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辨虛妄分別

虛妄分別,凡諸經論,如《楞伽》、《瑜伽》、《顯揚》、《中邊》,皆詮依他性。而以之詮一切法相,則《辯中邊論》與《辨法法性論》獨舉。藏傳彌勒五論,與奘師彌勒五論,書不相同,是大問題,訖未解決。對于此事,安能遽爾率然?然譯者既從藏譯五論,則藏人談《辨法法性》時,與《中邊》相提並論,謂其說依、圓實有,而遍計實無,如隆都喇嘛集內《慈氏五法名數錄》,即有此義,譯論者不應于此加之意歟?

《辯中邊論》談一切法法相,以非空非不空為宗,空是其無,不空詮有,蓋有無並舉也。虛妄分別有,言亂識上見、相二分是有也。于此二都無,言亂識上所無者是二取也。此中唯有空,言亂識上所有者是空性即法性也。于彼亦有此,言空性上所有者亦此亂識也。亂識從因緣有生,不從計執無生。其相如幻,其體是有,所謂其中少有亂識生是也。亂識非實有,亦非全無,許滅解脫故。謂于亂識相、見分上,擇滅二取計執,解脫二取纏縛,種種聖道許以慮托。若亂識全無,安所慮托歟?所謂有無並舉非耶?

今譯《辨法法性論》,談一切法法相,詳其趨勢,乃在無邊。蓋非有無並舉,以宗其非空非不空也。實無而現,無義唯計,無而現有,無有別非一,有無無別非異,最是有無一異一頌,則竟以全無義邊談法相也。夫談唯識,偏對外境,無其外義,而內識則唯。若談法相,則非談相之作用,而必談相之體性。體性之質實,體性之賅攝,必一一詳之。而《辨法法性論》乃詳無略有,何耶?若謂法性是有,法相止可談無邊者,何不舉法性真有、法相幻有義耶?若謂觀無乃可入真,幻有亦何礙于觀無義耶?是則談《辨法法性論》︰一、五論未解決;二、法相異《中邊》義未解決也。此論梵文不存,根本無從研核,徒憑重譯,輾轉相沿,又烏知其中所蘊何若?卻怪譯者曾不矜慎,匆匆重譯,又不署重譯之辭,而直書某某所譯。一若非譯藏文,而直譯梵文者;一若原譯摩訶 那等之責,皆可代負者。非所謂侮聖言、凌先哲、掩眾明者耶﹗

複次,分別與計度或遍計之名詞,古不區別,初無異議。至先哲玄奘法師時,則界限精嚴,不容稍混。計度或遍計義,范圍甚狹,唯六、七有;五、八則無。分別義寬,既賅六、七計度,亦攝五、八任運也。《成唯識論》周遍計度,故名遍計。安慧八識皆能遍計,所據理教不能精確,犯過重重。護法破以十義,會以三事,而計度、分別,惟攝屬第六、第七心品乃定。自是以後,辨理譯文,莫不奉為圭臬,是則計度之范圍至狹,不可概虛妄分別之全分也。《瑜伽》七分別,解家以任運分別,為五、七、八識有,余六分別,皆隨念計度所攝,計度唯六、七識有。是則必三分別,或七分別,始攝得八種識盡,所謂分別義寬也。

《辯中邊論》談分別,則悉舉五、八、六、七識。曰︰識生變似義,有情我及了。而《辨法法性論》談分別,譯者但以無義唯計為分別,又申之曰︰分別者,謂一切無唯計度耳。又引其師說,妄現為有,妄執為有,二種俱名分別者,以實一切境義唯自遍計分別故。師弟舉分別名詞,俱但舉計度一面,一若分別唯攝六、七計度,不必攝五、八不計度者。夫其談妄現妄執于義無失,而名詞有失。又使譯名詞于古時無失,于今時有失。其師是藏人,或以僻遠不讀中籍,無論矣。譯者是中土人,不讀中籍而為中國譯典,可乎哉?譯家不閑千數百年輾轉辨別、最後定為一尊之名詞,或閑故不用,而徒執先時混沌不分之名相以迷惑國人,又非所謂侮聖言、凌先哲、掩眾明者耶﹗

(選自《內學雜著》卷上,《歐陽競無先生內外學》第十一冊)

猜你喜欢
  论语集説卷四·蔡节
  陆稼书先生问学录卷之一·陆陇其
  卷三·纳兰性德
  春秋説卷三·洪咨夔
  春秋集解卷二·苏辙
  卷三十七·魏了翁
  周礼疑义举要卷七·江永
  攻权第五·尉缭
  明网菩萨光品第一·佚名
  卷三百二十五·佚名
  六度相摄品第六十九·佚名
  妙法莲华经从地涌出品第十五·佚名
  卷第十一·道宣
  复广盈君书·太虚
  大般涅槃经疏 第二十卷·灌顶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八十四·彭定求

        卷684_1 【奉和御制】吴融   岳寺清秋霁,宸游永日闲。霓旌森物外,凤吹落人间。   玉漱穿城水,屏开对阙山。皆知圣情悦,丽藻洒芳兰。   卷684_2 【和集贤相公西溪侍宴观竞渡】吴融   片水耸层桥,祥烟霭庆

  • 葛立方·唐圭璋

      立方字常之,丹阳人,徙吴兴(今浙江省)。胜仲之子。绍兴八年(1138)进士。绍兴十八年(1148),秘书省正字。二十年(1150)校书郎。历中书舍人。吏部侍郎。出知袁州。隆兴二年(1164),命知宣州,被论罢新任,依旧宫观。卒。有西畴笔耕、韵语

  • 第四折·关汉卿

    (石府尹引张千上,诗云)三载为官卧治过,别无一事系心窝。唯余故友鸳鸯会,金线池头竟若何?老夫石好问,为兄弟韩辅臣、杜蕊娘,在金线池上着他两口儿成合。这早晚不见来回话,多咱是圆和了也。张千,抬放告牌出去。(韩辅臣上,云)门上的,与

  • 卷一百五十八·列传第四十六·张廷玉

        黄宗载 顾佐 段民 章敞 吴讷 魏骥 鲁穆 耿九畴 轩輗黄孔昭   黄宗载,一名垕,字厚夫,丰城人。洪武三十年进士。授行人。奉使四方,未尝受馈遗,累迁司正。   永乐初,以荐为湖广按察司佥事。巨奸宿猾多谪戍

  • 卷六十五·志第四十一·舆服一·张廷玉

        ◎舆服一   大辂 玉辂 大马辇 小马辇 步辇 大凉步辇 板轿 耕根车后妃车舆 皇太子亲王以下车舆 公卿以下车舆 伞盖 鞍辔   有虞氏御天下,车服以庸。夏则黻冕致美。商则大辂示俭。成周有巾车、典辂、

  • ○吏部鬻官案·许指严

    吏部鬻官盖时时有之,惟庆邸时则定价招徕,明目张胆,较为显著耳。初,庆邸贿赂公行,外省官吏,几无不以贿得者。言官哗然,朝旨终不问。及振大爷之杨翠喜案出,御史江春霖辈上疏力击,反得罪官之结果,言路益愤。诸谏台会议松筠庵曰:“不

  • 卷之一百八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卷一百三·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一百三宋 赵汝愚 编财赋门理财下上神宗乞去三冗     苏 辙臣闻善为国者必有先後之次自其所当先者为之则其後必举自其所当後者为之则先後并废书曰欲登高必自下欲陟遐必自迩世未有不自

  • 卷五十七·陆宗楷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国子监志卷五十七艺文二应制二圣主临雍颂【谨序】        鄂尔泰皇帝既耤千畆越三日诏诣太学所以明教养相维用究道化也质明行释奠礼礼成御彛伦堂进儒臣阐尧典及中庸首章之防大哉皇言确然示

  • 第二篇 道的教训 第九章 自满的危险·林语堂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语译若是自满自夸,不如适时而止,因为水满自溢,过于自满的人必会跌倒。若常显露锋芒,这种锐势总不能长久保住;因为过于刚强则易折,惯

  •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九·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如来不思议品弟四之三复次佛告舍利子言。于汝意云何。地界与众生界孰为多邪。舍利子白佛言。世尊。地界非多众生界多。佛言。舍利子。如是如是。众生界

  •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十一卷·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十一卷宋代沙门慧严等依泥洹经加之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之三复次善男子。凡夫若遇身心苦恼起种种恶。若得身病。若得心病。令身口意作种种恶。以作恶故轮回三趣具受诸苦。何以故。凡夫之人无

  • 观自在菩萨心真言一印念诵法(千手千眼轨出)·佚名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 诏译  夫修行者欲念诵时。先应诵清净真言七遍。真言曰。    由诵此真言。则获得三业清净。则成以功德法水洒浴身心。则结观自在菩萨印。  二羽相叉作拳。以禅度出外直

  • 重阳立教十五论·王重阳

    道教全真派著作。金王重阳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篇分十五节,以简要文字说明全真道立教宗旨及入门修炼准则。内容可分三类。首先论述全真道士日常修习法则,包括住庵、云游、学书、合药、盖造、合道伴等节

  • 正一殟司辟毒神灯仪·佚名

    正一殟司辟毒神灯仪,撰人不详。约出于元代或明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此篇为道教灯仪之一,用于供奉五方瘟神,即东方行瘟张使者、南方行瘟田使者、西方行瘟赵使者、北方行瘟史使者、中央行瘟钟使者。内称

  • 郭氏集异记·郭季产

    志怪小说集。南朝宋郭季产撰。该书史不存目,亦不知其卷数和亡于何时,唐宋诸类书中有征引,或题撰人为郭季产。《隋书·经籍志》古史类有《续晋纪》五卷,题宋新兴太守郭季产撰。《宋书》和《南史》之《蔡兴宗传》中有前

  • 根本说一切有部略毗奈耶杂事摄颂·佚名

    一卷,唐义净译。摄略毗奈耶杂事之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