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孝经衍义卷三

衍至德之义

易干文言曰利者义之和也 利物足以和义朱熹曰义有个分至如亲其亲长其长则是义之和如不亲其亲而亲他人之亲便是不和如君臣父子各得其宜此便是和处安得谓之不利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此便是不和安得谓之利又曰义则是一个宜其初则甚严如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直是有内外之辨君尊于上臣恭于下尊卑大小截然不可犯似若不和之甚然能使之各得其宜则其和也孰大于是至于天地万物无不得其所亦只是利之和尔

【臣】按经文地之义也句注以利物为义释之邢昺正义曰文言曰利物足以和义是利物为义

也可见孝经非夫子不能作

家人【卦名】彖曰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

程颐传曰无尊严则孝敬衰

【臣】按经曰孝莫大于严父又曰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又曰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夫子于家人彖称父母为严君盖家人之嗃嗃以义胜情虽悔厉而吉妇子之嘻嘻以情胜义终吝也父子之亲所谓恩掩义者也且犹如此况万事万物哉此可见义之德之本于孝也

泰【卦名】象【释一卦之象为大象夫子所作】曰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程頥曰天地通泰则万物茂遂人君体之而为法制使民用天时因地利辅助化育之功成其丰美之利也民之生必赖君上为之法制以教率辅翼之乃得遂其生养是左右之也

【臣】按义者宜也必天地明察而后可言辅相彼庶人之用天之道分地之利实君师左右之也故曰天子之孝曰就

书仲虺之诰曰以义制事

【臣】按以义制事则事得其宜自天性之亲而推之亲疎厚薄各当其分自膝下之养而至于经权常变无适不然迩之以睦九族逺之以懐万邦此诰之所以合于经也其卒乃曰垂裕后昆亦犹既醉之诗所云孝子不匮永锡尔类也

礼记礼运曰义者艺【艺事也】之分仁之节也协于艺讲于仁得之者强

陈澔集説曰艺以事言仁以心言事之处于外者以义为分限之宜心之发于内者以义为品节之制协于艺者合其事理之宜也讲于仁者啇度其爱心之亲疎厚薄而协合乎行事之大小轻重一以义为裁制焉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故得之者强

【臣】按经言德义可尊刘【河间景城人仕隋厯官大学博士既得王邵所送古文孝经孔安国注本遂着古文稽疑以明之】曰德者得于理也义者宜于事也理得在于心宜事见于外故能为人所尊之言可与礼运相发明臣又以为经言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以德则为悖德盖不商度其爱心之亲疎厚薄而协合乎行事之大小轻重故也惟其不得于理是以不宜于事民无则焉君子不贵何强之有表记曰义者天下之制也义方而严人心知所畏惮故得之者强

春秋秋七月【隠公六年】

胡安国曰四德备而后为干故易曰乾元亨利贞一德不备则乾道熄矣四时具而后成嵗故春秋虽无事首时过则书一时不具则嵗功亏矣既书时又书月者时天时也月王月也书时又书月者见天人之理合也易不云乎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臣】按曾子曰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时也者孝子仁人之所致慎也冬温而夏凊生事之时也春禴而秋尝祭享之时也盖天道于此一变也夫物之向荣也人则有欣悦之情焉物之凋残也人则有零落之感焉仁人孝子观天之道体亲之心盖有恻惕不安者矣公羊【公羊子名高着春秋】曰虽无事首时过必书阅时之变志而不忘也秋七月者坤土兑金之交天于万物未忍杀之而且生之故于德为利其在人则为义所以断制事物月令是月也天子命将帅选士厉兵以征不义诘诛暴慢以明好恶命有司修法制戮有罪严断刑夫子于此有慎用兵刑之意焉秋七月无事书之亦以志喜也推仁人孝子之心以为兵刑者不得已而有事云尔

论语子曰君子义以为质

张栻曰义以方外【易坤卦文言】是义为用也而此章则以义为体盖物则森然具于秉彝之内此义之所以为体也

【臣】按夫子于坤之六二小象则曰地道光也文言则曰方其义也义以方外盖方者坤之德地之形也经以孝为地之义又曰因地之利而注以为因地利以行义邢昺正义曰五土分植而一以宜之者大顺之理也百行殊途而一以致之者大中之要也如父母顺而宜兄弟宜家人则是以动而有常者为方也论语言君子义以为质是方者为体质而又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乃所谓义之和也亦可为因地利以行义矣

孟子曰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朱熹集注曰集义犹言积善盖欲事事皆合于义也袭掩取也言气虽可以配乎道义而其养之之始乃由事皆合义自反常直是以无所愧怍而此气自然发生于中非由只行一事偶合于义便可掩袭于外而得之也

【臣】按义是人心之断制就一事所处而言如父母宜慈子宜孝君宜仁臣宜敬义也推之兄弟之宜序夫妇之宜别朋友之宜信百姓之众四海之大宜有以遂其生复其性树木禽兽宜以时伐焉以时杀焉则事事皆合于义矣浩然之气亦不过孝子有深爱者必有和气耳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乃所谓生也如其欲取孝名而割股【割骨肉以疗亲疾毁伤遗体或致灭生】庐墓【结庐于墓非先王之制】乃所谓袭也生是从本而生袭是自外而袭万事万物各自有当然之理然一事一物处之不得其宜心所不安即为大本之累告子以义为外是先不知万事万物之理皆自一本而推也使告子而为割股庐墓之事则能之以防然无觉悍然不顾之心性而欲其有和气愉色婉容则必不然矣

孟子曰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在物为理处物为义】

朱熹曰人皆知君父之当事我能尽忠尽孝天下莫不以为当然此人心所同然也

【臣】按天下事物虽至众多然其大端不过伦纪而君亲临之厚莫重焉尤其天性之真切者也故先儒每举以槩其余圣人孝治天下正以人心之所同然者莫大于是耳经云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此人心无不悦理义之明证也

正防【书名张载着】神化篇【篇名】曰义以反经为本经正则精【义以复常道为本不复常道非义也故经正而后义精】精义入神动一静也【义以处事动也于处事之义而能研精入神由粗造精微而难度是动一静也】精义入神则无方【精义入神则是万物之理吾皆能合其精粗隠显而一之是无方所也】

【臣】按经即五品之人伦反经为本是义以孝为本也精硏其义至于入神犹经言孝悌之至通于神眀无方犹经言无所不通若明儒薛瑄所云洒扫应对之所以然即精义入神之妙则又足以发宋儒未尽之蕴也

或问程颢敬义何别曰敬只是持己之道义便知有是有非顺理而行是为义也若只守一个理不知集义是都无事也且如欲为孝不成只守着一个孝字须是知所以为孝之道所以侍奉当何如温凊当何如然后能尽孝道也

【臣】按先儒立论不特举一以例其余亦以孝为万事万理之根本如何则为尽爱敬如何则为悖德礼以至于经权常变处之各适其宜于凡天下之事理亦自节节迎刄而解矣

程頥曰孔子言仁未尝兼义独于易曰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而孟子言仁必以义配盖仁者体也义者用也知义之为用而不外焉者可与语道

【臣】按礼记曰春生夏长仁也秋敛冬蔵义也则是仁可该礼义可该智朱子所谓仁义门庭对立者也此言仁体义用则又有以见其一阖一辟之妙人皆胶于太极圗之言中也仁也用之所以行正也义也体之所以立而不知夫义之为用乃所以断制夫万物一体之心而与以各当之分如以爱亲之心而博爱必无不得其爱之宜者也故程子表而出之

薛瑄曰义者天命之性也君子行义而尽其性则天命在是

【臣】按此易所谓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也君子不冀无妄之福不惧无妄之祸安于义也然而祸之去非因避也福之来不可辞也西铭曰不弛劳而底豫舜其功也亶其然乎

高攀龙曰伊川【程頥】先生曰在物为理处物为义此二语即圣人艮止心法当其寂也心为在物之理义之蔵于无朕也当其感也必为处物之义理之呈于各当也故君子不从心以为理但循物而为义不从心为理者公也循物为义者顺也故曰廓然大公物来顺应故曰圣人之喜怒在物不在已八元当举当举之理在八元当举而举之义也四凶当罪当罪之理在四凶当罪而罪之义也此之谓因物付物此之谓内外两忘澄然无事也

【臣】按因物付物义也西铭以之言仁矣圣其合德贤其秀也故元凯十六族谓之才子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而否德败类亦不得而不诛殛也故四凶谓之不才子为天之宗子者何所庸心于其间哉知因物付物之为义则知西铭之不专言仁矣

已上义之德之至

御定孝经衍义卷三

猜你喜欢
  卷三·郑玄
  刑论第四·孔鲋
  思辨録辑要卷十九·陆世仪
  卷四十四【起昭公七年尽八年】·杜预
  序·胡寅
   五、爱好人生者:陶渊明·林语堂
  卷六·江永
  提要·佚名
  第四 抵巇 1·王诩
  五阴分别现止章第四·佚名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十三·欧阳竟无
  物不迁论第一·僧肇
  迷 悟 由 心·太虚
  越分欲得为堕落魔外之本·印光
  佛说阿弥陀经疏·元晓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532 ·佚名

    郑清之 三友 松号大夫交可绝,梅为清客志相同。 英英凤实卑余子,楚楚龙孙过乃翁。 晚际一弓櫜素月,署中千斛粜清风。 小轩正欲供晨坐,付与遮拦晓日东。 郑清之 三月二十四日自东山到金峨一宿而归偶

  • 卷271 ·佚名

    强至 次韵邱秘校程苦热 羲和驱日昼如燔,万里焦原草木乾。 旱雨骤晴还作热,炎风寡势岂成寒。 渴思沆瀣朝餐美,坐想凌兢迹到难。 汗浃肌肤空秉箑,浪将霜雪拟轻纨。 强至 次韵仁叟禁中清晓 禁庐

  • 卷235 ·佚名

    陆游 小憩 徐行散腰膂,小憩啬精神。 休养观书眼,调娱宴坐身。 青毡我家旧,红粟太仓陈。 温饱无余事,寒龟息自匀。 陆游 小憩长生观饭已遂行 清绝长生观,再游疑後身。 人间空石劫,物外自壶春

  • 唐鉴卷十七·范祖禹

    顺宗永贞元年二月丙戌加杜佑度支及诸道盐铁转运使戊子以王叔文为副使先是叔文与其党谋得国赋在手则可以结诸用事人取军士心以固其权又惧骤使重职人心不能服借杜佑雅有防计之名位重而务自全易可制故先令佑主其名而自除

  • 卷之二·林时对

    明州野史拾遗氏蠒翁纂十六朝纶扉秉政纪列朝犯颜强谏杖毙惨杀诸公三百年文章代不乏人两浙人物昭代公卿类多清节可风图谶童谣灾祥占验皆确有可凭本朝第一人物一屋散钱对君有体贤者不矜细行盗亦有人心枉做小人徐华亭饶干

  • 李中传·张廷玉

    李中,字子庸,吉水人,正德九年(1514)进士。杨一清做吏部尚书,多次召李中应言官试,李中不到。等到李中授官工部主事时,武宗自称为大庆法王,在西华门内建立寺院,用番僧做主持,朝廷群臣都不敢言。李中封官才三个月便抗言上疏说“:以

  • 渚宫旧事卷一·余知古

    (唐)余知古 撰○周代上鬻熊为周文王师成王即位封其孙熊绎于楚以子男之田居丹阳【今枝江是】后六世熊渠立封长子康为句亶王治江陵康死国絶熊渠之后数世至文王熊赀始大遂都郢今江陵北郢城纪城是也后九世昭王避敌迁鄀恵王

  • 卷一百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一百七校讐略【三】武英殿校刋十三经注疏考证【春秋至孝经共一百二十九条】春秋左传隐公二年纪裂繻来逆女注吕祖谦集解引注有纪国在东莞剧县七字当在裂繻纪大夫注下刋本并误 七年戎伐凡伯于楚

  • 第十卷·冯梦龙

    《恸哭时艰疏 刘宗周【都察院】》为恸哭时艰,立申讨贼之义事。痛我高皇帝以用夏变夷,旋转乾坤之大业,而一旦为奸臣贼子所卖,致国破君亡。此变亘古未闻,普天饮恨。皇祖有灵,啓我陛下重建旧都,正位凝命。今日中兴大业,舍讨贼复

  • 卷一百八十五·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八十五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五十八观象授时书尧典日中星鸟以殷仲春【传日中谓春分之日鸟南方朱鸟七宿殷正也春分之昏鸟星毕见以正仲春之气节转以摧季孟则可知

  • 卷九·姚炳

    钦定四库全书 诗识名解卷九 钱塘 姚炳 撰 草部 竹 竹【卫风淇澳篇】释草谓竹为篇蓄盖谓此诗之竹也郭璞以为似小藜赤茎节好生道傍可食罗瑞良云说文引诗作菉竹韩诗作緑?菉既非色而?又非竹不可合为緑色之竹箭故析而解

  • 卷五·佚名

    (二三)复次若人亲近有智善友。能令身心内外俱净。斯则名为真善丈夫。我昔曾闻。有一比丘次第乞食至大婆罗门家。时彼家中遇比丘已,屋栋摧折打破水瓮。牸牛绝靷四向驰走。时婆罗门即作是言:斯何不祥。不吉之人来入吾家有此

  • 卷第十一·道原

    景德传灯录卷第十一怀让禅师第四世上八十九人潭州沩山灵祐禅师法嗣四十三人袁州仰山慧寂禅师邓州香严寺智闲禅师襄州延庆法端禅师(十二卷又收在香严下何也)杭州径山洪諲禅师福州灵云志勤禅师益州

  • 孔詹事集·孔稚珪

    南朝齐诗文别集。孔稚圭撰。孔稚圭字德璋,官至太子詹事。《隋书·经籍志》著录《孔稚圭集》10卷,两《唐书》著录并同。北宋《崇文总目》、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仍著录《孔稚圭集》10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则

  • 初刻拍案惊奇·凌濛初

    短篇小说集。40篇。明末凌濛初作。与《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凌濛初(1580—1644)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浙江乌程(今吴兴)人。曾任上海县丞、徐州通判。有著作20多种,以“二拍”最有名。此书是在“三言”影

  • 张子房圯桥进履·李文蔚

    元杂剧剧本。简名《圯桥进履》。李文蔚撰。末本。剧写张良行刺秦始皇未成,被迫逃入深山,遇太白金星指引,令其去下邳寻师。黄石公奉玉帝旨临凡,教导张良。福星扮作卜者,指点张良去见黄石公。黄石公考验了张良3次,然后传授他3

  • 东征集·蓝鼎元

    六卷。清蓝鼎元撰。康熙六十年(1721年),台湾爆发朱一贵反清起义后,蓝鼎元随其族兄、南澳总兵蓝廷珍赴台镇压,在军中充任蓝廷珍的幕僚,帮其 “日夜筹谋,安抚整顿,至忘寝食,不敢惮烦”(《东征集·旧叙》)。为此,他写了

  • 白话北齐书·李百药

    《北齐书》,纪传体断代史书名。“二十四史”之一。唐李百药撰。贞观十年(636)成书。五十卷。分帝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记载北魏分裂(534)至北齐灭亡(577)四十四年历史。据其父德林三十八卷旧稿及王劭《齐志》等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