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刻宝王三昧念佛直指序
念佛三昧所以名为宝王者。如摩尼珠。普雨一切诸三昧宝。如转轮王。普统一切诸三昧王。盖是至圆至顿之法门也。始自华严终至法华。一代时教。无不赞扬此宝王三昧。始自文殊普贤乃至永明楚石。一切菩萨圣祖。无不修证弘通此宝王三昧。而世之昧者。犹以为自性弥陀非即乐邦教主。惟心净土不在十万亿西。妄认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全不知十方法界一一无非即心自性也。可不哀哉。元末明初。鄞江有大善知识。厥名妙叶。深悯邪见。述为念佛直指二十二篇。世久失传。故云栖老人每欲见之。而不可得。神庙年间。古吴万融禅伯偶于乱书中得此遗帙。与唐飞锡法师所撰宝王论同为一编。皆云栖老人所未见也。韩朝集居士。先刻宝王论板置于云栖。予续刻此直指板留于佛日。客岁幻寓长于。有车[卄/((寮-一)-(日/小)+山)]蕃居士。秉受归戒。听讲唯识心要及南岳大乘止观。遂专心修净土行。今夏禁足九旬。执持名号。因念今时狂妄之徒薄视念佛法门。以大悲心手辑古今净土法语一册。名曰念佛须知。分为信解发愿修行证验四门。盖信愿行三乃生西之要筏。而证验则举果以劝因也。节录甫成。适予应祖堂请。重到长于。遂虚心乞予仇较可否。予曰。居士之志则善矣。但净土法语从古迄今充楹积栋。曷择其简切精到者而流通之。不尤易取信乎。以予观居士命名立科之旨。则叶师直指最为相似。何以言之。彼第一极乐依正。第二斥妄显真。第三诃谬解。乃至第八示折摄。皆居士所谓信解门也。第九劝修。即居士所谓发愿门也。第十劝戒杀。乃至第十八罗显众义。皆居士所谓修行门也。第十九一愿四义谓戒解行向。是重申以愿摄信行也。戒亦是行。解即是信。向仍是愿。一愿便具四义。四义乃满一愿。明信愿行本非条别。愿居于中而统前后。厥义彰矣。第二十示灭罪义。第二十一示列祖行。皆居士所谓证验门也。第二十二正示回向普劝往生。例同经论有流通分。从始至终。雅合居士之旨若此。居士何不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乎。于是居士踊跃欢喜再拜稽首。而谢曰。某乃知妙叶大师先得我心之所同然。又能发我之所未发也。今得奉此遗编。誓当刊布流通。用荐先人早生净土。又愿普与法界有情。决定信入此门。永不退转。请更序厥缘。以为同志者告。噫如车居士。亦可谓勇于自利利他者矣。读是书者。慎勿负此苦心也哉。
庚寅冬十有一月之吉古吴蕅益道人智旭识于祖堂幽栖寺之大悲坛右
刻宝王三昧念佛直指序
蕅益道人智旭著
夫念佛三昧名为如来胜异方便。凡圣均收。利钝悉被。以一念顿归佛海。可谓至圆至顿第一了义者也。而世之迷义徇名者。见有五逆众恶十念往生之说。反以为专摄凡劣但化钝根。可谓昧佛妙旨。谤讟深经矣。予因慨。末世行人多疑多障。难悟难开。于此深妙法门。非著事而忘理。必执理而拨事。著事者犹堪作下品生因。执理者竟沦于恶取空见。盖至此而直指之道翻成断灭深坑。非藉金錍。谁扶翳膜。爰有妙叶导师。法绍宗乘。教兴莲社。应永明角虎之记。畅宝王三昧之谈。境观并彰。纤疑悉破。阐惟心之致。依正宛然。示自性之源。感应不忒。俾达者以理融事。而理非事外。愚者亦因事入理。而事挟理功。诚除惑之前茅。生西之左券也。顾二百余年。几成废典。流通机塞。莲大师尚欲见而未能。而愿力不磨。韩居士乃从万融禅师处遘得之。予既获借读。如饫醍醐。悲劫浊之方殷。喜津梁之有在。急谋付梓以广厥传。普愿见闻随喜。种乐土之圆因。读诵思惟。证宝王之法印。转相晓悟。共脱沉沦。庶不负此希有良缘也已。
右序编录乎净信堂初集今钞出冠于篇首也
猜你喜欢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六·佚名 观农务品第十一·佚名 卷第九十五·佚名 卷四百七十六·佚名 入就瑞白禪師語錄卷之十七·明雪 禅苑蒙求拾遗标题·志明 卷第三十七·佚名 释迦如来涅槃礼赞文·仁岳 论家庭教育·印光 卷九十一·佚名 晓众生根本品第十四·佚名 佛说德护长者经卷下·佚名 法华义疏卷第十一·吉藏 大雲初分大众健度第一·佚名 十二门论·龙树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