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钟声铿,铿以立号①

——君子听音与众不同

【原文】

钟声铿,铿以立号,号以立横(3),横以立武。君子听钟声,则思武臣。石声磬(4),磬以立辨⑤,辨以致死(6)。君子听磬声,则思死封疆之臣(7)。丝声哀,哀以立廉,廉以立志。君子听琴瑟之声,则思志义之臣。竹声滥(8),滥以立会(9),会以聚众。君于听竿、笙、萧、管之声,则思畜聚之臣(10)。鼓鼙之声讙(11),讙以立动,动以进众。君子听鼓磬之声,则思将帅之臣。君子之听音,非听其铿锵而已也(12),彼亦有所合之也。

【注释]

①本节选自《乐记·魏文侯》。②铿(keng):钟的声响。③横:指气势充沛。(4)磬:同“硁”(keng),击石的声音。(5)辨:指节义分明。(6)致死:献身。(7)封疆:边疆。(8)滥:聚合。(9)会:汇集。(10)畜聚:聚集。(11)鼙(pi):小鼓。讙(huan):喧闹。(12)铿锵:这里指乐器的声音。

【译文】

钟声响起声铿铿,铿铿声可以表示号令,对令产可以使人气势勃发,气势可以激起勇气。君子听到钟声,会想起武将。石磬响起声硁硁,硁硁声可以表示节义分明,节义分明可以使人献身君子听到琴瑟声音,会想起为保卫疆土献身的臣下。丝弦声响起声悲哀,悲哀之声可以使人正直,正直可以使人充满志气。君子听到琴瑟的声音,会想起有志气的巨下。竹管乐可以发出多种声音多种声音可以表示聚合,聚合则能使众人集聚、君子听到竿、笙、萧、管的声音,会想起能集聚民众的下臣。鼓鼙声响起很喧腾,喧鼙的声音年可以使人激动,激动可以促使民众前进。君子听到鼓钦的;

会想起统率民众的臣下。君子听音乐,不止是听音乐的铿锵之声,而是要从其中生发出联想和共鸣。

【读解】

看来君子大人和小民百姓听音乐也会有所不同。小民百姓心里想着的是油盐柴米,听音乐就是听个高兴,听到什么就是什么,乐声停止也就停止了。君子大人就不同了,他们心里装着国家大事和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时时刻刻想着做一个高尚的人,所以听到音乐就会与统治、政治、道德联系起来,从中体会到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革命导师马克思曾经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再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这个说法不错,听音乐的确需要有修养,有训练有素的耳朵和大脑。君子大人们和小民百姓的差别,也体现在这一点上。君子有机会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而百姓却没有。所以,对君子有意义的音乐,对百姓却显示不出意义来。

再有一层,能从音乐中听出什么来,还取决于听者的生活经历、阅历和所思所想。君子们同百姓相比,可以读书识理,可以周游列国,可以出入朝廷,经历、阅历和所思所想自然比小民百姓丰富得多,从音乐中听出的东西也要多得多。

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音乐欣赏,同样也适用于其它艺术的欣赏。欣赏者是站在自己的专业修养水平和生活阅历的起点上来进行欣赏活动的,而且要受这个起点的局限,使欣赏带上个人色彩。

猜你喜欢
  七患第五·墨子
  交际 第三十·王符
  提要·刘宗周
  孟子集注大全卷十二·胡广
  圣经学规纂目录·李塨
  卷九·邵宝
  第四篇 力量的源泉 第三十八章 堕落·林语堂
  卷四·袁燮
  卷三十九·郑玉
  五诰解卷一·杨简
  卷四·王植
  卷一百八十三·佚名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二·玄奘
  六离合辞例释义·太虚
  重刻宝王三昧念佛直指序·妙叶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楔子·王晔

    (老旦扮卜儿上,诗云)衣止三丈布,食唯半升粟。但得一子孝,便为万事足。老身本姓李,夫主姓石,人口顺都唤我做石婆婆,祖居洛阳人氏。我们住的村坊,也有百十多家,出名的止有三姓,一姓彭,一姓任,一姓石。却好依年纪儿排房去,那姓彭的名

  • 卷五十八·徐世昌

    张照张照,字得天,娄县人。康熙己丑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官至刑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谥文敏。沈归愚曰:“文敏性地高明,通释氏教。所作诗左磕右触,皆禅语也。”寿云上人七十云松老画师,现身为德士。兰

  • 卷七百七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七十一宋雍【一作邕诗二首 以下爵里世次俱无考】春日轻花细叶满林端昨夜春风暁色寒黄鸟不堪愁里听緑杨宜向雨中看失题斜雨飞丝织晩风疎帘半卷野亭空荷花开尽秋光晚零落残红緑沼中戴休珽

  • 补诗品·顾翰

    余仿司空表圣作《诗品》二十四则,伯夔见而笑曰:“此四言诗也。”因掇而登之集中,以备一体。古淡如时之春,如日之晨。东风徐来,不惊一尘。太虚为徒,怀葛比邻。惟意所适,陶然天真。不琢不雕,匪缁匪磷。金玉尔车,始于椎

  • 杨震列传第四十四·范晔

    杨震 子秉 孙赐 曾孙彪 玄孙脩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八世祖喜,高祖时有功,封赤泉侯。高祖敞,昭帝时为丞相,封安平侯。父宝,习《欧阳尚书》。哀、平之世,隐居教授。居摄二年,与两龚、蒋诩俱征,遂遁逃,不知所处。光武高其

  • 卷九十·列传第二十·脱脱

        萧阿剌 耶律义先(信先) 萧陶隗 萧塔剌葛 耶律敌禄   萧阿剌,字阿里懒,北院枢密使孝穆之子也。幼养宫中,兴宗尤爱之。重熙六年,为弘义宫使。累迁同知北院枢密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为东京留守。二十一年

  • 卷一二九 宋紀十一·司马光

      起屠維大淵獻(己亥),盡閼逢執徐(甲辰),凡六年。   世祖孝武皇帝大明三年(己亥、四五九年)   春,正月,己巳朔,兗州兵與魏皮豹子戰于高平,兗州兵不利。   己丑,以驃騎將軍柳元景為尚書令,右僕射劉遵考為領軍將軍。   己酉

  • 第九十一回 悔罪乞和两宫返跸 撤戍违约二国鏖兵·蔡东藩

      却说两宫西狩,京城已自失守,日本兵先从东直门攻入,占领北城,各国兵亦随进京城,城内居民,纷纷逃窜。土匪趁势劫掠,典当数百家,一时俱尽,这北城先经日兵占据,严守规律,禁止骚扰,居民叨他庇护,大日本顺民旗,遍悬门外。可为一叹。

  • ●目录·佚名

    ●目录首卷一首卷二首卷三卷之一癸未岁至甲申岁(万历十一年至十二年)卷之二乙酉岁至戊戌岁(万历十三年至二十六年)卷之三己亥岁至辛亥岁(万历二十七年至三十九年)卷之四壬子岁至乙卯岁(万历四十年至四十三年)卷之五

  • 完颜习不主传·脱脱

    完颜习不主,十六岁时跟随金军攻打宋朝,金军攻下怀仁县,完颜习不主功劳最大。完颜习不主跟随金睿宗巡视陕西,他用七百人的兵力进入丹州诸山遇到三千强盗,他打败了他们。后来又打败了四千敌军,活捉了敌军将帅。出击陇州,完颜习

  • 卷三百二十九·佚名

    △初分巧方便品第五十之二复次善现,诸菩萨摩诃萨应於如是诸甚深处。依深般若波罗蜜多相应理趣。审谛思惟称量观察应作是念。我今应如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所说而祝我今应如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所说而学。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能於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六十二·欧阳竟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第五分如來品第十五之二   爾時欲界梵世天子恭敬合掌俱白佛言.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最爲甚深極難信解.諸   佛無上正等菩提亦最甚深極難信[一]解。爾時佛告諸天子言.如是如是如汝所[二]

  •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五·佚名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魔事品第十一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已说善男子、善女人功德,云何起留难?”“须菩提!若说法者,不即乐说。菩萨当知,是为魔事。复次,须菩提!说法者,乐说不止。菩萨当知,是为魔事。须菩

  • 具戒便蒙目次·祩宏

    大比丘具足二百五十戒四波罗夷法  十三僧伽婆尸沙法  二不定法  三十尼萨耆波逸提法  九十波逸提  四波罗提提舍尼法  一百应当学法  七灭诤法具戒便蒙目次(终)卍云。具足戒名数。散见处处。故今省之。

  • 绎史·马骕

    纪事本末体史书。一百六十卷。马骕撰。成书于清初。马骕,字宛斯,又字聪御。生于明天启元年(1621年),卒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山东邹平人。顺治进士。任淮安推官,改灵璧知县。平生研究先秦历史,有“马三代”之称。

  • 佛本行集经·佚名

    佛教经典。以佛传为主体,综合本生故事发展而成。共60品。内容叙述*释迦牟尼及其主要弟子的前生、今世的修道活动,富于神话色彩。全经分成3大部分。第1部分讲述释迦牟尼的前生,从发菩提心开始,到上生兜率天宫,后又托胎于摩

  • 都部陀罗尼目·佚名

    全一卷。唐代不空译。又称陀罗尼门诸部要目、陀罗尼诸部要目、诸部要目。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册。本经举金刚顶经、大日经、苏悉地经、蕤呬耶经、苏婆呼童子经、怛唎三昧耶经等之要目而加以解说。其中,于金刚顶经部分,初出

  • 八大灵塔名号经·佚名

    全一卷。宋朝法贤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本经叙述佛陀住世时曾亲举八大灵塔名,并劝听者供养之。本经虽为小经,然卷末所附佛陀一生之编年史,与十二游经、僧伽罗刹经等,皆可作为研究佛传之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