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

<子部,儒家类,御定孝经衍义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孝经衍义卷四

衍至德之义

易干文言曰亨者嘉之会也 嘉会足以合礼朱熹曰春天发生万物未大故齐到夏时洪纤高下各各畅茂其在人则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事事物物大大小小一齐到恰好处所谓动容周旋皆中礼臣按此言干以亨之德通畅万物使嘉美会聚而君子嘉美万物之所会聚以法天之亨也盖百行万善皆原于孝则孝乃嘉美之会聚君子尽敬于己之亲而不敢慢于人亲疎厚薄尊卑大小皆有情文以相接德既充实则动而与礼合也故孝为礼之本

书尧典【虞书篇名】曰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

朱熹曰尧钦明文思是本领能敬故能明能明故文理详察灿然可观而其间意思自是深远而皆本于自然不出于勉强信恭而能让也

【臣】按经曰礼者敬而已矣钦则敬之主于中者恭让则敬之见于外者由其本于天性之严故无所勉强所敬者寡而所悦者众故光被四表格于上下也格于上下犹经言天地明察也

【臣】又按易赞干德首言元书赞尧德首言钦故仁敬者帝王之心法也全部易书或推天道或论人事要归于元全部尚书或本帝德或述王功要归于钦推而论之春秋之首元体仁也曲礼之毋不敬主敬也诗首二南关雎之挚而有别鹊巢之迎送成礼持己之敬也麟趾驺虞之应逮物之仁也或专言仁可以统敬或专言敬可以该仁或先言仁继之以敬或先言敬继之以仁干之九二曰仁以行之坤之六二即曰敬以直内其体本相成也尧之钦恭内外一于敬矣而其效则九族百姓万邦远迩一于仁矣其用亦相及也若夫慈爱恭敬孝敬之大义也爱莫切于爱亲仁之本也敬莫切于敬亲敬之本也圣贤之言始终反复变化错综皆是一理天地万物之高下散殊皆此孝之理之所发皇充周者故旁通曲畅于后所衍爱敬二条云

仲虺之诰曰以礼制心

【臣】按此仲虺勉成汤以建中于民者也礼者天理之节文礼之所在而此心之中自然不敢过不敢不及若制之者然也如爱亲敬亲之心无穷极者也何如而可谓之尽而经曰爱敬尽于事亲则亦有自然之节文而弗敢过也弗敢不及也慢恶于人之心所本无也而自爱敬其亲而推及于人则施之有等杀所以节之使不过视之如一体所以文之使无不及也此太极图説之所以不曰礼而曰中也

诗大雅大明【篇名】其三章曰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懐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

朱善曰圣人之德敬为大敬者德之舆也无敬则德不行圣人之敬上与天心合下与人心合故以之事天而足以求多福以之治人而足以受方国其德不回即其心之敬者为之也

臣按此与文王篇之言缉熙敬止皆言文王之德之至也前章曰乃及王季维德之行大任有身生此文王朱熹集曰将言文王之圣而追本其所从来者如此盖曰自其父母而已然矣然则文王者以敬德为无忝者也昭事上帝是干吾父坤吾母也以受方国是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然则敬者礼之质而孝者礼之本也

臣又按思齐之诗四章曰不闻亦式式谓法度也皇矣之诗七章曰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则亦法也帝之则者天理自然之则也文王性与天合虽事之无所前闻者而亦无不合于法度不作聪明而顺天理自然之则所谓无体之礼也而思齐则追本于大任之齐庄皇矣则追本于王季之能度物之义然则文王之德之靡悔乃所以合于式则也

商颂【商时祭宗庙之乐歌】长发【首章有长发其祥句因以名篇】其二章曰率履不越遂视既发三章曰汤降不迟圣敬日跻

朱熹集曰率循履礼越过发应也言契【商之始祖】能循礼不过越遂视其民则既以应之矣汤之生也应期而降其圣敬又日跻升

【臣】按唐虞之世契为司徒敎人以五品之人伦而二典未有形容其德者长发之诗颂其能循礼而不过越盖那【商颂首篇】之篇所云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者疑亦指契也汤之圣敬日跻乃其家法而夫子之作经则以礼者敬而已矣一语真切示人此鲁大夫闵马父所谓先王之恭不敢专者也【言恭敬之道古人所传非创自己事见国语】

礼记曲礼【古经之篇名为四十九篇之首】曰毋不敬【毋禁止辞】

范祖禹曰经礼三百曲礼三千可以一言蔽之曰毋不敬

真德秀曰曲礼一篇为礼记之首而毋不敬一言为曲礼之首盖敬者礼之纲领也毋不敬者谓身心内外不可使有一毫之不敬也

【臣】按礼记四十九篇虽杂出于诸儒所记而毋不敬三字乃古经之遗文而记者取以为一书之发端明学者当知要守约也诗三百篇其要在思无邪书五十八篇其要在执中礼记四十九篇其要在毋不敬其致一也如经之言敬而已矣者亦是竭尽而无余之词然必以子敬其父弟敬其兄臣敬其君者为之要故曰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

春秋左传子大叔【郑大夫游吉】见赵简子【晋卿赵鞅】简子问揖让周旋之礼焉对曰是仪也非礼也简子曰敢问何谓礼对曰吉也闻诸先大夫子产曰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气用其五行气为五味发为五色章为五声淫则昏乱民失其性是故为礼以奉之【制礼以奉其性昭公二十五年公名稠】

【臣】按经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性邢昺正义云此经全与左传郑子大叔答赵简子问礼同其异一两字而已明孝之于礼其义同也今按生其六气至奉之三十五字悉是论制礼之由故并及之以后乃是言先王所制之礼以敎民者故析而附之敎所由生之义一条

论语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范祖禹曰凡礼之体主于敬而其用则以和为贵朱熹曰见君父自然用严敬此是人情愿非由抑勒矫拂是人心固有之同然者不待安排便是和才出勉强便是不和

【臣】按有子专言礼之用而两先儒皆兼言礼之体盖敬之中本有自然之和也论父子之爱爱先于严则和乃是敬之本论君臣之义义断于恩则敬乃是和之质要之才説敬便是和敬君父之心自然而然不约而同者也才説和又是敬发而中节也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程颐作四箴以自警其视箴曰心兮本虚应物无迹操之有要视为之则蔽交于前其中则迁制之于外以安其内克己复礼久而诚矣其听箴曰人有秉彝本乎天性知诱物化遂亡其正卓彼先觉知止有定闲邪存诚非礼勿听其言箴曰人心之动因言以宣发禁躁妄内斯静专矧是枢机兴戎出好【去声】吉凶荣辱惟其所召伤易则诞伤烦则支己肆物忤出悖来违非法不道钦哉训辞其动箴曰哲人知几诚之于思志士励行守之于为顺理则裕从欲惟危造次克念战兢自持习与性成圣贤同归

饶鲁曰视听言动四者横渠【张载也】东铭只云戏言戏动却是二件中庸非礼不动又是一件详略不同何也盖详言之是四件约言之是二件言是言视听动是行又约之视是目之动听是耳之动言是口之动动是身之动故中庸止言非礼不动圣贤之言有详有约顔子是问克复之目故以详告之

【臣】按此是谓约之以礼者也朱熹曰説文【书名许慎着】谓勿字是旗脚此旗一麾三军尽退工夫只在勿字上盖心为一身之主耳目口体惟心所令犹大将之旗一麾而三军之坐作进退惟其所令也要之勿之云者非强制之使不行也君子一出言而不敢忘父母一举足而不敢忘父母则非礼之来自然务决去之而无所依违茍且所谓为善必果为不善必不果者也

中庸二十七章敦厚以崇礼

杨时曰所谓至德者礼其是乎夫礼天所秩也后世或以为忠信之薄或以为伪皆不知天命者也【臣】按敦厚然后有以崇礼则不梏于仪章器数之末敦厚而不崇礼则有直情径行之弊此朱子一定不易之説也然杨时天所秩也一语已见得礼之大原出于孝也以礼为忠信之薄者不能尽其天性者也以礼为伪者悖礼者也

孟子曰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

朱熹曰事亲自有事亲之节文从兄亦然粗言之如温凊定省徐行后长之类各有品节文理又曰亲亲之杀尊贤之等此节文也就亲亲中而言则有亲踈迤逦到仁民爱物上亦是节文才到节文处功用便广了

【臣】按经文言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敎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由近及远即其节也于已曰尽于百姓曰加于四海曰刑既内自尽又必加被于人为所法则即其文也此功用之所以广也

张载曰礼所以持性盖本出于性持性反本也

礼即天地之德也如顔子者方勉之以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勉勉者勉之以成性也

【臣】按性即天地之性也礼之本出于敬亲之性而人之未成性者更须以礼之齐庄只肃者持之所谓协于天地之性是以长久者也孝为天经地义礼亦为天经地义故曰礼即天地之德也顔子至明至健即四勿工夫便可至于天地明察勉勉以此亦犹孝如会子而后可以授经也

朱熹曰礼者天理之节文也所以谓之礼而不谓之理者有着实处只説理却空去了所以谓之天理之节文者此理无形影故作礼文画出一个天理与人看敎有规矩可以凭据有君臣便有事君之节文有父子便有事父之节文其他莫不皆然

【臣】按爱亲严君之心乃天理之自然其中亦自然无过无不及非待节文之后而后等杀其间也然而无此凖则遂无可凭据则有至性本自过人而自外于名敎者此礼之所由设也

薛瑄曰程子论恭敬谓聪明睿知皆由此出盖人能恭敬则心肃容庄视明听聪乃可以穷众理之妙不敬则志气昏逸四体放肆虽粗浅之事尚茫然而不察况精微之理乎又曰惟敬足以神明其德又曰敬则卓然敬则光明又曰敬则立怠则虚

【臣】按敬者因于严者也严者生于爱者也夫子作经则于敬之一字加详焉此先儒所以有主敬之学也以敬亲言之拜伏擎跪是为敬迹恭在外者也肃肃悚悚是为敬心敬在内者也敬者礼之本也居则致其敬无徃而弗敬者也心肃容庄者卓然之象视明听聪者光明之符神明孝弟非二事也所谓立于礼也由放肆致昏迷由昏迷愈放肆怠者日偷之谓也悖德悖礼不在于善故曰虚

胡居仁曰古今圣贤説敬字曰钦曰寅曰恭曰畏曰戒惧曰战兢曰齐庄字虽不同其实一也洪范貌曰恭是外面之敬也至曰恭作肃则心亦敬也内外一致也临深履薄形容戒惧之意最切孔子言出门如见大賔使民如承大祭又画出一个敬底様子出来与人做程子言整齐严肃是入敬处朱子曰畏是敬之正意程子主一无适是就存主处説谢氏惺惺法是就敬之精明处説尹氏收敛身心不容毫髪事又以人到神祠致敬为喻即是孔子见大賔承大祭之意形容得精切朱子敬齐箴説得全备毫厘有差便流于禅定故朱子有三纲沦九法斁之戒又曰端庄整肃严威俨恪是敬之入头处提撕唤醒是敬之接续处主一无适湛然纯一是敬之无间断处惺惺不昩精神不乱是敬之效验处【臣】按古今之言敬者备于是矣然诸儒之言大扺言其工夫效验处惟曾子之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氷者乃是夫子因严敎敬之本防整齐严肃固是入头处更须以曾子之临深履薄者为德之基则必无流于禅定之弊矣

已上礼之德之至

御定孝经衍义卷四

猜你喜欢
  是应篇第五十二·王充
  赋篇第二十六·荀况
  論衡校釋附編六·黄晖
  卷四十六·陈经
  卷十二·熊过
  卷十六·林之奇
  卷五十三·秦蕙田
  卷四十二·李光地
  卷二·佚名
  卷四百四十三·佚名
  本无品第十一·佚名
  ●续清凉传卷下·张商英
  道院集要卷三·晁迥
  倪端方墓志·太虚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四十六·彭定求

        卷146_1 【古塞下曲】陶翰   进军飞狐北,穷寇势将变。日落沙尘昏,背河更一战。   騂马黄金勒,雕弓白羽箭。射杀左贤王,归奏未央殿。   欲言塞下事,天子不召见。东出咸阳门,哀哀泪如霰。   卷146_2 【燕歌

  • ◎卷中·钟嵘

      ◇汉上计秦嘉嘉妻徐淑  夫妻事既可伤,文亦凄怨。为五言者,不过数家,而妇人居二。徐淑叙别之作,亚於《团扇》矣。  ◇魏文帝  其源出於李陵,颇有仲宣之体。则所计百许篇,率皆鄙质如偶语。惟&ldquo;西北有浮云&rdqu

  • 卷十三·佚名

    四月初五日(壬寅),李侍尧奏言:接两广总督臣孙士毅咨称,前调粤兵四千名,第一起于本月十六日起身,计二十三、四等日可到厦门。臣随于二十自泉起程往厦门料理。辰刻抵南安县,接黄仕简咨会,知凤山城又被贼占。戌刻行至沙县,又接常青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五十四·佚名

    万历三十七年正月甲申朔正旦令节在廷文武及华夷赍捧朝贡官员人等于五凤楼前行庆贺礼辅臣叶向高复恭诣仁德门行礼赐酒饭○是日顺天府官进春赐辅臣李廷机叶向高上尊珍馔○丑刻永昌府地震连十日如雷声○以山西按察使孙承

  • 历代名贤确论卷四十六·佚名

    成帝朱云折槛【石守道 王元之 乐天】张禹【李德裕】王商【李德裕】翟方进以荧惑自杀【温公】多灾异【乐天】梅子眞【罗隐】哀帝 平帝王氏之乱【子由】扬雄【陈黯】朱云折槛石守道汉成帝诗曰郁郁朱云志不伸上方宝剑

  • 鲜于亻先传·脱脱

    鲜于亻先字子骏,阆州人。他是唐代剑南节度使鲜于叔明的裔孙。性情庄重,肆力于学。考中进士,为江陵右司理参军。庆历年中,天下发生旱灾,诏令求言。鲜于亻先推究灾变所兴起的原因,又条陈当时的过失有四条,他的话切中事理。唐介

  • 永明王朱由榔传·张廷玉

    顺治三年(1646)八月,清朝大军攻取汀州,逮捕唐王朱聿键。于是两广总督丁魁楚、广西巡抚瞿式耜、巡按王化澄与旧臣吕大器等共推朱由榔为监国。其母妃王氏推辞道:“我儿不能胜任,你们还是另选能承担此任的人吧。”丁魁楚等态

  • ●善女人传卷上·彭绍升

    知归子曰。自汉以上。传列女者。大都以妇顺为先。至其后而卓绝瑰异之行乃闲出。推其志节。皎如冰霜。殆将乘罡风。御颢气。而翱翔乎清都者耶。夫诚欲断生死流。登涅槃岸。必当栖神寂泊之场。高蹈人天之表。是非夙植净

  • 一六三、诸子攟逸·钱穆

    余考先秦诸子年世,略已完具。复检《汉志》,择其姓字粗著,为余考所未及者,列诸篇为攟逸。六艺略礼家《王史氏》二十一篇。(七十子后学者。师古曰:&ldquo;刘向《别录》云:六国时人也。&rdquo;)诸子略儒家《漆雕子》十三篇。(孔子

  • 汉纪二十二 孝成皇帝上之上建始元年(己丑、前32)·司马光

    汉纪二十二 汉成帝建始元年(己丑,公元前32年) [1]春,正月,乙丑,悼考庙灾。 [1]春季,正月,乙丑(初一),史皇孙刘进的祭庙发生火灾。 [2]石显迁长信中太仆,秩中二千石,显既失倚,离权,于是丞相、御史条奏显旧恶;及其党牢梁、陈顺皆免官,显

  • 救边 第二十二·王符

    圣王之政,普覆兼爱,不私近密,不忽疏远〔二〕,吉凶祸福,与民共之〔三〕,哀乐之情,恕以及人〔四〕,视民如赤子〔五〕,救祸如引手烂〔六〕。是以四海欢悦,俱相得用。〔一〕○铎按:上篇论羌虏坐大,其故在将不知兵。此篇则讥士大夫惟图

  • 祭義第七十六·苏舆

      五谷,食物之牲也,天之所以為人賜也。宗廟上四時之所成,受賜而薦之宗廟,敬之性也,於祭之而宜矣。宗廟之祭,物之厚無上也。春上豆實,夏上尊實,秋上 實,豆實,韭也,春之所始生也。尊實, 也,夏之所受初也。 實,黍也,秋之所先成也。

  • 貴驗第五·徐干

      事莫貴乎有驗,言莫棄乎無徴。言之未有益也,不言未有損也。水之寒也,火之熱也,金石之堅剛也,此(《治要》作"彼")數物未嘗有言,而人莫不知其然者,信著乎其體也。使吾所行之信,若彼數物,而誰其疑我哉!今不信吾所行,而怨人之不信己

  • 卷四十七·顺治

    <子部,儒家类,御定孝经衍义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四十七天子之孝法祖宗唐宣宗大中二年以知制诰令狐绹为翰林学士上尝以太宗所撰金镜录授绹使读之至乱未尝不任不肖治未尝不任忠贤上止之曰凡求致太平当以此言为首

  • 昭公·昭公二十年·左丘明

    【经】二十年春王正月。夏,曹公孙会自鄸出奔宋。秋,盗杀卫侯之兄絷。冬十月,宋华亥、向宁、华定出奔陈。十有一月辛卯,蔡侯卢卒。【传】二十年春,王二月己丑,日南至。梓慎望氛曰:「今兹宋有乱,国几亡,三年而后弭。蔡有大丧。」

  • 如实品第十六·佚名

    东方虚空界无边,南西北方亦如是,乃至上下及四维,无种种相无分别。过去未来及现在,一切佛法及声闻。一切如实不可得,不可得故无分别。菩萨乐求如是法,应行方便般若行。离种种相即菩提,菩萨离此无由证。如鸟能飞百由旬,折翅翼故

  •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十三卷·世友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十三卷尊者世友造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辩千问品第七之四此四圣谛几断遍知所遍知等者。二是断遍知所遍知。二非断遍知所遍知。几应断等者。二应断二不应断。几应修等者。一应修一不应修。二应

  • 往生礼赞偈·善导

    全一卷。唐代善导着。全称劝一切众生愿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国六时礼赞偈。又作六时礼赞偈、往生礼赞、礼赞。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以龙树、世亲之礼赞偈为基础而订六时礼赞法,印于日没、初夜、中夜、后夜、晨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