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原序

春秋左氏传补注原序

春秋鲁史记事之书也圣人就加笔削以寓其拨乱之权惟孟子为能识其意故曰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其义则孔子曰窃取之矣此三者述作之源委也自三传失其旨而春秋之义不明左氏於二百四十二年事变略具始终而赴告之情策书之体亦一二有见焉则其事与文庶乎有考矣其失在不知以笔削见义公羊谷梁以书不书发义不可谓无所受者然不知其文之则史也夫得其事究其文而义有不通者有之未有不得其事不究其文而能通其义者也故三传得失虽殊而学春秋者必自左氏始然自唐啖赵以来说者莫不曰兼取三传而於左氏取舍尤详则宜有所发明矣而春秋之义愈晦何也凡春秋之作以诸侯无王大夫无君也故上不可论於三代盛时而下与秦汉以来举天下制於一人者亦异其礼失乐流陵夷渐靡之故皆不可以後世一切之法绳之而近代说者类皆槩以後世之事则其取诸左氏者亦疏矣况其说经大旨不出二途曰褒贬曰实録而已然尚褒贬者文苛例密出入无凖既非所以论圣人其以为实录者仅史氏之事亦岂所以言春秋哉是以为说虽多而家异人殊其失视三传滋甚盖未有能因孟子之言而反求之者至资中黄先生之敎乃谓春秋有鲁史书法有圣人书法必先考史法而後圣人之法可求若其本原脉络则尽在左传盖因孟子之言而致其思亦已精矣汸自始受学则取左氏传注诸书伏而读之数年然後知鲁史旧章犹赖左氏存其梗槩既又反覆乎二传出入乎百家者又十余年又知三传而後说春秋者惟杜元凯陈君举为有据依然杜氏序所着书自知不能错综经文以尽其变则其专修左氏传以释经乃姑以尽一家之言陈氏通二传於左氏以其所书证其所不书庶几善求笔削之旨然不知圣人之法与史法不同则犹未免於二传之蔽也呜呼使非先生积思通微因先哲之言以悟不传之秘学者亦将何所寘力乎第左氏传经唐宋诸儒诋毁之余几无一言可信欲人潜心於此而无惑难矣间尝究其得失且取陈氏章指附於杜注之下去两短集两长而补其所不及庶几史文经义互见端绪有志者得由是以窥见圣人述作之原凡传所序事多列国简牍之遗名卿才大夫良史所记其微辞奥旨注有未备者颇采孔氏疏畅而通之诸牵合猥陋有不逃後儒之议者亦具见其说以极夫是非之公焉若夫不得於经则致疑於传务为一切之说以释经而无所据依以持其说则岂杜氏陈氏比乎故三传之外不可无辨证者惟二家他说固不暇及也新安赵汸序

猜你喜欢
  卷七 士相见礼第三·郑玄
  卷九 论人八·孙星衍
  第六章 人所尊尚之苦·梁启超
  卷十九·陈士元
  卷八十一·程公说
  第四章 14·辜鸿铭
  三 中国人的语言·林语堂
  卷十三·毛奇龄
  卷一下·吴澄
  春秋提要·王道焜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梵网合注卷第一·智旭
  中日辽沪战事双方战死者供养塔铭并序·太虚
  杂譬喻经(支娄迦谶译)·佚名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十六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刘沆·唐圭璋

      沆,鄜州(今陕西省富县)人。   甘州   余客燕山,心传曾君携日观葡萄见示,辄   倚玉田甘州韵,形容墨妙之万一云   爱累累、万颗贯骊珠,特地写幽芳。想黄昏云淡,夜深人静,清影横窗。冷澹一枝两叶,笔下老秋光。参透圆明

  • 卷一百六十一·徐世昌

    许庚身许庚身,字星叔,钱塘人。同治壬戌进士,由中书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少保。谥恭慎。题文恪公送杨迈公中丞还朝诗册三年膏雨颂声驰,敬展先臣述德诗。故里尚留何武爱,前徽兼触阮咸思。渊源累世龙门远,清白相

  • 卷六十八·徐世昌

    英廉英廉,姓冯氏,字计六,号梦堂,汉军旗人。雍正壬子举人。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太保。谥文肃。有《梦堂诗稿》拟谢公少嗜壮弥笃,神洽迹益放。偃蹇丘壑间,畴能乖所尚。凌晨诣绝境,初阳丽遥嶂。微踪溯险夷,层峤

  • 李元膺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李元膺」东平(今属山东)人,南京教官。生平未详。绍圣间,李孝美作《墨谱法式》,元膺为序。又蔡京翰苑,因赐宴西池,失足落水,几至沉溺,元膺闻之笑曰:“蔡元长都湿了肚里文章。”京闻之怒,卒不得召用。据此,元膺当为哲宗

  • 卷三十八·志第十四·历八·张廷玉

        ◎历八   ▲回回历法二   日五星中心行度立成造法   日中心行长日期立成 一日行五十九分八秒,按日累加之,小月二十九日,得二十八度三十五分二秒,大月三十日,得二十九度三十四分一十秒。   月分立

  • 卷十四·佚名

    四月十三日(庚戌),上命军机大臣传谕富勒浑、雅德曰:沿海盗贼,最为商民之害。今闽省蚶江一带,劫案甚多,并未将首伙即时拿获;而屿仔尾地方,仅距厦门十余里,盗贼竟敢行劫兵船,可见该省政务废弛,已非一日。地方官怠玩讳饰,遇有劫案,仅以

  • 卷之一百七·佚名

    洪武九年秋七月癸丑朔日有食之○甲寅以刑部尚书韩士原为江西布政使 燕府伴读李浚文为左参政吴府伴读张里仁为右参政士原东平之汶上人仕元为浙江行省都事来归授济南乐安州同知累迁至今官○乙卯享大庙○遣官祭功臣于鸡

  • 卷四十九·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目录卷四十九额苏理氏松果泰      阿积尔图喀尔齐岱     罗托浑以上俱有传雅哈那      图拉苏岱       吉罗凯伊尔得撤     和尔瑚岱阿拉喇图以上俱附载吴

  • 康延孝传·薛居正

    康延孝,塞北部落的人。起初隶属于太原,因犯罪,逃亡到汴梁。开平、乾化年中,自队长积功劳升到部校,梁末帝时,多次立军功。庄宗同光元年(923)八月,段凝率五万士兵在王村扎营,这时康延孝为右先锋指挥使,率一百骑兵前来投奔。庄宗

  • 卷一百二十二·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二十二兵考兵制明制自京师达於郡县皆立卫所外统之都司内统於五军都督府而上十二卫为天子亲军者不与焉征伐则命将充总兵官调卫所军领之既旋则将

  • 礼六○·徐松

    赐酺【宋会要】太宗雍熙元年十二月十日,诏曰:「王者赐酺推恩,与众共乐,所以表升平之盛事,契亿兆之欢心。累朝以来,此事久废,盖逢多故,莫举旧章。今四海混同,万民康泰,严禋始毕,庆泽切行,宜令士庶之情,共庆休明之运。可赐酺三日。」

  • 卷一百 邵子之书·黎靖德

      康节学於李挺之,请曰:"愿先生微开其端,毋竟其说。"又恐是李学於穆时说。此意极好。学者当然须是自理会出来,便好。〔方〕   "伊川之学,於大体上莹彻,於小小节目上犹有疏处。康节能尽得事物之变,却於大体上有未莹处。"

  • 卷十四·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十四     宋 卫湜 撰凡祭有其废之莫敢举也有其举之莫敢废也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无福郑氏曰为其渎神也废举谓若殷废农祀弃後不可复废弃祀农也

  • 周书·蔡仲之命·佚名

    蔡叔既没,王命蔡仲,践诸侯位,作《蔡仲之命》。惟周公位冢宰,正百工,群叔流言。乃致辟管叔于商;囚蔡叔于郭邻,以车七乘;降霍叔于庶人,三年不齿。蔡仲克庸只德,周公以为卿士。叔卒,乃命诸王邦之蔡。王若曰:「小子胡,惟尔率德改行,克慎

  • 四法品第二·佚名

    于是持心梵天。说此偈赞佛已,长跪叉手前白佛言:何谓菩萨志性坚强意不懈厌。何谓菩萨所言柔和辞无恼热。何谓菩萨所造德本超诸众生。何谓菩萨威仪安详而不卒暴。何谓菩萨于清净白法多所长益。何谓菩萨所至土地游步究缚。

  • 卷二百四十三·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六十二善现,阿罗汉果清净故鼻界清净。鼻界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阿罗汉果清净。若鼻界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阿罗汉果清净故香界鼻识界及鼻触鼻触为缘所生诸受

  • 卷第四十四·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四十四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业品第四之十二如上所言住定菩萨为从何位。得住定名。彼复于何说名为定。颂曰。从修妙相业  菩萨得定名生善趣贵家  具男念坚故论曰。从修能感妙三十

  • 太上玉清谢罪登真宝忏·佚名

    太上玉清谢罪登真宝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唐宋道士所造。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忏文乃太上所说,用以谢罪消灾,以求登真。书中载五十位玉清天尊名号及忏悔文式。内称凡男女法身、清信弟子,「若不忏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