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重刻宝王三昧念佛直指序

  念佛三昧所以名为宝王者。如摩尼珠。普雨一切诸三昧宝。如转轮王。普统一切诸三昧王。盖是至圆至顿之法门也。始自华严终至法华。一代时教。无不赞扬此宝王三昧。始自文殊普贤乃至永明楚石。一切菩萨圣祖。无不修证弘通此宝王三昧。而世之昧者。犹以为自性弥陀非即乐邦教主。惟心净土不在十万亿西。妄认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全不知十方法界一一无非即心自性也。可不哀哉。元末明初。鄞江有大善知识。厥名妙叶。深悯邪见。述为念佛直指二十二篇。世久失传。故云栖老人每欲见之。而不可得。神庙年间。古吴万融禅伯偶于乱书中得此遗帙。与唐飞锡法师所撰宝王论同为一编。皆云栖老人所未见也。韩朝集居士。先刻宝王论板置于云栖。予续刻此直指板留于佛日。客岁幻寓长于。有车[卄/((寮-一)-(日/小)+山)]蕃居士。秉受归戒。听讲唯识心要及南岳大乘止观。遂专心修净土行。今夏禁足九旬。执持名号。因念今时狂妄之徒薄视念佛法门。以大悲心手辑古今净土法语一册。名曰念佛须知。分为信解发愿修行证验四门。盖信愿行三乃生西之要筏。而证验则举果以劝因也。节录甫成。适予应祖堂请。重到长于。遂虚心乞予仇较可否。予曰。居士之志则善矣。但净土法语从古迄今充楹积栋。曷择其简切精到者而流通之。不尤易取信乎。以予观居士命名立科之旨。则叶师直指最为相似。何以言之。彼第一极乐依正。第二斥妄显真。第三诃谬解。乃至第八示折摄。皆居士所谓信解门也。第九劝修。即居士所谓发愿门也。第十劝戒杀。乃至第十八罗显众义。皆居士所谓修行门也。第十九一愿四义谓戒解行向。是重申以愿摄信行也。戒亦是行。解即是信。向仍是愿。一愿便具四义。四义乃满一愿。明信愿行本非条别。愿居于中而统前后。厥义彰矣。第二十示灭罪义。第二十一示列祖行。皆居士所谓证验门也。第二十二正示回向普劝往生。例同经论有流通分。从始至终。雅合居士之旨若此。居士何不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乎。于是居士踊跃欢喜再拜稽首。而谢曰。某乃知妙叶大师先得我心之所同然。又能发我之所未发也。今得奉此遗编。誓当刊布流通。用荐先人早生净土。又愿普与法界有情。决定信入此门。永不退转。请更序厥缘。以为同志者告。噫如车居士。亦可谓勇于自利利他者矣。读是书者。慎勿负此苦心也哉。

  庚寅冬十有一月之吉古吴蕅益道人智旭识于祖堂幽栖寺之大悲坛右

  刻宝王三昧念佛直指序

    蕅益道人智旭著

  夫念佛三昧名为如来胜异方便。凡圣均收。利钝悉被。以一念顿归佛海。可谓至圆至顿第一了义者也。而世之迷义徇名者。见有五逆众恶十念往生之说。反以为专摄凡劣但化钝根。可谓昧佛妙旨。谤讟深经矣。予因慨。末世行人多疑多障。难悟难开。于此深妙法门。非著事而忘理。必执理而拨事。著事者犹堪作下品生因。执理者竟沦于恶取空见。盖至此而直指之道翻成断灭深坑。非藉金錍。谁扶翳膜。爰有妙叶导师。法绍宗乘。教兴莲社。应永明角虎之记。畅宝王三昧之谈。境观并彰。纤疑悉破。阐惟心之致。依正宛然。示自性之源。感应不忒。俾达者以理融事。而理非事外。愚者亦因事入理。而事挟理功。诚除惑之前茅。生西之左券也。顾二百余年。几成废典。流通机塞。莲大师尚欲见而未能。而愿力不磨。韩居士乃从万融禅师处遘得之。予既获借读。如饫醍醐。悲劫浊之方殷。喜津梁之有在。急谋付梓以广厥传。普愿见闻随喜。种乐土之圆因。读诵思惟。证宝王之法印。转相晓悟。共脱沉沦。庶不负此希有良缘也已。

  右序编录乎净信堂初集今钞出冠于篇首也

猜你喜欢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六·佚名
  观农务品第十一·佚名
  卷第九十五·佚名
  卷四百七十六·佚名
  入就瑞白禪師語錄卷之十七·明雪
  禅苑蒙求拾遗标题·志明
  卷第三十七·佚名
  释迦如来涅槃礼赞文·仁岳
  论家庭教育·印光
  卷九十一·佚名
  晓众生根本品第十四·佚名
  佛说德护长者经卷下·佚名
  法华义疏卷第十一·吉藏
  大雲初分大众健度第一·佚名
  十二门论·龙树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北江诗话卷二·洪亮吉

    诗文之可传者有五: 一曰性,二曰情,三曰气,四曰趣,五曰格。诗文之以至性流露者,自六经四始而外,代殊不乏,然不数数觏也。其情之缠绵悱恻,令人可以生,可以死,可以哀,可以乐,则三百篇及《楚骚》等皆无不然。河梁桐树之于友朋,秦嘉荀粲

  • 第三十一齣~第四十齣·朱鼎

    第三十一齣 繫狱【虞美人】〔淨上〕奸雄背主心怀二。敢肆螳螂臂。将倾晋社总难支。纵自粉身效报曾何济。〔小外上〕入幕善谋。底囊多智。几将羣策屈羣雄。争奈吾王忽却经邦计。〔见介淨〕尀耐温峤背逆无状。昨已差人

  • 七言卷四十七·洪迈

      七言  禁直寄崔员外      郑 畋  银台楼北蕊珠宫夐与人间路不同在省五更春睡侣早来分梦玉堂中  初秋寓直三首  晓星独挂结麟楼三殿风高药树秋玉笛数声飘不住问人依约在东头  宿鸟翩翩落照微右台

  • 初夏一夜底印象·闻一多

    (1922年5月直奉战争时)夕阳将诗人交付给烦闷的夜了, 叮咛道:“把你的秘密都吐给他了罢!”紫穹窿下洒着些碎了的珠子—— 诗人想:该穿成一串挂在死底胸前。阴风底冷爪子刚扒过饿柳底枯发, 又将池里的灯影儿扭成几道金蛇。帖在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一·佚名

    嘉靖八年五月乙未朔南京户部奏弭灾四事一议折布言江西湖广岁解南京内府折粮绵苎布在两省州县各徵银买布起角□羊及计布所直不当所徵三分之二而转需索所费尤多宜自今计内府岁用布若干如数徵角□羊本色余每绵布折银三钱

  • 卷之二百三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三十九·温达

    <史部,纪事本末类,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三十九戊辰驾至安邉议发官兵随粮以御噶尔丹先是上谕议政诸臣曰噶尔丹窘廹东向逃窜亦未可定应发满洲绿旗兵携百日粮至郭多

  • ●序·刘衡

    今令长治民之官必悬法于其治之门曰诬告加三等越诉笞五十夫五刑之法且千未尝悬示民悬此两条何也民之相争必有曲直曲者治之以法民知曲直之有常而法之无可免虽无讼可也末世之民不争曲直而争胜负所争不遂则诬告兴诬告不行

  • 卷二百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十刑考【十六】赦宥【寛恤】【臣】等谨按刑罚者经国之大权赦宥者钦恤之旷典也罪人逃戮则废法矜疑弗释则失情义正仁育要各以时而已我朝初造革故鼎新涤瑕荡秽旧染汚俗从风丕变自时厥後列

  • 论语拾遗全文·苏辙

    予少年为论语略解子瞻谪居黄州为论语说尽取以往今见于其书者十二三也大观丁亥闲居颍川为孙籀简筠讲论语子瞻之说意有所未安时为籀等言之凡二十有七章谓之论语拾遗恨不得一质之子瞻也巧言令色世之所说也刚毅木讷世之所

  • 第六 忤合 2·王诩

    【原文】世无常贵,事无常师①。圣人常为,无不为;所听②无不听。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③。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④。反于是,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其术也,用之于天下,必量天下而与之;用之于国,必量国而与之;用之

  • 仲秋纪第八·吕不韦

    仲秋原文: 一曰:仲秋之月,日在角,昏牵牛中,旦觜巂中。其日庚辛,其帝少皞,其神蓐收,其虫毛,其音商,律中南吕。其数九,其味辛,其臭腥,其祀门,祭先肝。凉风 生,候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天子居总章太庙,乘戎路,驾白骆,载白旗,衣白衣,服白玉,食麻

  • 与康寄遥居士书(十九通)·太虚

    一寄遥居士大鉴:前者回电,谅荷察及。日前朱长者来平,晤谈多次,然以柏林寺开学,而常惺法师未回,坚邀太虚讲二星期,故须俟朱公回平,及常师来平后再可赴陕也。专此,顺候时祺!太虚启。八月廿三日。二寄遥居士鉴:叠复函电,应早荷察及。

  • 训俗遗规·陈宏谋

    五卷。清陈宏谋撰。陈宏谋辑有五部论道德和教育的著作,合称《五种遗规》。即有关社会生活的《训俗遗规》五卷,有关教育少年的《养正遗规》四卷,有关教育子女的《教女遗规》三卷和《从政遗规》两卷以及有关官箴的《在官法

  • 黄帝太乙八门入式诀·佚名

    刘师培《读道藏记》称本诀或出自唐宋前。述太乙八门入式。

  • 词综·朱彝尊

    词选集。清人朱彝尊、汪森编。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今嘉兴)人,浙派词人领袖。《词综》先由朱氏编选26卷,后又由其友人汪森增补10卷,共36卷,选辑唐、五代、宋、金、元词人659家,词2252首,蔚为大观。编者广

  • 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陈廷敬

    历代诗总集。四百八十六卷。清陈廷敬奉康熙皇帝旨编纂。陈廷敬(1639—1712)本名敬,奉旨改为廷敬,字子端,号说岩,泽州(今山西晋城)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咏物诗为中国古典诗歌之重要

  • 汉奸丑史·佚名

    《汉奸丑史》,民国时期笔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