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驗第五
謗言也皆縁类而作(徐湘琳曰:"俞校云,'皆'乃'者'字之誤。"),倚事而興,加其似者也。誰謂華岱之不高,江漢之不長與?君子修德,亦高而長之,將何患矣。故求己而不求諸人,非自強也,見其所存之富耳。子思曰:"事自名也,聲自呼也,貌自眩(徐湘琳曰:"俞校云,'眩'當作'炫'。"按《漢書·敍傳上》:"既繫攣於世教矣,何用大道為自眩曜?" 顏注:「言用老子﹑莊周之道何為?但欲以名自炫曜耳.眩音州縣之縣.」是二字相通也。)也,物自處也,人自官也,無非自己者。"故怨人之謂壅,怨己之謂通。通也知所悔,壅也遂所誤。遂所誤也親戚離之,知所悔也疏遠附之;疏遠附也常安樂,親戚離也常危懼;自生民以來,未有不然者也。殷紂爲天子而稱獨夫,仲尼爲匹夫而稱素王,盡此類也(徐湘琳曰:"錢校云,'盡'疑當作'蓋'。")。故善釣者不易淵而殉魚(《御覽》卷八百三十四作"善釣不易坻而得魚"。" 坻",徐本引钱校误作"抵"。),君子不降席而追道。治乎八尺之中,而德化光矣。古之人謌曰:"相彼玄鳥,止于陵阪。仁道在近,求之無遠。"
人情也莫不惡謗,而卒不免乎謗,其故何也?非愛致(《治要》作"智")力而不已之也,已之之術反也。謗之爲名也,逃之而愈至,距(《治要》作"拒")之而愈來,訟之而愈多。明乎此,則君子不足爲也;闇乎此,則小人不足得也。帝舜屢省,禹拜昌言,明乎此者也;厲王蒙(《治要》作"加")戮,吳起刺之,闇乎此者也。夫人也(此三字原脱,據《治要》補),皆書名前策,著形列圖,或爲世法,或爲世戒,可不愼歟("歟"原作"之", 據《治要》改)!曾子曰:"或言予之善,予惟恐其聞;或言予之不善,惟恐過而見予之鄙色焉。"故君子服過也,非徒飾其辭而已。誠發乎中心,形乎容貌,其愛之也深,其更之也速,如追兎惟恐不逮,故有進業,無退功。《詩》曰:"相彼脊令,載飛載鳴。我日斯邁,而月斯征。"遷善不懈之謂也。夫聞過而不改,謂之喪心;思過而不改,謂之失體。失體喪心之人,禍亂之所及也。君子舍旃。
《周書》有言:"人毋鑒於水,鑒於人也。"鑒也者,可以察形;言也者,可以知德。小人恥其面之不及子都也,君子恥其行之不如堯、舜(《意林》作"舜禹",《御览》卷三百六十五作"堯舜"。 徐湘琳曰:"当作'舜禹'。上文'帝舜屢省,禹拜昌言',舜禹連文,此正承上文而言。《御覽》八十一引此文正作'舜禹',今據改。"按正文實未改。)也。故小人貴("貴"原作"尚",據《意林》改)明鑒,君子尚至言。至言也非賢友則無取之,故君子必求賢友也。《詩》曰:"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岀自幽谷,遷于喬木。"言朋友之義,務在切直以升於善道者也。故君子不友不如己者,非羞彼而大我也。不如己者須己而植(《治要》作"愼",疑誤)者也。然則扶人不暇,將誰相我哉!吾之僨也,亦無日矣。故僨庳(原缺一字,《漢魏叢書》本、《四庫全書》本亦然,據《治要》補。)則水縱(原作"縱多",據《治要》改),友邪則己僻也(《治要》無"也"字),是以君子愼取友也(《治要》作"愼所友",無"也"字)。孔子曰:"居而得賢友,福之次也。"夫賢者,言足聽,貌足象,行足法,加乎善奨人之美,而好攝人之過,其不隐也如影,其不諱也如響,故我之憚之,若嚴君在堂,而神明處室矣!雖欲爲不善,其敢乎?故求益者之居逰也,必近所畏而遠所易。《詩》云:"無棄爾輔,員于爾輻。屢顧爾僕,不輸爾載。"親賢求助之謂也。
猜你喜欢 桓公·孔子 公符第七十九·戴德 刑论第四·孔鲋 卷第二·黄绾 经礼补逸卷六·汪克宽 卷二十四·吕祖谦 卷九·吕祖谦 不苟论第四 赞能·吕不韦 卷十一·僧祐 分别品第十三·佚名 卷下·佚名 卷第十一·道宣 序·智旭 宗镜录卷第十二·延寿 凡夫勿妄效过量圣人所行·印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