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续清凉传卷下

  传既成。遣人以锦囊盛一本。赍疏一通。以八月二十八日。至真容院文殊前表明。疏文曰。近者。亲诣台山。获瞻圣像。慈悲赴感。殊胜现前。庆云纷郁于虚空。宝焰荧煌于岩谷。同僧祇之队仗。不可说之圣贤。大风昏霾。愈彰瑞相。赤壁峭绝。更示真身。商英。直以见闻。述成记传。庶流通于沙界。或诱掖于信心。使知我清凉宝山。眷属万人之常在。金色世界。天龙八部之同居。叩梵宇以赞明。冀导师之证察。僧正省奇。集僧众八十余人。读疏讫。菩萨殿内。忽现金灯四十余遍。商英。思有以归奉者。即自塑泥像。以十一月出按民兵。八日。赍像于菩萨前发愿。其文曰。一切处金色世界。真智所以无方。东北方清凉宝山。幻缘所以有在。无方则一尘不立。有在则三界同瞻。我是以投体归依。雨泪悲仰。伏念。商英昔在普光殿内。或于大觉城东。一念差殊。四生流浪。出没于三千刹土。缠绵于十二根尘。以往善因。值今胜事。荷刹那之方便。开无始之光明。揣俗垢之已深。恐慢幢之犹在。托之土偶。明此愿轮。三界空而我性亦空。孰真孰妄。十方幻而我形亦幻。何异何同。伏愿。菩萨。摄入悲宫。接归智殿。起信足于妙峰山顶。资辩河于阿耨池中。誓终分段之身。更显希奇之作。读文讫。殿内现金灯三。其日大雪。雪止之后。五色祥云遍空。其夕。清辉阁前。罗睺殿左右。现银灯十四。黄嵬岭上。现大白光三。翌日。五色云自辰及申。盘绕不散。至夜雪作。商英祝曰。昨日银灯。光焰微细。与六七月所见不侔。岂商英黑业所招。抑圣贤变化。亦有春夏秋冬之异。常闻。诸佛诸大菩萨身光。蔽映魔宫。犹如聚墨。若随时小大。则一大藏教。乃是虚言。于是。阁前雪中。现向所见大金光三。商英即踊跃拜辞曰。大雪现灯。非所求也。命开菩萨殿。取续书所见于后。既开殿。爱慕不能自已。又祝曰。待罪本路。傥未罢去。明年五六月。乃可再来。颇更一瞻光相。满愿而去。良久。于阁前。再见大金光四。明年夏六月。以并亢旱。诣山祈求雨泽。因安奉罗睺菩萨圣像。乙巳平旦。至中天阁。东南林麓。忽变金色。有青赤光直起。鲜明夺目。移时乃隐。日昳登清凉山。有五色异气。为菩萨骑师子之像。丙午。至真容院。具威仪。迎所安罗睺像。比及寺门。而报者曰。殿中灯且现矣。既谒菩萨。瞻仰之次。顶上宝盖。忽尔明朗。主殿僧曰。此殿幡盖无数。掩蔽稠密。而顶盖最高。隐莫能辨。今烂若此。未之有也。是夕。东台洎罗睺殿左右。现十余大金灯。往来上下。或移时。或移刻。或良久。丁未。诣菩萨前白言。华严经中。世尊八处放光表法。此光。若是法性本有无相之光。视之不见。则商英不疑。若是诸佛果德圆满之光。使人可见。则愿为示现。于是。顶上宝盖。忽然通明。孔隙流光。迸射四出。已而襟领间。如意间。各放宝光。烨烨闪动。又于殿前。金莲花叶。灯焰交辉。开合无数。是时。远近僧俗。千数云集。呼而视之。欢呼震动。继以悲泪。各各叹言。无始以来。罪戾深重。请从今日。改往修来。戊申。诣中台。日将暝。四山青黯。忽有异气横跨北台。山如烂银。刻划长十丈。众呼曰。银桥现。商英曰。非也。此殆白银阶道。圣贤所游蹑者也。俄而现宝灯一。分而为二。时有游僧十数人。已归台屋止宿。呼而视之。众僧叩头念佛。商英曰。此处。当有三灯。各各谛观。良久。三灯齐现。商英取续传示之曰。吾去年所书。如东方心宿。岂妄语邪。己酉。太原佥判钱景山。及经略司管句机宜文字邵埙。来会于东台。而商英已还真容院。即遣人招二君还。二君曰。适已于东台。见圆光摄身光矣。但未见圣灯也。是夕。遂与二君。祈灯而观焉。庚戌。宿佛光寺。祥云异气。缤纷无数。辛亥。往秘■〈麻外女内〉岩。未至岩之三里。直光现。既至岩。而卢舍那佛。面门放光。照耀满殿。初夜。于层崖间。现大金灯五。壬子。出岩。于空中现金桥一。此桥。不依山谷。不依云气。不假日光。亘空黄润。如真金色。鸣呼。当处出生。当处入灭。非大幻善巧方便。其孰能与于此哉。是行也。既以旱祈雨。在山三祷三应。但须臾即霁。癸丑。还至代州。大雨弥日。将槁之苗。变为丰岁。商英。即以其事奏闻。其略曰。臣近以本路亢旱。躬诣五台山文殊像前。及五龙池。祈求雨泽昼夜所接灵光宝焰。殊形异相。赫奕显耀。莫可名状。是时。四方僧俗千余人。同共瞻睹。欢呼之声。震动山谷。已而时雨大降。弥覆数州。臣之始往。草木萎悴。农夫愁叹。及其归也。木麻荞菽。青绿生动。村落讴歌。指俟大稔。此盖朝延有道。众圣垂佑。有司推行诏条。布之于名山异境。其应如响。勘会五台山十寺。旧管四十二庄。太宗皇帝平晋之后。悉蠲租赋。以示崇奉。比因边臣谩昧朝延。其地为山荒。遂摽夺其良田。三百余顷。招置弓箭手一百余户。因此逐寺。词讼不息。僧徒分散。寺宇隳摧。臣累见状。乞给还。终未蒙省察。臣窃以六合之外。盖有不可致诘之事。彼化人者。岂规以土田得失。为成与亏。但昔人施之为福田。后人取之养乡兵。于理疑若未安。欲乞下本路勘会。如臣所见所陈。别无不实。即乞检会。累奏早赐施行。虽然如是。彼大士。以十方三界。为一毗卢遮那座体。而商英。区区以数百顷田浼之。其志趣狭劣。不亦悲乎

  附传

  续传既行。信而游者。发于诚心。靡不感应。四年二月。本路都总管司走马。承受公事刘友端。于罗睺殿前。雪中祈见金灯一。分而为三。跃而上者一。五月末。转运司句当公事傅君俞。于中台。祈见圆光五。摄身光一。清辉阁前。雨中飞金灯一。经略司准备差遣潘璟。于清辉阁前松林中。祈见白光三道直起。万菩萨队仗罗列。金色师子。游戏奋迅。金殿一圆光三。圆光中现佛头。如地踊状。一菩萨骑师子一。白衣观音一。金桥三。银灯一。而往来者八。金灯三。而明灭者十五。璟。自以三世奉罗汉。一生以医术济人。而未睹罗汉药王相状。默有所祷。行至金阁。空中现大金船一。上有罗汉数百。行者立者。礼拜者。又行至藏头。见白云西来。药王菩萨。立于云端。心冠大袖。皂绦皂屦。凡璟之所见。独多且异。不可具纪。六月末。僧温约。自京来。施金襕袈裟。及赍内中香来。监镇曹谞。晨至菩萨殿。启香之际。殿前长明灯上。忽吐大金光。如车轮飞。照殿中。经略司句当公事李毅。侍其母亲。及阳曲县尉江沄之母王氏游。祈见圆光摄身光直光金灯。毅以书来言曰。今日乃知续传非虚也。资政殿学士知河南府李清臣。闻之曰。文殊与释迦文。异名一体。虽已为古佛。其实寿蔽天地。示迹垂化。尚尔老婆心。龙图阁学士本路经略安抚使曾布曰。布昔移帅广东。游庐山天池。登文殊台。大风振林木昏霾。咫尺不辨道路。灯烛火炬俱灭。而下视莽苍中。金灯四出。或远或近。或大或小。或隐或现。会夜分疲寝。所见盖有未尽者。然大风所不能摧。昏霾所不能掩。非大光明有无量神力不可思议。其孰能若是乎。顾言之难信。不敢纪以示人。及观天觉续清凉传。则布之闻见。未足怪也。或谓商英曰。外道波旬。大力鬼神。山精木魅。皆能为光为怪。子何信之笃邪。答曰。尔所谓光怪。或道果垂成。见而试之。或正法将胜。出而障之。今吾与诸人。自视决然。未有以致光怪者。夫何疑哉。精进精进。损之又损。运木杓于粥锅。乃吾曹之常分

  续清凉传下(终)

猜你喜欢
  万法归心录卷上·佚名
  俱舍论疏 第十二卷·法宝
  大事兴品第五十一·佚名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四·佚名
  卷第八·佚名
  三宝感应要略录卷之中·非浊
  卷之五·即非如一
  毗尼母经卷第四·佚名
  离垢慧菩萨所问礼佛法经·佚名
  复李荫亭居士书·太虚
  卷第一百四十六·佚名
  不退地祥瑞品第十七·佚名
  卷上·吹万广真
  跋·湛然
  具戒便蒙目次·祩宏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八百六十七·彭定求

        卷867_1 【浑家门客联句】   自与浑家邻,馨香遂满身。无心好清静,人用去灰尘。--麻大   终朝每去依烟火,春至还归养子孙。--和且耶   曾向苻王笔端坐,尔来求食浑家门。--和且耶   卷867_2 【长须国驸马

  • 卷七十五·徐世昌

    阿桂阿桂,字广庭,号云岩,满洲旗人。乾隆戊午举人,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诚谋英勇公。赠太何,谥文成。感怀用苏文忠公寄晁美叔韵少小重意气,局蹐訾前贤。惟知一往乐,谁能计万全。而今衰老矣,狂直多弃捐。心迹

  • 卷四十五·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四十五翰林院检讨朱彞尊编龚用卿【二首】用卿字鸣治怀安人嘉靖丙戍赐进士第一除修撰歴谕德终南京国子监祭酒有云冈集武夷第五曲谒紫阳精舍九曲清溪流此地适居半上有丹屏围下有绿波涣嘉木杂异草神

  • 引用书目·川口长孺

    明史 清廷玉等明史纪事本末 清谷应泰明史稿 清王鸿绪明纪编年 明锺悝明季遗闻 清钕漪平台纪略 清蓝鼎元中兴宝录 明冯梦龙三藩纪事本末 清杨陆荣闽书 明何乔远两朝从信录 清希福等台湾纪略 清林谦光 以下四部说铃所收

  • 卷之一百六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七一四 广西巡抚姚成烈奏续缴应禁书籍折·佚名

    七一四 广西巡抚姚成烈奏续缴应禁书籍折乾隆四十五年十月初八日广西巡抚臣姚成烈跪奏,为奏闻事。窃照奉文应禁各书,粤西节次准咨搜查,据各属先后呈缴,经前抚臣吴虎炳、李世杰先后咨送军机处销毁,并恭折奏明在案。臣到任后

  • 卷二十九·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目録卷二十九叩德氏武讷赫      锡巴礼德尔德赫     卓罗以上俱有传巴尔柱右系附载哈达地方吴雅氏额柏根      萨穆哈托克松鄂     屯布禄玛唐阿      瑚琛

  • 孝武帝纪·李延寿

    孝武皇帝名..,字孝则,广平武穆王元怀的第三个儿子。母亲为李氏。皇帝性情深沉淳厚,博学多闻,喜爱武艺,全身有鳞文。十八岁时,被封为汝阳县公。他梦见有人对自己说:“你当会大贵,可得二十五年。”永安三年,被封为平阳王。普泰年

  • 卷三百四十九·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四十九明 杨士奇等 撰四裔宋孝宗隆兴元年显谟阁直学士虞允文论敌遂衰弱乞和四州不可弃上奏曰臣今日伏准三省枢密院劄子卢仲贤齎北界书回议

  • 野史无文卷十六(阙)·郑达

    前朝宫殿服御诸遗制(阙)

  • 卷一百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一百六校讐略【二】武英殿校刋十三经注疏考证【易经至礼记共一百六十七条】易经周易经传原目韩康伯注音义王辅嗣止注大经句监本大譌六先儒以上下经二篇为大经据毛居正六经正误改 乾卦彖注天也

  • 春秋纂言卷二·吴澄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纂言卷二      元 吳澄 撰桓公【名軌史記作允惠公之子隱公之弟母仲子夫人文姜在位十八年】元年【庚午桓王九年○蔡桓四年○曹桓四十六年○衛宣八年○晉哀七年○鄭莊三十三年○陳桓三十四年○

  • 卷三·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日讲礼记解义卷三曲礼上凡为君使者已受命君言不宿於家君言至则主人出拜君言之辱使者归则必拜送于门外若使人於君所则必朝服而命之使者反则必下堂而受命此言人臣敬君命之礼也人臣不可称主人称主人者对使者

  • 卷十一·朱熹

    <子部,儒家类,御纂朱子全书>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朱子全书卷十一论语二为政第二为政以德章德与政非两事只是以德为本则能使民归若是所令反其所好则民不从文振问为政以德莫是以身率之曰不是强去率他湏知道未为政前先有是德

  • 在东普陀同成了观音菩萨·太虚

    ──二十四年十二月在香港荃湾东普陀讲──今天承茂峰法师招待,到了东普陀。普陀本为观音菩萨应化的道场;观音菩萨的度生悲愿最极深切,所谓‘寻声救众苦,无刹不现身’,他──观音菩萨有遍法界身,所以他的道场亦遍于尘刹。然

  • 电贺蒋主席·太虚

    国民政府主席蒋钧鉴:顷披官报,敬审十一中全会公选钧座为国民政府主席兼海陆空军大元帅。众望所归,曷胜钦忭!揆文奋武,负抗建之重任;迈古铄今,致国族于复兴。同盟居四强之列,世界奠和平之基,伟烈丰功,永垂万代!景瞻吉座,讴颂无量!特

  •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 第五卷·佚名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 第五卷后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远离偷盗者。偷盗有九种。一者他护。二者彼想。三者疑心四者知不随。五者欲夺。六者知他物起我心。七者作。八者不作相。九者无作相。是等名为偷盗身业。他护

  • 俱舍论颂释疏·圆晖

    凡二十九卷或三十卷。全称阿毗达磨俱舍论颂疏论本。又作俱舍论颂疏论本、俱舍颂疏、俱舍论颂疏、俱舍论颂释。略称颂疏。系解释俱舍论六百行颂之作。唐代圆晖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一册。撰者圆晖受晋州刺史贾曾之请,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