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四篇 力量的源泉 第三十八章 堕落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 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语译

上德的人,对人有德而不自以为德,所以才有德。下德的人,对人一有德就自居其德,所以反而无德了。因为上德的人,与道同体,道是无所为而为,所以他也是无所为而为。而下德的人,有心为道,反而有许多地方却做不到了。

上仁的人,虽然是为,却是无所为而为;上义的人,尽管是为,却是有所为而为;上礼的人,就更过分了,他自己先行礼,若得不到回答,便不惜伸出手臂来,引着人家强就于礼。

由此看来,失去了道然后才有德,失去了德然后才有仁,失去了义然后才有礼。

礼是表示忠信的不足。等到步入礼的境界,祸乱也就随之开始。智慧不过是道的虚华,是愚昧的开始。至于以智慧去测度未来,更是愚不可及的事。

所以大丈夫立身敦厚,以忠信为主,而不重视俗礼;以守道为务,而不任用智巧;务必除去一切浅薄浮华等不合乎道的,而取用敦厚质实等合于道的。

本章乃是老子最著名的一章。有不少版本把《老子》这本书分为上下两篇,本章就是下篇的第一章,但是这种区分法似乎有欠妥当。因为形成老子思想的哲学原理,完全包括在前四十章内,而后四十章处理的大多是实际生活上的问题,譬如生活的准则和政治论等。

本章讨论的主题是道的堕落。道所以会堕落,乃是某些哲学家——特别是孔子——的仁、义、礼、乐之教大兴的缘故。

研读本章应与第十八、第十九章的精选(庄子怒斥孔教)对照,才不致对老子思想有所缺失。

道的堕落

《庄子》之《知北游》

道不是可用言语招来的,德也不是自称有德就可得到;然而,仁可以培养,义可以不足,礼也可作伪。所以说:“失去道而后德出现,失去德而后仁蔚起,失去仁而后义显现,失去义而后礼大兴。”礼就是道的堕落和祸乱的开始。

上述引句中的话,显然是出自老子,因为它所采用的字词与本章原文完全一致。不过,这些词句偶尔也会出现在其他的引句中,这种引句在老子的书中常可看到。

合其位的制度

《庄子》之《天道》

天道的根本在于君主,人道的终结在于臣下;君主需要的是简扼,臣下需要的是详情;起用三军和兵器,是德行衰败的结果;施行赏罚和动用刑具,是教育的末途;采用礼法典章的制度,是治理百姓的终结;大兴钟鼓的声律、羽毛的舞姿,是音乐的结束;区别哭泣、悲痛、丧服的等级,是悲伤的末路。

这五种终结,必须要有精神的运行、心术的引动,才能产生出来,古时候的人早已有了这种认识,只是没有率先实行而已……

讲述大道而不论程序,便不是大道;论述大道不依道而行,论道就无用了。所以古代阐明大道的人,先阐明自然,再谈道德;道德明白后,再论仁义;知道了仁义,则求名位;了解了名位,再谈声誉;得到声誉,再论因材任职;做到了因材任职,再谈审察;做到了审察,再来辨别是非;能够辨别是非,才能论赏罚。

做到了赏罚,那么愚笨、聪明、尊贵、低贱等人也都有了适当的位置;贤、智、愚、鲁之士,自也能各有其用。用这种方法来侍奉君主,养蓄臣子,治理事物,修养身心,也就无所谓用不用智谋,当然也必能归返自然,这就叫做太平,乃是治世的最高境界。

所以古书上面记载着“有形就有名”,古人早就有了形名,只是没有率先使用而已。

古时讲述大道的,要五次演变才举到形名,要九次演变才说到赏罚。若没有经过这些过程,突然提到形名(像孔教所为),人们就无法知道它的根本;突然提到赏罚,人们也不能明白它的原始。像这样颠倒大道、违背大道的人,只有被人治理,怎可能去治理别人呢?

突然提到形名、赏罚的人,是只知治理的意思,不知治理的原则;是只能受天下人役使,不能役天下人的辩士。

孔教何以乱天下

《庄子》之《在宥》

偏爱视觉的,迷五色;偏好听觉的,喜五乐;偏爱仁的,乱五德;偏爱义的,违背于理;偏爱理的,助长了技巧;偏爱乐的,助长了淫声;偏爱圣的,导致百姓苦求绩业;偏爱智的,导致评论是非的弊病。

如果天下百姓各守本性,这八种弊端存不存在都无所谓。如果天下百姓不守本性,这八种弊端便是引起大乱的主因了。

正当它们扰乱天下的时候,世人竟然愈来愈尊崇它、珍惜它,天下人的迷惑可说已到达了极点。本该弃置不顾的弊端,天下人反而斋戒谈论它,跪坐学习它,歌舞赞美它。看到这种情形,我又有何法可想?

读者如果想要更进一步了解道家的反论和孔子的思想,请参阅本书后面的《想象的孔老会谈》。

道家特别强调无意识的善。善本是自然和无心的表现,若是有心为善,便会脱离“大道”,进而走向毁灭的道路。

无意的善

《庄子》之《齐物论》《列御寇》《徐无鬼》《大宗师》

不去辨别万事万物的所以然,就合乎道体了。

最大的祸害便是有心为德。

庄子说:“不期而然射中目标的人,才是精于射箭的人。”

偶然碰到适意的事,来不及笑;真正从内心发出的笑声,事先也无从去安排。

猜你喜欢
  博选第一·鹖冠子
  敬德第三凡十二章·湛若水
  元气第七凡十二章·湛若水
  論衡校釋卷第十三·黄晖
  曾子全书·汪晫
  季氏第十六·智旭
  卷一上·余萧客
  春秋经解自序·孙觉
  缁衣集传卷四·黄道周
  卷十二·姚际恒
  第二章 如何是东方化?如何是西方化(上)·梁漱溟
  诸法妙化品第八十七·佚名
  佛说分别经·佚名
  修行切忌好高骛远·印光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三十四·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无际道人·唐圭璋

      按道人张渊道侍郎之女大慧门人。   渔家傲   七坐道场三奉诏。空花水月何时了。小玉声中曾悟道。真堪笑。从来漫得儿孙好。   辩涌海潮声浩浩。明如皓月当空照。飞锡西归云杳渺。巴猿啸。大家唱起还乡调。

  • ●蕉帕记目录·单本

    第一齣 开场第二齣 寻春第三齣 下湖第四齣 幻形第五齣 询医第六齣 赠帕第七齣 解谜第八齣 採眞第九齣 闹钗第十齣 倩媒第十一齣 议婚第十二齣 行赂第十三齣 窃珠第十四齣 付珠第十五齣 备聘第十六齣 

  • 四集卷四十一·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四十一古今体六十首【丁酉一】丁酉元旦鸿龙运斗又回旋普淖羣雍跃冶然丙炳已欣丁盛继申丰愿叶酉穰连四兴开阖青阳始九奏依违太蔟宣安阜有林期物物敬勤无改励年年元旦试笔慈宁曙色霭昕昕贺祚躬

  • 三集卷二十三·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二十三古今体九十九首【壬午七】苏州启跸作两日驻行旌黄龙发水程不耽惟我志略恋是民情吴会歌声远惠山秀色迎东南风恰好卓午到舟营雨中游惠山寄畅园春雨雨人意惠山

  • 卷三百二十四·列传第二百十二·外国五·张廷玉

        ◎外国五   ○占城 真腊 暹罗 爪哇三佛齐   占城居南海中,自琼州航海顺风一昼夜可至,自福州西南行十昼夜可至,即周越裳地。秦为林邑,汉为象林县。后汉末,区连据其地,始称林邑王。自晋至隋仍之。唐时,或称

  • 卷之七百八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十四·王当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臣传卷十四     宋 王当 撰成公一 晋范文子 范文子名燮范武子之子也文子莫退於朝武子曰何莫也对曰有秦客廋辞於朝大夫莫之能对也吾知三焉武子怒曰大夫非不能也让父兄也

  • 卷十七·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目录卷十七汪秦地方西林觉罗氏屯台       鄂拜西楞额      拉尔霸旒留以上俱有传拉瑚塔      吴当阿衮拜       性钦西特库      侃泰玛尔塔     

  • 清河王拓跋绍传·李延寿

    清河王拓跋绍,字受洛拔,天兴六年(403)受封。他性情凶狠阴险,常作出悖逆的事情,喜欢抢掠行路人,刀砍箭射猪狗,作为游戏取乐。有位孕妇,绍剖开她的肚子观看胎儿。道武帝知道后大怒,把他倒吊在井中,眼看快死才将他拉出来。明元帝

  • 陆鸿棠·周诒春

    陆鸿棠 字傅元。年二十八岁。生于上海。父梅亭。业木商。本籍住址。上海南市竹行弄三朵里对过。未婚。初学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任上海益智学校教员。宣统三年。以官费游美。入米西根大学。习建筑工程。民国四年。得学

  • 尤志迈·周诒春

    尤志迈 字怀皋。年三十岁。生于江苏吴县。父先甲。丙子科举人。历任苏杭甬路董事。苏州商务总会总理。自治公所总董。本籍通信处。江苏苏州刘家浜。已婚。初学于苏州东吴大学。及日本东京明治大学。宣统元年。自费游

  • 卷七 离娄章句上·孟子

    一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

  • ●酬德鉴第十一(三十四案)·徐谦

      无德不报,物且有然。德岂期酬,天性缠绵。出尔反尔,如矢应弦。辑酬德   鹿报恩一(《警心录》)   楚元王出猎,群鹿趋山背,王引兵逐之。鹿陷大谷,王塞以兵,诘朝,欲尽其类。既晓兵合,一巨鹿突围跪请曰:“我鹿首也,为王见逐,欲逃

  • 卷十五·刘瑾

    钦定四库全书诗传通释卷十五元 刘瑾 撰诗朱子集传都人士之什二之八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叶音亡】赋也都王都也黄黄狐裘色也【孔氏曰狐之黄者多】不改有常也章文章也周镐京也 乱离之

  • 人间世第四·刘文典

    〔注〕与人羣者,不得离人。然人间之变故,世世异宜,唯无心而不自用者,为能随变所适,而不荷其累也。 〔释文〕人间世此人间见事,世所常行者也。 〇郭庆藩曰:潘安仁秋兴赋注引司马云:言处人间之宜,居乱

  • 六度集经卷第六·佚名

    吴康居国沙门康僧会译  精进度无极章第四(此有十九章)  精进度无极者。厥则云何。精存道奥。进之无怠。卧坐行步。喘息不替。其目仿佛。恒睹诸佛灵像变化立己前矣。厥耳听声。恒闻正真垂诲德音。鼻为道香。口为道

  • 摩诃萨埵以身施虎缘品第二·佚名

    【古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乞食时到。著衣持钵。独将阿难。入城乞食。时有一老母。唯有二男。偷盗无度。财主捕得。便将诣王。平事案律。其罪应死。即付旃陀罗[旃陀

  • 春秋长历·陈厚耀

    十卷。陈厚耀撰。杜预作《春秋长历》,陈氏认为杜书疏失过多,固作此书以补杜氏《长历》。此书共有四部分。一是《集证》,备引《汉书》、《后汉书》、《晋书》、《隋书》、《唐书》、《宋史》、《元史》之《律历志》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