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百七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全唐诗卷七百七十一

宋雍【一作邕诗二首 以下爵里世次俱无考】

春日

轻花细叶满林端昨夜春风暁色寒黄鸟不堪愁里听緑杨宜向雨中看

失题

斜雨飞丝织晩风疎帘半卷野亭空荷花开尽秋光晚零落残红緑沼中

戴休珽【诗一首】

古意

穷秋朔风起沧海愁阴涨虏骑掠河南汉兵屯灞上羽书惊沙漠刁斗喧亭障关塞何苍茫遥烽递相望弱龄负奇节侠客多招访投笔弃繻【一作书】生提戈逐飞将拔劒照霜白怒发冲冠壮会立万里功视君封侯相卢鉟【诗一首】

朂曹生

桑扈交飞百舌忙祖亭闻乐倍思乡尊前有恨惭卑宦席上无憀爱艶妆莫为狂花迷眼界须求真理定心王游蜂采掇何时已祗恐多言议短长

赵?【诗二首】

琴歌

緑琴制自桐孙枝十年窗下无人知清声不与衆乐杂所以屈受尘埃欺七弦脆断虫丝朽辨别不曾逢好手琴声若似琵琶声卖与时人应已久玉徽冷落无光彩堪恨锺期不相待凤啭吟幽鹤舞时捻弄铮摐声亦在向曾守贫贫不彻贱价与人人不别前回忍泪却收来泣向秋风两条血乃知凡俗难可名轻者却重重者轻真龙不圣土龙圣凤皇哑舌鸱鴞鸣何殊此琴哀怨苦寂寞沈埋在幽户万重山水不肯听俗耳乐闻人打鼓知君立身待分义驱喝风雷在平地一生从事不因人健步窣云皆自致不辞重拂弦上尘市?不买多谗人莫辞憔悴与买取为君一曲号青春

废长行【辨其惑於无益之戏而不务恤民也】

紫牙镂合方如斗二十四星衔月口贵人迷此华筵中运木手交如阵鬬不算劳神运枯木且废为官恤惸独门前有吏吓孤穷欲诉门深抱寃哭耳厌人催坐衙早才闻此戏身先到理人似爱长行心天下安平多草草何当化局为明镜挂在高堂辨邪正何当化子作笔锋常在手中行法令莫令终日迷如此不治生民负天子张安石【有涪江集一卷今存诗二首】

玉女词

绮荐银屏空积尘柳眉桃脸暗销春不须更学阳台女为雨为云趁恼人

苦别

向前不信别离苦而今自到别离处两行粉泪红阑干一朶芙蕖带残露

蒋吉【诗十五首】

石城

系缆石城下恣吟怀暂开江人桡艇子将谓莫愁来

汉东道中

九十九冈遥天寒雪未消羸童牵瘦马不敢过危桥

高溪有怀

驻马高溪侧旅人千里情雁山山下水还作此泉声

寄进士贾希

恨苦泪不落耿然东北心空囊与瘦马羁绁意应深

出塞

瘦马羸童行背秦暮鸦撩乱入残云北风吹起寒营角直至榆关人尽闻

旅泊

霜月正高鹦鹉洲美人清唱发红楼乡心暗逐秋江水直到吴山脚下流

次青云驿

马转栎林山鸟飞商溪流水背残晖行人几在青云路底事风尘犹满衣

大庾驿有怀

一囊书重百余斤邮吏宁知去计贫莫讶偏吟望乡句明朝便见?南人

题商山修路僧院

此地修行山几枯草堂生计只缾盂支郎既解除艰险试看人心平得无

题长安僧院

出门争走九衢尘总是浮生不了身惟有水田衣下客大家忙处作闲人

次商於感旧寄卢中丞

昔年簪组隘丘门今日旌幢一院存何事商於泪如雨小儒偏受陆家恩

樵翁

独入深山信脚行惯当貙虎不曾惊路旁花发无心看惟见枯枝刮眼明

四老庙

无端舍钓学干名不得溪山养性情自省此身非逹者今朝羞拜四先生

昭君冢

曾为汉帝眼中人今作狂胡陌上尘身死不知多少载冢花犹带洛阳春

闻歌竹枝

廵堤听唱竹枝词正是月高风静时独向东南人不会弟兄俱在楚江湄

周濆【诗四首】

重门曲

憔悴容华怯对春寂寥宫殿鎻闲门此身却羡宫中树不失芳时雨露恩

山下水

背云冲石出深 山浅碧泠泠一带寒不独有声流出此会归沧海助波澜

逢邻女

日高邻女笑相逢慢束罗裙半露胸莫向秋池照緑水参差羞杀白芙蓉

废宅

牢落画堂空鎻尘荒凉庭树暗消春豪家莫笑此中事曾见此中人笑人

御定全唐诗卷七百七十一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五十一·彭定求
  蒋璨·唐圭璋
  第三折·杨景贤
  白莲集卷四·齐己
  春光·闻一多
  提要·顾瑛
  卷一·前集·朱祖谋
  卷三十七·王奕清
  卷八十三·陆游
  卷三百三十一·陈思
  卷五十一·陈思
  卷六十八·朱彝尊
  风波·闻一多
  卷五十·陈元龙
  卷四百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八十一·陈思

    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八十一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网山集【一】林亦之字学可福清人自号网山山人月鱼氏从学艾轩林光朝之门初艾轩讲学于蒲之红泉学者常数百人称高弟必曰网山艾轩卒网山继其席从游之众无异艾轩也淳

  • 韩淲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韩淲(1159—1224)字仲止,号涧泉,韩元吉之子。尝官判院。淲以诗鸣当世,与赵蕃(号章泉)齐名,号“二泉”。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

  • 卷二百四十三·列传第一百三十一·张廷玉

        赵南星 邹元标 孙慎行 高攀龙 冯从吾   赵南星,字梦白,高邑人。万历二年进士。除汝宁推官。治行廉平,稍迁户部主事。张居正寝疾,朝士群祷,南星与顾宪成、姜士昌戒弗往。居正殁,调吏部考功。引疾归。   

  • 皇清开国方略巻十二·阿桂

      太宗文皇帝【天聪三年己巳】  天聪三年春正月庚申科尔沁部长来朝  初科尔沁奥巴来朝  太祖髙皇帝赐号王谢图千以郡主妻之【见天命十一年六月】天聪  二年九月  太宗统师征察哈尔奥巴率兵掠察哈尔边境弗

  • 卷九十九中·班固

    <史部,正史类,前汉书>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九十九中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王莽传第六十九中 始建国元年正月朔莽帅公侯卿士奉皇太后玺韍上太皇太后【师古

  • 六二 吴一斋·周作人

    我们进学堂的时候,只考了一篇汉文,虽然很难,但是只此一关,过了这关便没事了。到北京练兵处考试,没有这样简单了,学科繁多倒还没有多大关系,问题是在于体格检查,在这关上我们里边就有两个通不过,因为都是眼睛近视。一个是我,一个

  • 隋纪五 炀皇帝上之下大业四年(戊辰、608)·司马光

    隋纪五 隋炀帝大业四年(戊辰,公元608年) [1] 春,正月,乙巳,诏发河北诸军五百余万穿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丁男不供,始役妇人。 [1] 春季,正月,乙巳(初一),炀帝下诏征发黄河以北各军一百多万人开凿永济渠,引沁水向南到黄河

  • 跋·李之芳

    李文襄公佐圣天子平逆藩耿精忠之乱,功在东南、勳在社稷;太常纪之、太史载之,非草茅下士所敢置笔也。惟公生平宦绩,多在吾浙。其初仕也,为金华府理刑官;其由部郎历御史台,则巡鹾两浙;嗣又奉审理盐差之狱,继又特简为浙江总督。以

  • 卷九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九十三郊社考【三】郊乾隆元年正月辛丑祈谷於上帝皇上亲诣行礼先是雍正十三年九月皇上绍登大宝仁孝方笃逾三月後羣臣以祀典上请奉谕旨郊庙大祀朕自不敢因一已孺慕之私情有缺天祖禘尝之钜典

  • 卷一·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一宋 赵汝愚 编君道门君道一上仁宗论人君之大德有三 司马光臣伏蒙圣恩不以臣无似擢臣为谏官臣自幼学先王之道意欲有益於当时是以虽在外方为他官犹愿竭其愚心陈国家之所急况今立陛下之左右

  • 225.胡维庸案件·林汉达

    明太祖是农家出身的,对农民生活多少有点了解。他即位以后,也注意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他告诫地方官员说:“现在天下刚刚安定,百姓财力困乏,好像初飞的鸟,不能拔它的毛;新种的树,不能摇它的根。”他要官员们廉洁守法,不能贪赃枉

  • 和性第三十八·佚名

    夫欧冶铸剑,太刚则折,太柔则卷。欲剑无折,必加其锡;欲剑无卷,必加其金。何者?金性质刚而锡性质柔,刚柔均平,则为善矣。良工涂漆,漆缓则难晞,急则弗牢,均则缓急,使之调和,则为美也。人之含性,有似于兹;刚则伤于严猛,柔则失于软懦,缓者悔

  • 经济文衡卷八·佚名

    宋 滕珙 撰日月类论日月所行之道答廖子晦此叚问答説望合朔日月相去逺近之义问曰天有黄赤二道沈存中云非天实有之特歴家设色以记日月之行耳夫日之所由谓之黄道史家又谓月有九行黒道二出黄道北赤道二出黄道南白道二

  • 《诗 经》·佚名

    作者:阴法鲁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过程,很清楚地说明了一个事实,即历代的新音乐都来自民间,诗歌的起源是和音乐分不开的,它的发展也往往是和音乐分不开的。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称为《诗经》,所收作品上起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

  • 高僧傳卷第九·慧皎

      梁會稽嘉祥寺沙門釋慧皎撰   神異上竺佛圖澄一單道開二竺佛調三耆域四   竺佛圖澄一   竺佛圖澄者。西域人也。本姓帛氏。少出家清真務學。誦經數百萬言。善解文義。雖未讀此土儒史。而與諸學士論辯疑滯。

  • 不空罥索陀罗尼自在王咒经卷上·佚名

    唐天竺三藏宝思惟奉 诏译  南谟啰哆那怛啰夜耶 南谟阿唎耶 阿弭哆婆耶 怛他孽多耶 南谟阿唎耶 跋嚧吉帝 失筏啰耶 菩地萨埵耶 摩诃萨埵耶 摩诃迦嚧尼迦耶 怛跌他 唵阿慕伽 钵啰底喝多[合*牛][合*牛][

  • 起信论疏笔削记卷第十五·子璇

    长水沙门子璇录一悲行中论佛本在因者。为菩萨时所行诸行。以慈悲为本。无不先以利他为首。摄化众生也。诸波罗蜜下。谓以诸度摄令附己。化令从善也。以布施摄贫穷。持戒摄毁禁等。此通二利故。维摩经云。资财无量摄诸

  • 季总彻禅师语录叙·佚名

    季总彻禅师语录叙从古有言优昙钵华三千年一度现大善知识五百世许相逢且昙华作么现知识作么逢满眼烟波难泊岸钓竿未举早先知莫道世间无骏骨追风现有季法兄师生缘南楚姓刘适陈陈君宦西粤殒于非命师白简鸣冤报仇雪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