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八)泰伯篇

士不可以不弘毅章。

朱子曰:“弘非止是容物,乃容得众理耳。今之学者执德不弘,才得些子道理,便自足。他说更入不得,如此则滞于一隅,如何得弘,如何胜得重任耶。”今按:西方学者崇尚专门,倘以中国语衡重,亦可谓其执德不弘。所以在西方史上,学者从不负政治重任,亦不负师道重任,其实则是不负人群大道之重任。不仅任不重,抑亦道不远。过些时,他那一套便须有另一人另一套来代替。所以我们要只说求变求新了。

兴于诗章。

朱子曰:“只是这一心。兴于诗,兴此心也。立于礼,立此心也。成于乐,成此心也。”又曰:“今岂特诗乐无,礼也无。而今只有义理在,且讲究分别是非邪正,到感慨处,必能兴起其善心,惩创其恶志,便是兴于诗之功。涵养德性无斯须不和不乐,便是成于乐之功。如礼,古人这身都只在礼之中,都不由得自家。今既无之,只得硬做些规矩,自恁地收敛。”今按:朱子此处语,也须放宽看。由屈原陶潜以下,也尽有诗。昭明《文选》及唐宋诸家集中诗,也有可兴,朱子也亲自在诗上幼年起即用着功。礼乐也非绝。朱子在后世礼上尽多讨究,并亲定了《家礼》一书。乐则最微,亦非无。朱子在此方面似用力最少。惟孔子先圣既已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朱子所谓只有义理,则从先圣先贤心上来。故孔子教其子,学诗学礼。朱子教人,则读《论语》《孟子》。此非不是,亦并不与孔子意相违。四书之教先于五经,正是理学最着精神处。但并不是有了义理,不再要诗与礼乐了。后人误解理学家,每在此等处。今日则诗与礼乐三者真全废了,则朱子此条更值注意。今人亦有言复兴文化者,则当从义理大处来兴诗兴礼兴乐才是。

民可使由之章。

或问:子谓民可使之由于是理之当然,而不能使之知其所以然者,何也。朱子曰:“理之所当然者,所谓民之秉彝,百姓所日用者也。圣人之为礼乐刑政,皆所以使民由之也。其所以然,则莫不原于天命之性,虽学者有未易得闻者,而况于庶民乎。其曰,不可使知之,盖不能使之知,非不使之知也。”又曰:“不是愚黔首,是不可得而使之知也。”又曰:“由之而不知,不害其为循理。及其自觉此理而知之,则沛然矣。必使之知,则人求知之心胜,而由之不安。甚者遂不复由,而惟知之为务,其害岂可胜言。大抵由之而自知,则随其浅深,自有安处。使之知,则知之必不至。至者亦过之,而与不及者无以异。”又曰:“某尝举张子韶之说以问李先生,曰,当事亲,便要体认取个仁。当事兄,便要体认取个义。如此则事亲事兄却是没紧要底事,且姑借此来体认取个仁义耳。李先生笑曰,不易。公看得好。或曰,王介甫以为不可使知,盖圣人愚民之意。曰,申韩黄老之说便是此意。”今按:说不可使知之非愚民,已极详尽。今人读《论语》此条,仍必主愚民说,不肯读书,亦无如之何矣。近世科学昌明,驾驶飞机者,岂尽知飞机制造之理。修理电灯者,岂尽知电灯制造之理。科学上之一事一物尚然,又何论于国家治平礼乐刑政之大。所以中国人论政,必兼言教,而又言不可使知,其理微矣。学者则不可不察。

好勇疾贫章。

或问:好勇疾贫之说。朱子曰:“胡氏曰,好勇而不疾贫,则不肯为乱。疾贫而不好勇,则不能为乱。自古乱民,皆其材力出众,而迫于饥寒者也。为人上者,其可不思制其产,厚其生乎。抑学者不幸而好勇,又不幸而贫,苟无道以持之,自行一不义,取非其有,日长月滋,其不流于跖也几希。此又学者所当自警也。”今按:近世资本主义盛行,必疾贫。又以帝国主义求为保持扩张,则必教民好勇。使国外受阻遏,则内乱必兴。又有好勇而疾贫之学者为之助长,其不致乱者几希。故中国为政者,必重制产厚生。而知仁勇三德,勇必随于知与仁之后也。今国人方慕西化,既教人疾贫,又教以好勇,其为危道亦可警矣。

大哉尧之为君章。

朱子曰:“非惟荡荡无能名也,亦有巍巍之成功可见,又有焕乎之文章可睹。”今按:庄老之论不如儒,即此一端可见。

猜你喜欢
  非相篇第五·荀况
  論衡校釋附編三·黄晖
  論衡校釋卷第十·黄晖
  提要·佚名
  管子补注卷十八·刘绩
  卷二十三·江永
  卷二十三·王道焜
  治国有道[古仪第二]·王夫之
  论语正义卷八·刘宝楠
  卷七十六·道世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玄奘
  卷第十八·李遵勖
  关于弥勒道场之谈话·太虚
  神僧传卷第一·朱棣
  大般涅槃经玄义卷下·灌顶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八·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十八地理终南山赋         【汉】班 固伊彼终南岿嶻嶙囷槩青宫触紫宸嵚崟郁律萃于霞芬暧防晻霭若鬼若神傍吐飞濑上挺修林元泉落落宻防沉沉荣期绮季此焉恬心三春之季孟夏之初天气

  • 卷八十二·志第五十八·食货六·张廷玉

        ◎食货六   ○上供采造 采造 柴炭 采木 珠池 织造 烧造 俸饷 会计   采造之事,累朝侈俭不同。大约靡于英宗,继以宪、武,至世宗、神宗而极。其事目繁琐,徵索纷纭。最钜且难者,曰采木。岁造最大者,曰织造

  • 卷一百三 天聖三年(乙丑,1025)·李焘

      起仁宗天聖三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春正月丙戌,以刑部郎中、龍圖閣待制滕涉為右諫議大夫,罷職知青州。上謂輔臣曰:「青州大藩,宜遴揀牧守,涉足以任此乎?」王欽若曰:「涉自先朝已任要劇,頃自三司副使擢居侍從,今茲委寄,必

  • 第三十七回 罢国会议员回籍 行婚礼上将续姻·蔡东藩

      却说张勋本党附袁氏,从前袁世凯任直督时,奉清廷命募练新军,所有冯、段一班人物,统是练军中的将弁,张勋亦尝与列,受袁节制。所以张勋平日,除清廷皇帝外,只服从一袁项城。辛亥革命,张勋退出南京,虽是孤城受困,敌不住江浙联军,

  • 卷之一百九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尚史卷三十五·李锴

    列传十三齐诸臣传高傒 【高荘子附】 高固【宣子】 高无咎 【子弱附】 高厚高止 【子竖高酀附】 高偃 高张【昭子】高傒者齐上卿高敬仲也【杜注国子高子天子所命为守臣】桓公十四年【荘二十二年】傒及鲁人盟

  • 通志卷四十二·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礼略第一吉礼上郊天 大雩 明堂 朝日夕月 大防【腊】灵星风师雨师及诸星等祠 方丘【神州后土附】社稷山川 籍田 先蚕郊天有虞氏禘黄帝【尔雅释天云禘大祭也虞氏冬至大祭

  • 殷琰传·沈约

    殷琰,陈郡长平人。他的父亲殷道鸾,官至衡陽王刘义季右军长史。殷琰少年时候便被文帝欣赏。享受的宠遇和琅王牙的王景文一样。开始当江夏王刘义恭征北行参军和始兴王刘浚后军主簿。接着出外当鄱陽和晋熙二郡太守,豫州治中

  • 范纯仁传·脱脱

    范纯仁,字尧夫,苏州吴县人。在他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母亲李氏梦见一小孩从月亮中坠下来,她以裙子接着,接而生下了范纯仁。范纯仁天资警悟,八岁就能讲解所学的书。因其父范仲淹而被任命为太常寺太祝。中皇..元年进士,调任武进

  • 职官一四·徐松

    兵部【宋会要】兵部主车驾仪仗、卤簿字图及千牛备身、殿中省进马名簿籍、春秋释奠武成庙申请摄事官、禘夆仪仗。又天下(名)[民]兵奏籍皆上兵部,及武举人名籍「又天下(名)[民]兵」至「武举人名籍」文字错乱,疑当作「又天

  • 前言·袁采

      袁采,字君载,宋代信安检(今属浙江)人。隆兴元年登进士第三,官至监登闻检院。曾任乐清县县令,廉明刚直,政声颇佳。  在乐清,袁采修县志十卷,又著有《政和杂志》、《县令小录》等,可惜多亡失。《世范》一书就是作者在乐清时

  • 卷五十三·佚名

    △优陀夷因缘品下尔时输头檀王。将自宫内诸眷属等。前後围绕。复将悉达太子宫内一切眷属。及将其馀外眷属等。并释童子及诸左右。复将四兵百官大臣将帅僚佐。及诸居士城邑聚落长者耆年。以显大王威势之力。并显大王神

  • 佛说四泥犁经·佚名

    东晋西域沙门昙无兰译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大泥犁。云何为四。诸比丘。提舍大泥犁。瞿波离比丘大泥犁。禘婆达兜大泥犁。末佉梨大泥犁。诸比丘。彼提舍大泥犁。身出火焰

  • 第七卷·佚名

    护摩增益品第七世尊是不空王护摩三昧耶。能成一切功德善根。能灭过现一切罪障。能破一切设睹噜等。能除一切恶毗那夜迦。能止一切恶讷瑟吒。能灭一切不吉祥相。能禳十六大地狱苦。能除八大怖畏之怖。能破一切怨诤酬难

  • 卷第十九·费隐通容

    五灯严统卷第十九南岳下十一世石霜圆禅师法嗣袁州杨歧方会禅师郡之宜春冷氏子。少警敏。及冠不事笔砚。系名征商课。最坐不职。乃宵遯入瑞州九峯。恍若旧游。眷不忍去。遂落发。每阅经心融神会。能折节扣参老宿。慈明

  • 第五 生相应·佚名

    第一 眼一~三[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若眼生住转出者,则苦生病住老死出。四~七若耳、鼻、舌、身生……者,乃至……八若意生住转出者,则苦生病住老死出

  • 秘传外科方·赵宜真

    外科著作。明代赵宜真辑,刊于洪武二十八年(1395)。书中首述医论方证,次列外科疾病36症,病形图24幅,末录李世安、李防御二氏治疔法和五痔方等。本书主要论述外科疮疡、痈疽、疔疮、痔疮的治法,并附图24幅,依图说明各种痈疽的部

  • 唐宋分门名贤诗话·佚名

    《唐宋分门名贤诗话》20卷,宋佚名撰。在中国久已亡佚,后在韩国发现朝鲜本,存10卷,并为赵钟业教授收入所编之《韩国诗话丛编》。论及中国最早的诗话类编,学术界一般认为是北宋末年阮阅《诗总》十卷。郭绍虞《宋诗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