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礼乐不可斯须去身①

——君子以礼乐安身立命

【原文】

君子曰:礼乐不可斯须去身②。致乐以治心(3),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4)。易、直、子、谅之心生则乐,乐由安,安则久,久则天,天则神。天则不失而信,神则不怒而威。致乐以治心者也。致礼以治躬则庄敬,庄敬则严威。心中斯须不和不乐,而鄙许之心入之矣;外貌斯须不庄不敬,而易慢之心入之矣(5)。

故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乐极和,礼极顺。内和而外顺,则民瞻其颜色而弗与争也,望其容貌而民不生易慢焉。故德辉动于内,而民莫不承听;理发诸外,而民莫不承顺。故曰:致礼乐之逍,举而错之天下(6),无难矣。

【注释]

①本节选自《乐记·乐化》。②斯须:片刻,须臾。③致:详审。①子:同“慈”,慈爱、谅:诚信。⑤易慢:轻优怠慢。(6)错:同“措”。

【译文】

君子说;礼乐片刻都不能离开身心。详细审视乐的作用以加强内心修养,那么平易、正直、慈爱、诚信之心就会油然而生。具有平易、正直、慈爱和诚信之心,就会感到快乐,快乐就会安宁,天虽然安宁就能持久,持久则能成自然,自然就可达到神的境界。天亘然不言不语,却可使人相信;神虽然不怒不愠,却让人感到威严。详细审视乐的作用是为了加强内心修养。详细审视礼的作用是为了端正仪表举止,使人庄重恭敬,庄重恭敬就会有威严。如果心中有片刻不平和与不快乐,那么卑鄙奸诈的念头就会进入;如果外表有片刻不庄重与不恭敬,那么轻佻怠慢的念头就会进入。

所以,乐是影响人的内心的,礼是端正人的外表的。乐使人极其平和,礼使人极其恭顺。内心平和而外表恭顺,那么人们看到这样的气色表情就不会同他争斗,看到这样的仪表举止就不会产生轻佻怠慢的念头。因此,德性的光辉萌动于内心,人们就不会不顺从;行为的准则表现在外,人们也不会不顺从。所以说,详审礼和乐的道理,再把它们付诸行动,天下就没有难事了。

【读解】

君子在一般人面前,应当起到表率作用,这样才会使人信用也就是说,他做人要做得堂堂正正,从内心到外表都光明磊落,有所规范,并且一致,而不能把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通老百姓。能做到这样,就是一个高尚的人。

这样的君子越多越好,越多国家就越有希望。这样的君子也叫“正人君子”:心底端正,从不产生邪念恶念,时刻想到自己的使命,富有献身精神,仪表举止端正,从不会衣冠不振邋里邋遢,举手投足表情动作都有规范,言必行,行必果,从不搞阴谋诡计。传说中的“君子国”便是一个礼仪之邦,其中个个是正人君子大家都风度翩翩,礼让谦和,从不争吵。成语P也有一些说法,比如“君子一言”,是说君子讲信用,说了话要算数,决不反悔。还有‘君子之交”,是说君子们的交往绝不俗气地言利言油盐柴米之类,而是以道义为交往的纽带,所以其淡如水。

与“正人君子”相反的是“伪君子”。外表衣冠楚龙人使人样,C里却怀着鬼胎,不讲信用,阴一套阳一套,尤其是肚子里装着坏水,人格卑下,没有德行,只要为了权、钱、名、欲什么都可以做出来。所以,伪君子在实质上是小人,只是在外表上装出正人君子的模样。

做正人君子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片刻都不能离开礼和乐。换句话说,礼和乐是正人君子安身立命的基础。礼用以端正外表,乐用以端正内心。前者自不必说,而说乐可以正心,这得要有高度的自觉性。音乐可以陶冶情操.但这只对知音者才有效,要知音,光靠音乐恐怕还不够,还得要有其它的修养和陶冶。所以乐可以正心也不是个简单的问题。

猜你喜欢
  版法第七·管仲
  卷一四三·邱濬
  管窥外篇卷上·史伯璿
  卷二十八·冯复京
  卷十六·王樵
  春秋五论·吕大圭
  卷四·朱熹
  提要·张英
  第五篇 偶寄闲情(中)·丰子恺
  卷七·王引之
  贤愚经卷第六·佚名
  佛说不自守意经·佚名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述记序·太虚
  从中国的一般教育说到僧教育·太虚
  佛说华手经卷第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折·王实甫

    (末上,云)“画虎未成君莫笑,安排牙爪始惊人。”本是举过便除,奉圣旨着翰林院编修国史。他每那知我的心,甚么文章做得成。使琴童递佳音,不见回来。这几日睡卧不宁,饮食少进,给假在驿亭中将息。早问太医院着人来看视,下药去了

  • 御选明诗卷三十四·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三十四五言古诗十九陶汝鼐金正希招集练江醉宿清净寺冬霜万壑阴江永日将夕画舫泛容与川暝光愈白急风吹烛花谷响合歌拍小榼僧厨来蔬笋界方格语笑酒易倾如以桐扣石柱史如枯禅城市无一宅酒深思啜茗

  • ◎靠粪发财的王永康·佚名

    有人说,可能从粪的里面提炼出大量黄金;换句话说粪就是黄金,黄金也就是粪。鉴于上海几位粪业大亨的每天进益,生活的豪华,粪是黄金一句话,的确成为事实。现在上海有五百多万人口,每天排泄出来粪汁,单南市一区达九百辆粪车,沪西八

  • 卷之九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上篇卷二·陈洪谟

    丁巳三月,宣内阁臣徐溥、刘健、李东阳、谢迁至文华殿。上曰:“近前。”于是直叩御榻,司礼监诸太监环跪于案侧。上曰:“看文书。”诸太监取本付溥等,又分置朱砚笔,授片纸数幅。上曰:“与先生辈计较

  • 一五一○ 原户部尚书曹文埴奏刊刻《四库全书总目》竣工刷印装潢呈览折·佚名

    一五一○ 原户部尚书曹文埴奏刊刻《四库全书总目》竣工刷印装潢呈览折乾隆六十年十一月十六日臣曹文埴谨奏,为刊刻《四库全书总目》竣工,敬谨刷印装潢,恭呈御览事。窃臣于乾隆五十一年奏请刊刻《四库全书总目》,仰蒙俞允

  • 六十三、记青州府中学堂(一)·包天笑

      火车到青州府车站,约在下午两三点钟,因为在青岛已经打了一个电报去,府衙门里已经派人到车站来接了。  安伯夫妇和一位先在青州府中学堂教算学的胡菊如同居,他们早先已约定了,我没有带家眷来,就住在学堂里。  我到学

  • 卷二百四十九·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九四裔考北夷【臣】等谨按一统志元之先曰蒙古起西北边奄有天下明初顺帝太子阿裕实哩达喇归朔漠复其故号遣种繁衍诸部时拥衆侵边迨本朝龙兴

  • 卷九 盘庚下第十一·孔颖达

    盘庚既迁,奠厥攸居,乃正厥位,定其所居,正郊庙朝社之位。○奠,田荐反。朝,直遥反。绥爰有众,曰:“无戏怠,懋建大命。安于有众,戒无戏怠,勉立大教。今予其敷心腹肾肠,历告尔百姓于朕志。布心腹,言输诚于百官以告志。○肾,时忍反。肠,徐

  • 均任第二十九·佚名

    为有宽隘,量有巨细,材有大小,则任其轻重,所处之分,末可乖也。是以万硕之鼎,不可满以盂水;一钧之钟,不可容于泉流;十围之木,不可盖以茅茨,榛棘之柱,不可负于广厦,何者?小非大之量,大非小之器,重非轻之任,轻非重之制也。以小量大,必有枉分

  • 卷一一三·邱濬

    ▲戒滥纵之失 《周书吕刑》曰:惟时苗民匪察于狱之丽(附也),罔择吉人观于五刑之中,惟时庶威夺货,断制五刑以乱无辜,上帝不蠲,降咎于苗,苗民无辞于罚,乃绝厥世。 蔡沈曰:“苗民不察于狱辞之所丽,又不择吉人俾观

  • 论语精义卷七上·朱熹

    <经部,四书类,论孟精义__论语精义> 钦定四库全书 论语精义卷七上 宋 朱子 撰 子路第十三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明道曰子路问政孔子旣告之矣及请益则曰无倦而已未尝复有所告姑使之深思也 伊川曰昔周公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七十一·澄观

    疏。九十二句定不定差别等者。疏文有二。此上标章。后前句明下别释。先释第九句文三。初标举论文。二释经文。三释论定不定义。疏谓现作下。疏释经文三受之义。疏文已具。然经部师云顺现受业其力最胜。必受生报。后报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十二·澄观

    第五经自下。第二同生众。疏谓不动真而成事者。即事理无碍为方便。如涉有不迷于空次。巧以因门契果者。即事事无碍之方便。因果交彻故疏。竖通四上等者。并如世界成就品。略言竖者。即于一处有四上故。以法性之土为三

  • 五事毗婆沙论卷上·佚名

        尊者法救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分别色品第一  敬礼佛法僧  我今随自力  欲于对法海  探少贞实义  哀慜弟子等  当释能生慧  灭愚五事论  令彼觉开发  尊者世友为益有情制五事

  • 日涉编·陈堦

    十二卷。陈堦撰。陈堦,字升也,应城(今属湖北省)人。该书采录与时令相关的故实、诗歌,按时令编次。每月一卷,先叙月令、节候,再以三十日依次叙列,故实居前,诗歌继后。书前有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巩昌知府文安纪元重刻序,指其书

  • 八贤传·储仁逊

    叙述康熙时八位贤臣匡扶社稷的故事。南开大学图书馆藏储仁逊抄本小说。共二十回。闲言少叙,话说我国大清康熙皇爷登基以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驾下有八位贤臣匡扶社稷,这八位乃系山东青州府冯阁老、山西汾州府于成龙、山

  • 杜牧之诗酒扬州梦·乔吉

    元杂剧剧本。简名《扬州梦》。乔吉撰。末本。剧演唐代翰林侍读杜牧,因公差赴豫章,在好友豫章太守张纺家宴上,见其13岁的家妓张好好,有爱慕之意,遂以瑞文锦等物及诗一首相赠。3年后,好好被扬州太守牛僧孺收为义女。杜牧又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