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三十六年

(庚寅)三十六年清康熙四十九年

春正月

1月1日

○朔丁卯,平安道肅川府雷。

1月2日

○戊辰,太白見巳地。是後屢見。

○時,因上候久未寧,留院公事多積滯,上命倂入,政院言:「玉候方在調攝之中,許多公事,一時省覽,恐有妨於靜攝。請分四五番,漸次入啓。」答曰:「留院旣久,不可一向淹滯。下敎中有繼此來呈者,限調攝間,漸次入啓之語,則務靜攝養之意,自在其中,依下敎擧行。」

○慶尙道東萊府雷,地震。

1月3日

○己巳,金星入羽林星。

○上下敎曰:「歲色更新,東作不遠。農爲天下之大本,勸農之政,其可緩乎?着令諸道方伯,申飭列邑,俾有實效,而嶺南尤甚邑賑政,亦令道臣,着意擧行。」

1月4日

○庚午,奉朝賀南九萬、判府事李畬,俱出城外,判府事金昌集還楊州。上遣史官,傳諭于三大臣,使之仍留京邸,又諭領府事尹趾完,使於城內城外,任使留住,皆不承命。上又諭九萬、畬,以數日後面諭之意,又以手書,勉留趾完。

○月入羽林星中,木星犯房星第一星。

1月5日

○辛未,禮曹請以上候平復之慶,告廟陳賀,上答曰:「今此啓辭,似涉輕遽。此非謙抑之辭也。」

○判府事李頣命上箚曰:

人情當險艱則易戒,就平康則必肆。《詩》不云乎?「屢顧爾僕,不輸爾載,終踰絶險,曾是不意。」向者違豫之候,首尾八旬,證情屢變。此時聖心之懍然危懼,奚翅屢顧?及今踰險之後,正宜常存畏愼,而近日處分,稍似輕快,數百奏牘,一時倂入,藥院直宿,亦命罷黜。推此以往,服膳起居之節,或失其宜,其爲害可勝言哉?臣嘗承聖敎有曰:『必畢覽文書,而後進食。』故多失其時。拘迫若是,已非平日節宣之道。況此損傷之後,尤爲切戒。天下之事,萬殊一理,治病治國,與夫爲學之要,本非二致。病餘調攝,正若懷保兵荒之民,戒懼謹獨,亦可上達天德。伏願殿下,洞察此理,澄淸本源,以基祈永之福也。昨下備忘,有諸道勸農之敎。靜攝之中,不忘邦本,疾病之後,善端開發,渙汗之下,民情皷舞,此亦回泰之一大幾會也。雖山林之士,可以幡然造朝,而在外諸大臣,自罷問安之後,聯翩出城,亦乞益加敦勉,責之以共濟時艱。

上答曰:「憂念寡躬,箚語懇至,深用感歎。敦勉事,亦合予意也。」

1月6日

○壬申,太白經天。

○藥房入診。都提調崔錫鼎以近日上候,復有寒熱之候,請與提調等竝直,上命姑先輪直。

1月7日

○癸酉,慶尙道榮川、豊基等邑,地震。

○太白見午地。

1月8日

○甲戌,諫院申前啓,上不從。姜宰承弟定配事,令禁府稟處,禁府覆啓,宰承弟宰興,因前發配。

1月9日

○乙亥,藥房入診。都提調崔錫鼎曰:「伏見書雲書啓,昨者太白見午地,殊可驚慮。古書云:『太白見於午地,爲經天,其應最重。蓋午時太陽明盛,而星見與日爭光故也。其徵爲天子失位,天下大亂之象。若非午時,則其應差輕,而亦稱經天。』且云:『太白所見分野,先有兵火。』卽今太白,見於奎、婁,抵室、壁,向虛、危,此乃齊、魯分野也,山東、河內兵端先起之兆。此地逼近燕京,中國之憂大矣。近來燕地形勢,與前頓別,數年間,決難保其無事。況天變如此者乎?見領府事尹趾完,問及時事,則趾完曰:『南寇自我不生衅,則可保無虞,西北之事,前日以康熙後嗣有亂爲慮,近聞其事情,危亡迫近,我國之憂大矣。卽今急務,少紓民怨,以固邦本,收拾人才,以爲臨急之用。欲紓民怨,當自隣族始,另擇守令,明其勸懲,才略可用之人,及時搜訪,儲望收用爲宜』云。此時君臣上下,當倍加惕慮,以民事邊虞爲意,不容拱手無爲。至於人才搜訪等事,當與兵判議之,都政亦過時,而兵判金宇杭以病引入。聞今則少減云,待差歇牌招宜矣。」上曰:「雖微星象,卽今中原形勢如此,大臣所慮誠是。人才搜防事,常時宜留意,以爲臨急之用,不容放過也。」錫鼎曰:「上候閱月彌留,纔向平復。前頭若無他證,可獲從近快安。賓廳次對,恐未易,而聞左議政徐宗泰不得登對,已三月矣。大臣及備局諸臣,間間入對,稟定急務,則雖不備禮引見,可無積滯之患。其中不必面稟者,草記覆啓,亦可矣。」上許之。

1月10日

○丙子,藥房問安,上答曰:「昨日所進,不如再昨。近來藥院之臣,水剌厭進,不以爲慮。必須靜慮調息,累日差勝,然後可期復常。卿等泛泛,予獨爲憂,亦何必直宿乎?勿爲入診。」仍招諸醫等下敎曰:「都政遷就,子豈樂爲?賓廳次對,亦非無故廢却,而崔錫鼎泛忽於問候之際,乃以兵判牌招,都政速行爲請,又以徐宗泰久不登對爲言。自前以論議相攻擊,大政遷就,多行於二三月八九月之後矣。今則殿最守令,先已差出,有何時急之事,而汲汲請行乎?前後藥院提調南九萬、閔鎭厚、趙泰采外,未見有盡心保護者也。爾等以此出言于提調輩,可也。」又下敎政院曰:「如前火升,頭疼有加,口味且厭,大小公事,姑皆留院。」俄而命竝遞藥房三提調及副提調朴弼明本職都承旨。政院覆逆,請還收,答曰:「大病之餘,又添寒勢之候,水剌厭進,蘇復未易,而每當入侍,極涉悠泛,直宿、入診,不過文具,古今天下,安有如許道理乎?春秋以不嘗藥,筆法甚嚴。況身在藥院,悠泛爲事者乎?此等處宜嚴,而不宜輕也。關係甚大,非論議間處分之比。爾等之營救,可謂視君父太薄也。日後藥院之事,雖有大於此者,予安敢發口乎?爾等任自爲之。」旋下備忘曰:

藥院之臣,罪重罰輕,不可遞差而止。三提調竝削奪官爵,門外黜送。

又下備忘曰:

噫!《春秋》以不嘗藥,特書弑君,則況身帶保護之任,方直藥房,而歇視君父之疾,惟事泛泛者,安有如許分義道理乎?遞差之罰,謂之太輕則可也,爲人臣者,安敢萠營救之心乎?若不重究,日後之患,不可勝言。承旨竝卽拿鞫,嚴問定罪。

承旨李周徵、許玧、李萬選、李頣晩、金一鏡等,被拿納供,上命罷職放送。李頣命代錫鼎爲藥房都提調,閔鎭厚爲提調。

○諫院啓曰:「喉司之臣,駢首就拿,削黜之命,又加於旣遞之提擧,備忘辭意,有非臣子所忍聞者。聖上所自勉者,亶在治心克偏底工夫,而今日此擧,大失所望。請寢藥房前三提調削黜,諸承旨拿鞫之命。」上不從。

○應敎李肇、校理宋正明、吳命恒、副校理李眞儉、李明浚、修撰權世恒、副修撰李世瑾等,聯名論:「藥房提調削黜,承旨拿鞫之擧,殊非聖人寬容之道,亦乖平日涵養之功。」上答以喉司、玉堂,相繼營護,極可寒心。領府事尹趾完又上箚諫曰:

藥院之臣,非不知證候輕重,而每於啓辭陳達之間,必從輕爲言者,實在於下以鎭定,上以慰安之道,夫豈有一毫歇視之意哉?乃因情外之事,遽發暴怒,自失嗇養之道,臣竊憂之。

上答曰:「卿之箚語,大失備忘本旨,予未曉也。」

○以兪集一爲都承旨,李敏英、任胤元、金致龍、李彦經、元聖兪爲承旨,閔鎭遠爲開城留守。

1月11日

○丁丑,上下備忘記曰:

噫!藥院之臣,徒事泛泛,不謹侍疾之罪,不可不正。此予所目覩,非暗昧之事,而喉司、三司,相繼救解,有若構罪者然,縱恣無嚴,莫此爲甚。噫!義理之晦塞,至此,予實痛心也。政院知悉。

○憲府啓請還收藥房前三提調削黜之命,又請還收諸承旨竝罷職之命,〈諸承旨已勘罷職,故請還收。〉上答曰:「末段事收還之請,兩司俱發,已極駭然,而嚴旨纔下,佯若不知,惟汲汲於營護,可謂無忌憚矣。」於是,兩司諸臣,皆以荐承嚴批,引避,退待。後日,副修撰洪禹瑞上箚處置曰:

還收之請,欲存臺體,啓草纔傳,備忘始下,未及引避,其勢或然。旣承嚴敎,宜卽自列,而晏然論啓,大失臺例。請司諫韓配周、獻納沈壽賢、正言金始煥、李端章,竝出仕,執義宋儒龍、掌令金斗南、金始慶、持平尹樟、崔宗周,竝遞差。

上從之。蓋上之初下嚴旨也,諫院旣傳啓,而憲府未及傳啓,故以此分其立落焉。

○以李善溥爲承旨,尹趾仁爲副提學,金興慶爲副應敎。

1月12日

○戊寅,左議政徐宗泰上箚救藥院諸臣曰:

筵臣嘗以聖上威怒,有時暴發不中節,陳諷,聖上敎之曰:『予有心火,常持此戒,而或不能自制。當加意體察於忘怒觀理之訓』,群下常欽仰治心之功矣。今聖候大勢向安,政宜靜養愉適,導復天和,務使心氣,常在順境,火熱退聽,匙箸日勝,當不日益有康復之喜,而忽有此激惱不平之擧。此於調將之宜,深有致損之慮。微臣深憂,實在於此,不亶爲聖上不中節之過擧也。

上答曰:「予於藥院之臣,有何憎嫉之心哉?大抵近日入診問候,頗涉泛泛,故日昨批答中,水剌若得,旬日差勝,則可以復常之敎,略示微意,俾勿放過矣,厥後入侍,無異前日。如都政等事,欲行於未復膳之前,而退行之敎,反出於判付,無乃不謹於侍疾耶?是予所以大加駭異,荐下嚴旨者也。原任大臣箚中啓辭陳達,例爲從輕之說,蓋失本旨也。至於麟經之言,不過引此,以明人臣侍疾,事體甚重也。卿之箚語如此,予或未察諸臣之情耶?黜罷太過,特命還寢。

○先是,玉堂陳箚諸臣違牌,命罷職,是日改命推考,竝卽牌招察職。

○是日,上神氣尤不平,藥房入診,上謂都提調李頣命曰:「君臣猶父子,何言不盡?藥院諸臣,予非憎嫉而構罪。蓋膿潰後一向寒熱,明是火症。火者必須靜慮調攝而後,寒熱庶或不發,寒熱不發而後,水剌漸次可進,藥院諸臣,水剌問候,頗涉泛泛,乃以都目遷就,引見久曠爲言。予只欲安靜調治,以冀復常,都目政,水剌復常後爲之之意,自下所當陳請,而反出於判付,可謂倒置,故嚴敎之際,言語易過。臺諫之言,乃以予若構罪者然,予豈有憎嫉構罪之意哉?」頣命曰:「下敎如此,可知聖意之攸在矣。渙然開釋,諸臣亦豈不感泣乎?」

1月13日

○己卯,政院以領議政崔錫鼎削黜傳旨,旣已還收,命召何以爲之之意,啓稟,上命姑待下敎。

1月14日

○庚辰,以洪禹瑞爲副修撰。

1月15日

○辛巳,月食。月入軒轅右角星內。

○上將以明日,移御于慶德宮,輔德權詹,以上候匙箸之進,尙未有勝,寒熱之候,時復發作,此時勞動,恐有添感之慮,上疏乞寢,上不納。

1月16日

○壬午,上自昌德宮移御。世子從。

○上下敎曰:「凡日、月蝕,前例必前期三朔啓達,而今日月蝕時,觀象監官員欲掩不善推步之罪,初以天變爲言,復以月蝕告達,俱極可駭。以天變來告者,及推算當該官,竝令有司,從重科罪。」政院言:「測候官亦難免怠緩之責,宜一體科罪。」上可之。

1月18日

○甲申,以鄭栻爲執義,李肇爲司諫,吳命恒爲獻納,朴熙晋、柳鳳徵爲掌令,鄭宇柱、洪重禹爲持平,韓永祚、金斗南爲正言,宋正明爲吏曹正郞。

1月20日

○丙戌,以洪重休爲校理,朴彙登爲司諫。

○憲府論:「今番擧動時,政院不爲請牌,終致臺官,無一員陪從者,傷損事體,莫此爲甚。請當該承旨,推考。」允之。

○命以淑儀金氏,爲貴人。

1月24日

○庚寅,以李翊漢爲獻納,李廷濟爲正言,李㙫爲應敎。

1月25日

○辛卯,憲府申前啓,又言:「今番陳賀使臣回還時,刷馬驅人,有落留彼地者,而初不檢勑,渡江之後,亦不覺察,終無馳啓之擧。今雖艱辛捕捉,事之驚駭,莫此爲甚。請正使臨陽君桓、副使兪集一、書狀官李翊漢,竝命罷職不敍。又以使行往返之際,不能點檢糾察,而及其自鳳城,押送中道,逃躱之後,始乃馳啓。請義州府尹權

猜你喜欢
  卷二百九·列传第九十六·外夷二·宋濂
  卷五百二十 列传三百七·赵尔巽
  卷二十四·唐·蒋一葵
  卷八十六下·郝经
  一三九二 军机大臣等奏遵将《扬子法言》讹写之处夹签进呈片·佚名
  九七四 满本堂为本堂并无拔贡副榜举人出身人员事致典籍厅移付·佚名
  补编二·佚名
  一六〇 北大感旧录六·周作人
  三国史记卷第八。·金富轼
  王世积传·魏徵
  卷八十一·佚名
  一八、越句践元年考·钱穆
  五·钱穆
  刑法六·徐松
  何焱森·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四回 累次发兵才平叛酋 借端详梦迭献忠忱·蔡东藩

      却说太平公主,引入少年,陪伴武氏,这人姓张名昌宗,系故太子少傅张行成族孙。昌宗有兄易之,曾袭荫居官,累迁尚乘奉御,兄弟皆丰姿秀美,通晓音律。昌宗年仅及冠,更生得眉目清扬,身材俊雅,太平公主先为说项,引得武氏动情,然后召入

  • ●卷十·陶宗仪

      ◎御史五常周景远先生,驰名能文。为南台御史时,分治过浙省。每日与朋友往复,其书吏不乐,似有举刺之意。大书壁上曰:“御史某访某人。”某日某人来访,御史忽见,呼谓曰:“我尝又访某人,汝乃失记何也?”第

  • 卷十二·李斗

    ◎桥东录“荷浦薰风”在虹桥东岸,一名江园。乾隆三十七年,皇上赐名“净香园”。御制诗二首,一云:“满浦红荷六月芳,慈云大小水中央。无边愿力超尘海,有喜题名曰净香。结念底须怀烂缦,洗心雅足契清

  • 卷之九百五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五十五·苏辙

    钦定四库全书古史卷五十五      宋 苏辙 撰吕不韦列传第三十二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秦昭王四十年太子死其四十二年以次子安国君为太子安国君有子二十余人有所甚爱姬立以为正夫人号曰华阳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二 列传二百四十二·纪昀

    列传金 【二十】○金二十完颜苏哷 陈规许古杨云翼赵秉文 韩玉冯璧 李献甫 雷渊程震完颜苏哷陈规许古杨云翼赵秉文韩玉冯璧李献甫雷渊程震△完颜苏哷完颜苏哷一名翼字伯扬至宁元年策论进士贞佑初累迁监察御史二年

  • 一二三二 谕三通馆呈进《皇朝文献通考》讹错甚多其总裁等着交部议·佚名

    一二三二 谕三通馆呈进《皇朝文献通考》讹错甚多其总裁等着交部议乾隆五十二年七月十九日乾隆五十二年七月十九日奉旨:三通馆呈进《皇朝文献通考》,阿哥等详加披阅,书内讹错甚多,殊属草率。【真按:愚当初与果霖学长做经义

  • 张弘范传·宋濂

    张弘范,字仲畴,张柔之第九子。善于骑马使枪,又颇能写诗做歌。二十岁时,兄弘略任顺天路总管,去寿阳行都报告一年内本路户口、田地和赋税征收等政事,弘范代行兄之职务,吏民都佩服他办事果断,有条有理。蒙古军在所过之地肆意杀掠

  • 卷三十五 管蔡世家第五·司马迁

    管叔鲜、【正义】:音仙。括地志云:“郑州管城县,今州外城即管国城也,是叔鲜所封国也。”蔡叔度者,周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正义】:国语云:“杞、缯二国,姒姓,夏禹之後,太姒之家。太姒,文王之妃,武王之

  • 第三章 秦汉兴亡·吕思勉

    第一节 陈涉首事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起蕲。今安徽宿县。胜,阳城人,今河南登封县。字涉。广,阳夏人,今河南太康县。字叔。时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徐广曰:在蕲县。胜、广皆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

  • 四书通旨卷三·朱公迁

    元 朱公迁 撰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

  • 第七章 24·辜鸿铭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辜讲孔子在一生及教育生涯中,只教四种东西:文学艺术知识、行为准则、良心道义、真诚坦率。

  • 卷三百一十八·佚名

    △初分趣智品第四十六之三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若菩萨摩诃萨相续随顺趣向临入空无相无愿虚空无所有无生无灭无染无净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无造作幻梦响像光影

  • 卷上·佚名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陀林给孤穷精舍。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五千。尔时世尊住迦利罗华园场上。菩萨声闻大众围绕而演说法。尔时文殊师利童子,与五百菩萨释梵护世恭敬围绕。往世尊所。至已顶礼佛足。绕七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四·唐慧琳

        大唐翻经沙门慧琳撰  音信力入印法门经五卷 慧琳  度诸佛境界智光严经一卷 慧琳  佛花严入如来德智不思议境界经二卷 慧琳  大方广佛花严修慈分经一卷 慧琳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一卷 慧琳

  • 卷第十七·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十七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离三衣学处第二尔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时诸苾刍多畜三衣。随安居处所得衣财。浣染刺已内衣袋中。系缚使牢寄主人苾刍。便著上下二衣游行人间。既去

  • 太上玄一真人说三途五苦劝诫经·佚名

    《灵宝中盟经目》第十三种著录《太上洞玄灵宝玄一三真劝戒罪福法轮妙经》1卷,为六朝灵宝经。本经当为其中之一部分。敦煌遗经有本经残卷。述三途五苦,劝人修善守戒。

  • 外台秘要·王焘

    医学方书。又名 《外台秘要方》40卷。唐·王焘辑成于752年。王焘历经十个寒暑,对医学文献进行大量的整理工作,“凡古方纂得五、六十家,新撰者向数千百卷”,取《魏志》“兰台”(即宫内藏书处)为“外台”之谓(一说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