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辨二諦三性

大乘有兩輪︰曰二諦,曰三性。二諦以說法,《中論》"諸佛以二諦,為眾生說法,一以世俗諦,二第一義諦",是也。三性以立教,《密嚴》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此即是諸佛最後之教理是也。說法無二道,其極曰一真法界;立教視機感,其極曰二空所顯。既已雲一真法界矣,而複曰二空所顯者,法界法爾,唯如是真,增益固不得;法界法爾,有如是幻,損減亦不得也。不真無體,幻滅無用也。依真說法,依幻立教,此其所以立二諦複談三性歟﹗二諦詮真,克實唯遮世俗諦;三性詮幻,克實唯詮依他起性。第一義諦周遍有也,依他起性少分有也;第一義諦如實有也,依他起性如幻有也。皆有也。其為無者,二諦中俗諦無,三性中計執無也。真俗以有無判,依、圓以真幻判也。

何謂二諦克實,唯遮世俗諦耶?談二諦者,莫不依般若波羅蜜,龍樹有言︰觀一切法實相慧,名之曰般若波羅蜜,一切法實相涅 也,即第一義諦也。第一義諦有,依之以觀一切法,則凡不與第一義諦相應者,無也、非也、不也,無色聲香味觸法,乃至無智無得等也,非常非樂非我非淨等也,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等也。此豈言一切法斷滅無哉?《般若經》言︰如諸愚夫異生所執非一切法如是有故,應如無所有如是而有;若于無所有法不能了達,說為無明生死三界。《般若經》又言︰甚深般若波羅蜜多,非如是等諸法所攝,亦非不攝,如是所攝所不攝法,所有真如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如所有性,如諸如來及佛弟子菩薩所見,是謂般若波羅蜜多。是蓋言第一義諦如實而有也。其所謂無者,乃計執之俗諦無也。以計執之俗諦無,立一切法畢竟空義,文殊、龍樹、清辨等而以為宗。

何謂三性克實,唯詮依他起性耶?依他起上,若複起執,為遍計所執性,即二諦之俗諦,畢競無有;依他起上,不複起執,為圓成實性,即二諦之真諦,如實而有。于二諦外別立一性,非無如計執,非有如圓成。而亦有亦無系于一法,繼二諦而創立者,其唯依他起性乎?二分之謂識,雜以二取之謂亂。二分識上之二取亂,所謂境無識亦無也;二取亂上之二分識,所謂識體不滅之為有也。此于變似,應得詳談。變之謂能,似之謂所,似于能邊謂之為分,似于所邊謂之為取,分取相錯,字為亂識。亦有亦無,就識邊言,則所謂少分有也。此非獨影從見如空中華,本無所有也,此由先種今緣,二分變現,不可雲無也。雲何立此亂識有耶?亂識之謂染,所謂染依他也;亂去之謂淨,所謂淨依他也。諸佛立教,莫不依于染淨,有染然後有淨,去染然後得淨。若染依他無,則識本無亂,何所為去﹗去之雲何,又何淨至?唯其有染,則有纏縛,乃有解脫。縛脫對治,染去淨存,是之謂教。法爾有亂識,法爾建立有,乃諸佛方便立教之深意歟﹗以依他之染性非真有非全無,立一切法非空非不空義,彌勒、無著、護法等而以為宗。

兩宗既立,共談一義,所趣不同。如共談計執無義,二諦唯詮二取之畢競無也,三性則必詮二取之無,于二分識上有也。如詮計執,《密嚴經》言︰諸法不生滅,不斷亦不常,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去,妄立種種名,是為遍計性。又言︰諸法猶如幻如夢,與乾城陽焰、水中月、火輪雲電等,此中妄所取,是為遍計性。二諦以不義詮,唯談計執無也;三性以如義詮,必談無其執于有上也。又如共談圓成真義,若二諦邊,以真諦有對俗諦無,則有無異也;若三性邊,圓成真有對依他幻有,則依、圓同有,不以有無異,而以有上之真幻異也。兩宗既立,各詮其所詮,各極其所至。經言︰文殊觀一切法平等平等,不見山河大地,瓦礫磽確是也。經言︰若複一法超過涅 ,我亦說為如幻如化,是也。兩宗既立,各極其至,不可以相譏,法法不相知;不可以相淆,法法不相到。非彌勒不嫻《般若》,非文殊不審《瑜伽》,既各宗其宗,法相自不容或亂也。然宗雖各別,而道不相離,八萬四千門一妙清淨道故也。二諦遮執,三性詮染,宗不同也。歸極于真有,結果于涅 ,彼雲第一義諦,此雲圓成實性,道無異也。

不達斯旨,《般若》、《瑜伽》之上別立一宗,昧法平等,俯瞰群流,高居統攝,謂為融洽。理不可通,教其無據,是謂波旬,象恭滔天。一或不慎,喪慧失命,誠可哀矣﹗若欲徹底嫻《般若》、《瑜伽》于一,是唯涅 三德伊字,一語三玄,一玄三要,乃稱妙旨。須再詳談,今姑且止。故曰︰今所宜闡揚者,《般若》、《瑜伽》之教,龍樹、無著之學,羅什、玄奘之文。

猜你喜欢
  月令·戴圣
  补遗·桓谭
  青阳祖师醒世语·石成金
  卷十五【起僖公二十五年尽二十八年】·杜预
  卷七·陆九渊
  经济文衡后集卷十·佚名
  第一章 9·辜鸿铭
  卷二十三·范处义
  四  法仪·墨子
  绪 论·林语堂
  《孟 子》·佚名
  开元释教录卷第二·智升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二·玄奘
  与胡文虎君谈话·太虚
  佛说太子瑞应本起经卷下·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六十一·彭定求

        卷861_1 【登杭州秦望山】马湘   太乙初分何处寻,空留历数变人心。九天日月移朝暮,   万里山川换古今。风动水光吞远峤,雨添岚气没高林。   秦皇谩作驱山计,沧海茫茫转更深。   卷861_2 【题龙兴观壁】

  • 刘季裴·唐圭璋

      季裴(南宋馆阁录、明弘治刊八闽通志作“裴”,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作“斐”)字少度,本贯开封,八闽通志称之为福安人,当为南渡后居地。生于宣和五年(1123)。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季裴治诗赋。乾道四年(1168)除秘书丞,同年十二月

  • 元诗选三集己集目录·顾嗣立

    王参政都中(本斋集) 王府判畛 王□□畦 吕左丞思诚(仲实集) 干尚书文传(仁里漫稿) 王宣慰艮(止止斋稿) 林学士泉生(觉是集) 李参政源道(仲渊集) 杨提举敬惪(仲礼集) 陈提举德永(两峰惭草) 陈知州天锡(鸣琴集) 陈知事阳至&nbs

  • ●梦鹤轩梅澥诗钞卷三·缪公恩

    沈阳缪公恩立庄 登岱 无字碑 途中 都中晤洪稚存即留别 旅邸 春日漫成 小亭静坐 题画 题蛱蜨 春日 春阴 题平湖远眺 题晚径归樵 春行 春晴兼

  • 领罪·徐志摩

    这也许是个最好的时刻。不是静。听对面园里的鸟,从杜鹃到麻雀,已在叫晓。我也再不能抵抗我的困,它压着我像霜压着树根;断片的梦已在我的眼前飘拂,像在晓风中的树尖。也不是有什么非常的事,逼着我决定一个否与是。但我非得留

  • 卷十八·郭元釪

    钦定四库全书御订全金诗増补中州集卷十八礼部杨云翼【二十一首 补一首】云翼字之美乐平人明昌五年经义进士第一人词赋亦中乙科天资颖悟博通经传至于天文律厯医卜之学无不臻极事母孝与人交欵曲周密处事详雅而能以大节

  • 卷九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九十三卢藏用卢藏用字子潜幽州范阳人举进士不调隐居终南长安中召授左拾遗中宗朝历中书舍人黄门侍郎修文馆学士以附太平公主流驩州诗八首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开字上月重阳满中天万乘来茰依

  • 卷三百三十·列传第八十九·脱脱

        任颛 李参 郭申锡 傅求 张景宪 窦卞 张瑰 孙瑜 许遵 卢士宗钱象先 韩璹 杜纯 杜常 谢麟 王宗望 王吉甫   任颛,字诚之,青州寿光人。举进士,得同学究出身。至卫尉丞。上其文,乃赐第,擢盐铁判官。陕西铸康

  • 曲笔第二十五·浦起龙

    肇有人伦,是称家国。父父子子,君君臣臣,亲疏既辨,等差有别。盖"子为父隐,直在其中",《论语》之顺也;略外别内,掩恶扬善,《春秋》之义也。自兹已降,率由旧章。史氏有事涉君亲,必言多隐讳,虽直道不足,而名教存焉。其有舞词弄札,饰非文

  • 卷一百五十九·毕沅

      ◎宋纪一百五十九 ∷起上章敦牂正月,尽昭阳作噩八月,凡三年有奇。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   嘉定三年金大安二年,蒙古太祖五年   春,正月,庚辰朔,金太史奏:“日中有流星出,大如盆,其色碧,向西

  • 卷四十一 至道三年(丁酉,997)·李焘

      起太宗至道三年正月盡是年八月   春正月丙子,以戶部侍郎溫仲舒、禮部侍郎王化基並參知政事,給事中李惟清同知樞密院事。參知政事張洎罷為刑部侍郎。   化基寬中有度量,所在僚屬,或慢於禮者,不以介意。前知杭州,掌書

  • 卷第二百三十七·胡三省

    唐纪五十三〔起柔兆阉茂(丙戍),尽屠维赤奋若(已丑)六月,凡三年有奇。〕《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上之上》〔讳淳,改为纯,顺宗长子。通鉴书唐诸帝谥号,自玄宗已下,皆以葬陵谥册为正。帝本谥曰圣神章武孝皇帝,大中三年平河湟,始

  • 内篇·王夫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性之善征矣。故以言征性善者,知性,乃知善不易以言征也。必及乎此而后得之。诚及乎此,则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道义之门启而常存。若乍见孺子

  • 佚文篇第六一·王充

    【题解】本篇以汉武帝时发现散佚的儒家经书为话题,叙述了秦汉时期文章的盛衰史。他把儒家经书的存亡说成是文化盛衰的标志,并以此指责秦始皇“燔五经”是“厥辜深重”,颂扬了汉代“诏求亡失”的儒家经书

  • 卷第十八·佚名

    阿毗昙八犍度论卷第十八迦旃延子造符秦罽宾三藏僧伽提婆共竺佛念译四大犍度第五四大所造  是谓缘也  见谛成就自造在后净根跋渠第一四大所造入。几可见几不可见。几有对几无对。几有漏几无漏。几有为几无为。几过

  • 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语录·文益

    径山沙门语风圆信无地地主人郭凝之 编集师。讳文益。余杭鲁氏子。七岁。依新定智通院全伟禅师落发。弱龄。禀具於越州开元寺。属律匠希觉师。盛化于明州[鄖-口+刀]山育王寺。师往预听习。究其微旨。复傍探儒典。游文

  • 沙弥律仪要略增注卷上·祩宏

      菩萨戒弟子云栖寺沙门 祩宏 辑  菩提心比丘鼎湖山沙门 弘赞 注今此要略一书。乃云栖大师。於沙弥十戒经等辑出。其义切要。而文简略。以便初机沙弥习学。犹观掌果。按沙弥有三品。一。从七岁至十三岁。名驱

  • 情感的迷惘·茨威格

    《情感的迷惘》由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所作的一部小说,学生罗朗来到新的学校学习,进行有关莎士比亚文学的学术研究。凯勒教授毕生都在研究莎翁著作。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教授一直未能完成自己的关于莎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