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七)述而篇

述而不作章。

朱子曰:“张敬夫最不可得。听人说话,便肯改。如此章,他元说彼老彭何人哉,而反使吾夫子想像慕用。某与说,孔子贤于尧舜,非老彭之所及。人皆知之,自不须说。但其谦退不居,而反自比焉,且其辞气极于逊让,而又出于诚实如此。此其所以为盛德之至也。为之说者,正当于此发其深微之意,使学者反复潜玩,识得圣人气象,而因以消其虚骄傲诞之习,乃为有力。今为此论,是乃圣人鞠躬逊避于前,吾党为之攘袂扼腕于后也。他闻说即改。”今按:朱子说《论语》,如此等处,洵可谓极平实,又极深沉之至矣。

甚矣吾衰也章。

问:梦周公涉于心动否。朱子曰:“心本是个动物,夜之梦犹昼之思也。梦但得其正,何害。心存这事,便梦这事。常人便胡梦了。老氏清净家爱说一般无梦底话。”今按:朱子于《论语》一辞一事,皆经熟虑精研。孔子梦周公,连程子也不信,朱子则谓:“此正是圣人至诚不息处。然时止时行,无所凝滞,亦未尝不洒落也。故及其衰,则不复梦。”此等述说圣人心理,又是何等深切。

用之则行章。

朱子曰:“如常人,用之则行,乃所愿。舍之则藏,非所欲。是自家命恁地不得已,不奈何。圣人无不得己不奈何意思,何待更言命。”又曰:“到无可奈何处始言命。如云,道之不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今按:道之行废可言命。如曰道之不行我知之矣,此可谓之知命。至于我之用行舍藏,则即道所在,宁可有不得已无奈何之意存其间。今人多不好言命,乃反有不得已无奈何之感。

富而可求章。

朱子曰:“言义而不言命,圣贤之事也。其或为人言,则随其高下而设教,岂可以一律拘之哉。故此章之义,亦为中人而发耳。如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求之有道,得之有命,岂皆不言命乎。中人以下,其于义理,有未能安者,以是晓之,庶其易知而肯信耳。”今按:以此条通之前条,知中国人言义理,皆寓教导化育之意,有随人而异者。自与西方哲学发明一真理有不同。其果孰为真理乎,学者宜细参之。

饭疏食饮水章。

朱子曰:“乐亦在其中,此乐与贫富自不相干,是别有乐处。”又曰:“不知那乐是乐个什么物事,要人识得,这须是去做工夫,涵养得久,自然见得。”又曰:“正要理会圣人之心如何得恁地。”又曰:“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左来右去,尽是这天理,如何不快活。”今按:中国人言天理,重在日常人生之工夫上。不如西方哲学重在思辨方法上。如此条可见。今人既不在这上面来做工夫,则且莫在这上面滥肆批评。

子所雅言章。

朱子曰:“子所雅言,未及易。今人便先为一种玄妙之说。”又曰:“古之学者,只是习诗书礼乐。如易则掌于太卜,春秋掌于史官,学者兼通之,不是正业。”今按:朱子此处寥寥数言,已是深究了古代学术史而发。宁如近人治义理之学,则专归哲学一门。诗书礼乐尽置不顾。且谓讲孔子思想当治《易》,反不看重《论语》。至干历史则属另一门学问,可以全不顾及。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章。

朱子曰:“发愤便忘食,乐便忘忧,细看来,见得圣人超出乎万物之表。”又曰:“观天地之运,昼夜寒暑,无须臾停。圣人为学亦若是。从生至死,只是如此,无止法也。”今按:中国人言义理,主要在言人生。言人生,主要在言学问工夫。言学问工夫,主要在此一心。观此条,圣人有此心,我为何独不能有此心,主要学问工夫正在此。

子钓而不纲章。

或问此章之说。朱子曰:“张敬夫所论亦佳。曰,圣人之心,天地生物之心也。其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皆是心之发也。然于物有祭祀之须,有奉养宾客之用,取之有不得免焉。于是取之有时,用之有节。若夫子之不绝流,不射宿,则仁至义尽而天理之公也。使夫子之得邦家,则王政行焉,鸟兽鱼鳌咸若矣。若穷口腹以暴天物者,则固人欲之私也。而异端之教,遂至于禁杀茹蔬,殒身饲兽,而于其天性之亲,人伦之爱,反恝然其无情也。亦岂得为天理之公哉。”今按:此引张南轩之论天理人欲,亦可谓迥不寻常矣。今人治西方哲学,亦每论孔子言仁,宁有取材及此等处者。此亦居心之不同,而为学途径亦有不同,无可强为撮合也。

盖有不知而作之者章。

朱子曰:“多闻多见二字,人多轻说过了,将以为偶然多闻多见耳。殊不知此正是合用功处。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皆欲求其多也。不然则见闻孤寡,不足以为学矣。”今按:朱子之学,见疑于陆王。如此条亦是一主要处。朱子又曰:“多闻择善,多见而识,须是自家本领正。到得看那许多,方有辨别。如程先生与禅子读碑,云,公所看都是字,某所看都是理。”今按:即同是看理,亦可有不同,还是要自家本领。今人对西方一切,是见闻多了,但不妨回头来对中国自己的,亦加些见闻。此亦是功夫,才见得有本领。

仁远乎哉章。

朱子曰:“人之为学也,是难。若不从文字上做工夫,又茫然不知下手处。若是字字而求,句句而论,不于身上着切体认,则又无益。且如说,我欲仁,斯仁至矣,何故孔门许多弟子,圣人竟不曾以仁许之。虽以颜渊之贤,而尚违于三月之后。而圣人乃曰,我欲仁斯仁至。盍亦于自身体验,我若欲仁,其心如何。仁之至,其意又如何。若每日如此读书,庶几看得道理自我心而得,不为徒言也。”又曰:“读书须把自身来体取,做得去,方是无疑。若做不去,须要讲论。且如我欲仁斯仁至,如何恁地易。颜子三月不违仁,其余更不及此,又怎生得恁地难。论语似此有三四处,读论语须是恁地看方得。”今按:此条朱子教人读书为学,极亲切有味。若学西方哲学,读西方哲学书,须从其书中,字字句句,向外面去看,去求,此所谓客观。不得把自身来体取,便陷入了主观。所读书不同,所学又不同,若只把西方哲学观念来读论语,则所取处少,所舍处多。而孔子在哲学中之地位,亦未见其甚高,此亦不可不知。

文莫吾犹人章。

或问:文莫吾犹人章之说。朱子曰:“其文义集注备矣。若其所以然者,则未可以一言尽也。盖于文,言其可以及人,足见其不难。继之意,言其不能过人,又见其不必工之意。且合而观之,又见其虽不让其能,而亦不失其谦也。于行,言其未之有得,则见其实之难焉。见其必以得为效焉。见其汲汲于此,而不敢有毫发自足之心焉。一言之中,旨意反复,更出互见,曲折渊永,至于如此,非圣人而能若是哉。”今按:近人好言哲学思想,使读《论语》如此章等,必加忽视,若无甚哲学思想可言也。而朱子于此章,乃委曲分析,不厌其烦,并谓非圣人乌能若是,其重视又如此。窃意此章文字,即子贡言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以及孔子教颜子博文之文。孔子自言“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又自言“学不厌,教不倦”。则有关学文之事,孔子常以勉人,亦常以自许也。然为学不尽于博文,尚有约礼。颜子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己。”亦步亦趋,即莫吾犹人也。如有所立卓尔,然欲从之,末由也矣,此即行有未得也。则孔颜所言,如出一辙。《论语》开首第一句即曰,学而时习之。学在文,而习在行。孔子又曰:“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则孔子之教,固重在自己的一切行上。孔子又曰:“性相近,习相远。”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是其性之相近。不如丘之好学,则其习之相远。而此一境界,则可无所终了。而孔子亦不以此自足焉。西方人为学,毕生致力于哲学,则为一哲学家。其于科学文学亦皆然,此亦文之莫吾犹人也。但至于其人之行,则可绝不与其人之学相关,亦可置之不问。则孔子之不自足处,正今人认为可置不问处。孔子所自认之莫吾犹人处,即言他自己和人差不多处,则今人转轻其不如他人。即如他不能成一哲学专家。便认为孔子不如苏格拉底了。此处异同应另有一番真理,惜今人决不肯在此等处详发,则可憾耳。

若圣与仁章。

朱子曰:“不居仁圣,已为谦矣。以学不厌诲不倦为无有,又谦之谦也。至于事父母公卿一节,则又谦谦之谦也。盖圣人只见义理无穷,而自已有未到处,是以其言每下而益见其高也。”今按:朱子论此一章,正与上引论莫吾犹人章相发。孔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一边既认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另一边亦认必有好学而能知有未到处如我者。此即忠信之性,学而益深益厚之一表现也。但今人则谓义理只如我之所见,前人不足信,后生亦不足畏,义理已穷到尽如我所见,惟我独尊。人人如此,则人人不足信,人人不足畏,惟有一语,曰变曰进步。但尽变尽进步,斯亦见义理之无穷矣。而惟人之不足信,不足畏,则成一不能变不再进步处,是亦可叹矣。

猜你喜欢
  卷一·胡彦升
  第十八章 1·辜鸿铭
  卷三十八·黄伦
  尚书句解卷一·朱祖义
  卷十二·鄂尔泰
  春秋传卷六·胡安国
  一 引论·胡适
  十無盡藏品第二十二·欧阳竟无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三·玄奘
  中阿含经卷第十九·佚名
  六离合辞例释义·太虚
  呈五次中央执监会国民政府请愿文·太虚
  普曜经卷第三·佚名
  第十九卷·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六十九·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七·白居易

    钦定四库全书 白香山诗集卷二十七   歙县汪立名编後集七【律诗凡一百一首】 除苏州刺史别洛城东花 乱雪千花落新丝两鬓生老除吴郡守春别洛阳城江上今重去城东更一行别花何用伴劝酒有残莺 奉和汴州令狐令公二十二

  • 七言巻六十四·洪迈

      七言  蝉二首         子 兰  独蝉初唱古槐枝委曲悲凉断续迟雨后忽闻谁最苦异乡孤馆忆家时  衰桞蝉吟旁浊河正当残日角声和寻常不足少愁思此际闻时愁更多  太平坊寻裴郎中故宅  不语凄凉无限

  • 湖上的悲剧·田汉

    (独幕话剧)【1928年4月由南国艺术学院首演于杭州,时为未定稿,同年冬南国社在上海公演时定稿,发表于《南国半月刊》第5期。1931年4月收入现代书局版《田汉戏曲集》第四集。1954年修改,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田汉剧作

  • ●卷十八·李攸

      升降州县一   ○东京   开封府,大中祥符二年,改浚仪县为祥符县。复后唐匡城县为长垣县。建隆四年,升东明镇为东明县,以济阳镇属县。   咸平五年,升通许镇为咸平县。   ○西京   河南府,熙宁八年,省洛阳县入河

  • 竹书统笺卷三·徐文靖

    帝禹夏后氏【笺按纪年曰帝舜十四年命禹代虞事十五年帝命夏后有事于太室时禹受封为夏伯称为夏后禹有天下因以为氏也南轩通鉴前编曰禹践天子之位于韩注引通志曰禹受帝舜之禅践天子之位于安邑即韩国也此大谬矣汉志颍川阳

  • 卷之二百三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第五十六册 天命八年六月至七月·佚名

    第五十六册 天命八年六月至七月二十五日,授方吉纳以备御之职。命布哈图参将、吉思哈游击前往更换戍守南边之索海总兵官、图尔格依总兵官。命达尔札副将率兵一百,前往北辽河渡口戍守。二十五日,兆德牛录之雅尔古,原任海州

  • 第一节赠与·佚名

    第一依亲遗命、拨行酬金字立依亲遗命、拨行酬金字人刘国琳,率侄刘阿荣等,情因上年亲在之日,有谕命:语谓与邱天送兄共住数十余年,虽非同姓兄弟,当体同母之情,日后宜酬金多少与天送兄夫妻,为饮食防老之用。琳即体亲意,将铜锣湾河

  • 绎史卷一百四十一·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魏信陵君之贤【孔顺相魏附】史记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厘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厘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

  • 乾封·周绍良

    №乾封001【盖】无。【志文】大唐乾封元年岁次景寅二月戊戌朔三日庚子,圣道寺比丘尼善意灰身支提塔,弟子法闰、智慧、法滕、善静、法神等为和尚敬造。和尚生缘姓素,故立铭记。(录自《宝山灵泉寺》)№乾封002【盖

  • 杜本、张枢传·宋濂

    杜本字伯原,祖先居京兆,后徙天台,又徙临江之清江,今为清江人。杜本博学能文,江浙行省丞相忽剌..得到他递交的建议书《救荒策》,很赏识他的见解。及忽剌..进京任御史大夫,便向武宗力荐杜本。杜本被武宗召至京师。但不久,便回武

  • 秦惠王谓寒泉子曰·佚名

    【提要】 苏秦的合纵政策发生效用之后引起秦惠王的愤怒和不满,秦国开始谋划对策来应对合纵战略。于是作为连横派的核心人物张仪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大显身手。 【原文】 秦惠王谓寒泉子曰:“苏秦欺敝邑,欲以一人之智,反覆

  • 兼爱下第十六·墨子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此天下之害也。又与为人君者之不惠也,臣者之不忠也,父者之不慈也,子者之

  • 卷十一·佚名

    △诽谤品第九之馀若猗内藏,依贤圣活,愚者堕恶,犹愿邪见。昔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与数千万众前后围绕而为说法。有异比丘即从坐起。偏露右臂叉手合掌前白佛言:如来莫说休息泥洹。如来出要贤圣妙法。如来于现法中闲静

  • 佛 学·太虚

    ──十九年九月在重庆佛学社讲──久慕贵社为长江一带创立最早之佛学团体,且社员踊跃,于佛法有深切研究,将来于佛教历史必深有关系。前数年迭承邀请,无如机缘未熟,不克如约。今由歆慕而能与诸君会集一堂,共同叙谈,甚为庆幸!此

  • 卷第二十二·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卷第二十二婆薮盘豆造陈天竺三藏真谛译破说我品第九大师世间眼已闭  又证教人稍灭散不见实义无制人  由不如思动乱法自觉已入最妙静  荷负教人随入灭世间无主能坏德  无钩制惑随意行若知佛法

  • 闲情偶寄·李渔

    杂著,清代李渔撰。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是清代著名的戏曲家和戏曲理论家。《闲情偶寄》是李渔晚年写的一部杂著,全书包括《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8个

  • 潮嘉风月·俞蛟

    专述广东潮州、梅县一带的船民生活,其中用极大的篇幅记载妓女生涯,形象地展示了妓女、嫖客、鸨母之间的关系,可用作研究当时社会面貌的参考材料。这部笔记的一个特点就是文笔十分典雅古朴,在清人众多的笔记小说中独树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