籍;刀之重加六,五六三十,五刀一人之籍也;耜铁之重加七,三耜铁一人之籍也。其余轻重皆准此而行。然则举臂胜事,无不服籍者。”

桓公曰:“然则国无山海不王乎?”管子曰:“因人之山海假之。名有海之国雠盐于吾国,釜十五,吾受而官出之以百。我未与其本事也,受人之事,以重相推。此人用之数也。”

白话译文:

桓公问管仲说:“我想要征收房屋税,你看如何?”管仲回答说:“这等于叫人们拆毁房子。”“我要征收树木税呢?”管仲回答说:“这等于叫人们砍伐幼树。”“我要征收牲畜税呢?”管仲回答说:“这等于叫人们杀死幼畜。”“我要对人口征收赋税,又怎么样?”管仲回答说;“这等于叫人们收闭情欲。”桓公说:“那么,**什么来管理国家呢?”管仲回答说:“只有专营山海资源才是可行的。”

桓公说:“什么叫作专营山海资源?”管仲回答说:“靠大海资源成王业的国家,要注意征税于盐的政策。”桓公说:“什么叫作征税于盐的政策?”管仲回答说:“十口之家就是十人吃盐,百口之家就是百人吃盐。一个月,成年男子吃盐近五升半,成年女子近三升半,小男小女近二升半。这是大概数字。盐一百升为一釜。使盐的价格每升增加半钱,一釜可收入五十钱。每升增加一钱,一釜可收入百钱。每升增加二钱,一釜可收入二百钱。一钟就是二千,十钟就是二万,百钟二十万,千钟就是二百万钱。一个万乘的大国,人口总数千万人。合而算之。约计每日可行二百万,十日二千万,一月可行六千万钱。一个万乘的大国,征人口税的当征为数为一百万人,每月每人征税三十钱,总数才不过三千万。现在我们没有向任何大人小孩直接征税,就有相当于两个大国的六千万钱的税收。假设君上发令说:我就要对全国大人小孩直接征税了,那就一定会引起全国大喊大叫地反对。现在取给于盐的政策,即使百倍归于君主,人们也是无法规避的,这就是理财之法。”

“现在铁官的理财方法是这样的:每一妇女必须有一根针和一把剪刀,然后才能够做她的事;每一耕者必须有一把犁、一个铧和一把大锄,然后才能够做他的事;每一个修造各类车辆的,必须有一斧、一锯、一锥、一凿,然后才能够做他的事。不具备上述工具而能做成上述事情的人,天下无有。使针的价格每根增加一钱,三十根针的加价收入就等于一个人所纳的人口税。使剪刀每把加价六钱,五六三十,五把剪刀的加价收入就等于一个人所纳的人口税。使铁铧每个加价十钱,三个铁铧的加价收入就等于一个人所纳的人口税。其他铁器的价格高低,均可准此而行。那么,只要人们动手干活,就没有不负担这种税收的。”

桓公说:“那么,没有山海资源的国家就不能成王业了么?”管仲说:“可以依靠别国的山海资源加以借用。让有海的国家,把盐卖给本国,以每釜十五钱的价格买进,而官府专卖的价格为一百。本国虽不参与制盐,但可以接受别人的生产,用加价推算盈利。这就是利用他人条件的理财方法。”

猜你喜欢
  卷四十八(昭十七年,尽十九年)·孔颖达
  度地第五十七·管仲
  景公登路寝台望国而叹晏子谏第十九·晏婴
  臣道篇第十三·荀况
  卷三·戴震
  卷七·蔡德晋
  卷十九之下·何楷
  (三十二)研究朱子学之方法·钱穆
  卷二百七十三·佚名
  卷十七·赞宁
  罗汉品第十五·佚名
  成唯識寶生論卷第四〈一名二十唯識順釋論〉·欧阳竟无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六·佚名
  发起全国佛教代表会议的提议·太虚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汪广洋

    钦定四库全书凤池吟稿卷五    明 汪广洋 撰五言律诗合江亭晚眺二水澄白练一亭延素秋聊为庾公啸因效子长游月色泻尊俎剑光冲斗牛更须舒老眼西北有高楼月夜默坐百感集高城初漏过起行明月底静看落叶多候虫啼砌石凉

  • 卷一百六十八 皇祐二年(庚寅,1050)·李焘

      起仁宗皇祐二年正月盡是年七月   春正月己亥,詔河北提點刑獄司,自今歲調兵夫治河,並親往督視之。   辛丑,詔樞密院自今勾當皇城司並選差人,仍不許陳乞。會要慶曆八年閏正月,已有此詔。   癸卯,以歲饑,罷上元觀燈。

  • ●卷七·周密

      ○鸱夷子见黜   吴江三高亭祠鸱夷子皮、张季鹰、陆鲁望。而议者以为子皮为吴大仇,法不当祀。前辈有诗云:"可笑吴痴忘越憾,却夸范蠡作三高。"又云:"千年家国无穷恨,只合江边祀子胥。"盖深非之。   后有戏作文弹之者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六年夏四月戊戌朔史馆上大元帅府事迹十卷 左朝散大夫直秘阁詹大和落致仕以给事中吕祉朱震中书舍人任申先言其才也庚子殿中侍御史周秘言国家岁以十五事考校监司四善四最考校县令而五六年间惟成都潼川

  • 第二回 至三皇传多氏渐剖乾坤·黄士衡

    词曰:细想三皇五帝,一般锦绣江山。风调雨顺万民安,不见许多公案。后世依他样子,齐家治国何难。流芳百世在人间,万古称扬赞叹。邵康节曰:天开于子,复卦也。地辟于丑,临卦也。人生于寅,泰卦也。周十二宫而终于坤,是为一元。盘古生

  • 志卷第十 高丽史五十六·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地理一。○惟我海东三面阻海一隅连陆辐员之广几于万里。 高丽太祖兴于高勾丽之地降罗灭济定都开京三韩之地归于一统。 然东方初定未遑经

  • 卷三十五·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三十五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荆燕吴传第五 荆王刘贾高帝从父兄也【师古曰父之兄弟之子为从父兄弟也言本同祖从父而别】不知其初起时

  • 傅靳蒯成列传第三十八·司马迁

    张凤岭 译注【说明】本篇是秦楚之际随从汉高祖刘邦起事的三位近卫侍从官员傅宽、靳歙和周緤的合传。传中主要记述了傅、靳、周三人随从刘邦征战及升迁的过程。其共同点是均为刘邦信任的近臣,都封高爵

  • 张桓传·宋濂

    张桓,字彦威,真定藁城人。父张木,曾任汝宁知府,全家便徙居汝宁。桓是国子生,受命在滑州府任白马县县丞。调入朝中任中书省属官,并被提升为国子典簿。后又离京任陕西行台监察御史。因进谏有违皇帝的旨意,乃去职。不久,汝宁发生

  • 卷九十四·阿桂

    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九十四歌颂【十四】万夀恭拟江淮击楫謡九章【谨序】漕运总督【臣】管干珍【臣】尝考洪范九畴次八庶徵曰九五福而以夀居福首盖王者念用时叙休徵洽汁於时珍符闓怿之气鴹萃一人之身天用眷於有

  • 卷二十六·黄训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名臣经济录钦定四库全书名臣经济録卷二十六明 黄训 编礼部【仪制中】设学校以立教一【丘濬】臣按真德秀言古法其近民者教弥数故二十五家为闾闾有塾民朝夕处焉四闾为族则岁之读法十有四士

  • 卷七十五军装二·冯煦

    常备军枪械皖省常备军一协两标步炮马营、工程辎重各队,旧有枪械,或用马梯尼枪,或用九响毛瑟枪,光绪三十四年一律改用新式五响毛瑟枪。共计步队六营暨工程队五响毛瑟步枪三千一百五十杆,马队、辎重队五响毛瑟马枪三百五十杆

  • 卷三十六·李光地

    <经部,春秋类,日讲春秋解义钦定四库全书日讲春秋解义卷三十六成公十有七年春卫北宫括帅师侵郑【括公羊作结】【左传】十七年春王正月郑子驷侵晋虚滑【虚滑杜注晋二邑】卫北宫括救晋侵郑至于高氏【括成公曽孙高氏杜注

  • 从无我唯心的宇宙观到平等自由的人生观·太虚

    ──十九年新春在泉州民众欢迎会讲──讲到佛学,它的范围非常大,所谓三藏、十二部,不知从那里讲起。我们就把今天委员会──民众欢迎委员会──所发的宣言里的“无我”、“唯心”来谈谈吧。怎样叫无我  一般人所认为我

  • 以唯心则无土是魔外知见·印光

    问:&ldquo;唯心净土,自性弥陀,然则与西方之净土及佛,是否一而二,二而一?&rdquo;答:&ldquo;有唯心净土,方生西方净土。若自心不净,何能即得往生?纵逆恶罪人,以十声念佛即得往生者,由念佛之净心,感生西方之净土。世多以唯心则无土,便

  • 法华文句记卷第三·湛然

    教菩萨法明因人所依。此去仍带异名以释。故加之以处。处为能生之一法。一法秖是究竟相。故云谛理。谛理乃与法华不殊。故灯明佛叹法华经。亦云教菩萨法佛所护念。故得引下普令等文。以之为证。证义处也。所以经名在序

  • 大方广佛华严经感应传·佚名

    四明山大方广无生居士胡幽贞刊纂此传本花严疏主藏公门徒僧惠英。集为上下两卷。今予鄙其事外浮词芜于祥感。乃笔削以为一卷。俾有见闻于兹秘乘。生难遭想。各勉受持。西域无著菩萨弟天亲。少习内氏。长通五部。初业小

  • 续碑传集·佚名

    本书(二册二六○面一五六、○○○字)不分卷,据江阴缪荃孙「续碑传集」及江都闵尔昌「碑传集补」选辑而成;因前有第二二○种「碑传选集」之辑,故名之以「续集」。按前辑所据钱仪吉纂「碑传集」讫清嘉庆朝止,缪集(宣统时纂)续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