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六三、诸子攟逸

余考先秦诸子年世,略已完具。复检《汉志》,择其姓字粗著,为余考所未及者,列诸篇为攟逸。

六艺略礼家

《王史氏》二十一篇。(七十子后学者。师古曰:“刘向《别录》云:六国时人也。”)

诸子略儒家

《漆雕子》十三篇。(孔子弟子漆雕启后。)

叶德辉曰:“《说苑》引孔子问漆雕马人,臧文仲、武仲、孺子容三大夫之贤。《家语?好生篇》引作漆雕凭,疑一人,名凭字马人。孔子弟子漆雕启之后,他无所见,或即马人。”今按漆雕开从游,当在孔子晚年。(参读《考辨》第二九。)而漆雕马人事尝事臧氏三世。文仲卒于鲁文公十年,前孔子之生尚六十六年。及事文仲者,岂得与孔子相问答?《说苑》妄也。即谓果有其人,亦在漆雕开前。(李氏《尚史》云:“《说苑》马人尝事臧氏三世,与开不仕者正相反,非开,明矣。而弟子中又无所谓漆雕马人者。《家语》作漆雕凭,亦无之。”此辨开非马人,而并疑马人之无其人。)乌得为其后人哉?叶说殊疏。《论衡?本性篇》谓宓子贱、漆雕开、公孙尼子之徒,亦论性情,与世子相出入。余考公孙尼子乃荀子弟子,此书论性情,折衷孟、荀两家之见,显出荀子后。王氏谓漆雕开者,或即据《漆雕子》书中称引所及。疑此十三篇书,亦出战国晚世,而传述漆雕子之说,与《宓子》十六篇同出后人撰述。班氏以其书名《漆雕子》,遂疑为漆雕启之后。或启自有后人为此书,亦未可知。要非《说苑》之漆雕马人也。(参读《考辨》第二九。)

《景子》三篇。(说宓子语,似其弟子。)

《宓子》见《考辨》第三〇,其书疑出后人传述,如《漆雕子》之类。皆当在战国晚世,而《宓子》或稍前,故其书颇为韩非、吕不韦所称引。《景子》三篇,据班《注》亦说宓子语,惟年世殊无考,不知其书在《宓子》十六篇前,抑在其后。《孟子》书有景丑,翟灏《考异》云:“《汉志》《景子》列儒家,此称景丑为景子,其父子主恩君臣主敬,及引《礼》父召君召诸文,颇有见于儒家大意。景子似即著书之景子也。孟子宿于其家,盖亦以气谊稍合往焉。”沈钦韩亦主景子即景丑。若然,则其书尚在十六篇前。当孟子时已有主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有性善有性不善之说者,景子殆其一人欤?然亦不得为宓子弟子。大抵《汉志》说七十子弟子,皆约略言之,非可据也。(黄鹤云:“《世本》齐公子朝之子字子景,以字为氏,亦曰景丑。”则景子亦齐之公族。)又按兵形势家有《景子》十三篇,盖非同书。

《世子》二十一篇。(名硕,陈人也,七十子之弟子。)

《论衡?本性篇》:“周人世硕,以为人性有善有恶,举人之善性养而致之则善长,恶性养而致之则恶长。如此则性各有阴阳善恶,在所养焉。故世子作《养书》一篇。”今按当孟子时论性者,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今《世子》则谓“性有善有恶”,盖出三说之外,两取孟、荀以为说。其书应出荀卿后。《春秋繁露?俞序篇》亦引《世子》,其书据《春秋》发议,尤为晚出一证,殆与公孙尼子同时耳。班《注》以为陈人,陈亡远在前。《论衡》谓之周人,不知谓周代人耶?抑周地人耶?与班异,无可定。

《公孙尼子》二十八篇。(七十子之弟子。)

《隋志》《公孙尼子》一卷,云:“似孔子弟子”。又《隋书?音乐志》引沈约《奏答》,谓:“《乐记》取公孙尼子。”陆德明《经典释文》引刘瓛云:“《缁衣》,公孙尼子作。”余考《缁衣篇》文多类《荀子》。(如:“子曰:禹立三年,百姓以仁遂焉,岂必尽仁。”姚恒际曰:“郑氏谓非本性能仁,其言类《荀子》。”又:“子曰:小人溺于水,君子溺于口,大夫溺于民。”姚曰:“《荀子》: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猛覆舟,此本其意,故以溺字为说。” 又:“子曰:君以民存,亦以民亡。”姚曰:“即《荀子》水能载舟覆舟之义。”今按:《缁衣》袭《荀子》,犹不止此。如:“为上易事,为下易知,则刑不烦。”又:“为上可望而知,为下可述而志,则君不疑于其臣,而臣不惑于其君。”此《荀子》“主道利明不利幽,利宣不利周”之说也。又:“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慎恶以御民之淫,则民不惑,臣仪行不重辞,不援其所不及,不烦其所不知,则君不劳。”又:“政之不行,教之不成,爵禄不足劝,刑罚不足耻也。”此皆《荀》《韩》之论。又篇中屡言“壹德”,又曰:“义不壹,行无类。”壹字类字皆见《荀子》,类字尤《荀》书所重,所谓统类者也。每节皆引《诗》《书》煞尾,文体亦仿《荀子》。(上引姚说,均见杭世骏《续礼记集说》。))《乐记》剿袭《荀子》《吕览》《易系》诸书,其议论皆出荀后。则公孙尼子殆荀氏门人,李斯、韩非之流亚耶?沈钦韩曰:“《荀子强国篇》称公孙子语”,则其为荀氏门人信矣。杨倞以公孙子为齐相,殊无据。盖本下文荀卿子说齐相而妄臆之尔。又篇中讥之曰云云,正公孙子讥子发,而杨倞谓公孙子美子发,荀子讥之,亦误。《汉志》谓是七十子弟子者已失之。《隋志》乃谓其似孔子弟子,则所失益远矣。

《芋子》十八篇。(名婴,齐人。七十子之后。师古曰:“芋音弭。”)

王念孙曰:“《史记?孟荀列传》楚有尸子长卢,阿之吁子焉。《索隐》曰:吁音芋,《别录》作芋子。今芋亦如字。《正义》:《艺文志?芋子》十八篇,颜云音弭。案是齐人,阿亦属齐,恐颜误也。案《正义》说是也。芋有吁音,故《别录》作《芋子》,《史记》作《谷子》,作芈者字之误耳。”

《周史六弢》六篇。(惠、襄之间。或曰显王时,或曰孔子问焉。师古曰:“即今之《六韬》也。”)

沈寿(《同熨斗斋随笔》。)曰:“六乃大字之误。《人表》有周史大[弓皮],[弓皮]当为弢字之误。《庄子?则阳篇》:仲尼问于太史大弢,盖即其人。此乃其所著书,故班氏有孔子问焉之说。师古以为太公《六韬》,误矣。”今按《人表》大弢列周景王、悼王时,当鲁昭公世,与孔子正相及。惟班《注》“惠、襄之间”,若指春秋时周惠、襄王言之,则距孔子尚远。又称献王时,则当魏惠王之世。魏惠王后亦为襄王,岂魏惠、襄之间,魏史官有其人,与庄子略同时,其书称魏惠王、襄王、周献王,而班误以为周惠王、周襄王,如《文子》书平王问,乃楚平王,而班《注》亦误为周平王也。至《则阳》孔子之问,《庄》书寓言,固不足据。然大弢苟魏史,《汉志》又何以称周史?窃疑自魏惠王会逢泽朝天子,常挟周室以为名。《吕氏?不屈篇》,惠王请令周太史更著惠施之名,此周太史即魏史也。即以《汉志》次序,《大弢》书列《孙卿子》《芋子》后,亦显为战国书。

《王孙子》一篇。(一曰《巧心》。)

兵形势家有《王孙子》十六篇,盖非同书。严可均《铁桥漫稿》:“王孙姓也,不知其名,《巧心》亦未详。《意林》仅有目录,而所载《王孙子》文烂脱。从《北堂书钞》等书采出二十四事,省并复重仅得五事,绎其言,盖七十子之后言治道者。”孙德谦《汉书艺文志举例》:“一曰《巧心》者,书之别名也。”

《公孙固》一篇。(十八章,齐闵王失国问之,因为陈古今成败也。)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称:“公孙固、韩非之徒,各往往摭春秋之文以著书。”即其人。(《吕览》:“齐闵王居卫,问公玉丹。”其事又见刘向《新序》。李氏《尚史》谓:“公玉丹或即公孙固。”殊无据。《吕氏?正名篇》:“湣王任卓齿而信公玉丹,岂非以自雠耶。”公玉丹乃卓齿之流,知非著书之公孙固矣。)

《李氏春秋》二篇。

叶德辉曰:“公孙固,齐闵王时人。羊子,秦博士。《志》叙此书于二子间,则李氏当是战国时人。《吕览?勿躬篇》引李子,其言泛言名理,疑即此《李子》也。”沈钦韩曰:“疑是李兑。”

《羊子》四篇。(百章,故秦博士。)

《董子》一篇。(名无心,难墨子。)

《论语?福虚》:“儒家之徒董无心,墨家之役缠子,相见讲道。缠子称墨家佑鬼神是,引秦穆公有明德,上帝赐之九十年。董子难以尧舜不赐年,桀纣不夭死。”钱大昕曰:“无心盖六国时人。《风俗通》亦引其语。”(王应麟《考证》云:“《馆阁书目》一卷,与学墨者缠子辨上同、兼爱、上贤,明鬼神非,缠子屈焉。”今按:《墨子》书非早布,董缠必在晚世。)

《俟子》一篇。(李奇曰:或作侔子。)

沈钦韩曰:“《说苑?反质篇》秦始皇后得侯生,侯生云云,疑即此。”王先谦曰:“官本侯作俟,《风俗通》云:俟子古贤人,(《通志?氏族略》五,作:“六国贤人。”)著书。应仲远尝为《汉书音义》,则所见本必作俟。”

《徐子》四十二篇。(宋外黄人。)

王应麟曰:“《魏世家》惠王三十年,使庞涓将,而令太子申为上将军,过外黄。外黄徐子曰:臣有百战百胜之术。外黄时属宋。”贾谊《过秦论》:“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文选?旁证》云:“疑即外黄徐子。”(杜赫说周昭文君以安天下,见《吕氏?喻大》《务大》,亦见《周策》。宁越详《考辨》第五五。)

道家

《老成子》十八篇。

《列子?周穆王篇》:“老成子学幻于尹文先生。”殷敬顺《释文》作考成子。据此则老成子尚在尹文后。尹文为齐稷下先生,当在宣王、湣王时。

《长卢子》九篇。(楚人。)

《史记?孟荀列传》:“楚有长卢。”《御览》三十七引“《吕氏春秋》,长卢子曰:山岳河海,水金石火木,此积形成乎地者也。”则长卢子在吕不韦前。《邓析子?无厚篇》:“长卢之不士,吕子之蒙耻。”士与仕通。长卢当出战国,《邓析子》伪书,故亦称引及之。沈钦韩曰:“《齐物论》有长梧子,梧卢声同字异,一人耳。”

《王狄子》一篇。(或本作正狄子。)

《黔娄子》四篇。(齐隐士,守道不屈,威王下之。)

《高士传》:“黔娄先生,齐人,鲁恭公闻其贤,遣使致礼,欲以为相,不受。齐王又礼之,聘以为卿,又不就。”今按鲁共公卒,《六国表》在周显王十六年,当齐威王五年。(今误为齐威王二十六年。)余定鲁共公卒,较《六国表》后二年。(参读《考辨》第一五四。)则为齐威王七年。黔娄殆其时人。(《列女传》:“鲁黔娄先生死,曾子与门人往吊。”计其时曾申亦已早死,殆不可信。)

《宫孙子》二篇。(师古曰:“宫孙姓也,不知名。”)

《孙子》十六篇。(六国时。)

据班《注》,知非兵家两孙子。梁玉绳云:“见《庄子?达生篇》,名休。”亦无证。

《郑长者》一篇。(六国时,先韩子,韩子称之。)

《韩非?外储说右》引郑长者说,谓:“田子方问唐易鞠,而郑长者闻之。”一说:“齐宣王问唐易子,而唐易子称郑长者以对。”当是一事两传。唐易为氏,鞠或其名也。《人表》有唐易子,在颜歜、王斗、尹文子后,则信与齐宣王同时。郑长者在其前,故述其言以为对也。陶宪曾曰:“释慧苑《华严经音义》下引《风俗通》云:春秋之末,郑有贤人著书一篇,号《郑长者》。云春秋之末,殆不可信。”《盐铁论?箴石》第三十一:“丞相曰:吾闻诸郑长孙曰:君子正颜色则远暴嫚,出辞气则远鄙倍。”张氏《考证》曰:“孙字误也,当作者。《汉书?艺文志》道家《郑长者》一篇。所引全在《论语》中,不称曾子者,当时之学尚黄老,而桑大夫尤轻儒故也。”据此郑长者著书,盖出孔门七十子后。《风俗通》称其在春秋之末,而《汉志》谓在六国时,前不越田子方,后不下齐宣王,则殆近是。

《楚子》三篇。

阴阳家

《公捷生终始》十四篇。(传邹奭《始终》书。)

钱大昭曰:“《注》《始终》当作《终始》,奭字亦误。作《终始》者是走衍,非邹奭也。”

《公孙发》二十一篇。(六国时。)

《乘丘子》五篇。(六国时。)

沈钦韩曰:“当作桑丘。《隋志》晋征南军师杨伟撰《桑丘先生书》二卷,本此。”叶德辉曰:“邵思《姓解》二引《汉志》正作桑丘。”今按刘昼《新论?九流篇》:“阴阳者,子韦、邹衍、桑邱、南父也。”可证沈、叶之说。南父即下文南公也。郑樵《氏族略》:“桑邱氏,盖以地为氏者。《姓纂》云:今下邳有此姓。”

《杜文公》五篇。(六国时。师古曰:“刘向《别录》云,韩人也。”)

《南公》三十一篇。(六国时。)

《史记?项羽本纪》:“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本纪》:“武王三年,南公揭卒。”《志疑》:“《项羽纪》称南公,揭岂其人欤?”今按南公预言,盖以楚之于秦,怨毒之深,知之。其人当在顷襄王后。且楚人无缘入《秦纪》,揭非其人也。(又《广韵注》。南公复姓,战国时,有南公子著书,言阴阳五行事。)

《容成子》十四篇。

王应麟《考证》云:“《庄子?则阳篇》容成氏。”按《释文》:“容成,老子师也。”《汉志》列《容成》书于南公之次,张苍之前,则容成盖战国晚世,楚顷襄前后人。云为老子师,此老子指詹何,年世亦合。(参读《考辨》第七十二。)后人乃以容成为上古之君,黄帝之臣,则其书不应列此。

《闾丘子》十三篇。(名快,魏人,在南公前。)

《世本?氏姓篇》:“闾丘氏,齐大夫闾丘婴之后。齐宣王时,有闾丘卬,闾丘光。”今按《汉书?人表》有闾丘卬、闾丘光,梁氏引孙侍御曰:“光乃先字之讹,汉人每单称先生为先。闾丘先生,齐宣王时人,见《说苑?善说篇》。”(按又见《新序》卷五。)未晓此闾丘子名快者,与《说苑》闾丘先生是一人否。

《冯促子》十三篇。(郑人。)

《将鉅子》五篇。(六国时,先南公,南公称之。)

应劭《风俗通?姓氏篇》:“将具氏,齐太公子将具之后,见《国语》。《汉?艺文志》:六国时,将具子彰著书五篇。”林宝《元和姓纂》:“将具彰著子书五篇”,今《志》作鉅,又脱彰字。

《周伯》十一篇。(齐人,六国时。)

按闾丘、将具、周伯皆齐人,冯促、杜文公皆韩人,可见阴阳学在战国时流传之地域。

名家

《成公生》五篇。(与黄公等同时。师古曰:“姓成公。刘向云,与李斯子由同时。由为三川守,成公生游谈不仕。”)

《黄公》四篇。(名疵,为秦博士,作歌诗,在秦时歌诗中。)

墨家

《我子》一篇。(师古曰:“刘向《别录》云,墨子之学。”)

《元和姓纂》引《风俗通》:“我子,六国时人。”

纵横家

《阙子》一篇。

《后汉书?献纪?注》引《风俗通》:“阙姓也。纵横家有阙子著书。”

《国筮子》十七篇。

《秦零陵令信》一篇。(难秦相李斯。)

杂家

《伍子胥》八篇。(名员。春秋时为将,忠直遇谗死。)

兵技巧有《伍子胥》十篇。

《子晚子》三十五篇。(齐人,好议兵,与《司马法》相似。)

钱大昕曰:“鲁缪公臣有子服厉伯,见《论衡?非韩篇》。《艺文志》有子晚子,晚服字形亦相近似。”按子服厉伯事见《韩非?难三》。又按《赵策》有服子,当平原君时,似儒者言。疑均与晚子不近。

农家

《野老》十七篇。(六国时,在齐、楚间。应劭曰:“老年居田野,相民耕种,故号野老。”)

兵权谋家

《娷》一篇。(师古曰:“盖说兵法者人名也。”)

《兒良》一篇。(师古曰:“六国时人也。”)

《吕览?不二篇》:“王廖贵先,兒良贵后。”贾谊《过秦论》:“吴起、孙膑、带佗、兒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王念孙曰:“《易林?益》之《临》云,带季、兒良明知权兵,将师合战,敌不能当。赵、魏以强。带季盖即带佗,二人为赵、魏将,故云赵、魏以强。但未知孰赵孰魏也。”(又按宋元君时有兒说,(见《考辨》第一三〇。)未知与兒良为一人否?沈钦韩曰:《周策》有宫佗,或即带佗。今按:《孔丛子》亦有宫佗,其人与周最、孔穿同时,盖当秦昭王之世。若《孔丛》可信,则宫佗当为魏将,而兒良则赵将也。又按《说苑?尊贤》:秦穆公用百里子、蹇叔子、王子廖及由余,据有雍州,攘败西戎。王廖他无考,岂穆公时之王子廖欤?《韩诗外传》九作王缪,《韩非?十过》《说苑?反质》又称之曰内史廖,乃教穆公遣戎女乐而得由余者。)

兵形势家

《魏公子》二十一篇。(图十卷,名无忌,有《列传》。)

王应麟曰:“《史记》诸侯之客各进兵法,公子皆名之,故世俗称《魏公子兵法》。”

《景子》十三篇。

沈钦韩曰:“《楚策》,楚王使景阳将救燕。”《淮南?氾论》:“景阳淫酒被发而御于妇人,威服诸侯。”

兵技巧家

《公胜子》五篇。

叶德辉曰:“次伍子胥后,疑《左传》楚昭王时之白公胜也。”

《蒲苴子弋法》四篇。

王应麟曰:“《列子》(《汤问篇》。)詹何曰:臣闻先大夫之言蒲且子之弋也,弱弓纤缴,乘风振之,连双鸧于青云之际,用新专,动手均也。《淮南子》曰:蒲苴子连鸟于百仞之上。张茂先诗:蒲卢萦缴,神惑飞禽。即蒲且。”今按:詹何、蒲苴似皆出战国晚年。其言弋,似袭《庄子》痀瘘丈人承蜩。(《达生篇》。)

五行家

《羡门式法》二十卷。

王应麟曰:“《日者传》分策定卦,旋式正棊。《周礼》太史抱天时,郑司农曰:抱式以知天时。梁元帝《洞林序》云:羡门五将,韩终六壬。”今按《封禅书》驺子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运,而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羡门子高最后,皆燕人,为方仙道,形解销化,依于鬼神之事。《索隐》:“乐彦引《老子道经》云:月中仙人宋毋忌,《白泽图》云:火之精曰宋毋忌,盖其人火仙也。”司马相如云:“正伯侨古仙人。”充尚无所见。羡门高者,秦始皇使卢生求羡门子高是也。《汉书?郊祀志》充尚作元尚。沈涛云:“当作元谷,即《列仙传》之元俗也。谷俗之渻,篆书谷字与尚字相近,讹而为尚。《史记》又误元为充,遂不可晓。《列仙传》言元俗河间人,亦与燕人相合。”司马相如《大人赋》谓:“列仙之传居山泽间,形容甚臞,非帝王之仙意。”又曰:“厮征伯侨而役羡门。”张揖曰:“羡门,碣石山上仙人羡门高也。”今据《史记》,此辈皆在邹衍后,殆所谓传驺子之术不能通,而怪迂阿谀苟合之徒自此兴。《羡门式法》亦谈天,此传驺子术而不能通者。卢生诸人当秦始皇时,乃推羡门为仙人,为始皇求之,则所谓怪迂阿谀苟合之徒也。推其年世,卢生与羡门盖相距不甚远,或可相及。比如蒯通与安期生(《列仙传》:安期先生,琅邪阜乡人。则亦齐人也。)为友,而武帝时李少君言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又谓臣常游于海上,见安期生,食臣枣,大如瓜。其事颇相似。至于韩众,亦始皇求仙,一去不报,后世亦遂以众为仙人矣。

杂占家

《甘德长柳占梦》二十卷。

沈钦韩曰:“即占星之甘公。《隋志?杂占梦书》一卷。”今按《史记?天官书》:“周室史佚、苌弘,于宋子韦,郑则裨灶,在齐甘公,楚唐昧,赵尹臯,魏石申夫。”《集解》徐广曰:“或曰:甘公,名德也,本是鲁人。”《正义》:“《七录》云:楚人,战国时,作《天文星占》八卷。”盖鲁近于齐而灭于楚,故或传是齐人,或传是楚人,或云本鲁人矣。《汉?艺文志》序数术云:“六国时楚有甘公,魏有石申夫。”盖甘、石二人名较著,尤在唐昧、尹皐上。《史记正义》引《七录》云:“石申,魏人,战国时,作《天文》八卷。”误断申字作句。《宋志》亦称石申、甘德,俱误。至晁公武《读书志》载《甘石星经》一卷,注曰:“汉甘公、石申撰”,其言石申名字亦误。而云甘、石乃汉人,则别有本。据《御览》二百三十五引应劭《汉官仪》曰:“当春秋时,鲁梓慎,晋卜偃,宋子韦,正裨灶,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其言屡中,有备无害。汉兴,甘、石、唐都,司马父子,抑亦次焉。”是亦以甘、石为汉人也。《史记?张耳传》:“耳欲之楚,甘公曰:汉王入关,五星聚东井。楚虽强,必属汉。”《集解》:“文颖曰:善说星者甘氏。”则甘公固及汉处矣。疑甘、石二氏,殆如张苍,生六国而下逮汉世者。(《师皇本纪》:“三十二年,使韩终、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疑此石生或即石公。)《汉书?天文志》:“古历五星之推,亡逆行者。至甘氏、石氏经,以荧惑、太白为有逆行。”沈钦韩曰:“《隋志》》秦历始有金、火之逆。又甘、石并时,自有差异。汉初测候,乃知五星皆有逆行。”则甘、石明及秦、汉之际。邵康节《皇极经世》谓:“五星之说,自甘公、石公始。”然当甘、石时,邹衍、邹奭谈天而推五德之说已盛,人帝之五德,本之列天之五星。甘、石之与二邹,其说相桴鼓。则甘、石盖说五星之精善者,非可谓五星之说,自甘、石始也。又《天官书》谓:“田氏篡齐,三家分晋,并为战国,争于攻取,兵革更起,城邑数屠,因以饥馑,疾疫焦苦,臣主共忧患,其察禨祥,候星气,尤急。近世十二诸侯,七国相王,言纵横者继踵,而臯、唐、甘、石因时务论其书传。故其占验凌杂米盐。”亦序甘、石于臯、唐后,而述当时占星说行世之背景尤显。

又按《抱朴子?辩问》:“子韦、甘均,占候之圣也。”则甘公乃甘均,非甘德。沈钦韩以占梦之甘德,误为即占星之甘均,恐亦失之。

猜你喜欢
  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陈寿
  卷五十·志第三上·五行一·宋濂
  1937──中華民國二十六年丁丑·郭廷以
  读礼通考卷一百十三·徐乾学
  读礼通考卷三十五·徐乾学
  卷之二百八十五·佚名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七·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一·佚名
  吴三桂纪略·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一 列传二百二十一·纪昀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五 图谱略上 记有·纪昀
  重修太师殷比干祠墓碑记·林献堂
  徐孝嗣传·萧子显
  成祖本纪·张廷玉
  卷四十三、开矿之弛禁·黄鸿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王十朋

    钦定四库全书 东坡诗集注卷五 宋 王十朋 撰 咏史 咏史和刘道原【十朋道原刘居士涣子也涣筠州人天圣中进士第居官有直气不屑辄去上居星渚】 仲尼忧世接舆狂臧谷虽殊竟两亡【演庄子骈拇篇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

  • 卷十四·孙默

    钦定四库全书十五家词卷十四     休寜孙默编陈世祥含影词上语言文字之所发恒本乎其人之性情尝持此以取友百不失一今读吾友陈子散木含影词而窃有怪焉散木素狷介不为苟容落落寡合与同好坚则金石意所不属望望然去之

  • 鸿庆集钞·吴之振

    孙觌湖州天宁寺饮王生二首莫斗蜗两角,且共貉一丘。夷踞坐我旁,汝岂河南驺。割肉一噉之,徐以大白浮。哙伍君勿谯,笑谈起封侯。诸家迹便扫,得此一老兵。江东醉司马,酒中尚求名。哀战南山箕,不平自号鸣。慎勿歌乌乌,作此老婢声。

  • 宋本原跋·魏徵

    《隋书》自开皇、仁寿时,王劭纂书八十卷,以类相从,定为篇目。至于编年纪传,并阙其体。唐武德五年 ,起居舍人令狐德棻奏请修《五代史》。五代谓梁、陈、齐、周、隋也。十二月,诏中书令封德彝、舍人颜师古修《隋史》,绵历数载,

  • 卷之一千二百二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六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百二十三 江宁织造曹寅奏病已渐愈摺·佚名

    康熙四十九年十一月初三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臣家奴回南,伏蒙御批摺子。知道了。病比先何似?钦此。臣跪读之下,不胜感激涕零,谨望北叩头谢恩讫。臣今岁偶感风寒,因误服人参,得解后,旋复患疥,卧病两

  • 清史稿台湾资料集辑二·佚名

    志地理志食货志兵志交通志邦交志地理志台湾台湾台湾,古荒服之地,不通中国;名曰东番。隋开皇中,遣虎贲陈棱略澎湖三十六岛。明嘉靖四十二年,海寇林道干掠近海郡县,都督俞大猷征之;追至澎湖,道干遁入台湾。天启元年,闽人颜思齐引

  • 卷五·马文升

    钦定四库全书端肃奏议卷五明 马文升 撰豫祈雨泽以冀丰年事伏覩皇明祖训一欵凡每岁自春至秋此数月尤当深忧忧当在心则民安国固所忧者惟望风雨以时田禾丰稔使民得遂其生如风雨不时则民不聊生盗贼窃发豪杰或乘隙而起国

  • 卷六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六十二选举考【十六】考课乾隆三十三年谕向来各衙门保举抚民同知通判例由吏部请旨特派大员考试第思此项人员原不过取其通晓字义标判文书而止并非塲屋衡文可比若一一传集校艺恐其中转易滋代

  • 卷四十二 郑世家第十二·司马迁

    郑桓公友者,周厉王少子而宣王庶弟也。【集解】:徐广曰:“年表云母弟。”宣王立二十二年,友初封于郑。【索隐】:郑,县名,属京兆。秦武公十一年“初县杜、郑”是也。又系本云“桓公居棫林,徙拾”。宋忠云“棫林与拾皆旧地名”,

  • 卷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刘子卷八       北齐 刘昼 撰兵术第四十太古淳朴民心无欲淳浇则争起而战萌生焉神农氏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其後蚩尤强暴好习攻战销金为刃割革为甲而兵遂兴矣黄帝战於涿鹿【神农世衰

  • 卷十一·赵鹏飞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经筌卷十一    宋 赵鹏飞 撰襄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公年四岁仲孙蔑会晋栾黶宋华元卫甯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围宋彭城伐叛讨逆霸主之事也悼公之兴首合诸侯之大夫为宋围彭城讨鱼石得其职矣宜列

  • 宝藏天女陀罗尼法·佚名

      尔时三十三天主摩醯首罗天王。共诸天女众赞宝藏天王名吒罗佉。有大威德色力无比能于世间行殊胜事。回天动地倾山覆海。兵戈胜负志意而成。财帛金宝积如山岳。世间受用。即说咒曰。  唵吒罗佉吒罗佉毗多罗你莎嚩

  • 卷第三十五(第五诵之七)·佚名

    十诵律卷第三十五(第五诵之七)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八法中诤事法第八佛在王舍城。尔时诸比丘。共比丘诤。恶口相言。诸比丘尼共比丘尼诤。诸式叉摩尼共式叉摩尼诤。诸沙弥共沙弥诤。诸沙弥尼共沙弥尼诤。恶口相言

  • 罗天大醮设醮仪·佚名

    述醮仪。祭三清与玉皇,与《罗天大醮早朝仪》同,盖撰于宋后。包括卫灵咒、三献等。

  • 彊村语业·朱祖谋

    词别集。近代朱祖谋著。三卷。龙沐勋民国二十一年(1932)跋云:“前二卷为先生所自刻,而卷三则先生卒后据手稿写定补刊者也。”二卷本有民国十三年张尔田序托鹃楼刊本,三卷本有民国二十二年刊《彊村遗书》本、民国三十

  • 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选辑·佚名

    本书(三册四四○面二六四、○○○字)不分卷,依照原书按年辑录。故宫博物院前于民国二十一年就所藏清代军机处档案辑印「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八十八卷,本书即据以集成一种光绪初年以讫甲午之战与台湾有关之中日关系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