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志卷第十 高丽史五十六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

地理一。

○惟我海东三面阻海一隅连陆辐员之广几于万里。 高丽太祖兴于高勾丽之地降罗灭济定都开京三韩之地归于一统。 然东方初定未遑经理至二十三年始改诸州府郡县名成宗又改州府郡县及关驿江浦之号遂分境内为十道就十二州各置节度使。 其十道一曰关内二曰中原三曰河南四曰江南五曰岭南六曰岭东七曰山南八曰海阳九曰朔方十曰浿西其所管州郡共五百八十余。 东国地理之盛极于此矣显宗初废节度使置五都护七十五道安抚使寻罢安抚使置四都护八牧。 自是以后定为五道两界曰杨广曰庆尙曰全罗曰交州曰西海曰东界曰北界。  京四牧八府十五郡一百二十九县三百三十五鎭二十九其四履西北自唐以来以鸭绿为限而东北则以先春岭为界。 盖西北所至不及高勾丽而东北过之。 今略据沿革之见于史策者作地理志。

○王京开城府本高勾丽扶苏岬新罗改松岳郡太祖二年定都于松岳之阳为开州创宫阙。[会庆殿后改承庆; 膺干殿改奉元; 长龄殿改千龄; 含庆殿改向福; 干明殿改储祥; 明庆殿改金明; 干德殿改大观; 文德殿改修文; 延英殿改集贤; 宣政殿改广仁; 宣明殿改穆淸; 舍元殿改静德; 万寿殿改永寿; 重光殿改康安; 宴亲殿改睦亲; 五星殿改灵宪; 慈和殿改集禧; 正阳宫改书和; 寿春宫改丽正;  云楼改观祥; 宜春楼改韶晖; 神凤门改仪凤; 春德门改 通; 大初门改泰定;  阖门改云龙; 会日门改利宾; 昌德门改兴礼; 开庆门改皇极; 金马门改延水; 天福门改紫宸; 通天门改永通; 景阳门改阳和; 安佑门改纯佑; 左右承天门改通嘉; 左右宣庆门改敷佑; 左右延佑门改奉明; 延守门改敎化; 长宁门改朝仁; 宣化门改通仁; 兴泰门改芬芳; 阳春门改广阳; 大平门改重化; 百福门改保化; 通庆门改成德; 东化门改庆度; 西化门改向成; 大淸门改淸泰; 永安门改兴安。] 立市廛辨坊里分五部。 光宗十一年改开京为皇都成宗六年更定五部坊里十四年为开城府管赤县六畿县七。 显宗九年罢府置县令管贞州德水江阴三县又长湍县令管松林临津 山临江积城坡平麻田七县俱直隶尙书都省谓之京畿。 十五年又定京城五部坊里[东部坊七里七十曰安定坊奉香坊令昌坊松令坊杨堤坊仓令坊弘仁坊南部坊五里七十一曰德水坊德 坊安兴坊德山坊安申坊西部坊五里八十一曰森松坊五正坊干福坊鎭安坊香川坊北部坊十里四十七曰正元坊法王坊兴国坊五冠坊慈云坊王轮坊堤上坊舍乃坊师子岩坊内天王坊中部坊八里七十五曰南溪坊兴元坊弘道坊 溪坊由岩坊变羊坊广德坊星化坊。]二十年京都罗城成。[王初卽位征丁夫三十万四千四百人筑之至是功毕。 城周二万九千七百步罗阁一万三千*闲大门四中门八小门十三曰紫安曰安和曰成道曰灵昌曰安定曰崇仁曰弘仁曰宣旗曰德山曰长覇曰德 曰永同曰会宾曰仙溪曰泰安曰 溪曰仙严曰光德曰干福曰昌信曰保泰曰宣义曰 猊曰永平曰通德。 又皇城二千六百*闲门二十曰广化曰通阳曰朱雀曰南熏曰安祥曰归仁曰迎秋曰宣义曰长平曰通德曰干化曰金耀曰泰和曰上东曰和平曰朝宗曰宣仁曰靑阳曰玄武曰北小门。 一云丁夫二十三万八千九百三十八人工匠八千四百五十人城周一万六百六十步高二十七尺厚十二尺廊屋四千九百一十*闲。] 文宗十六年复知开城府事都省所掌十一县皆属焉。 又割西海道平州任内牛峯郡以隶之。 忠烈王三十四年设府尹以下官掌都城内别置开城县掌城外。 恭愍王七年修松都外城恭让王二年分京畿为左右道以长湍。 临江 山临津松林麻田积城坡平为左道; 开城江阴海 德水牛峯为右道。 又依文宗旧制[文宗二十三年正月以杨广道汉阳沙川交河高峯 壤深岳幸州海等州见州抱州峯城金浦阳川富平童城石泉荒调黄鱼富原果州仁州安山衿州南阳守安交州道永兴兎山安峡僧岭朔岭铁原西海道延安白州平州侠州新恩牛峯通津安州凤州瑞兴等州县属京畿。]以杨广道汉阳南阳仁州安山交河阳川衿州果州抱州瑞原高峯交州道铁原永平伊川安峡涟州朔宁属左道以杨广道富平江华乔桐金浦通津西海道延安平州白州谷州遂安载宁瑞兴新恩侠溪属右道各置都观察黜陟使以首领官佐之。 王都鎭山松岳[一名崧岳 有神祠。]又有龙岫山进凤山东江[在贞州。]西江[卽礼成江。]碧澜渡属郡一县十二。

  ○开城县本高勾丽冬比忽新罗景德王十五年改为开城郡。 显宗九年罢开城府置开城县令管贞州德水江阴三县直隶尙书都省。 忠烈王三十四年以开城府掌都城内别置开城县掌城外。 有井名曰大井[世传懿祖娶龙女初到开城山麓以银盂掘地水随涌因以为井。]有 平渡。

  ○牛峯郡本高勾丽牛岑郡[一云牛岭一云首知衣。]新罗景德王改今名。 显宗九年为平州属县文宗十六年来属睿宗元年置监务。 有九龙山[国祖圣骨将军祠在焉。 故又号圣居山。]朴渊。[有上下渊深皆不测遇旱祷雨辄应。 上渊心有盘石可登览。 文宗尝登其上忽风雨暴作石震动。 文宗惊怖。 时李灵干扈从作书数龙之罪投于渊龙卽出其脊乃杖之渊水为之尽赤。]

  ○贞州本高勾丽贞州显宗九年为开城县属县文宗十六年来属睿宗三年改为升天府置知府事。 忠宣王二年降为海 郡。 有白马山长源亭[道诜松岳明堂记云西江边有君子御马明堂之地自太祖统一丙申之岁至百二十年就此创构国业延长。 文宗命太史令金宗允等相地构之于西江 岳南。]河源渡[在州南。]重房堤。[称重房裨补。 每春秋班主率府兵修筑。]

  ○德水县本高勾丽德勿县[一云仁物县。]新罗景德王改今名。 显宗九年为开城县属县文宗十年创兴王寺于县移县治于杨川十六年来属恭让王元年置监务。 有祖江渡引宁渡。

  ○江阴县本高勾丽屈押县[一云江西。]新罗景德王改今名为松岳郡领县。 显宗九年为开城县属县文宗十六年来属仁宗二十一年置监务。

  ○长湍县本高勾丽长浅城县[一云耶耶一云夜牙。]新罗景德王改今名为牛峯郡领县。 穆宗四年以侍中韩彦恭内乡升为湍州显宗九年复为县令为尙书都省所管文宗十六年来属。 有长湍渡。[两岸靑石壁立数十里 之如 世传太祖游幸之地民*闲尙传其歌曲。]

  ○临江县本高勾丽獐项县[一云古斯也忽次。]新罗景德王改今名为牛峯郡领县。 显宗九年为长湍县属县文宗十六年来属恭让王元年置监务。 有灵通寺。[山水之胜为松京第一卽阿干康忠宝育圣人所居摩阿岬之地。]

  ○ 山县本高勾丽乌斯含达县新罗景德王改今名。 显宗九年为长湍县属县文宗十六年来属睿宗元年置监务。

  ○临津县本高勾丽津临城县。[一云乌阿忽]新罗景德王改今名为开城郡领县。 显宗九年为长湍县属县文宗十六年来属恭让王元年置监务。 有新京旧址[恭愍王欲迁都南京遣前汉阳尹李安修其城阙民甚苦之。 乃卜于太庙不吉不果迁。 于是亲幸相地遂营宫阙时人谓之新京。]有临津渡。

  ○松林县本高勾丽若只豆耻县[一云之蟾一云朔头]新罗景德王改名如 为松岳郡领县。 高丽初改今名光宗创置佛日寺于其地移县治于东北显宗九年为长湍县属县文宗十六年来属后置监务。 有五冠山。[世传孝子文忠居是山下乐府有五冠山曲。]

  ○麻田县本高勾丽麻田浅县[一云泥沙波忽。]新罗景德王改名临湍为牛峯郡领县。 高丽初更今名显宗九年为长湍县属县文宗十六年来属后置监务寻倂于积城县恭让王元年复置监务。

  ○积城县本高勾丽七重城新罗景德王改名重城为来苏郡领县。 高丽初更今名显宗九年为长湍县属县文宗十六年来属睿宗元年置监务。 有绀岳。[自新罗为小祀山上有祠宇春秋降香祝行祭显宗二年以丹兵至长湍岳神祠若有旌 士马丹兵惧而不敢前命修报祀。 谚传罗人祀唐将薛仁贵为山神云。]

  ○波平县[波一作坡。]本高勾丽波害平史县新罗景德王改今名为来苏郡领县。 显宗九年为长湍县属县文宗十六年来属睿宗元年置监务别号铃平。

○杨广道本高勾丽百济之地。[汉江以北高勾丽以南百济。] 成宗十四年分境内为十道以杨州广州等州县属关内道忠州淸州等州县为忠原道公州运州等州县为河南道睿宗元年合为杨广忠淸州道明宗元年分为二道忠肃王元年定为杨广道恭愍王五年为忠淸道领京一牧三府二郡二十七县七十八。

○南京留守官杨州本高勾丽北汉山郡[一云南平壤城。]百济近肖古王取之二十五年自南汉山徙都之。 至盖卤王二十年高勾丽慈悲王来围汉城盖卤出走为丽兵所害是岁子文周王移都熊津。 后新罗眞兴王十五年至北汉山城定封疆十七年创北汉山州置军主景德王十四年改为汉阳郡。 高丽初又改为杨州成宗十四年初定十道置十二州节度使号左神策军与海州为左右二辅属关内道。 显宗三年废二辅十二节度改安抚使九年降知州事文宗二十一年升为南京留守官徙旁郡民实之。 肃宗元年卫尉丞同正金谓 据道诜密记请迁都南京云: "杨州有木觅壤可立都城。" 日者文象从而和之四年秋王亲幸相之命平章事崔思诹知奏事尹瓘董其役。 五年而成王遂亲幸观之。 忠烈王三十四年改为汉阳府别号广陵[成庙所定。]有三角山[新罗称负儿岳。]汉江[卽沙平渡。]杨津[新罗时北渎汉山河 中祀。]属郡三县六领都护府一知事郡二县令官一。

  ○交河郡本高勾丽泉井口县[一云屈火郡一云于乙买串。]新罗景德王改今名。 显宗九年来属别号宣城。 有乌岛城[汉江临津下流会于此。]洛河渡[在县北。]。 见州本高勾丽买省郡[一云昌化郡。]新罗景德王改为来苏郡。 高丽初更今名显宗九年来属后置监务。

  ○抱州本高勾丽马忽郡[一云命旨。]新罗景德王改为坚城郡。 高丽初更今名成宗十四年置团练使穆宗八年罢之显宗九年来属。 明宗二年置监务别号淸化。[成庙所定。]

  ○幸州本高勾丽皆伯县新罗景德王改名遇王[一云王逢。]为汉阳郡领县。 高丽初更今名显宗九年来属别号德阳。[成庙所定。]

  ○峯城县本高勾丽述弥忽县新罗景德王改今名为交河郡领县。 显宗九年来属明宗二年置监务辛禑十三年改为瑞原县令。

  ○高峯县[峯一作烽。]本高勾丽达乙省县新罗景德王改今名为交河郡领县。 显宗九年来属。

  ○深岳县古宝薪乡显宗九年称今名来属。

  ○ 壤县本高勾丽骨衣奴县新罗景德王改名荒壤为汉阳郡领县高丽初更今名显宗九年仍属之后移属抱州。

  ○沙川县本高勾丽内乙买县[一云内 米。]新罗景德王改今名为坚城郡领县。 显宗九年来属。

○安南都护府树州本高勾丽主夫吐郡新罗景德王改为长堤郡。 高丽初改树州成宗十四年置团练使穆宗八年罢之显宗九年改知州事。 毅宗四年更为安南都护府高宗二年又改为桂阳都护府忠烈王三十四年升吉州牧忠宣王二年汰诸牧降为富平府属县六。

  ○衿州[衿一作黔。]本高勾丽仍伐奴县新罗景德王改名谷壤为栗津郡领县。 高丽初更今名成宗十四年置团练使穆宗八年罢之。 显宗九年来属明宗二年置监务。 别号始兴[成庙所定。]有杨花渡。

  ○童城县本高勾丽童子忽县[一名幢山县一云仇斯波衣。]新罗景德王改今名为长堤郡领县。 高丽仍属恭让王三年置通津监务以县属之。

  ○通津县本高勾丽平淮[淮一作唯。]押县[一名北史城一云别史波衣。]新罗景德王改名分津为长堤郡领县。 高丽更今名仍属之。

  ○孔岩县本高勾丽齐次巴衣县新罗景德王改今名为栗津郡领县。 显宗九年来属忠宣王二年改为阳川县置令。

  ○金浦县本高勾丽黔浦县新罗景德王改今名为长堤郡领县。 显宗九年仍属明宗二年置监务神宗元年以王胎藏于县地升为县令官。

  ○守安县本高勾丽首尔忽新罗景德王改名戍城为长堤郡领县。 至高丽仍属明宗二年置监务恭让王三年始置通津监务以县属之。

○仁州本高勾丽买召忽县[一云弥 忽。]新罗景德王改名邵城为栗津郡领县。 显宗九年属树州任内至肃宗朝以皇 仁睿太后李氏内乡升为庆源郡仁宗时以皇 顺德王后李氏内乡改今名为知州事。 恭让王二年升为庆源府。[王初卽位赐州户长红 。] 有紫燕岛三木岛龙流岛属郡一县一。

  ○唐城郡本高勾丽唐城郡新罗景德王改为唐恩郡。 高丽初复古名显宗九年为水州属郡后来属。 明宗二年置监务忠烈王十六年以洪茶丘内乡升知益州事后又升为江宁都护府三十四年又升为益州牧忠宣王二年汰诸牧降为南阳府。 有大部岛小牛岛仙甘弥岛灵兴岛召勿岛承黄岛仁物岛伊则岛杂良串岛沙也串岛难知岛木力岛。

  ○载阳县古安阳县显宗九年称今名属水州任内后来属。

○水州本高勾丽买忽郡新罗景德王改为水城郡。 太祖南征郡人金七崔承珪等二百余人归顺效力以功升为水州成宗十四年置都团练使穆宗八年罢之显宗九年复知州事。 元宗十二年窄梁防戍蒙古兵入大部岛侵略居民岛人愤怨杀蒙兵以叛副使安悦率兵讨平之以功升为水原都护府后又升为水州牧忠宣王二年汰诸牧降为水原府。 恭愍王十一年红贼遣先锋招降杨广道州郡府最先迎降遂降为郡郡人重赂宰臣金镛复为府。 别号汉南[成庙所定。]又号隋城属县七。

  ○安山县本高勾丽獐项口县新罗景德王改为獐口郡。 高丽初改为安山郡显宗九年来属后置监务忠烈王三十四年以文宗诞生之地升知郡事。

  ○永新县[一云五朶一云永 。]显宗九年来属。

  ○双阜县古六浦显宗九年来属。

  ○龙城县本高勾丽上忽县[一云车忽。]新罗景德王改名车城为唐恩郡领县。 高丽初改今名显宗九年来属。

  ○贞松县古松山部曲显宗九年称今名来属。

  ○振威县本高勾丽釜山县[古渊达部曲一云金山县又松村活达。]新罗景德王改今名为水城郡领县。 至高丽仍属明宗二年置监务后升为县令官。

  ○阳城县本高勾丽沙伏忽新罗景德王改名赤城为白城郡领县。 高丽初更今名显宗五年来属明宗五年置监务。

○江华县本高勾丽穴口郡[一云甲比古次。]在海中直贞州之西南通津县之西。 新罗景德王改为海口郡高丽初更今名显宗九年置县令。 高宗十九年避蒙古兵入都升为郡号江都三十七年筑中城周回二千九百六十余*闲元宗元年复还松都。[府东十里松岳里有故宫基。] 忠烈王时倂于仁州寻复旧辛禑三年升为府。 有摩利山[在府南。 山顶有堑星坛世传檀君祭天坛。]传灯山[一名三郞城世传檀君使三子筑之。]有仇音岛巴音岛今音北岛买仍岛属县三。

  ○鎭江县本高勾丽首知县在江华岛内新罗景德王改名首鎭为海口郡领县。 高丽更今名仍属有鞍岛长峯岛。

  ○河阴县本高勾丽冬音奈县[一云芽音县。]在江华岛内新罗景德王改名 阴为海口郡领县。 高丽更今名仍属后属开城县有主乙叱岛。

  ○乔桐县本高勾丽高木根县[一名戴云岛一云高林一云达乙斩。]在海中直江华县之西北 州之南。 新罗景德王改今名为海口郡领县高丽仍属之明宗二年置监务。 有松家岛。

○广州牧初百济始祖温祚王以汉成帝鸿嘉三年建国都于慰礼城至十三年就汉山下立栅移慰礼城民户遂建宫阙居之明年迁都号南汉山城至近肖古王二十五年移都南平壤城。 及新罗太宗王遣金庾信与唐将苏定方夹攻百济灭之。 后唐师还文武王渐收其地改为汉山州又改为南汉山州景德王十五年改名汉州。 太祖二十三年更今名成宗二年初置十二牧州其一也。 十四年置十二州节度使号奉国军属关内道。 显宗三年废为安抚使九年定八牧仍为牧官别号淮安。[成庙所定。] 有日长城[新罗文武王所筑卽昼长城。]属郡四县三。

  ○川宁郡本高勾丽述川郡[一云省知买。]新罗景德王改为 川郡。[ 一作沂。] 高丽初更今名显宗九年来属后置监务。 有鎭江渡。

  ○利川郡本高勾丽南川县[一云南买。]新罗幷之眞兴王升为州置军主景德王改名黄武为汉州领县。 太祖南征郡人徐穆导之利涉故赐号利川郡仍属焉。 仁宗二十一年置监务高宗四十四年称永昌恭让王四年以祖 申氏之乡升为南川郡。

  ○竹州本高勾丽皆次山郡新罗景德王改为介山郡。 高丽初更今名成宗十四年置团练使穆宗八年罢之。 显宗九年来属明宗二年置监务别号阴平[成庙所定。]又号延昌。

  ○果州本高勾丽栗木郡[一云冬斯 。]新罗景德王改为栗津郡。 高丽初更今名显宗九年来属后置监务。 别号富安[成庙所定]又号富林有冠岳山。[忠烈王十年升州之龙山处为富原县。]

  ○砥平县本高勾丽砥岘县新罗景德王改今名为朔州领县。 显宗九年来属辛禑四年以乳 张氏之乡置监务后罢之恭让王三年置铁场于县境设监务以兼之。

  ○龙驹县本高勾丽驹城县[一云灭乌。]新罗景德王改名巨黍为汉州领县。 高丽初更今名显宗九年仍属。 明宗二年置监务后升为县令官。

  ○杨根县本高勾丽杨根郡[一云恒阳。]新罗景德王改名滨阳为 川郡领县。 高丽初复古名显宗九年来属明宗五年置监务。 高宗四十四年称永化元宗十年以卫社功臣金自廷内乡升为益和县令恭愍王五年以王师普愚母乡升为杨根郡。 有龙门山有龙津渡。[恭愍王五年以普愚寓居于迷元庄之小雪庵升庄为县置监务寻以地窄人稀还属于县。]

○忠州牧本高勾丽国原城[一云*末乙省{未乙省}一云 长城。]新罗取之眞兴王置小京景德王改为中原京。 太祖二十三年又改为忠州。 成宗二年初置十二牧州其一也十四年置十二州节度使号昌化军称中原道。 显宗三年废为安抚使九年定为牧为八牧之一高宗四十一年升为国原京。 有杨津溟所杨津衍所别号大原[成庙所定。]又号蘂城[高宗四十二年以多仁铁所人御蒙兵有功升所为翼安县。]属郡一县五领知事郡一。

  ○槐州本高勾丽仍斤内郡新罗景德王改为槐壤郡。 高丽初更今名显宗九年来属后置监务别号始安。[成庙所定。]

  ○长延县本高勾丽上芼县显宗九年称今名来属有温泉。 长 县高勾丽时称号未详显宗九年来属。

  ○阴竹县本高勾丽奴音竹县新罗景德王改今名为介山郡领县。 显宗九年来属后置监务。

  ○阴城县本高勾丽仍忽县新罗景德王改今名为黑壤郡领县。 至高丽来属后置监务。

  ○淸风县本高勾丽沙热伊县新罗景德王改今名为柰 郡领县。 显宗九年来属后置监务忠肃王四年因县僧淸恭为王师升知郡事。 有月岳[新罗称月兄山。]有风穴。

○原州本高勾丽平原郡新罗文武王置北原小京。 太祖二十三年改今名显宗九年为知州事高宗四十六年以州逆命降为一新县。 元宗元年复知州事十年以林惟茂外乡升靖原都护府忠烈王十七年。 以御丹兵有功改为益兴都护府三十四年升原州牧。 忠宣王二年汰诸牧降为成安府恭愍王二年安胎于州之雉岳山复原州牧。 别号平 京又号平 [成庙所定。]属郡二县五。

  ○宁越郡本高勾丽奈生郡新罗景德王改奈城郡。 至高丽更今名来属恭愍王二十一年以乡人延达麻实里院使在

大明有功于我升知郡事。

  ○堤州本高勾丽奈吐郡新罗景德王改奈堤郡高丽初更今名。 成宗十四年置刺史穆宗八年罢之。 显宗九年来属睿宗元年置监务别号义川[成庙所定。]又号义原。

  ○平昌县本高勾丽郁乌县[一云于乌县。]新罗景德王改名白乌为奈城郡领县。 至高丽更今名来属忠烈王二十五年置县令辛禑十三年以宠宦李信内乡升知郡事后降为县令别号鲁山。

  ○丹山县本高勾丽赤山县[一云赤城县。]新罗为奈 郡领县。 高丽初改今名显宗九年来属后移属忠州。 哈丹之乱以县人能拒敌赏其功始置监务忠肃王五年升知丹阳郡事。 有竹岭山。

  ○永春县本高勾丽乙阿旦县新罗景德王改名子春为奈城郡领县高丽更今名来属。

  ○酒泉县本高勾丽酒渊县新罗景德王改今名为奈城郡领县。 显宗九年来属别号鹤城。

  ○黄骊县本高勾丽骨乃斤县新罗景德王改名黄骁为沂川郡领县高丽初更今名[一云黄利县。]显宗九年来属。 后置监务高宗四十四年称永义忠烈王三十一年以皇 顺敬王后金氏内乡升为骊兴郡。 至

大明洪武二十一年迁伪主辛禑于郡升为黄骊府恭让王元年复降为骊兴郡。 有骊江。

○淸州牧本百济上党县新罗神文王五年初置西原小京景德王升西原京。 太祖二十三年改为淸州成宗二年初置十二牧州其一也十四年置十二州节度使号全节军属中原道。 显宗三年废为安抚使九年定为牧为八牧之一。 属郡二县七领知事府一知事郡二县令官二。

  ○燕山郡本百济一牟山郡新罗景德王改今名。 至高丽来属明宗二年置监务高宗四十六年以卫社功臣朴希实内乡升为文义县置令忠烈王时倂于嘉林寻复旧。

  ○木州本百济大木岳郡新罗景德王改为大麓郡。 至高丽更今名来属明宗二年置监务别号新定。[成庙所定。]

  ○鎭州本高勾丽今勿奴郡[一云万弩郡一云首知一云新知。]新罗景德王改为黑壤郡[黑一作黄。]高丽初称降州后改今名。 成宗十四年置刺史穆宗八年罢之显宗九年来属。 高宗四十六年以林衍内乡升为彰义县置令元宗十年又以衍之故升知义宁郡事及衍诛还降称今名别号常山[成庙所定。]有胎灵山。[新罗时万弩郡太守金舒玄妻万明生庾信藏胎于县南十五里化为神因号胎灵山。 自新罗置祠宇春秋降香行祭高丽仍之。]

  ○全义县本百济仇知县新罗景德王改名金地为大麓郡领县。 至高丽更今名来属。

  ○淸川县古萨买县至高丽称今名来属。

  ○道安县本高勾丽道西县新罗景德王改名都西为黑壤郡领县。 高丽初更今名显宗九年来属。

  ○靑塘县一名靑渊县高丽初称今名来属后置监务兼任道安。

  ○燕 县本百济豆仍只县新罗景德王改今名为燕山郡领县。 显宗九年来属明宗二年置监务后以木川监务来兼。 有元帅山[忠烈王时韩希愈金 等大败哈丹贼于县南正左山下俗号驻军之地为元帅山。]有熊津。[卽新罗西渎熊川河载中祀。]

  ○怀仁县本百济未谷县新罗景德王改名昧谷为燕山郡领县。 高丽初更今名显宗九年来属后以怀德监务来兼辛禑九年别置监务。

○公州本百济熊川文周王自汉城徙都之至圣王又移都南扶余。 新罗与唐夹攻灭之唐置熊津都督府留兵鎭之唐师旣去新罗尽有其地。 神文王改为熊川州置都督景德王又改熊州。 太祖二十三年更今名成宗二年初置十二牧州其一也十四年置十二州节度使称安节军属河南道。 显宗三年废节度使九年降知州事忠惠王后二年以*(  ){元}阔阔赤平章妻敬和翁主外乡升为牧。 有 龙山[卽新罗西岳载中祀。]熊津衍所[上流为锦江。]别号怀道[成庙所定。 明宗六年州鸣鹤所人亡伊啸聚党与攻陷本州岛朝廷升其所为忠顺县置令尉以抚之后降而复叛寻削之。]属郡四县八。 

  ○德恩郡本百济德近郡新罗景德王改为德殷郡。 高丽初更今名显宗九年来属有甄萱墓。

  ○怀德郡本百济雨述郡[一云朽浅。]新罗景德王改为比 郡。 高丽初更今名显宗九年来属明宗二年置监务有 足山。

  ○扶余郡本百济所夫里郡[一云泗 。]百济圣王自熊川来都之号南扶余。 至义慈王时新罗遣金庾信与唐将苏定方夹攻灭之唐师旣去新罗尽得百济旧地。 文武王十二年置摠管景德王改今名。 显宗九年来属明宗二年置监务。 有天政台钓龙台落花岩。

  ○连山郡本百济黄等也山郡新罗景德王改为黄山郡。 高丽初更今名显宗九年来属后置监务。 有开泰寺。[太祖旣平百济创大刹于黄山之谷改山为天护名寺为开泰。]

  ○市津县本百济加知柰县[一云加乙乃一云薪浦。]新罗景德王改今名为德恩郡领县。 显宗九年来属有市津浦。

  ○德津县本百济所比浦县新罗景德王改名赤乌为比 郡领县。 高丽更今名来属。

  ○鎭岑县本百济眞岘县[眞一作贞。]新罗景德王改名鎭岭为黄山郡领县。 高丽初更今名显宗九年来属后置监务。

  ○儒城县本百济奴斯只县[斯一作叱。]新罗景德王改今名为比 郡领县。 高丽仍旧名来属有温泉。

  ○石城县本百济珍恶山县新罗景德王改名石山为扶余郡领县高丽初更今名显宗九年来属明宗二年置监务后罢之。 恭愍王二十年以扶余监务来兼恭让王二年复置监务。

  ○定山县本百济悦己县[一云豆陵尹城。]新罗景德王改名悦城为扶余郡领县。 高丽初更今名显宗九年来属后置监务。

  ○尼山县本百济热也山县新罗景德王改今名为熊州领县。 显宗九年来属后置监务。

  ○新 县本百济伐音支县[一云武夫县。]新罗景德王改名淸音为熊州领县高丽初更今名来属。

○洪州成宗十四年置运州都团练使显宗三年改知州事后改今名[太祖实录十年三月王入运州注云卽今洪州。]恭愍王五年以王师普愚内乡升为牧十七年降知州事二十年复为牧。 别号安平又海 [皆成庙所定。]又号海兴属郡三县十一。

  ○ 城郡本百济 郡新罗景德王改今名。 显宗九年来属后置监务忠烈王十九年以县人卜奎御丹兵有功升为县令后又升知沔州事别号马山又号海宗。

  ○大兴郡本百济任存城[一云今州。]新罗景德王改为任城郡。 高丽初更今名显宗九年来属明宗二年置监务。 唐苏定方祠在大岑岛。[春秋降香祝致祭。]

  ○结城郡本百济结己县新罗景德王改为洁城郡。 显宗九年来属明宗二年更今名置监务。

  ○高丘县本百济牛见县新罗景德王改名目牛为伊山郡领县。 高丽初更今名显宗九年来属。

  ○保宁县本百济新村县[一云沙村县。]新罗景德王改名新邑为洁城郡领县。 高丽初更今名显宗九年来属睿宗元年置监务。 有高鸾岛。

  ○兴阳县古名远军显宗九年称今名来属。

  ○靑阳县本百济古良夫里县新罗*敬德王{景德王}改名靑武为任城郡领县。 高丽初更今名显宗九年属天安府任内后来属。

  ○新平县本百济沙平县新罗景德王改今名为 城郡领县显宗九年来属。

  ○德 县本百济今勿县新罗景德王改名今武为伊山郡领县。 显宗九年来属明宗五年置监务。

  ○伊山县本百济马尸山郡新罗景德王改今名为郡显宗九年来属后置监务。 有伽倻山。

  ○唐津县本百济伐首只县[一云夫只郡。]新罗景德王改今名为 城郡领县。 显宗九年来属睿宗元年置监务。

  ○余美县本百济余村县新罗*敬德王{景德王}改名余邑为 城郡领县。 高丽初更今名显宗九年来属睿宗元年置监务。

  ○骊阳县[骊一作黎。]本百济沙尸良县[一云沙罗县。]新罗景德王改名新良为洁城郡领县。 高丽初更今名置监务显宗九年来属。

  ○贞海县世传太祖时梦熊驿吏韩姓者有大功赐号太匡割高丘县地置县为其乡贯。 显宗九年来属后置监务。

○天安府太祖十三年合东西兜率为天安府置都督[谚传术师艺方启太祖云: "三国中心五龙争珠之势若置大官则百济自降。" 太祖乃登山周览始置府。]成宗十四年改为 州都团练使穆宗八年废团练使。 显宗九年复旧名为知府事高宗四十三年避兵入仙藏岛后出陆忠宣王二年汰诸牧府改为宁州恭愍王十一年复为天安府。 别号任欢属郡一县七。

  ○温水郡本百济汤井郡新罗文武王升为州置摠管后废州为郡。 高丽初改今名显宗九年来属明宗二年置监务。 有温泉。

  ○牙州本百济 述县新罗景德王改名阴峯为汤井郡领县。 高丽初改为仁州成宗十四年置刺史穆宗八年废刺史显宗九年来属后更今名置监务别号宁仁。[成庙所定。]

  ○新昌县本百济屈直县新罗景德王改名祈梁为汤井郡领县高丽初更今名显宗九年来属。 恭让王三年筑城县西獐浦收旁近州县租载舟浮海达于京师始置万户兼监务。 有道高山。

  ○ 岁县本百济甘买县新罗景德王改名驯雉为大麓郡领县。 高丽初更今名显宗九年来属别号 川。

  ○平泽县古河八县高丽称今名来属。

  ○礼山县本百济乌山县新罗景德王改名孤山为任城郡领县。 太祖二年更今名显宗九年来属后置监务。

  ○稷山县本慰礼城百济始祖温祚王开国建都后高勾丽取之改为蛇山县新罗因之为白城郡领县。 高丽初更今名显宗九年来属后置监务。[高丽改河阳仓为庆阳县置令兼任 场官。]

  ○安城县本高勾丽柰兮忽新罗景德王改为白城郡。 高丽初更今名显宗九年属水州后来属明宗二年置监务。 恭愍王十年红贼入松都王南巡贼遣先锋招降杨广道州郡所至莫敢挫其锋唯县人佯为降附设宴 之乘其醉斩魁首六人贼由是不敢南下。 十一年以功升知郡事割水原任内阳良甘弥呑马田薪谷四部曲以与之。 后金镛受赂以三部曲还属水原。

○嘉林县本百济加林郡新罗景德王改加为嘉。 成宗十四年置林州刺史显宗九年更今名置令忠肃王二年以元阿 海平章妻赵氏内乡升知林州事。 属郡一县四。

  ○西林郡本百济舌林郡[一云南阳。]新罗景德王改今名。 高丽因之显宗九年来属后置监务。 忠肃王元年以县人李彦忠有劳于忠宣升知西州事。 有熊津溟所。

  ○庇仁县本百济比众县新罗景德王改今名为西林郡领县。 高丽因之显宗九年来属后置监务。

  ○鸿山县本百济大山县新罗景德王改名翰山为嘉林郡领县。 高丽初更今名显宗九年仍属明宗五年以韩山监务来兼。

  ○蓝浦县本百济寺浦县新罗景德王改今名为西林郡领县。 显宗九年来属后置监务辛禑六年因倭寇人物四散至恭让王二年始置鎭城招集流亡。

  ○韩山县本百济马山县新罗因之为嘉林郡领县。 高丽更今名仍属明宗五年置监务后升为知韩州事。

○富城县本百济基郡新罗景德王改为富城郡。 高丽因之仁宗二十二年置县令明宗十二年县人逼令尉幽之有司奏除官号。 忠烈王十年以县人大护军郑仁卿有功升知瑞山郡事三十四年升为瑞州牧忠宣王二年汰诸牧降为瑞宁府后又降知瑞州事属县二。

  ○地谷县本百济知六县新罗景德王改名地育为富城郡领县。 高丽更今名仍属。

  ○苏泰县本百济省大兮县新罗景德王改今名为富城郡领县。 高丽仍之显宗九年属运州。 忠烈王时宦者李大顺有宠于元以县为居乡升知泰安郡事。

志卷第十。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四 郑鲜之 裴松之 何承天·沈约
  曲礼子夏问第四十三·王肃
  卷五十一 漢紀四十三·司马光
  卷三百九十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卷二·谷应泰
  第五十一回 滋德殿病终留遗嘱 高平县敌忾奏奇勋·蔡东藩
  卷第一百三十三·胡三省
  卷之一千四百六十三·佚名
  卷之三十九·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 外戚传三·纪昀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八 艺文略三·纪昀
  卷五十五·张守节
  卷二十八·佚名
  卷一百七十四之二·雍正
  徐志诚·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全史宫词卷八 三国·史梦兰

    ○蜀蜀汉,昭烈皇帝姓刘名备,涿郡人,景帝子,中山王胜之后。建安十九年,取益州,二十四年取汉中,称汉中王。又二年即帝位,都成都,在位三年崩,葬惠陵,改元一(章武)。子后主禅立,在位四十一年,降于魏,封安乐公。晋泰始七年殂,改元四(建兴、延

  • 第二幕·老舍

    时 间 同前幕,下午。地 点 城外一所小新房。开幕时,洗局长,穿着拖鞋,正在屋中慢慢的走。屋中布置得挺简单,除了靠墙的一张长沙发外,别的桌椅凳子都是竹子做的。墙刷得很白,竹桌椅还没有污点,又没有什幺字画瓶罐的装饰,乍一

  • 楔子·佚名

    (冲末扮苏文顺同外扮孟仓士上)(苏文顺诗云)坐守寒窗二十春,虀盐乐道不知贫。腹中晓尽古今事,命里不如天下人。小生苏文顺便是。这一个是我同堂学业八拜交的弟兄,是孟仓士。祖居陈州人氏,嫡亲的三口儿。近新来浑家亡逝已过

  • 美与爱·闻一多

    窗子里吐出娇嫩的灯光——两行鹅黄染的方块镶在墙上;一双枣树的影子,象堆大蛇,横七坚八地睡满了墙下。啊!那颗大星儿!嫦娥的侣伴!你无端绊住了我的视线;我的心鸟立刻停了他的春歌,因他听了你那无声的天乐。听着,他竟不觉忘却了

  • 卷一 前赵录·崔鸿

      刘渊   刘渊字元海,新兴匈奴人。其先夏后氏之苗裔,曰淳维,世居北狄。千有余岁至冒顿,袭破东胡,西走月氏,服丁零,内侵燕代,控弦四十万。汉祖患之,使刘敬奉公主以妻冒顿,约为兄弟,故子孙遂冒姓为刘氏。建武初,入居西河美稷。

  • 第七十五回 传伪诏连促班师 设毒谋构成冤狱·蔡东藩

      却说兀朮败回汴京,再议整军迎敌,偏诸将垂头丧气,莫敢言战。兀朮复传檄河北,调集诸路兵士,亦没人到来。是时中原一带,如磁、湘、泽、潞、晋、洚、汾、隰诸境,多响应岳家军,遍悬岳字旗帜,父老百姓,争备糗粮,馈送义军。就是金

  • 读礼通考卷四·徐乾学

    丧期四干学案读礼始丧期何也曰古民质无有丧期后代圣人因天地万物有终始而为之制其説以期为断父至尊母至亲故加隆以尽孝子之恩加之则倍故再期也丧服小记云再期之丧三年也期之丧二年也九月七月之丧三时也五月之丧二时也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八·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卷之二百三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孝昭帝纪·李延寿

    孝昭皇帝名演字延安,神武皇帝的第六个儿子,文宣皇帝同母的弟弟。他自幼英俊过人,很早就有成大器的器量,武明皇太后早就非常喜爱和看重他。魏元象元年(538),被封为常山郡公。当文襄帝执政时,派中书侍郎李同轨到王府中给几个

  • 吉验篇第九·王充

    凡人禀贵命于天,必有吉验见于地。见于地,故有天命也。验见非一,或以人物,或以祯祥,或以光气。传言黄帝妊二十月而生,生而神灵,弱而能言。长大率诸侯,诸侯归之;教熊罴战,以伐炎帝,炎帝败绩。性与人异,故在母之身留多十月;命当为帝,故

  • 卷七·余萧客

    钦定四库全书古经解钩沉卷七长洲余萧客撰毛诗下豳【七月笺】褐毛布也贱者之所服也今罽亦用为之韦辉光问【御覧八百十六】三之日于耜三月之时可预取耒耜修缮之韩诗四之日举趾至四月始可举足而耕也同【御覧八百二十三】

  • 原序·王天与

    尚书纂传原序梅浦王氏尚书纂传四十六卷先引汉唐二孔氏之说次收诸家传注而一以晦庵朱子西山真氏为归与其乡先生彭翼夫徃复考正十五年而后成大德中鄞入臧梦解为宪使以其书上于朝得授临江路儒学教授其子振板行之予所见者

  • 三曼陀跋陀罗菩萨经·佚名

    西晋居士聂道真译  五盖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摩竭提国清净法处自然金刚座。光影甚明无所不遍照。与众摩诃萨等无央数菩萨共会坐。三曼陀跋陀罗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最第一。文殊师利菩萨问三曼陀跋陀罗菩萨言。

  • 斯未信斋文编·徐宗干

    本书不分卷,徐宗干撰。宗干字树人,号伯桢,自称「斯未信斋主人」;江苏通州人。由进士,历官山东、四川府州县。清道光二十七年,由福建汀漳龙道调台湾道。时在英人窥台之后,着防夷之论,立绅民公约,禁不与贸易。水沙连六社久请内附

  • 句道兴搜神记·句道兴

    志怪小说集。《敦煌零拾》本。各卷所存除去重复者,辑得三十五则。题“句道兴撰”,其人生平不详。东晋干宝撰有《搜神记》三十卷,专述神怪灵异故事,保存了不少神话和民间传说,系古代志怪小说之代表作。《搜神记》今通行二十

  • 野百合花·王实味

    王实味著。1942年6月重庆初版。编者邹正之作《介绍〈野百合花〉》,收《野百合花》杂文1篇。

  • 十朝诗乘·郭则沄

    诗话著作。近人郭则沄撰。郭则沄,字啸麓,号蛰园,别号龙顾山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有《龙顾山人集》。辛亥革命后避居天津,专事著述,历二十馀载,成《十朝诗乘》二十四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