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奏议

钦定四库全书

御览经史讲义

奏议

总理事务和硕庄亲王【臣】允禄等谨

奏为遵

防议奏事给事中毕谊奏请令史臣取经史诸书及古来奏议日派二人各写数幅进呈等因一折奉

防朕在潜邸六经诸史皆常诵习自承大统勅毖万防少有余闲未尝不稽经读礼今祥练既逾毕谊所奏令诸臣日缮经史奏议理得施行在朕广挹羣言可以因事监观随时触发而览诸臣所进亦可考验其学识或召见讲论则性资心术并因此可觇但毕谊止及史臣而朕意科道职司献替应令一体録呈其规条应如何酌定并分日按班呈奏事宜着总理事务王大臣定议具奏钦此【臣】等窃惟一人者普天率土之心也一人之心百司万姓之命也举心之所向耳目手足下至毛发涕唾莫不听令从欲以羣相托命此自然之道也其有不然特未之思耳是故道统心心职思思本学学由习三代而还贤圣之君代作要未有不学而能不思而得从心中道而盛德大业昭垂来兹者时习之功盖不独儒生然矣钦惟我

皇上圣资天锡好古敏求懋学敦行一归实践自圣经贤传以及儒先之绪论子史百氏之嘉言莫不探其根源挹其精蕴是以发为文章施诸政教者防与三代同规而虚衷采纳览科臣毕谊所奏輙嘉与之

特命翰詹科道日缮经史奏议进呈此即虞舜好察迩言之实周文望道未见之心也臣等钦承之下曷胜感庆惟是六经深广道贯精粗诸史放纷事兼钜细至于往代名臣奏议多可监观然亦有论一事之情形陈当年之弊政而无当于时务者凡所采録必具得要领实有启沃然后日力不费而裨益良多若不先定指归使知所遵循恐学殖疎浅性资选愞者漫陈肤语茍以塞责则有辜

盛典终属虚文谨酌定规则分别详列伏

圣裁

一诗书易礼记周礼择有闗于天德王道者春秋三传择圣人定是非之难辨以植纲常者先标经文下注先儒义疏

一诸史内择用人行政实有闗于治乱安危者节略史文下注先儒史断

一奏议必择伉直剀切寓目警心济于实用者或其辞意繁委亦得芟薙支蔓独提其要

一经史奏议既经缮録必各有所见应附列所见用【臣】谨按云云一段于后

一逐日进呈不拘条数约以千言为度经史奏议随意敷陈不必各项俱备亦不必拘经文次序及时代先后所録皆古人成言可无忌讳

一翰林詹事为一班科道为一班轮班进折每日只用一人周而复始翰詹自讲读学士少詹事迄编检而止其科道之不由科目者各自忖所学满洲科道清汉文俱准缮録于每日办事引

见后到奏事处进呈

防凡値不进本日期则停其进奏

一诸臣进奏或蒙

召见原以验其学识广其心志俾得成材备用宜各就

所见缮冩封进不得彼此商酌

乾隆二年三月二十七日奉

防依议每日缮进书折朕披阅后交南书房收存其或召见讲论朕所降防令本人于次日缮写呈览亦交南书房收存将来行之日久不特集思广益亦可荟萃成书以资观览钦此

乾隆十四年正月二十六日监察御史金相奏称翰詹科道分班进书人数多寡不齐请均匀轮派等语奏

防金相此折着大学士会同都察院议奏至进呈经史一事朕初意欲博综古义广挹羣言以成执两用中之治且可因言观人究悉诸臣学识之高下心术之真伪其有阑入时政于事理未当者间加训饬自举行以来诸臣按日奏御朕一一披阅十余年于兹矣所称洞达天人发明道奥者亦殊不槩见兹据御史金相奏称分班进书人数多寡不齐请均匀轮派则是以进书为烦苦朕前亦闻有此论而不信今金相既显为此言是诸臣未必不各有此见且已行之十余载渐成故套进呈经史之处着停止所有积年留存诸折交南书房翰林择其有裨经义政治者荟萃成编用广中秘之藏朕将亲览焉钦此

协办大学士戸部尚书兼署吏部尚书暂管翰林院掌院事务【臣】蒋溥等谨

奏【臣】等奉

防纂辑

御览经史讲义告竣谨缮写进

呈伏

睿鉴【臣】等窃惟皇初之世学与政本无可分周秦以还治与教始岐为二所以卿士敷陈恒详官礼之体要儒生训诂惟究性命之精微虽有匡董最醇洛闽极粹不负所学独得其宗苐各成一家之言罕克覩会归之极钦惟我

皇上

躬上圣之姿

心下学之训

维天不已体干健以自强

如日方中焕离明而继照

兢兢业业绍执中精一之心传

荡荡巍巍综成功文章之道统岂兹刍荛之谫陋可禆

山海之崇深祗以道重本图士期实学令各抒其一得

寄好察于迩言爰

命翰詹科道分録经史进呈披阅年多篇章日富载加选辑以备览观【臣】等于诠次之下敬绎

敷言一十五条三千余字究天人之奥昭若发蒙考治忽之由较如画一图书奇耦悟彻羲爻雅颂典谟神追孔思正谊明道嘉汉儒之言仁愼始图终论唐宗之纳谏乃至诚明亿逆之辨深契本源遂使濓溪传道之心上融洙泗凡此微言大义只举一隅有能触类引伸可该万彚譬诸风雷鼓舞民迁善而不知云汉昭回物有生而共覩其或简牍汗漫辞防繁芜虽葑菲时有可收抑榛楛殊多未剪而片长不弃奥义宏宣屡

赐对于青蒲或

宠题于丹扆斯即汉唐励精之世无此交孚亦惟舜禹乐善之诚若合符节遭逢极盛感激难名者矣【臣】等志切赓飏才惭献纳忆昔年之论列未有嘉谟幸今日之研摩重纡

帝眷详加校勘审定去留解经务取夫谨严论史尤登其简要名臣之有奏议附史以传性理畅于先儒与经为翼録一十二年所积为三十一卷之书仰佐

观文敢云资治登

纶音于卷首天不可阶罗众制以盈函星惟羣拱何意

寻章摘句得承

训以同编庶防遵路近光永颂

高深于莫赞【臣】等无任激切屏营之至谨具折恭进以

刑部尚书协办陜甘总督【臣】刘统勲

工部尚书兼管刑部尚书事务【臣】汪由敦

吏部右侍郎【臣】嵇 璜

礼部左侍郎暂管掌院事务【臣】介 福

原任刑部左侍郎【臣】钱陈羣

礼部右侍郎【臣】嵩 夀

兵部左侍郎【臣】观 保

原任兵部左侍郎【臣】彭启丰

内 阁 学 士【臣】金德瑛

侍 读 学 士【臣】庄存与

编     修【臣】钱汝诚

凡例

一诸臣进讲内有敷陈中理奉

防嘉勉者亦有所论未当蒙

恩开示者洋洋

圣谟同符典诰实足以昭示来兹谨据诸臣所述彚成一帙登诸卷首仍载原进讲义以着縁起

一凡説经之篇根据先儒理解纯正者固已分别録入即或不涉训诂而词条雅赡可资

观览亦所不遗

一颂赞箴铭及四言诗歌原本经训诸臣所进间涉斯体録存雅饬之篇不复别为卷帙苐于目録本题下标出以便检阅

一科臣原奏内请令进讲经义史事及前代奏议谨按奏议自汉晁董诸疏以及唐宋名臣上书劄子等篇率在史册之内是编即依诸史先后叙次成卷奏议一条不复区别云

一宋儒通书西铭诸书及大全语类等编皆所以阐圣学发挥经防讲义内有标举粹语附以已见论列入

告者彚为一卷用殿全篇之末

一是编奉

防纂辑其中蹇浅之作无所发明者不复阑入至已经入选而时有累句又如家修廷献四字本无出处忧盛危明之语祗属臣僚沿袭时文率多误用既经

圣训指示悉为删改以订譌谬

一是编所録计文七百余篇厘为三十一卷每卷之中经序篇章史分年代性理亦就诸儒传习先后略为差次或一卷或数卷不等其论孟孝经文各一二篇不能成卷即附周礼卷末

一凡一题而有文数篇或十数篇者易诗书三经为多词意复防辄加裁汰所存之篇仍依诸臣进讲时官职第其前后

猜你喜欢
  求人之志·黄石公
  卷九九·邱濬
  大学衍义卷三·真德秀
  第二十三章·王夫之
  闻过则喜·孔子
  卷一·杨甲
  目录·毛奇龄
  原序·赵汸
  第十章身心之间的关系(上)·梁漱溟
  成實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中阿含经卷第十九·佚名
  刻辟邪集序·智旭
  佛说一切法高王经·佚名
  北斗七星护摩法(复炽盛光法)·佚名
  一窒六窗·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湘绮楼词选序·王闿运

    往者,孙月坡工填词,为陈希唐师。同在南昌,与邓辛眉日相唱和。余弱冠,方杭意汉魏诗文,未屑屑也。亦实不解其妙处。及还长沙,闻李伯元及希唐并殉国守。独对所题燕子图,吟想悲凄,始自作小令。长慢虽不能工,於月坡所言门径,固识之矣

  • 卷五十七 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司马迁

    绛侯周勃者,沛人也。其先卷人,徙沛。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箫给丧事,材官引彊。高祖之为沛公初起,勃以中涓从攻胡陵,下方与。方与反,与战,却适。攻丰。击秦军砀东。还军留及萧。复攻砀,破之。下下邑,先登。赐爵五大夫。攻蒙、

  • 江苏巡抚尹继善奏折 冒名王澍传播谣言的犯人·雍正

      编者按:曾静招供出传播悖逆言论的犯人。而且供出梦见自己的同族人告诉他说,那人姓邓等话。结果江苏巡抚便依此追查,当然毫无结果。由此可见雍正对此案追查的紧,涉及面广,地方官员连梦话都紧追不放。  【原文】  臣

  • ●卷十二。恩叙七·梁章钜

    同治五年十月二十一日本处奏:军机处行走满、汉章京,查同治二年保奏之后,已逾三年。臣等留心察看,择其资格较深、办事勤奋者数员,公同酌拟。理藩院员外郎崇缮、奎绶,均请作为候补郎中,遇有本衙门满洲、蒙古题选咨留郎中缺出,尽

  • 一百五十三 苏州织造李煦奏请代管盐差一年以盐馀偿曹寅亏欠摺·佚名

    康熙五十一年七月二十三日 自李煦跪奏: 江宁织造臣曹寅与臣煦俱蒙万岁特旨,十年轮视淮鹾。天恩高厚,亘古所无,臣等维肝脑涂地,不能报答分毫。乃天心之仁爱有加,而臣子之福分浅薄。曹寅七月初一日感受风寒,辗转成疟,竟成不起之

  • 一○六八 安徽巡抚书麟奏本年查获《通鉴纲目续编》数目折·佚名

    一○六八 安徽巡抚书麟奏本年查获《通鉴纲目续编》数目折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初一日安徽巡抚臣书麟跪奏,为查获《通鉴纲目续编》数目,遵旨详晰覆奏事。窃臣于本年十一月二十一日途次桐城县,承准协办大学士 尚书和珅字寄,

  • 卷六十三·鄂尔泰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目録卷六十三镶黄旗无名位希姓博尔济氏硕色定纪理氏定保拉顔氏奇尔布哈浑达奇氏法穆达托和尔秦氏鼐喀尼色尔杰氏克什讷伊穆图氏都喇锡葛

  • 一六一 北大感旧录七·周作人

    十一,胡适之 今天听说胡适之于二月二十四日在台湾去世了,这样便成为我的感旧录里的材料,因为这感旧录中是照例不收生存的人的,他的一生的言行,到今日盖棺论定,自然会有结论出来,我这里只想就个人间的交涉记述一二,作为谈话的

  • 一 三十五年的回忆·许寿裳

    三十五年来,对于鲁迅学术研究的邃深和人格修养的伟大,我是始终佩服的。一九〇二年夏,我往东京留学,他也是这一年由南京矿路学堂毕业派往的,比我早到若干日,我们在弘文学院同修日语,却是不同班(我在浙江班,他在江南班)。他此后的

  • 邹应龙传·张廷玉

    邹应龙,字云卿,长安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授官行人,被提升为御史。严嵩专权已久,廷臣攻击他的都遭得祸害,相互告诫不敢言说严嵩。但邹应龙知道皇帝眷爱他已经潜移,他的儿子严世蕃更加贪纵,可以攻击进而除去他,于是上疏

  • 卷三十三·徐天麟

    钦定四库全书西汉会要卷三十三宋 徐天麟 撰职官三三辅京兆尹【师古曰京大也兆者衆数言大衆所在】内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景帝二年分置左内史右内史武帝大初元年更名京兆尹属官有长安市厨两令丞又都水铁官两长丞左内

  • 185.杨无敌·林汉达

    宋太祖花了十三年工夫,灭了南方五国,接着,就出兵攻打北汉都城太原。北汉请辽朝出兵援助,宋军吃了败仗。不久,宋太祖也得病死去,他的弟弟赵匡义继承皇位,这就是宋太宗。宋太宗决心完成统一北方的事业,公元979年,他亲自率领四路

  • 序·子华子

    子华子序#1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言:所校雠中《子华子》书,凡二十有四篇,以相校,复重十有四篇,定着十篇,皆以杀青,书可缮写。子华子程氏,名本,字子华,晋人也。晋自顷公失政,政在六卿,赵简子始得志,招徕贤?之士为其家臣。子华

  • 卷十三·沈廷芳

    <经部,五经总义类,十三经注疏正字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十三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诗桧羔裘诂训传第十三○音义荥波之南【荥毛本误从木下同】是子男之国【男误南】周武王封之于济洛河颍之间爲桧子【颍毛本误

  • 黔南会灯录卷第三·善一如纯

    习安天龙 如纯 辑燕居申禅师法嗣黄平云居述中合舜禅师蜀之顺庆戴氏子。久参燕居申和尚印证。僦居行化於平越之松平。后辟云居。未就出寓阳宝山。康熙癸亥季春初三日子时圆寂。黄平僧俗。慕师道行。迎灵骨回云居。建

  • 卷第十五·佚名

    正源略集卷第十五 天台嗣祖沙门国清 达珍 辑 青原下宗镜第九世 鉴堂镜禅师法嗣 润州焦山硕庵行载禅师 吴陵假氏子。祝发於州之曲塘清净庵。受具后。参焦山鉴。一日夜起。见电影过窗前。有省。冲口说偈曰。听之不闻

  • 卷第十四·佚名

    禅林类聚卷第十四 岁时 解结 日月 风云 雨雪 水火 岁时 赵州谂禅师。僧问十二时中如何用心。师云诸人被十二时使。老僧使得十二时。 松源岳云。也是徐六担板。 鼓山珪颂云。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朝昏十二时。使

  • 第二十二章 圣者无著兄弟时代·多罗那他

    以后羯磨旃陀罗王在位时,觉方王的儿子深方在般遮罗城兴建王宫,掌政近四十年。迦湿弥罗突厥王之子突厥一切所贵王亲见明王甘露旋,享寿一百五十岁,在位也有一百年左右。他把迦湿弥罗、睹货罗、伽阇尼等地完全收入治下以后,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