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紧张与松弛

无意识的心理状态,见称为近代西方心理学界一大发现。人心不完全在当前的意识中浮现,还有好些隐藏在当前的意识之外的,好像有一条界线存在。浮现在此界线之上的,成为意识,沉淀在此界线之下的,当时并不意识到。此一界线,心理学家称之为意识阈。阈下意识又称潜意识,又称无意识。但此只是一个约略譬况之辞,也可说当下意识成一圈,排挤在圈外的,一时意识不到,也可称为外意识,或边意识。此种阈上与阈下,圈内与圈外,也并非有一截然鲜明的区划,只是逐渐模糊,逐渐黯淡,乃至于完全不知,也并非永远如此区分着。实际上则常在变动,有时阈下的升起,阈上的降落,圈外的挤进,圈内的逸出,因此心态时时刻刻在变。总之当前意识到的决非人心之全部。论到此阈下阈上或圈外圈内意识与潜意识之分量及界域,亦各人不同,各时不同。有些人在有些时,可以说阈上的意识只占极少一部分。有人有时则阈下意识少,阈上意识多了。或说此意识圈放大,圈外少了,圈内多了。有人有时反此。有人有时阈上阈下圈内圈外的变动疏松而灵活,有人有时则变动甚难。所谓变动难者,即是阈下的升不到阈上来,圈外的挤不进圈里来,如是则成了心态之硬化。有人有时阈上阈下或圈内圈外虽有隐显之别,而并不感有冲突。有人有时则潜意识与显意识冲突了,甚至于破裂成两个人格。譬如一个政府,由社会下层革命,或四边外族入侵,割据反叛,形成无政府状态,或两个政府对立。这些花样,近代西方心理学家研讨得极有兴趣,大致已成为一般常识了。

其实意识只是人心随时一个集中点。人心必向某一对象而动进,此种动进,心理学上亦称注意。注意所在便成意识。一切意识,都凑聚在此注意点之中心与四围,渐远则渐模糊而成无意识或不意识。因此阈上阈下与圈内圈外之分,其实只是对当前一个注意点的亲近与远隔之别。注意点转移,则全个心态亦随而转移,亲近与疏隔的部位换了,便说圈外的挤进圈内,阈上的降入阈下。若使此心对一切全不注意,不向任何一对象而有所动进,那时则此心便如模糊一片,圈内圈外阈上阈下的界限泯失了。人在睡眠状态中,便成此象。心的集中,你须用一些力量来控制。那些控制力薄了,心便散漫,全不控制,心便集中不起。当你想睡眠时,你必试使你对心的控制解放,让心散了,对外全不注意,便易入睡。当你睡后初醒,你必试使你对心的控制加强,你只一加控制,你心便兴奋集中起来,便成觉醒状态。如是则那条所谓意识圈或意识阈,本由人心集中时所引起。你把你所要意识的集中起来,把不须意识的排摈在外,扼抑在下,便成意识与不意识之两半。你控制集中的力量强或弱,便成心态之紧张与弛散。紧张心态下意识容易鲜明,但亦容易分成两半。弛散心态下,意识不容易鲜明,但此心却容易溶成一片。

庄子曰:“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人心集中注意,其原始必有所要求,此即庄子之所谓嗜欲。因你有所要求而把自心集中起来,合你要求的,让进意识圈,鲜明活跃,不合你要求的,排除在意识圈外,模糊黯淡。你把你的心如是般一组织,有好处也有坏处。譬如人群组织一政府,自然有它的需要。但在政府内的,当权用事,在政府外的,便闲散没用,而且压抑不自由。《列子》里有一段寓言,说一人入市,见金即攫,为人所捕,问何胆大,答作云,那时见金不见人。这是他注意太集中了,情绪太紧张了,想攫金的嗜欲深,因此虽有旁人,全不顾及,心不在焉,视而不见,把眼的天机窒塞了,这正是庄子话的一个好证。从历史讲,死去的人的力量,实在远比活的人的力量大。把人的一日讲,夜里睡眠时的力量比日间醒觉时的力量大,一切聪明气力,都在夜里养息,再在日间使用。从当前一刻间的心态讲,意识圈外的边远意识,比意识圈里的中心意识并不是更无用。庄子之所谓天机,正要让此种边远意识活泼参加到中心来活动。你若排除太甚,压抑太过,不仅使你天机浅塞,而且要生出反动,引起纷扰。正如一个政府,太求坚固了,太爱集权了,使他与下层社会太隔离了,不仅要减轻这政府的智能,而且要引起革命,使此政府不免于颠覆。心理学上所谓人格破裂,神经错乱,乃至一切疯狂状态,莫非此心太紧张太压抑所致。较轻的症候,便是夜里做梦,日间那些被驱逐在意识圈外的边远意识,一到夜里,你的控制力松了,他们便偷进意识圈肆意活动。那时虽非人格破裂,虽未走入疯狂境界,但总是你心里的纷扰与反动。庄子说:“至人无梦”。这一境界,便是告诉你心象安恬,精神平帖,全人格协调一致,你心里没有反复不安的分子潜伏着,那种心态一到日间,自然神志清明,天机活泼,可以泛应曲当。《易经》上说:“通昼夜之道而知”。便是此种境界。你若太凝视一个字,凝视得太集中,太紧张,反而对这一字形惶惑认不清。你若使劲要找地下一个针,用尽你的眼力,那针反而找不到。你能放松些,散淡些,让你的视力天机用事,那针忽而会自己投进你的视线,无意中覕见了,全不费力。这是你易懂的铁证。

让我们把人心约略分成紧张与松弛的两型。紧张的人,譬如一个手电筒,你把光点拧得紧凑,光力是强了,光圈亦缩了。松弛型的,譬如手电筒的光点,反拧过来,把光圈放大,但光力则微了。惯于紧张集中的人,他常把心力用在一点上,四外的全排除,因此易深入,也易偏至。惯于弛松散淡的人,他并不把心老集中在一点上用,因此他所见较宽较全,但不深刻,不细致。在理智上讲,前一型的人,宜于在自然科学上探求。后一型的人,宜于在人文科学上体会。从情感上讲,前一型的人是强烈的,富于侵入性。后一型的人,是平淡的,富于感受性。西方民族比较前一型的多些,中国人则比较后一型的多些。这种区别,还是由于自然环境及其生产事业而来。沙漠游牧人与海洋商业人,因其生活迫蹙,事事有所为而为,容易造成心理上的紧张习性。平原农耕社会,生事宽闲,无所为而为的时候多些,容易造成心理上的松弛习性。西方自然科学是紧张心绪下的产物。他们爱把一切不相干的东西尽量剔除,专从一点上直线深入,因此便有一切科学知识之发现。宗教也是紧张心绪下的产物。一切西方宗教经验下之种种见神见鬼,在心绪松弛的人看来,都像是神经过敏。若把心理分析术来说明,其实便是他的边外意识侵入中心而引起。凡属炽热的宗教心理,必带一种最强烈的天人交战之感,在其内心深处,必起一番大革命。因其平常心理组织太坚强而硬化了,一旦失却平衡,阈下意识圈外意识冲进心坎,把原来的中心组织彻底推翻,彻底改造,人格上发生大震动,旧人格崩溃,新人格赤地建新,这是宗教经验里的最高境界,使人如疯如狂地走入一新天地。在宗教里算是神感,是天赐,是上帝降灵。其他如恋爱心理战争心理,也都是紧张型的产物,都要火热地不顾一切地向某一点冲进。全部人格集中在这一点上,若把阈上阈下来形容,他的心理状态,应像一金字塔,阈上的凝结成一尖顶,便是他恋爱的对象,斗争的对象,其他一切,全压制在塔底下,压抑得透不过气来。这种心态根本不安和、不宁定。在爱神脚下,在战神旗下的,易于疯狂,也易于回过头来皈依上帝,信仰神力,其实上帝和神力,正是他边外意识侵入中心之一番大革命。庄子书里常颂赞一种虚静的境界,后来禅宗说的常惺惺,宋儒如周濂溪所谓静虚动直,程朱所谓居敬。常用这些工夫的人,染不上爱魔,走不上火线,不能恋爱,不能战斗。所谓虚静,并不要他心上空无所有,只是松弛,不紧张,无组织,平铺地觉醒,把全个心态敞开,开着门,开着窗,让他八面玲珑,时时通风,处处透气,外面的一切随时随地可以感受,内面的一切随时随地可以松动,全局机灵没有压抑,没有向往,这时是常惺惺,是敬,也是活泼天机。如是的人,全个心态融和。譬如一杯清水,没有一些渣滓,不在自己心里筑围墙,不让有阈下或圈外过久有压抑排摈的心能。如是的人,也不能信宗教。所谓不能信宗教,只是不会有那些见神见鬼的宗教上的活经验,他将感不到那种天人交战的大决斗。那种天人交战的大决斗,东方人反而看不起,认为是人格上之不健全与不稳定。如是的态度,用在理智上,也不会闭塞各部门各方面,只向一点直前钻,因而不能发明近代西方自然科学上的种种新知识。

前一种紧张心型,应用在宗教上,是上帝与魔鬼之对立。应用在哲学上,是精神与物质的二元论。应用在政治社会的组织上,是阶级与法治。应用在人生上,是强力奋斗与前进。应用在理智上,是多角形的深入与专精。后一种松弛心型,应用在宗教上,是天人合一。应用在哲学上,是万物一体的一元论。应用在政治社会的组织上,是大同与太平的和平理想。应用在人生上,是悠闲恬淡与宁静。应用在理智上,是物来顺应,斟情酌理,不落偏见。东西双方一切文化形态,全可从此一分别上去悟会。

猜你喜欢
  开塞第七·商鞅
  太极图说·周敦颐
  卷三·陈确
  卷九·程端学
  春秋皇纲论卷三·王晳
  卷一百五十一·山井鼎
  卷六十四·江永
  第57章·老子
  国蓄第七十三·管仲
  外篇·秋水第十七·庄子
  卷三十四·张廷玉
  《吕氏春秋》简介·吕不韦
  因循·慎到
  卷四百七十一·佚名
  弘明集卷第十二·僧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半塘定稿》卷二·王鹏运

    臨桂王鵬運《校夢龕集》 己亥【東風第一枝】己亥人日社集四印齋,賦得人日題詩寄草堂。句占花先,春歸鴈後,消凝嵗事如許。絕憐開寳詩人,感時幾縈別緒。多情梅柳,似解惜、城南幽旅。憶彩牋、迸淚題殘,頓觸亂愁千縷。醉醒裏、

  • 五集卷七十九·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七十九古今体七十九首【癸丑】仲春祀社稷坛礼成述事昨春吁俘献秋月遂降番【前岁廓尔喀复来滋扰藏边罪实难逭不得不命将兴师为俘获献  社之计是以上年  春祈礼

  • 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十·黄昇

    宋词闺秀吴城小龙女清平乐令黄鲁直登荆州亭,柱间有此词,鲁直凄然曰:&ldquo;似为余发也,笔势类女子,又有&lsquo;泪眼不曾晴&rsquo;之语,疑其鬼也。&rdquo;是夕有女子见梦曰:&ldquo;我家豫章吴城山,附客舟至此堕水死,登江亭有感

  • 巻二十一·袁表

    钦定四库全书闽中十子诗卷二十一   明 袁表马荧 编郑博士集望黄鹤楼黄鹤不可见高楼霄汉间仙人度瀛海黄鹤何时还长江天际来惊涛震雪山欲穷湘汉流谁启虎豹关空余崔李兴酾酒破愁顔南风谣南风吹河河水满百丈牵舟牛力

  • 卷十七·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厯代赋彚卷十七地理感山赋【有序        宋】崔伯易客有为余言太行之富其山一名皇母一名女娲或云于此炼石补天今其上有女娲祠因感其说为之赋其辞曰曲辕先生从先大夫之南征省黒许于紫霄访武王

  • 卷三百三十六·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三十六笋类五言古食笋          【唐】白居易此州乃竹乡春笋满山谷山夫折盈把抱来早市鬻物以多为贱双钱易一束置之炊甑中与饭同时熟紫箨拆故锦素肌擘新玉每食遂加飡经

  • 高适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高适(702?—765) ,唐代著名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蓝(今河北沧县)人。幼年家贫。二十岁后曾到长安,求仕不遇。于是北上蓟门,漫游燕赵。后客居梁、宋等地,过着“求丐自给”的流浪、渔樵、耕作生活。自称“一生徒羡鱼

  • 读礼通考原序·徐乾学

    礼有五丧祭重矣曲台之记石渠之论议于丧礼尤详焉晋人崇尚荘老宜其自放礼法之外而于丧礼变除假寜之同异独龂龂辨难若杜预卫瓘袁准孔伦陈铨刘逵贺循环济蔡谟刘德明葛洪孔衍之徒均有撰述宋齐以降言凶礼者不乏自唐徙五礼之

  • 第二卷 物产二·缪荃孙

    品 名 二徐 州 府品属 品名及产区并附注 稻谷 稻:产萧县。白米山泉灌溉者尤佳,有水、旱二种。 秫秫:有红、黄二种。一名高梁,用以酿酒。其茎秆作柴供炊,名曰秫秸,亦可编篱。

  • 第十六册 天命五年七月至九月·佚名

    第十六册 天命五年七月至九月七月十一日,致书朝鲜国曰:&ldquo;我使臣硕隆国前往尔国尔将逃入尔国之七人拿获还我使臣。该逋逃潜至尔处,我本不知。设使眼见逃入他国,即欲索之,亦未必归还。主人不知之逃人,尔能勤加查出给还,

  • 卷二十六·佚名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礼部志稿>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二十六明 俞汝楫 编祠祭司职掌雩祀国家凡遇水旱灾伤及非常变异或躬祷或露告於宫中於奉天殿陛或遣官祭告郊庙陵寝及社稷山川无常仪嘉靖八年春祈雨冬祈雪皆御

  • 卷八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八十三职官考【七】内务府内务府掌内府财用出入祭祀宴飨饍馐衣服赐予刑法工作教习之事武备院上驷院奉宸苑皆隶焉总管大臣无定员於满洲文武大臣或王公内简用其属有七司曰广储曰会计曰掌仪曰

  • 第三节 炀帝夺宗·吕思勉

    隋高祖五男:曰房陵王勇,曰晋王广,曰秦王俊,曰蜀王秀,初封越王。曰汉王谅,皆文献皇后独孤氏所生。帝惩周代诸侯微弱,受禅之岁,即立勇为太子,封诸子为王。又立行台尚书省,以诸王为令,入牧雍州,出为诸州总管,遇征伐则为行军元帅,其期望

  • 十五年·佚名

    (癸丑)十五年大明宣德八年春正月1月1日○乙卯朔,上率王世子及文武群臣,行望闕禮,御勤政殿受王世子賀,仍受群臣賀,倭人、野人亦參。議政府進表裏鞍馬,諸道進箋及方物,文武群臣仍以朝服,行中宮賀禮。○東宮停受賀。○上御勤政殿,設

  • 三十六年·佚名

    (庚寅)三十六年清康熙四十九年春正月1月1日○朔丁卯,平安道肅川府雷。1月2日○戊辰,太白見巳地。是後屢見。○時,因上候久未寧,留院公事多積滯,上命倂入,政院言:「玉候方在調攝之中,許多公事,一時省覽,恐有妨於靜攝。請分四五番,漸

  • 管子补注卷四·刘绩

      宙合第十一【古往今来曰宙也所陈之道既通往古又合来今无不包罗也】  外言二  左操五音右执五味【第一举目】懐绳与准钩多备防轴减溜大成是唯时徳之节【第二举目】春采生秋采蓏夏处隂冬处阳大贤之徳长【第三举

  • 卷七·李光坡

    欽定四庫全書禮記述註卷七安溪 李光坡 撰曾子問第七注曰曾子孔子弟子曾參也以其所問多明於禮故著姓名以顯之曾子問曰君薨而世子生如之何孔子曰卿大夫士從攝主北面於西階南註曰變於朝夕哭位也攝主上卿代君聽國政 疏

  • 卷第四十·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四十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升兜率天宫品第二十三 【论】第五会兜率天宫说十回向法门於此会中序分正说流通者从此初升兜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