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本无品第十一

是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我亦不觉有菩萨亦不见菩萨。当为何等菩萨说般若波罗蜜。当教谁不见诸法终始。云何当为菩萨作字言菩萨耶。世尊,是字必不住亦不不祝所以者何。是字亦不见亦不可得。世尊,我亦不见五阴终始。云何当为菩萨作字。是故世尊,是字不住亦不不祝世尊,我亦不见六情六衰终始。当云何为菩萨作字。是字不住亦不不祝所以者何。是字亦不可见不可知。云何为菩萨建字。是字亦不可见亦不可知。是字不住亦不不祝世尊,亦不见十八性。亦不见十二因缘终始。世尊,我亦不见十二因缘生灭根本。亦不见淫怒痴终始。亦不见六十二见。亦不见六波罗蜜终始。亦不见吾我亦不见人亦不见寿。亦不见命众生终始。亦不见三十七品空无相无愿四禅四等四无形禅之终始。佛志法志僧志戒志施志天志。安般志死志终始。亦不可得见。我亦不见佛十八法终始。世尊,五阴如梦如响如光如影如幻如炎如化终始不可得。寂静不生不灭终始。不著不断终始。及如法性之法真际终始。皆不可见。世尊,我亦不见善恶之法终始。我亦不见有为无为有漏无漏之终始。世尊,我亦不见当来过去今现在之终始。我亦不见不当来不过去不现在法之终始。我亦不见世尊终始。我亦不见十方恒边沙国土。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诸弟子及菩萨众终始。世尊,诸法之终始。尚不可得不可见。当教何等菩萨。当为谁说般若波罗蜜。见字亦不住亦不不祝是字不可得知。亦不可得亦不可见。是故字亦不住亦不不祝何为菩萨作字。何以故?诸字法皆不可见亦不可得。世尊,菩萨者合数建字法。亦无有与作字者,五阴十八性十二衰三十七品佛十八法。亦无有与作字者,世尊,譬如梦字响光影炎化名虚空。世尊,譬如言地水火风空。亦无有与作字者,言戒三昧智慧解脱见解脱慧。是字亦无有与作字者,言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其字亦无有与作字者,言菩萨言道言佛佛法。其字亦无有与作者,言善恶言有常无常苦乐有我。言寂言寂静所有无所有。其字无有与作者,以是故我狐疑。所以者何。诸法终始不可得见而为菩萨作字。世尊,是字亦不住於法性。何以故?是字无所有不可得。是故字亦不住亦不不祝若菩萨摩诃萨闻作是说般若波罗蜜。不惋不悔不懈不怠不恐不怖。当知是菩萨审谛住阿惟越致地。住於无所祝复次世尊,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色痛想行识不当於中祝眼耳鼻舌身意不当於中祝色声香味细滑法不当於中祝六识不当於中祝六栽不当於中祝六觉不当於中祝地水火风空识不当於中祝十二因缘不当於中祝何以故?以色痛想行识空故。世尊,若五阴空者为非五阴。五阴亦不离空。空亦不离五阴。空则是五阴。五阴则是空。是故世尊,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当於五阴中祝乃至十二因缘亦不当於中祝何以故?十二因缘空故。十二因缘则是空。空则是十二因缘。复次世尊,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三十七品乃至佛十八法。不当於中祝佛十八法亦不离空。空则十八法。十八法则空。是故不当於中祝复次世尊,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六波罗蜜不当於中祝何以故?六波罗蜜空故。住则非六波罗蜜。六波罗蜜不离空。空亦不离六波罗蜜。是故世尊,菩萨不当於六波罗蜜中祝复次世尊,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文字数不当於中祝文字数若多若少不当於中祝何以故?文字数空故。复次世尊,行般若波罗蜜菩萨。神通亦不当於中祝何以故?神通则是空。空则是神通。复次世尊,行般若波罗蜜菩萨。色痛想行识无常。不当於中祝何以故?无常空故。假令无常不空则非无常。空亦不离无常。无常则是空。空则是无常。是故菩萨不当於中祝五阴苦五阴无我亦不当於中祝五阴空亦不当於中祝五阴寂静亦不当於中祝复次世尊,行般若波罗蜜菩萨。如不当於中祝法及法性不当於中祝真际不当於中祝复次世尊,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诸三昧门陀邻尼门不当於中祝世尊,菩萨摩诃萨无有沤和拘舍罗。作吾我想著於五阴。有仍五阴受般若波罗蜜。亦不顺般若波罗蜜。不得具足般若波罗蜜。便不能得出生萨云若。复次世尊,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著於吾我想。住於诸陀邻尼三昧门。以想识求陀邻尼三昧门。又复有仍受般若波罗蜜。亦不应不顺般若波罗蜜。不得具足般若波罗蜜。不能得出生萨云若。何以故?不受色痛想行识故。不受五阴则非五阴。所以者何。其性空故。诸陀邻尼三昧门不受。不受则非陀邻尼三昧门。其性空故。乃至般若波罗蜜亦复不受。本性空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当观性空之法。虽观於诸法不当使有所著。是名为菩萨摩诃萨无所受三昧。积聚广大无限之用。诸罗汉辟支佛所不能及。萨云若亦不受。乃至内外空及有无空亦不受。何以故?不可以相行故。所以者何。相行有垢故。何等相。五阴相三昧相是谓垢相。当作是受当作是念。不尔者异道人先尼。终不有信於萨云若慧。何等信。信於般若波罗蜜不以相。信解受持观其所应。亦不以相亦不以无相。作是不受相先尼得解信要。便得度空性之慧。不复受痛想行识。所以者何。以见解空相之法。何以故?亦不於内见慧亦不於外见慧。亦不离内外事见慧。何以故?亦不见法当有可识知者,亦不於内五阴见慧亦不於外五阴见慧。亦不离五阴见慧。以是因缘先尼得解。得解已便得信要於萨云若。是谓比诸法等信以为证。而不见诸法。先尼作是解脱已,便於诸法无所受。不想不念故。是法亦无有得者亦无有受者亦无有解者,是法亦非受亦非持亦不可获亦无有念。一切诸法皆无念故。世尊,菩萨摩诃萨所以於般若波罗蜜通达来往於彼此岸者何。於诸法无所受。不受色痛想行识者於诸法无所受故。乃至三昧陀邻尼门无所受。於诸法亦无所受。不具足三十七品佛十力佛十八法不共终不中道般泥洌何以故?三十七品非三十七品。乃至佛十八法非十八法。是法非法亦不非法。是为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受五阴。复次世尊,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当作是观。言何许是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为是谁。谁有是般若波罗蜜。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当复作是念言:不可得法不可见法非为般若波罗蜜。於是舍利弗问尊者须菩提言:贤者何等法不可得不可见。须菩提报言:般若波罗蜜不可得不可见。禅惟逮羼尸檀波罗蜜。亦不可得亦不可见。以外空内空及有无空故。五阴亦不可得见。三十七品佛十八法神通。亦不有亦不可得见。法性法住真际佛萨云若。亦不有亦不可得见。以内外空有无皆空故。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若作是观作是念。意不惓不厌不恐不怖。当知是菩萨终不离般若波罗蜜。舍利弗问尊者须菩提。何以当知菩萨不离般若波罗蜜。须菩提报言:如色之状貌离色。如痛想行识状貌离痛想行识。如檀波罗蜜状貌离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状貌离般若波罗蜜。乃至佛十八法乃至真际亦复如是,舍利弗问须菩提言:五阴状貌何类。六波罗蜜佛十八法状貌何类。法性及如真际其状貌何类。须菩提言:五阴无所有之状貌。六波罗蜜佛十八法真际亦无所有之状貌。其类非物之类。舍利弗。是故当如五阴状貌离五阴。如六波罗蜜状貌离六波罗蜜。乃至真际亦复如是,五阴离五阴相。乃至真际亦离其相。相亦离其真际。舍利弗问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於中便出生萨云若耶。报言:如所问无有异。何以故?诸法无所出亦无所生。舍利弗又问。何以故?诸法无有生无有出。须菩提报言:五阴空亦不见其出亦不见其生。般若波罗蜜佛十八法真际。亦不见其出亦不见其生。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作是学般若波罗蜜。以渐近萨云若。已渐近萨云若便得身意相净。已得身意相净便无淫怒痴。意强梁贪意不复生。意终无六十二见事。终不於母人腹中生常得化生。从一佛国至一佛国育养众生普净佛国土。至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终不离诸佛世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当作是学当作是行。

猜你喜欢
  第五 问犍度章·佚名
  心意品法句经第十一(十有二章)·佚名
  跋 檐 葡 集·太虚
  世间万有为进化抑为退化·太虚
  卷第十八(来字号)·朱时恩
  佛说婆罗门子命终爱念不离经·佚名
  萬如禪師語錄卷第七·佚名
  讥谤品第十七·佚名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八·佚名
  惟日杂难经一卷·佚名
  阿毗昙心论经卷第四·佚名
  宗镜录卷第六十一·延寿
  最无比经·佚名
  佛法与哲学·太虚
  卷三·野竹福慧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四·王奕清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十四目録【四十六字】清平乐【下】刘克庄【三首】赵彦端王千秋【二首】陈亮黄机【六首】刘镇李泳戴复古赵汝迕卢祖皋【二首】高观国【二首】韩淲洪瑹卢炳【二首】潘牥吴文英陈允平周密【六

  • 御选元诗卷四十·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四十五言律诗六卢琦寄张子震南浦多芳草东风又落花相思频入梦见说欲回家奇字从人问新醅为客賖自慙羁旅者犹滞锦江涯和林子苍湖亭晩酌登临多野趣未暇问朝簪南国秋声起西湖暮景涵江云连逺树山雨落

  • 卷三十·杨士奇

    永乐二年夏四月辛未朔享 太庙 制东宫仪仗 敕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及大宁等都司曰朕惟天下武臣犯矢石冒霜雪累积勤劳致有爵位或承祖父功伐以得之盖亦难矣往者有触犯刑宪律应夺之者朕念前劳不忍遽绝皆远谪以顿挫之使

  • 锦里耆旧传卷四·句延庆

    【起伪广政二十八年冬至干徳四年春】(宋)勾延庆 撰国朝收蜀十二月癸亥伪蜀太子秦王玄哲统领兵士至剑门时招武诸路兵马并已奔退遂回入城正月癸酉前军都陪署王太傅全斌统领大军至汉州界蜀主差伪通奏使伊审征走马送降欵 

  • 耶律挞烈传·脱脱

    耶律挞烈,字涅鲁衮,六院部郎君袅古直之后。朴实稳重,足智多谋,有担负重任之才。四十岁还未出来做官。会同年间,任边部令稳。应历初年,升任南院大王,平均赋税徭役,劝导百姓耕织,部人得到化育,户口大量增殖。时逢周人侵犯汉国,由挞

  • 仆散端传·脱脱

    仆散端本名七斤,中都路火鲁虎必剌猛安人。事奉父母孝顺,被选拔充任护卫,授职太子仆正、滕王府长史、宿直将军、邳州刺史、尚厩局副使、右卫将军。章宗即位,转任左卫。章宗去隆庆宫接受群臣朝见,护卫花狗拦截车驾呈上自己的

  • 弇山堂别集卷九十六·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中官考七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王缜以干清宫灾陈言一省内臣以慰民望南京根本重地顷因织造供亿日増乞专任守备内臣提督织染其新差提督太监等官宜照先年事例通行取回一处驿递以苏民困应天府龙江驿递差役浩繁钦

  • 卷一百八十六·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八十六 朱批潘体丰奏摺 福建布政使【臣】潘体丰谨 奏为恭谢 天恩并陈管见事雍正八年三月初四日福州将军【臣】 阿尔赛自京回闽传宣 上谕汝到任时下旨与潘体丰此後命伊奏摺其奏来之摺交大

  • 闵公(元年~二年)·谷梁赤

    闵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继弑君不言即位,正也。亲之非父也,尊之非君也,继之如君父也者,受国焉尔。齐人救邢。善救邢也。夏,六月辛酉,葬我君庄公。庄公葬而后举谥,谥所以成德也,于卒事乎加之矣。秋,八月,公及齐侯盟于洛姑。盟纳季

  • 卷七十二·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七十二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春秋左传注疏第二十文公十六年考异足利本传楚子乘驿防师于临品驿作驲宋板永懐堂同注放此 夫人助之施作乃助之施宋板永懐堂同 公曰不能具大夫正误具当作其 

  • 周礼疑义举要卷一·江永

    婺源江永撰天官周礼六卿之制至成王末年犹可考顾命同召大保奭芮伯彤伯毕公卫侯毛公是六卿也迨其后而官制改别有一人为卿士执政冢宰位在其下故诗云皇父卿士畨维司徒家伯维宰【今诗误作家伯冢宰】仲允膳夫葢上卿执政者皇

  • 降胎品第三·马鸣

    处兜术宫时,以天眼普观。睹众生苦恼,追忆往古誓。本愿安众生,累劫劳求佛。生生遭艰难,不厌种德本。第一上祠祀,从发意以来。以金遍布施,惠施手成德。从初种种施,闻者衣毛竖。头目身手足,妻子所爱重。严驾名象马,宝车垂真珠。若

  •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四·欧阳竟无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波羅頗迦羅蜜多羅譯   明信品第十一   [一]釋曰.已說無上菩提.隨順菩提者所謂信.此信相今當說。偈曰.   [二]已生.及未生. 正受.及似受. 他力.亦自力. 有迷.亦不迷.   現前.

  • 鼻奈耶卷第三·佚名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僧残法之一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迦留陀夷。(迦留陀夷黑光也阿难从弟也)于只桓岁坐扫洒房室。于中敷床前著澡罐。外复有澡罐。到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城分卫。得食而还。入房举衣钵息

  • 珍珠舶·徐震

    全称《新镌绣像珍珠舶》,题“鸳湖烟水散人著”。烟水散人,即徐震,字秋涛,浙江嘉兴人,以写才子佳人小说闻于时。原刻本未见,仅见大连图书馆藏日本抄本。共6卷,每卷演一故事。卷1,叙华亭县商人赵相外出贩米,结义兄弟蒋云,先后与其

  • 惜香乐府·赵长卿

    十卷。宋赵长卿 (约1224前后在世)撰。赵长卿自号仙源居士,南丰(今江西东部)人,宗室子。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词集共十卷,分类编次。其中 《春景》三卷,《夏景》一卷,《冬景》一卷,《总词》三卷,《拾遗》一卷。据毛晋

  • 山谷集诗注·黄庭坚

    诗集注。北宋黄庭坚撰,南宋任渊、史容、史季温注。《内集诗注》二十卷,外集诗注十七卷,别集诗注二卷。庭坚有《山谷集》已著录。渊字子渊,新津(今属四川)人。绍兴初,以文艺类试有司第,官至潼州宪,著《山谷内集诗注》

  • 大方广十轮经·佚名

    梵名Das/a -cakra-ks!iti-garbha 。凡八卷。译于北凉,译者佚名。又作方广十轮经、十轮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本经述说地藏菩萨之功德,并说依十种佛轮及三乘之十种依止轮,可以转十恶业轮等。凡十五品。其异译本为大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