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补诗品

余仿司空表圣作《诗品》二十四则,伯夔见而笑曰:“此四言诗也。”因掇而登之集中,以备一体。

古淡

如时之春,如日之晨。东风徐来,不惊一尘。太虚为徒,怀葛比邻。惟意所适,陶然天真。不琢不雕,匪缁匪磷。金玉尔车,始于椎轮。

蕴藉

矫矫不俗,超超出群。幽花初开,名香始熏。望之邈然,即之氤氲。高会如云,翩翩屐裙。中有佳士,谈笑解纷。启口一言,齿颊流芬。

雄浑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泛彼中流,掀然大波。足踏蛟鲸,手鞭鼋鼍。砥柱碣石,群山嵯峨。白日欲没,壮士挥戈。前有千古,孰知其佗。

清丽

远水澹碧,遥峰孤青。一叶扁舟,潇湘洞庭。幽兰被崖,芳草满汀。欲采而佩,千花娉婷。骚人不来,山鬼隐形。只有水瑟,彷佛可听。

哀怨

今夕何夕,明河在天。西北高楼,疏花隐烟。美人婵娟,手弹玉弦。如有幽恨,欲传不传。锦瑟齐年,韶华自怜。一绳新雁,致君缠绵。

激烈

客子独宿,怅然心兵。小屋如舟,波涛夜惊。拨剑起舞,叱咤不平。水为西流,月为倒行。壮志未酬,华发渐生。仰视北斗,大横庚庚。

奥折

支颐看山,苍翠在目。下有微行,窅窅空曲。幽寻不穷,心赏未足。飞泉树杪,若断若续。敦彝出土,苔色古绿。上有篆文,了不可读。

华贵

五音繁会,中有笙簧。凡鸟百族,中有凤凰。木兰作室,青芝为房。有美一人,锦衣绣裳。珊瑚海色,明珠夜光。采之贝阙,贡之玉堂。

疏散

幽人闭关,贫不买山。迹托巢许,心乐孔颜。心迹清闲,盘桓其间。无赠无答,若往若还。野水无鸥,浅碧一湾。风篁成韵,瘦不可删。

超逸

水光泠泠,沙路侹侹。山月飞来,忽见人影。碧天无际,心与不尽。举世哺糟,之子独醒。古寺烟中,流出清磬。众禽竹里,一鹤松顶。

闲适

秋社将至,往招良朋。何以享之,美酝十升。桑影满屋,稻香一塍。依依杨柳,隔烟鱼罾。驾言出游,犊车可乘。侧耳远听,筑场登登。

奇艳

海日未出,水色溶溶。海山低微,遥见数峰。须臾变见,蜃气百重。飞楼缥渺,光浮青红。西陵松柏,南苑芙蓉。俯视下界,花雾迷蒙。

凄婉

别君隔年,思君暮春。春草始碧,春水生粼。池上独酌,愁对青樽。朱弦谁理,瑶瑟横陈。瑟既不调,酒复不醇。疏疏帘幕,落花如尘。

飞动

灵气往来,求之无端。秀色在目,如有可餐。藕丝为裳,莲花制冠。玉骨轻举,若生羽翰。风露高寒,碧城阑干。凭虚御风,岂乘飞鸾。

感慨

岁月消磨,流光逝波。浮生若梦,惆怅山阿。朝露易晞,晨星几多。俯仰畴昔,频唤奈何。绝塞干戈,深宫绮罗。夕阳衰草,铜狄摩挲。

隽雅

风雪满天,独客寻诗。意态横出,古梅一枝。高楼月上,短笛斜吹。环佩珊珊,美人来迟。鲛人织绡,园客络丝。自有标格,不涂铅脂。

高洁

空山寥寥,无人采樵。策杖独往,葛衣飘摇。古术叶蜕,森森枯条。自有天籁,如风过箫。幽人结庐,左箪右瓢。欲与晤语,往哉遥遥。

精炼

如剑冶铁,如镜烁铜。出自炉韝,妙入化工。光皎冰玉,气为星虹。湅水烧云,碧色补空。初震石鼓,渐调金镛。声满天地,隐隐隆隆。

峭拔

神工运斤,巧匠代斵。奇峰特起,不附五岳。去天一握,孤云两角。虬松倒垂,下有飞鸐。超轶绝尘,若孔之卓。精诣所板,殆不可学。

悲壮

天气始肃,鸿雁高飞。草木陨黄,霜华稀微。易水萧萧,送君白衣。歌声变徵,曲终歔欷。一樽鲁酒,式饮庶几。顾视年少,翩翩轻肥。

明秀

小雨初晴,凉意潜送。曲涧泠泠,泻入潭洞。故人远别,千里情重。惠我琼章,返覆吟诵。木叶已稀,秋水未冻。半床明月,良夜无梦。

豪迈

骅骝骋步,驽马不前。鹰隼脱鞲,凡鸟莫先。壮士迟暮,气凌幽燕。高冠切云,长剑倚天。没石饮羽,射虎蓝田。视彼程蔡,未知孰贤。

真挚

依依恋母,婴儿始孩。殷殷叙别,久客乍回。山花满篱,渌酒满杯。诸父昆弟,念我沓来。肝肠九回,笑口暂开。聊乐一日,以慰永怀。

浑脱

微风为柁,元气为舟。伊谁与期,采真以游。长啸丹邱,高枕碧流。睠彼独宿,白云岩幽。人间何世,海外九州。陋此尘劫,蟪蛄春秋。

猜你喜欢
  沈唐·唐圭璋
  石正伦·唐圭璋
  欧阳修·唐圭璋
  ●跋·杨香池
  稼轩词 二·辛弃疾
  ●壬戌(同治元年)·林占梅
  道园遗稿卷二·虞集
  卷一一·郭则沄
  序·郭则沄
  自序·胡适
  参寥诗钞·吴之振
  卷一百三十五·陈元龙
  卷八十·徐倬
  卷五十九·徐倬
  御选明诗卷三十七·康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黄希

    钦定四库全书补注杜诗卷二     宋 黄希 原本黄鹤 补注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至德二载作洙曰孔巢父冀州人字弱翁早勤文史少与韩凖李白张叔明陶沔隐於徂徕山时号竹溪六逸永王璘赴江淮闻其贤以从事辟之

  • 西岩集·翁卷

    宋 翁卷 撰游仙篇旭日升太虚流光到萌芽旁有五云气焕烂含精华所愿服食之跻身眇长霞带我清泠佩飞我歘忽车三山不足期千龄讵云賖悟彼劳生人无异芳春花步虚辞根布灵叶妙化无常人结兹清阳气挺我空洞神炼度得长生列籍齐

  • 序·查为仁

    絶妙好词笺序絶妙好词七卷南宋弁阳老人周密公谨所辑宋人选本朝词如曾端伯乐府雅词黄叔旸花庵词选皆让其精粹盖词家之准的也所采多绍兴迄德祐间人自二三钜公外姓字多不着夫士生隠约不得树立功业炳焕天壤仅以词章垂称后

  • 巻十三·刘履

    钦定四库全书风雅翼卷十三元 刘履 编选诗续编三唐诗二韦苏州诗十八首韦应物天宝时为三卫郎后累迁栎阳令以疾辞归寻除尚书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擢左司郎中贞元初复出刺苏州少时扈从逰幸豪纵不羁宗崩始折节读书专工为

  • 卷一百四十六·冯惟讷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一百四十六  明 冯惟讷 撰 别集第二 统论下 明体 文章者所以宣上下之象明人伦之叙穷理尽性以究万物之宜者也王泽流而诗作成功臻而颂兴德勳立而铭着嘉美终而诔集祝史

  • 提要·蓝智

    臣等谨案蓝涧集六巻明蓝智撰其字诸书皆作明之而永乐大典独题性之当时去明初未逺必有所据疑作明之者悞也明史文苑传附载陶宗仪传末称洪武十年以荐授广西按察司佥事着廉声志乗均失载其事迹集中有书懐诗十首乃在粤时所作

  • 卷一百三·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三池类【附沼】五言古首夏泛天池       【梁】武 帝薄游朱明节泛漾天渊池舟楫互容与藻苹相推移碧沚红菡萏白沙青涟漪新波拂旧石残花落故枝叶软风易出草宻路难披山池  

  • 卷六百四十四·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四十四李咸用李咸用与来鹏同时工诗不第尝应辟为推官有披沙集六卷今编为三卷水仙操大波相拍流水鸣蓬山鸟兽多奇形琴心不喜亦不惊安弦缓爪何泠泠水仙缥缈来相迎伯

  • 第一百三十回 强调停弟兄翻脸 争权利姻娅失欢·蔡东藩

      却说关外调人麇集,和平空气,弥漫沈辽。谁知张作霖受了梁、叶迷惑,以为有了倒吴的计划,所以不肯答应。而且新近得了广东和浙江方面的联络,已经订立三角同盟。据传三角同盟的内容,是以孙中山先生为总统,段祺瑞为副总统,梁

  • 卷三十·司马贞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索隐卷三十 唐 司马贞 撰 七十列传述赞 伯夷列传 天道平分与善徒云贤而饿死盗且聚羣吉凶倚伏报施糺纷子罕言命得自前闻嗟彼素士不负青云管晏列传 夷吾成霸平仲称贤粟乃实廪豆不掩肩转祸为福危言

  • 云南土司传·张廷玉

    云南,就是滇国。汉武帝时开始设置益州郡。三国的蜀汉设置云南郡。隋唐两朝设置昆州。后来被南诏的蒙氏所占领,改为鄯阐府。该地经历了郑氏、赵氏、杨氏三大家族的统治,到大理的段氏时,高智升出任鄯阐牧,便世袭该地。元朝初

  • 二四、孔子自楚反卫考·钱穆

    《世家》:&ldquo;孔子自楚反卫,是岁孔子年六十三,而鲁哀公六年也。其明年,吴与鲁会缯,太宰嚭召季康子,康子使子贡往。&rdquo;《论语》有冉有、子贡《问夫子为卫君乎》一章,崔述论之曰:&ldquo;《春秋传》哀公七年,季康子使子贡

  • 燕攻齐取七十余城·佚名

    【提要】 说服了他人,征服了他人的人心,足以解累卵之危,足以救民于水火之中。鲁仲连面对难以攻克的顽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忽而赞扬、忽而威胁,用千古伟业、英雄威名来激发敌将的豪情,用忍一时耻辱,建万世功业的策略来诱导

  • 思辨録辑要卷三十二·陆世仪

    异学类昨偶看老庄,识破他学问根蒂。人多以为老子性阴、庄子性傲,故其学如此,又不知大道,故流为偏僻。非也,两人皆絶世聪明,且与孔孟同时,文武流风未逺,岂有不知大道之理?只是他脚跟不定、志气不坚,为世界所转移,便要使乖。老子是

  • 卷二十五·余萧客

    钦定四库全书古经解钩沈卷二十五长洲余萧客撰论语论语序易诗书礼乐春秋策皆尺二寸孝经谦半之论语八寸策者三分居一又谦焉郑序【仪礼疏入】赞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军旅之事未之学也德则大矣比德

  • 合部金光明经卷第八·佚名

    隋大兴善寺沙门释宝贵合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舍身品第二十二  尔时道场菩提树神复白佛言。世尊。我闻世尊过去修行菩萨道时。具受无量百千苦行。捐舍身命肉血骨髓。惟愿世尊。少说往昔苦行因缘。为利众生受诸快

  • 补侍儿小名录·王铚

    宋代文言轶事、传奇小说。南宋王铚撰。一卷。有《稗海》本、《香艳丛书》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等。北宋末,洪炎(今传本题洪遂)撰《侍儿小名录》,录古今妾侍故事。本书为补洪书之作,凡三十三条,皆辑自前人著作,大多注明

  • 海龙王说法印经·佚名

    全一卷。唐代义净(635~713)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篇幅极短,内容为海龙王问佛陀,如何能受持少法而获得多福,佛陀告以‘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之四法印功德殊胜,应时常念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