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鲜于亻先传

鲜于亻先字子骏,阆州人。他是唐代剑南节度使鲜于叔明的裔孙。性情庄重,肆力于学。考中进士,为江陵右司理参军。庆历年中,天下发生旱灾,诏令求言。鲜于亻先推究灾变所兴起的原因,又条陈当时的过失有四条,他的话切中事理。唐介与他同乡同里,向上级长官称赞他的名字,相互上奏章议论推荐。鲜于亻先大肆说左参军李景阳、枝江县令高汝士的好话,请求移荐他们,唐介越加认为他贤能。调任黟县县令,代理治理婺源县。奸民汪氏富裕而凶狠,横行乡里,因事触犯法令,众吏四面围绕着鲜于亻先下拜说:“汪氏家族败坏不少前任县令,现在不赦免,以后当遗下祸患。”鲜于亻先愤慨,立即对汪氏施以杖击,奸恶之人销声匿迹。

任绵州通判。绵州地处蜀州西部,官吏贪污成风,以致征用军队供输柴火木炭、草把豆类,卖水果蔬菜求取更多的赢利。鲜于亻先一切不取,郡守以下都效法这一做法。赵忭出使蜀州,向朝廷推荐鲜于亻先,没有及时任用。应何郯的征召,为永兴军签书判官。万年县令不称职,拘系囚犯几百人,军府派鲜于亻先前去整治,几天时间,监狱为之一空。神宗下诏书求直言,鲜于亻先任蔡河拨发官,应诏陈述十六件事,神宗喜爱他的文章。诏命亲近大臣荐举所知的人,范镇以鲜于亻先应选,被任命为利州路转运判官。

开始,王安石居住金陵,享有盛名,士大夫希望以他为宰相。鲜于亻先讨厌他沽名钓誉讨好皇帝,告诉他人说:“此人如果被任用,必定会坏乱天下。”到这时,就上书议论时政,说“:令人担忧的有一事,令人叹息失望的有二事,其他违背治体而招致百姓怨恨的,不可一一列举。”他的意思是专门指向王安石。王安石愤怒,毁谤攻击他,神宗说:“鲜于亻先有文学之才,可以任用。”王安石说:“陛下怎么知道呢?”神宗说:“有奏章在这里。”王安石才不敢说话。

开始,助役法颁行,诏令各路各自决定所役缗钱。利州转运使李瑜定为四十万,鲜于亻先争论说:“利州百姓贫困土地贫瘠,二十万可以了。”李瑜不同意,各自以其事报告朝廷。当时各路役书都没有到,神宗肯定鲜于亻先的建议,谕告司农曾布把它作为定式颁行。因而贬退李瑜,而提升鲜于亻先为转运副使,仍兼提举常平。所属百姓不请贷青苗钱,王安石派官吏查访按察,并且询问鲜于亻先不散发青苗钱的原因。鲜于亻先说:“按青苗法,愿意求取就给与,百姓自己不愿意,怎能强迫他们呢!”

左藏库使周永懿镇守利州,贪残不法,以前的使者害怕他的凶狠,不敢过问。鲜于亻先把他逮捕戴上脚镣手铐关进监狱,流放衡湘,因而请求改以文臣为太守,一并更换在朝做官的位次领县事。鲜于亻先在利州转运司共九年,官府所在地距阆中很近,姻朋亲戚交错,对待他们无所私情,各自得其欢心。苏轼称赞鲜于亻先上不妨害法令,中不废弃亲戚,下不伤害百姓,认为是“三难”。二税输纳绢绵,鲜于亻先奏请听任百姓以畸零钱交纳钱数。其后有叫李元辅的人,就改变而多取求,父老乡亲流泪说:“老运使的办法,怎么可以改变呢?”原来鲜于亻先的侄子鲜子师中也担任这一职务,所以称“老”来区分。

移任京东西路转运副使。黄河在澶渊决口,议论打算不加堵塞,鲜于亻先说:“东州汇聚水的洼地只有两个湖泊,夏秋雨多,还是溢满为害,如果放纵大河流入其中,百姓将成为鱼了。”写《议河书》上呈,神宗称许采纳。后来两路合为一路,以鲜于亻先为转运使。

当时王安石、吕惠卿当权,正直的人多不被容纳。鲜于亻先说:“我有荐举的权力,但所列举的不贤能,这是我的耻辱。”所以凡是所荐举如刘挚、李常、苏轼、苏辙、刘颁、范祖禹,都是遵守道德背离时政的士人。元丰二年(1079),皇帝召对,任命他知扬州。神宗说:“广陵重镇,很久以来没有适合的人选,现在朕亲自选你前去,应好好治理。”苏轼从湖州赴狱,亲戚朋友都与他绝交,路过扬州,鲜于亻先前去会见,御史台官吏不准许通过。有人说:“您与苏轼相知的时间长,所有往来书信文章,应焚烧掉不要保留,不然的话,就要获罪。”鲜于亻先说:“欺骗君主背叛朋友,我不忍心做,以忠义分谴,这是我所希望的。”被检举的官吏所害,罢为主管京西御史台。

哲宗即位,念及东国被赋役所困,吴居厚掊克聚敛残害百姓,把他流窜,再次以鲜于亻先为京东转运使。司马光向朝廷建议说“:以鲜于亻先的贤能,不应让他在外朝做官。看齐鲁之地,已是非常凋敝,需要鲜于亻先前去挽救,怎样才能得到像鲜于亻先这样的一百人,分布在天下呢?”士人百姓听说他重新来到的消息,就像见到慈父慈母。召为太常太卿。侍从建议神宗庙配享祭,有人打算用王安石、吴充,鲜于亻先说:“先朝宰相的贤能,有谁超过富弼呢?”授任左谏议大夫。

鲜于亻先看哲宗年幼,首先说对哲宗言君子小人势力的一消一长的道理很详备。又说:“制举,确实是选取士人的重要方法,本朝制举之制,尤为利于得人。王安石用事当权,忌讳他人诋毁骂新政,于是废除制举这一科目。现在正搜罗俊杰贤能,清除打通言路,应恢复六科的旧制。”又请求废除大理狱,允许两省、谏官互相往来,减少特奏名举人,严格出官的制度,京东盐必须通商,恢复三路义勇以宽保甲,废除戎、泸保甲以宽民力,这些事大多施行。在职三个月,因病请求去职。被授予集贤殿修撰、陈州知州。诏满一年升为待制。闲居不久,去世,终年六十九岁。

鲜于亻先用心于经术,著《诗经》、《易断》,被范镇、孙甫所推重称许。孙复与他讨论《春秋》,认为现在求学的人不能像他这样。作诗平淡深远精粹,尤其擅长于《楚辞》,苏轼读《九诵》,认为其风格近似屈原、宋玉,自认为其水平为自己所不能及。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一十一 周王邓陈齐赵二杨顾·欧阳修
  ●卷二百三十七·徐梦莘
  卷九·吴广成
  第四十三回 立幼主高后垂帘 拜首相温公殉国·蔡东藩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五十·佚名
  今言卷之二·郑晓
  一五一九 军机大臣庆桂等奏文渊阁空函书籍排架完竣折·佚名
  八七二 谕内阁着将《明朝宫史》照依原本抄入四库全书以为殷鉴·佚名
  四七九 吏部为知照嵇璜等罚俸事致稽察房移会(附黏单)·佚名
  第四章 经命终后一日·李叔同
  卷一百二十九·司马迁
  李严传·薛居正
  耶律俨传·脱脱
  “公安三袁”传·张廷玉
  蕃夷六·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学士泂(溉之集)·顾嗣立

    泂字溉之,滕州人。生有异质,作为文辞,如宿习者。姚燧深叹异之,力荐于朝。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辟中书掾,除集贤院都事,转太常博士,擢拜监修国史长史,历秘书监著作郎、太常礼仪院经历。泰定间,除翰林待制。天历间,超迁翰林直学士,俄

  • 第二出 邹林游学·王世贞

    【风入松】〔生扮邹上〕灯窗十载困靑毡。矢志不窥园。禹门一日翻桃浪。那时逞百丈楼船。雾起靑山豹变。雷轰沧海龙蟠。〔鹧鸪天〕雄才锐气丈夫豪。寄迹衡门叹未遭。袖裏虹霓冲霁色。笔端风雨驾云涛。业孔孟。志禹皋。

  • 八月的忧愁·林徽因

    黄水塘里游着白鸭,高粱梗油青的刚高过头,这跳动的心怎样安插,羊跟着放羊的转进村庄,田里一窄条路,八月里这忧愁?照着太阳又留一片影;天是昨夜雨洗过的,山岗夏天过去了,也不到秋天。但我望着田垄,土墙上的瓜,从没有人说过八月什么

  • 唐诗镜卷五·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唐诗镜卷五 明 陆时雍 编 初唐第五 宋之问【文苑传云字延清弘农人弱冠知名善五言诗时无出其右者累迁尚方监丞预修三教珠英坐附张易之左迁泷州参军景龙中再转考功员外郎选为弘文馆学士寻转越州长史睿

  • 第二節 詩詞的語法特點·王力

    由於文體的不同,詩詞的語法和散文的語法不是完全一樣的。律詩為字數及平仄規則所制約,要求在語法上比較自由;詞既以律句為主,它的語法也和律詩差不多。這種語法上的自由,不但不妨礙讀者的瞭解,而且有時候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

  • 子渊诗集卷六·张仲深

    (元)张仲深 撰○五言絶句题时处恭枯木竹石扇潇湘明月夜眼底见苍云众木皆零落空山秪此君云山图流水云中响青山树杪多客行山水外落日听吴歌○七言絶句次常山郑明善长至日见柬絶句团团山郭甫千家地接东南有等差不道山中逢

  • 列传第十六 太祖五王·姚思廉

    太祖十男。张皇后生长沙宣武王懿、永阳昭王敷、高祖、衡阳宣王畅。李太妃生桂阳简王融。懿及融,齐永元中为东昏所害;敷、畅,建武中卒:高祖践阼,并追封郡王。陈太妃生临川靖惠王宏,南平元襄王伟。吴太妃生安成康王秀,始兴忠武

  • 卷之九百七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清代学人列传一·佚名

    ○包世臣包世臣,字慎伯,安徽泾县人。幼从其父郡学君读。甫龀齿,读《孟子》至"五亩之宅",即问:"今日制民产何以不如此?"郡学君奇之。少长,虽亦习为举子业,而出语咸识本原。父寻卒,遂孤露,且家极贫。弱冠乃奔走四方谋衣食。客芜湖

  • 二五 漫画与画谱·周作人

    上文已经将沈八斤的名字提出,现在要继续讲那关于小床的记忆了。八斤那时不知道是几岁,总之比鲁迅要大三四岁吧,衣服既不整齐,夏天时常赤身露体,手里拿着自己做的竹枪,跳进跳出的乱戳,口里不断的说,“戳伊杀,戳伊杀!”这虽然不一

  • 自序·沈约

    当年少日皋金天氏有一个后裔子孙叫昧的,当玄冥神的老师,生了允格、台骀两个儿子。台骀继承父亲的职业,开发汾水、洮水一带,以大湖泽作为屏障,在太原这一带建城而居,颛顼帝很赞扬他,把他分封在汾川。他的后代又分成四国:沈子国

  • 樊子鹄传·魏收

    樊子鹄,代郡平城人。其先人为荆州蛮人酋帅,被迁往代郡。父樊兴,为平城镇长史,归义侯。普泰年间(531~532),子鹄显贵,其父被赠为征虏将军、荆州刺史。樊子鹄在北镇动乱时,南至并州,..朱荣引荐他为都督府仓曹参军。孝昌三年(527)

  • ●宋人轶事汇编卷十三·丁传靖

    秦观 张耒 陈师道 洪刍 少游为黄本校勘甚贫,钱穆父为户书,皆居东华门之堆垛场。少游春日作诗遗穆父曰:“三年京国鬓如丝,又见新花发故枝。日典春衣非为酒,家贫食粥已多时。”穆父以米二石送之。王直方诗话 王右

  • 咸丰九年八月初六日·曾国藩

    早,写漱六信毕。饭后写季仙九先生信一封。派戈什哈朱长彪往溧阳迎接陈作梅,寄途费银百两。李少泉亦派一家丁同去。巳初起行。余亦即于已初开船。见客二次。是日风色不甚顺。自九江以上,须得东风,泝流乃顺。本日北风甚微。

  • 卷八·王植

    钦定四库全书正蒙初义卷八邳州知州王植撰中正篇第八补训此篇首言中正贯道而有大与化之分至极其大二句收上文大化之意次言圣人不思勉学者不能不思勉因历言学问之事至於致曲说到能化以应大化意有不知节至末又言教人之事

  •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四·佚名

    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游行经第二后尔时。佛告阿难。时王自念。我本积何功德。修何善本。今获果报。巍巍如是。复自思念。以三因缘。致此福报。何谓三。一曰布施。二曰持戒。三曰禅思。以是因缘。今获大报。王

  • 四分律卷第五十四(第四分之五)·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集法毗尼五百人尔时世尊在拘尸城末罗园娑罗林间般涅槃。诸末罗子洗佛舍利已,以净劫贝裹,复持五百张叠次而缠之,作铁棺盛满香油,安舍利置中,以盖覆上。复作木椁,安铁棺着中,下积众香薪。时末

  • 玉堂公草·高拱

    明高拱撰。诏令奏议类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