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九十·列传第二十

    萧阿剌 耶律义先(信先) 萧陶隗 萧塔剌葛 耶律敌禄

  萧阿剌,字阿里懒,北院枢密使孝穆之子也。幼养宫中,兴宗尤爱之。重熙六年,为弘义宫使。累迁同知北院枢密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为东京留守。二十一年,拜西北路招讨使,封西平郡王。寻尚秦晋国王公主,拜驸马都尉。清宁元年,遗诏拜北府宰相,兼南院枢密使,进王韩。明年,改北院枢密使,徙王陈,与萧革同掌国政。革谄谀不法,阿剌争之不得,告归。上由此恶之,除东京留守。会行瑟瑟礼,入朝陈时政得失。革以事中伤,帝怒,缢杀之。皇太后营救不及,大恸曰:“阿剌何罪而遽见杀?”帝乃优加赙赠,葬乾陵之赤山。

  阿剌性忠果,晓世务,有经济才。议者以谓阿剌若在,无重元、乙辛之乱。

  耶律义先,于越仁先之弟也。美风姿,举止严重。重熙初,补祗候郎君班详稳。十三年,车驾西征,为十二行糺都监,战功最,改南院宣徽使。时萧革同知枢密院事,席宠擅权,义先疾之。因侍宴,言于帝曰:“革狡佞喜乱,一朝大用,必误国家!”言甚激切,不纳。它日侍宴,上命群臣博,负者罚一巨觥。义先当与革对,怃然曰:“臣纵不能进贤退不肖,安能与国贼博哉!”帝止之曰:“卿醉矣!”义先厉声诟不已。上大怒,赖皇后救,得解。翌日,上谓革曰:“义先无礼,当黜之。”革对曰:“义先天性忠直,今以酒失而出,谁敢言人之过?”上谓革忠直,益加信任。义先郁郁不自得,然议事未尝少沮。又于上前博,义先祝曰:“向言人过,冒犯天威。今日一掷,可表愚款。”俄得堂印。上愕然。十六年,为殿前都点检,讨蒲奴里,多所招降,获其酋长陶得里以归,手诏褒奖,以功改南京统军使,封武昌郡王。奏请统军司钱营息,以赡贫民。未期,军器完整,民得休息。二十一年,拜惕隐,进王富春,薨,年四十二。

  义先常戒其族人曰:“国中三父房,皆帝之昆弟,不孝不义尤不可为。”其接下无贵贱贤否,皆与均礼。其妻晋国长公主之女,每遇中表亲,非礼服不见,故内外多化之。清宁间,追赠许王。弟信先。

  信先,兴宗以其父瑰引为刺血友,幼养于宫。善骑射。重熙十四年为左护卫太保,同知殿前点检司事。十八年,兼右祗候郎君班详稳。上问所欲,信先曰:“先臣瑰引与陛下分如同气,然不及王封。傥使蒙恩地下,臣愿毕矣。”上曰:”此朕遗忘之过。”追封燕王。是年,从萧惠伐夏,败于河南,例被责。清宁初,为南面林牙,卒。

  萧陶隗,字乌古邻,宰相辖特六世孙。刚直有威重。咸雍初,任马群太保。素知群牧名存实亡,悉阅旧籍,除其羸病,录其实数,牧人畏服。陶隗上书曰:“群牧以少为多,以无为有。上下相蒙,积弊成风。不若括见真数,着为定籍,公私两济。”从之。畜产岁以蕃息。大康中,累迁契丹行宫都部署。上尝谓群臣曰:”北枢密院军国重任,久阙其人,耶律阿思、萧斡特剌二人孰愈?”群臣各誉所长,陶隗独默然。上问:“卿何不言?“陶隗曰:”斡特剌懦而败事;阿思有才而贪,将为祸基。不得已而用,败事犹胜基祸。”上曰:“陶隗虽魏征不能过,但恨吾不及太宗尔!”然竟以阿思为枢密使。由是阿思衔之。九年,西圉不宁,阿思奏曰:“边隅事大,可择重臣镇抚。”上曰:“陶隗何如?”阿思曰:“诚如圣旨。”遂拜西南面招讨使。阿思阴与萧阿忽带诬奏贼掠漠南牧马及居民畜产,陶隗不急追捕,罪当死,诏免官。久之,起为塌母城节度使。未行,疽发背卒。

  陶隗负气,怒则须髯辄张。每有大议,必毅然决之。虽上有难色,未尝遽已。见权贵无少屈,竟为阿思所陷,时人惜之。二子,曰图木、辖式。阿思死,始获进用。

  萧塔剌葛,字陶哂,六院部人。素刚直。太祖时,坐叔祖台哂谋杀于越释鲁,没入弘义宫。世宗即位,以舅氏故,出其籍,补国舅别部敞史。或言泰宁王察割有无君心。塔剌葛曰:“彼纵忍行不义,人孰肯从!”他日侍宴,酒酣,塔剌葛捉察割耳,强饮之曰:“上固知汝傲狠,然以国属,曲加矜悯,使汝在左右,且度汝才何能为。若长恶不悛,徒自取赤族之祸!”察割不能答,强笑曰:“何戏之虐也!”天禄末,塔剌葛为北府宰相,及察割作乱,塔剌葛醉詈曰:“吾悔不杀此逆贼!”寻为察割所害。

  耶律敌禄,字阳隐,孟父楚国王之后。性质直,多膂力。察割作乱,敌禄闻之,入见寿安王,慷慨言曰:“愿得精兵数百,破贼党。”王嘉其忠。穆宗即位,为北院宣徽使。上以飞狐道狭,诏敌禄广之。明年,将兵援河东,至太原,与汉王会于高平,击周军,败之,仍降其众。忻、代二州叛,将兵讨之。会耶律挞烈至,败周师于忻口。师还,卒。

  论曰:忠臣惟知有国,而不知有身,故恶恶不避其患。阿剌以谄谀不法折萧革,陶隗以用必基祸言阿思,塔剌葛以忍行不义徒自取赤族之罪责察割,其心可谓忠矣。言一出而祸辄随之。吁,邪正既不辨,国焉得无乱哉!

猜你喜欢
  卷二百十九·毕沅
  越绝卷第九·袁康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十六·李心传
  宋季三朝政要卷三·佚名
  名山藏卷之四十二·何乔远
  名山藏卷之六·何乔远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佚名
  第四二一提讯名单(堂谕)光绪五年二月三十日一二二一八--一九·佚名
  皮景和传·李延寿
  卷三十·彭百川
  卷九十九·杨士奇
  隋纪二 高祖文皇帝上之下开皇十二年(壬子、592)·司马光
  宋纪六 太祖文皇帝中之中元嘉十九年(壬午、442)·司马光
  卷五十九·佚名
  纲鉴易知录卷七三·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出·李开先

    【贺圣朝】(僧上唱)俺本是披袍贯甲将军,翻做披缁削发僧人。不平事陡起杀人心,因此上不避风尘。(白)念我鲁达是也。今日兄弟林冲,解配沧州,必从野猪林经过。此处乃是个险要的去处,高俅必遣奸细人来,害我兄弟性命。不免在此林中隐

  • 卷十七·杜文澜

    卷十七玉烛新史达祖词、&M022182;愁易就句、万氏云、&M022182;字误、后有&M022182;字叶韵、必不复用、且&M022182;愁易就、文义缺妥也、按&M022182;字必庾字之误、形相似也、瑞云浓慢陈亮词、共

  • 西溪集补钞·吴之振

    沈遘题山光寺马蹄轻蹙柳花浮,醉人淮南第一州。不是青楼羞薄幸,自缘无锦不缠头。高台已倾池已平,随家宫殿春草生。千年往事何足叹,广陵非复旧时城。送施密学守钱唐塞外风烟河上尘,归来始觉二毛新。承明自厌频趋直,沧海还思一

  • 前集卷五·孙存吾

    钦定四库全书元风雅前集卷五     元 傅习 编安竹斋送白云平章舟人停棹酒停斟试听筵前送客吟离恨早知如此苦交情不合恁为深白云境界三更梦红叶园林两地心从此草茅亭上客抱琴何处遇知音明普彦题商山四皓图刘氏何

  • 御选宋诗卷六十一·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六十一五言絶句一徐铉自题山亭跂石仍临水披襟复挂冠机心忘未得棊局与渔竿寇准南浦春色入垂杨烟波涨南浦落日动离魂江花泣微雨有怀秦川春晼晚汉水路迢遥不待凭危槛离魂已暗销纸鸢碧落秋方静腾空

  • 東觀漢記卷九·多人

      傳四   李通〔一〕   齊武王常殺通同母弟申屠臣,〔二〕上不得已過通,乃買半臿佩刀裹之。至通舍,時病臥,因持上手得刀。通異之,乃謂上曰:「一何武也!」上曰:「以備不虞耳。」〔三〕書鈔卷一二三   王莽前隊大夫誅謀

  • 第五十五回 拒忠言殷浩丧师 射敌帅桓温得胜·蔡东藩

      却说晋中军将军殷浩,累蒙迁擢,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军事。他本来大言不惭,至此因桓温屡请北伐,便想自担重任,得能侥幸一胜,方好压倒桓温,免受奚落。当下拟定草表,自请北出许洛,相机恢复。尚书左丞孔严,向浩进规道:“近来众情

  • 卷之八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直吴再起与法统尾声·刘以芬

    自袁世凯称帝以来,拥护法统之声,洋洋盈耳,而每一次护法战事告终,对此问题均未尝根本解决。故护者自护,毁者旋又自毁,且同是护法,而彼此之间意见时或相左,久之,法统之说乃渐为人所厌闻。及曹锟贿选,国会受万众唾骂,废弃法统,遂适成

  • 世家卷第十七 高丽史十七·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仁宗三。○(己未)十七年春正月戊子金遣高州管内观察使耶律宁来贺生辰。壬辰宴金使于大观殿。乙未幸神众院。二月戊午大赦。 制曰: "朕承

  • 全普庵撒里传·宋濂

    全普庵撒里字子仁,高昌人。任中书省检校时,太师汪家奴擅权,台谏无敢言者,唯普庵散里在大庭广众之中历数汪家奴的过错,刚直不阿,毫无惧色。及拜监察御史,便首先检举汪家奴十大罪状,结果反被免职。然气节益振,不因挫折而中止。多

  • 琉兰修好条约·佚名

    荷兰国王与琉球国总理大臣,欲坚定两国永远和好,是以荷兰国王特派钦差全权巴里、官火船主用克而伊而翁加白良,与琉球国全权总理大臣尚凤仪、布政大夫翁德祐、各将所奉之上喩,议定各条,陈列于左:一 嗣后琉球国总理大臣、布政

  • 文公·文公八年·左丘明

    【经】八年春王正月。夏四月。秋八月戊申,天王崩。冬十月壬午,公子遂会晋赵盾盟于衡雍。乙酉,公子遂会洛戎盟于暴。公孙敖如京师,不至而复。丙戌,奔莒。螽。宋人杀其大夫司马。宋司城来奔。【传】八年春,晋侯使解扬归匡、戚

  • 辽夷略·张鼐

    一卷。明张鼐撰。张鼐字世调,号侗初,明代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县)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迁司业。天启(1621—1627)时屡迁少詹事,陈言十事,语斥近习,遭魏忠贤忌恨,擢南京礼部右侍郎,上疏引疾,忠

  • 湘行书简·沈从文

    《湘行书简》作者是沈从文、卓雅。该书中“引子”三函为张兆和致沈从文,“尾声”一函为沈从文致沈云六,余为沈从文回湘途中给张兆和的信。各信标题,除《小船上的信》为原有外,其余原无题,皆为整理者所拟。《湘行书简》编入

  • 御定孝经注·顺治

    福临御定,蒋赫德纂注。1卷。顺治十三年(1653)成书,有《四库全书》本行世。清世祖福临以清朝入主中原的第一代帝王全面接受汉文化熏陶,深悉以传统道德治理国家之重要,决心以孝治天下。该书之出版、颁行,集中体现了他的这一

  • 等集众德三昧经·佚名

    三卷,西晋竺法护译。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之异译前出。

  • 无量义经·佚名

    大乘佛教经典。全经共分3品,第1德行品赞颂诸菩萨的功德,讲述此经的说法因缘;第2说法品,讲述修行“无量义”法门的方法,认为修行此法门可使菩萨速成无上菩提(觉悟);第3十功德品,颂赞此经的功德。内容讲众生“性欲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