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十七

<子部,儒家类,御定孝经衍义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孝经衍义卷四十七

天子之孝

法祖宗

唐宣宗大中二年以知制诰令狐绹为翰林学士上尝以太宗所撰金镜录授绹使读之至乱未尝不任不肖治未尝不任忠贤上止之曰凡求致太平当以此言为首又书贞观政要于屏风毎正色拱手而读之【臣】按贞观之政虽未足以语于三代之盛然使唐之子孙能世守太宗之法则亦可以永保贞观之治也若金镜录所云乱未尝不任不肖治未尝不任忠贤诚致太平之要矣然所谓不肖忠贤者辨之为难茍非知人之明安知忠贤不以为不肖而去之不肖不以为忠贤而进之也如宣宗之于令狐绹也得毋以为魏郑公之流亚欤其于二书者则亦能读之而未能行也

宋神宗熙寜二年剏制置三司条例司议行新法常御迩英阁聴讲司马光讲曹参代萧何帝曰汉常守萧何之法不变可乎光对曰寜独汉也使三代之君守禹汤文武之法虽至今存可也汉武取高帝约束纷更之盗贼半天下元帝改孝宣之政汉业遂衰由此言之祖宗之法不可变也吕惠卿言先王之法有一年一变者正月始和布法象魏是也有五年一变者廵守考制度是也有三十年一变者刑罚世轻世重是也光言非是帝问光光对曰布法象魏布旧法也诸侯变礼易乐者王廵守则诛之不自变也刑新国用轻典乱国用重典是为世轻世重也非变也且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

神宗谕王安石曰闻三不足之说否安石曰不闻帝曰陈荐言外人云卿以为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安石黙然

哲宗即位以司马光为门下侍郎是时天下之民引领拭目以观新政而议者犹谓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光曰先帝之法其善者虽百世不可变也若王安石吕惠卿所建为天下害者改之当如救焚拯溺况太皇太后以母改子非子改父也于是众议乃止

罗从彦曰孔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此孝子居防志存父在之道不必主事而言也况当转危为安易乱为治之时速则济缓则不及改之乃所以为孝也天子之孝在于保天下光不即理言之乃曰以母改子非子改父以此遏众议则失之矣其后至绍圣时排陷忠良以害于治岂亦光之失言有以肇之邪

绍圣元年防进士于集英殿李清臣发防曰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之官而农不加富可差可募之说杂而役法病或东或北之论异而河患滋赐土以柔逺也而羗戎之患未弭弛利以便民也而商贾之路不通夫可则因否则革惟当之为贵圣人亦何有必焉其意盖绌元祐之政也苏辙諌曰伏见防题歴诋近嵗行事有绍复熙寜元丰之意臣谓先帝设施盖有百世不可改者元祐以来上下奉行未尝失坠至于事或失当何世无之父作于前子救于后前后相济此则圣人之孝也汉武帝外事四裔内兴宫室财用匮竭于是修盐铁酤均输之政民不堪命几至大乱昭帝委任霍光罢去烦苛汉室乃定光武显宗以察为明以防决事上下恐惧人怀不安章帝深鉴其失代之寛厚恺悌之政后世称焉本朝真宗天书章献临御揽大臣之议藏之梓宫及仁宗聴政絶口不言英宗濮议朝廷汹汹者数年先帝寝之遂以安静夫以汉昭章之贤与吾仁宗神宗之圣岂其薄于孝敬而轻事变易也哉陛下若轻变九年已行之事擢任累嵗不用之人怀私忿而以先帝为辞大事去矣

徽宗时杨时入对奏曰尧舜曰允执厥中孟子曰汤执中洪范曰皇建其有极歴世圣人由斯道也熙寜之初大臣文六艺之言以行其私祖宗之法纷更殆尽元祐继之尽复祖宗之旧熙寜之法一切废革至绍圣崇寜抑又甚焉凡元祐之政事着在令甲皆焚之以灭其迹自是分为二党缙绅之祸至今未殄臣愿明诏有司条具祖宗之法着为纲目有宜于今者举而行之当损益者损益之元祐熙丰姑置勿问一趋于中而已

【臣】按自熙丰行新法而元祐初政悉反之及绍述之论起而朋党之祸兴盖至于建中靖国之际而士大夫之纷争犹未巳也夫法以新为名则其为变祖宗之旧可知矣当司马光之将改安石惠卿之弊也固有以三年无改之说谓光徐之者也光曰太皇太后以母改子非子改父光固欲借以塞众议而于从子之义独未之思也且夫新法者安石惠卿之法而旧法者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五圣相传之家法也与其曰以母改子何不曰以孙从祖乎且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固有是言也独不曰干父之蛊意承考也乎安石之为此初非私已而不在于国家也以为茍利国家而不恤于人言也然而三不足畏之说固出于安石也其为得罪圣贤多矣古人于变法之际丁寜反覆慎重不茍如盘庚三篇于臣庻之情且有所不敢拂而曲为之开谕以为是祖宗之所欲然尔易蛊言先甲后甲巽言先庚后庚皆将必有以求其至当然后改之也今安石之行新法太果而光之去新法也亦太果果则必有未暇于丁寜慎重而务决去求必得彼此之形成矣且安石之为此与奸人得志而嫚其君虐其民者似尚有间至如免役之法苏轼固已与光力争而朱熹社仓亦大有类于青苖者设使元祐初政诚推本于法祖宗以折改父道之嫌而与众君子上下议论以求其事可因则因可革则革执中建极之训早已发之于此时则必无有借绍述为翻案者也安石之私心用壮固无以逭其责而光之去弊如拯溺救焚其意虽是而所以虑患者则疎矣

孝宗时直焕章阁王师愈上奏请守仁宗三十五事略曰仁宗嗣始膺圗严恭寅畏庆歴间尝出御书十三轴凡三十五事以示讲读官丁度等首曰遵祖宗训二曰奉真考业三曰祖宗艰难不敢有坠四曰真考爱民五曰守信义六曰不巧诈七曰好硕学八曰精六艺九曰谨语言十曰待耆老继之以进静退求忠直惧贵极保勇将尚儒籍议释老重良臣广视聴功无迹戒喜怒又继之以明巧媚分希防从民欲谨满盈伤暴露兵哀鳏寡民访屠钓民讲逺圗术辨朋比谄佞与夫察小忠鍳迎合罪已为民损躬抚军一善可求小瑕不废抑又其次也愿陛下恪守之笃行之将见庆歴之制复见于今日

【臣】按王师愈上奏仁宗三十五事凡致治之大纲固已略尽于此然其首曰遵祖宗训次曰奉真考业又重申之以祖宗艰难不敢失坠又重申之以真考爱民此可见仁宗之仁本于至孝而前世之贤主于祖考之盛德显烈以敬承之而勿之有改也诗人之义颂武王必称其所以法文王颂文王必称其所以法太王王季而又推而上之则曰能修后稷公刘之业然则师愈之所以称仁宗者固称其亟亟于遵祖宗奉真考者欤师愈又尝有疏请观真宗勤政论俗吏辩盖屡以法祖宗为告也

光宗时军器少监兼权左侍郎刘光祖上两朝圣范其略曰朝廷法度无出祖宗太祖创业垂统太宗混一守成规模深逺成宪具在臣尝掇其故事类次十节名曰两朝圣范首治兵之法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存亡之地不可不思也国家二百余年而将才絶少故次之以任将之道宰相者无所不统任社稷之忧者也于是以祖宗选任大臣次之选任大臣莫先于精择侍从于是以祖宗除用侍从次之自古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各有其宜祖宗之时两尽其用故又次之以取人之方若夫爱惜名器甄别流品祖宗所以垂法度者如此赏不轻用罚不茍贷祖宗所以示惩劝者如此过则使諌事必先议祖宗所以达下情者如此是三者各为一条至于防防杜渐鉴前代之失塞祸乱之原凡祖宗之为万世虑者臣则以是而终其说

【臣】按光祖所次圣范十节皆所以针砭南渡之姑息而起其柔弱也始治兵则曰纪律最严曽不少贷命将则曰知人善驾驭任相则于范质曰沉厚精审于赵普曰沉毅果防于吕蒙正曰质厚寛简于吕端曰持重识大体于选用从臣则曰以操履器识为先而文词为后任才能则曰祖宗之用人皆精强干治忠实不欺非憸巧之徒行险而侥幸是以事立而民安也取人之方则曰当时罗网天下之士取之若易而试之则精垂法度则曰名器不可以妄假流品不可以私徇塞侥幸之门开公正之路示惩劝则曰赏功罚罪为政令之纪纲赏行而人知劝罚行而人知惧达下情则曰乐受忠谏舍己从人防防杜渐则曰强臣擅兵外戚预政中常侍用事三者皆前古祸乱之萌此十节皆有扶衰起坠励精圗治之意要观其任择宰相侍从不居治兵命将之前则其防固有所属又因以知宋室之不振盖非祖宗法制使然而子孙之不能脩复祖宗法制故也

元英宗御大安阁见太祖世祖遗衣皆缣素木绵重加补缀嗟叹良乆谓侍臣曰祖宗创业艰难服用节俭乃如此朕焉敢顷刻忘之

【臣】按此一节正与宋武帝侮其先人为田舍翁相反亦天性之严诚然而发者也如其顷刻不敢忘也斯亦法祖宗之令主矣

以上法祖宗

御定孝经衍义卷四十七

猜你喜欢
  卷六 释天第八·邢昺
  顺命篇 第三 凡十六条·范立本
  春秋纂言卷五·吴澄
  第67章·老子
  心术下第三十七·管仲
  第十七节 论尚武·梁启超
  (十六)微子篇·钱穆
  问相行愿品第六十一·佚名
  如理实见分第五·朱棣
  文艺的时代风气·太虚
  复黄健六居士书·太虚
  再论心理学与行为学·太虚
  叙·智旭
  宗镜录卷第十三·延寿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四十二·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江月松风集卷十一·钱惟善

    (元)钱惟善 撰题遗安轩为吴江朱君竹子诚作子孙何以遗方寸系安危获稻水云里读书风雨时寜无五湖兴应有鹿门期迟我来看竹弹琴更赋诗空隠子以灯花写草虫人物葢用云巢家法且书坡翁题雍秀才八诗于右戏把灯花幻草虫世间笔墨讵

  • 第二折·佚名

    (范仲淹领张千上,云)博览群书贯九经,凤凰池上敢峥嵘。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小官姓范名仲淹,字希文。生而寒门,长居白屋,曾于僧舍讲书,受清贫苦进学业,一举进士及第,除翰林秘书教授。因母丧去官,复起之后,迁吏部员外郎

  • 四集卷十二·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十二古今体一百二十四首【癸巳四】至新城行馆恭问皇太后安喜成长句六日分程此会程安询清健倍欢情行宫驻揽春花发步辇凭欣秋麦萌信宿登舟体愈适万年祝袠念惟诚今朝下马尤增喜响鉢间同七字成风

  • 卷一百九十五·杨士奇

    永乐十五年十二月壬午朔 皇太子省牲于南郊○癸未暹罗国王三赖波磨刺札的赖遣使奈叫等百余人进表贡方物谢赐祭其父并命袭爵恩命礼部赐王锦绮纱罗并赐奈叫等钞币有差○甲申擢进士艾广何卓张宗监生郑兴王佐李昭为吏科给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八·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四十六景泰四年夏四月戊子朔 大上皇帝居南宫 帝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灶之神○户部以山东东昌及直隶凤阳等府民饥又沙湾修筑河道夫匠众多粮储当为撙节奏请移文山东巡抚尚书薛希琏并布按二司各委官于济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十六·佚名

    弘治元年七月壬戌朔孟秋享 太庙告 宪宗纯皇帝几筵请神诣 庙享祀○遣内官祭司门之神○都察院覆奏吏科给事中林廷玉所言赵玉芝父母赐葬碑刻请下有司撤毁从之○癸亥命户部运银四万两于狭西以给固原靖虏兰州河州边储从镇

  • 卷之一千五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零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史记正义佚序·司马迁

    泷川资言[日本] 撰并注, 抄录自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张守节正义不传,四库全书提要既论之矣。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亦云。吴郡志人物门云,前汉角里先生,吴人,史记正义引周树洞历云。姓周,名術,字元道,太伯之后,汉高祖时,与东

  • 第十九章 秦汉学术·吕思勉

    第一节 学校古代士大夫之学,出于与宗教相合之哲学及官守;民间之教育,则随顺习俗,以前辈之所知所能者,传诸后辈;《先秦史》第十五章第二、第四节已言之。东周以降,社会之等级渐平,人民之好学者日众,士大夫所专之学,渐次被及于氓

  • 周书·武成·佚名

    武王伐殷。往伐归兽,识其政事,作《武成》。惟一月壬辰,旁死魄。越翼日,癸巳,王朝步自周,于征伐商。厥四月,哉生明,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丁未,祀于周庙,邦甸、侯、卫,骏奔走,执豆、

  • 启发社会的力量·梁漱溟

    我们的运动,就在启发社会的力量;使殆死的散漫的社会,变成活的团聚的社会;从社会没有力量,变成社会有力量。要让社会有力量,须打通地方上有力量的人的心。现在最不了的是大家缺乏公共意识;要社会大家有公共意识,须先在一地方上

  • 与胡文虎君谈话·太虚

    胡君曰:‘向读法师之海潮音、佛学一班等著作,中国若能如此做去则好了”!法师曰:“此不过东鳞西爪的一点零碎意思,若能得多数有志者,共将佛法昌明出来,实能有益当世。西洋人曾用物质势力改变了东洋人之生活,我们东洋人当用精神

  • 摄大乘论释 第二卷·世亲

    摄大乘论释 第二卷世亲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所知依分第二之二论曰。复次声闻乘中亦以异门密意已说阿赖耶识。如彼增一阿笈摩说。世间众生爱阿赖耶。乐阿赖耶。欣阿赖耶。憙阿赖耶。为断如是阿赖耶故。说

  • 大慧普觉禅师法语 第二十三卷·蕴闻

    大慧普觉禅师法语 第二十三卷宋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 上进示中证居士(郭知县仲堪)天台智者大师。悟法华三昧。以空假中三观。该摄一大藏教。无少无剩。言空者无假为中无不空。言假者无空无中无

  • 东度记·方汝浩

    明代幻化神魔小说。20卷100回。方汝浩著。明崇祯万卷楼刊本,全名为《新编扫魅敦伦东度记》,题“荥阳清溪道人著”,“华山九九老人述”。卷首有序,署“崇祯乙亥岁立夏前一日世裕堂主人题”;有东度记引,署“崇祯乙亥夏日华山

  • 冷剑凄芳·王度庐

    《冷剑凄芳》是王度庐所著的长篇武侠小说,该书是《绣带银镖》的续书。

  • 船子和尚拨棹歌·释德诚

    唐代诗人船子和尚著,无法忍寺首座坦禅师刻本,正集2卷,续集2卷,收船子和尚渔父歌词29首,以及历代僧俗和咏等。船子即德诚,遂宁(今四川省内)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于中唐时期。《五灯会元》卷五说他“节操高邈,度量不群”,得法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