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春秋集解卷二

宋 苏辙 撰

桓公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继故不书即位正也先君不以其道终子弟不忍即位也继故而言即位是与闻乎弑也先君不以其道终己正即位之道而即位是无恩乎先君也

三月公会郑伯于垂郑伯以璧假许田

许田所以易祊也以祊为未足而益之以璧耳曷为不言易讳之也言假有归之道焉言易则已矣凡归未有不受者也假未有不予者也郑伯之使宛来归祊也书归书入鲁郑皆罪也其以璧假许田也书假而不书予祊之谋隐公为之矣桓因而成之非专其罪也

夏四月丁未公及郑伯盟于越秋大水冬十月

二年春王正月戊申宋督弑其君与夷及其大夫孔父此弑其君与杀其大夫其言及何也由弑及之也华督杀孔父而取其妻公怒督惧遂弑殇公君子以督为有无君之心而后动于恶故先书弑其君公羊曰孔父字也其不名贤也诸侯不生名死犹名之大夫生名死而名正也孔父之死何贤而字乎且方名其君而字其臣礼乎

滕子来朝

滕尝称侯其称子王所黜也

三月公会齐侯陈侯郑伯于稷以成宋乱

成平也稷之会将以平宋乱也既而受赂立华氏故书其所以会春秋之会未有书其故者也会而书其故言非其实也襄三十年诸侯之大夫会于澶渊亦书曰宋灾故言诸侯始以宋灾为会既而无归亦非其实也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纳于大庙

郜鼎华氏之赂也华氏之赂为不可受矣而又纳之大庙甚之也

秋七月杞侯来朝蔡侯郑伯会于邓九月入杞公及戎盟于唐冬公至自唐

凡公行反而告庙则书不然则否特相会徃来称地自参以上则徃称地来称会会众词也一出而二事则或致其前或致其后致其重者也隐公之不至何也将不终为君不以告也

三年春正月公会齐侯于嬴夏齐侯衞侯胥命于蒲胥命者约言而不盟也有以相命故不可以言会未尝防血故不可以言盟

六月公会杞侯于郕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公子翚如齐逆女九月齐侯送姜氏于讙公会齐侯于讙夫人姜氏至自齐冬齐侯使其弟年来聘有年

四年春正月公狩于郎夏天王使宰渠伯纠来聘五年春正月甲戌己丑陈侯鲍卒夏齐侯郑伯如纪天王使仍叔之子来聘葬陈桓公城祝丘秋蔡人衞人陈人从王伐郑

郑世为周卿士王贰于虢故周郑交恶王以诸侯伐郑不言王及蔡人衞人陈人伐郑君臣之词也不言王以蔡人衞人陈人伐郑诸侯之师王之所得用也于是郑人及王战于繻葛大败王师射王中肩不言战王者无敌莫敢与之战也不言败讳之也

大雩

旱也得雨曰雩不得雨曰旱曷为以大言之雩上帝也天子雩于上帝诸侯雩于山川百神鲁以周公得祭上帝谓之大雩言大于诸侯也左氏曰凡祀啓蛰而郊龙见而雩始杀而尝闭蛰而烝过则书秋大雩书不时也夫龙见而雩常祀也旱雩而以常祀言之失之矣

螽冬州公如曹

六年春正月寔来夏四月公会纪侯于成秋八月壬午大阅蔡人杀陈佗九月丁夘子同生

子同桓之适长也以太子生之礼举之故书公羊曰喜有正也喜有正所以病桓也然则非病桓将不书乎谷梁曰疑故志之然则非疑将不志乎

冬纪侯来朝

七年春二月己亥焚咸丘夏谷伯绥来朝邓侯吾离来朝

八年春正月己夘烝天王使家父来聘夏五月丁丑烝秋伐邾冬十月雨雪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

祭公王之三公也王将逆后于纪而使鲁主之故祭公自鲁如纪不称使谋昏也遂继事之词也大夫出疆有以二事出者有以一事出而专继事者其书皆曰遂得失则视其实而已祭公自鲁逆王后公子遂如周及晋皆以二事出者也公子结媵而及齐宋盟专继事者也女在国称女此其称王后何也王者无外命之则成矣

九年春纪季姜归于京师

刘夏逆王后于齐不书其归此何以书鲁为之主也既曰王后矣此其称纪季姜何也自纪称之也父母之于子虽有天子后犹曰吾季姜

夏四月秋七月冬曹伯使其世子射姑来朝

诸侯相朝正也有故而使世子摄事畏大国也盖礼之变也

十年春王正月庚申曹伯终生卒夏五月葬曹桓公秋公会衞侯于桃丘弗遇

衞侯与公为会于桃丘既而背之与齐郑来战故书曰弗遇过在衞也

冬十有二月丙午齐侯衞侯郑伯来战于郎

六年北戎伐齐郑太子忽救齐大败戎师于是诸侯之大夫戍齐齐人饩之使鲁为之班鲁以周班后郑郑忽以其有功也怒故以齐衞来战于郎不称侵伐而称来战无词也郑虽主兵而先书齐衞犹以周班正之也

十有一年春正月齐人衞人郑人盟于恶曹夏五月癸未郑伯寤生卒秋七月葬郑庄公九月宋人执郑祭仲突归于郑郑忽出奔衞

祭仲有宠于郑庄公为公娶邓曼生忽故祭仲立之宋雍氏女于郑庄公曰雍姞生突雍氏有宠于宋庄公故诱祭仲而执之曰不立突将死祭仲与宋人盟以突归而立之书曰宋人执郑祭仲而继之以突之入与忽之出仲以出君易死罪之也突之不称公子何也将以为君非复臣也其曰归于郑何也凡反其国无难曰归有难曰入无难而内不喜曰复归有难而内不喜曰复入复者厌之之词也突从祭仲以归于郑则无难矣郑忽未逾年之君也未逾年之君称子不称子何也不能君也忽之为太子也齐侯将妻之忽辞人问其故忽曰自求多福在我而已大国何为及其败戎师也齐侯又请妻之固辞或问之曰无事于齐吾犹不敢而况以师昏乎故其立也国人不附大国不援以至于出奔盖未尝君也故不称子公羊曰祭仲何以不名贤其知权也忽何以名春秋伯子男一也词无所贬夫以出君为知权乱之道也故祭仲名也非字也且方名二君而可以字其臣乎嫡子称子祢先君也庶子不得称子不敢祢先君也非伯子男之谓也且虽伯子男其可一乎

柔会宋公陈侯蔡叔盟于折公会宋公于夫钟冬十有二月公会宋公于阚

十有二年春正月夏六月壬寅公会杞侯莒子盟于曲池秋七月丁亥公会宋公燕人盟于谷丘八月壬辰陈侯跃卒公会宋公于虚冬十有一月公会宋公于丙戌公会郑伯盟于武父

郑伯突也突簒其兄而立春秋以君许之何也诸侯虽以簒得苟能和其民而亲诸侯内外君之则以君书之不没其实也虽君而实簒虽簒而实君皆因其实而已不然则否不能君也衞州吁陈佗是也

丙戌衞侯晋卒十有二月及郑师伐宋丁未战于宋宋多责赂于郑公五为会以平之宋公不可故与郑师伐宋伐而言战伐而又战也不言及宋人战何也以国地则及宋人战也

十有三年春二月公会纪侯郑伯已已及齐侯宋公衞侯燕人战齐师宋师衞师燕师败绩

此战犹以郑故也先言会而后言日既会而后战会战异日也不言所战后也衞宣公未葬其子出会诸侯非礼也燕战则称人败则称师何也与齐宋序战皆称爵败皆称众也

三月葬衞宣公夏大水秋七月冬十月

十有四年春正月公会郑伯于曹无冰夏五郑伯使其弟语来盟

凡外大夫来盟于鲁内大夫涖盟于他国皆盟其君也大夫而盟其君礼乎礼诸侯不亲盟于他国大夫即盟于他国非敌君也虽盟其君可也

秋八月壬申御廪灾乙亥尝

御廪者粢盛之所藏也壬申灾而乙亥尝书不害也然而周之八月非尝之时也公羊曰御廪灾不如勿尝而已矣灾而为害则不尝若灾而不害而可以勿尝乎事之不可以意推者当从史左氏史也

冬十有二月丁巳齐侯禄父卒宋人以齐人蔡人衞人陈人伐郑

凡师能左右之曰以齐桓晋文之用诸侯不言以何也公用之也诸侯而用诸侯则言以私用之也用之以公则人自用也用之以私则我用之也

十有五年春二月天王使家父来求车三月乙未天王崩夏四月己巳葬齐僖公五月郑伯突出奔蔡

诸侯不生名突之名失地也突将杀祭仲不克而出诸侯之出奔必有出之者矣言其出不言其出之者何也君实有国而出于臣臣虽有罪而君至于失国自取之也然则弑君何以称臣弑君之罪重于出君也

郑世子忽复归于郑

忽尝为君矣其出也称郑忽其复归也称郑世子忽何也于其出言其不能君也于其复归言其所恃以反国者惟世子也舍是无足以归者矣突既出则忽之归无难矣然而郑人之所不喜也

许叔入于许

郑庄公之入许也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以居许东偏使其大夫公孙获居许西偏许叔因郑乱以入于许犹有郑难焉故曰入叔之不称公子将为君也不名而字无与争国者也凡将君而非争者皆字许叔蔡季是也

公会齐侯于艾邾人牟人葛人来朝秋九月郑伯突入于栎

称入忽在内难之也公羊曰何以不言忽之出奔忽之为君微也祭仲存则存矣祭仲亡则亡矣夫突入于栎未入于郑忽未尝奔也而何以书之

冬十有一月公会宋公卫侯陈侯于袲伐郑

地而后伐既会而后伐也谷梁曰疑词也非其疑也盖以为伐突以正忽也夫突在栎不在郑伐郑非伐突也乃所以救突也公羊谷梁之妄若是者众矣不可胜非也故各非其一而已

十有六年春正月公会宋公蔡侯衞侯于曹夏四月公会宋公衞侯陈侯蔡侯伐郑秋七月公至自伐郑冬城向十有一月衞侯朔出奔齐

衞宣公烝于夷姜生伋子属之右公子为之娶于齐而宣公取之生寿及朔属寿于左公子宣姜与朔构伋子使齐盗杀之幷及寿子故二公子怨惠公而立公子黔牟惠公出奔

十有七年春正月丙辰公会齐侯纪侯盟于黄二月丙午公会邾仪父盟于趡夏五月丙午及齐师战于奚六月丁丑蔡侯封人卒秋八月蔡季自陈归于蔡

季之不称公子将为君也不名而字无与争国者也自陈陈奉之也

癸巳葬蔡桓侯

葬未有不称公者此其称侯何也传失之也或曰周衰诸侯不请谥于天子故葬则称公蔡桓之称侯请之天子也夫诸侯既没不请于天子而称公非礼也然则鲁君生而称公诸侯之大夫皆称公子亦非礼乎臣子之于君极其尊而称之礼也诸侯葬而鲁徃会从其臣子而称公亦可谓礼矣

及宋人衞人伐邾冬十月朔日有食之

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于泺公与夫人姜氏遂如齐

非礼也泺之会公实与姜氏行其不言公与夫人姜氏会齐侯于泺夫人不会也谷梁曰夫人伉也夫人虽伉而与于会可以不书乎虽不伉而不与于会其可书乎其不言及何也及上下之词也与不相属也所以恶夫人也

夏四月丙子公薨于齐

齐侯通于姜氏使彭生戕公不言戕讳之也公薨不地故也此其言齐何也在外不可不言也

丁酉公之丧至自齐秋七月冬十有二月己丑葬我君桓公

猜你喜欢
  里仁篇·孔子
  量知篇第三十五·王充
  卷四【起桓公元年尽二年】·杜预
  卷八·高士奇
  卷三十二·李明复
  卷六十八·乾隆
  法禁第十四·管仲
  卷六十四·李光地
  卷五·顺治
  僖公·僖公十三年·左丘明
  《论 语》·佚名
  劝助品第十三·佚名
  卷四百七十四·佚名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九·佚名
  从地理上交通的中心说到国家社会佛法的中心·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三·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十三翰林院检讨朱彛尊编镏 炳【四首】炳字彦昺以字行鄱阳人朙初献书任中书典籖岀为大都督府掌记有春雨轩集【杨防夫云彦昺诗音节甚古琅然汉魏之音 危太朴云彦昺驰骋戎马决胜筹帷有古烈士风故其

  • 竹斋诗集巻二·裘万顷

    宋裘万顷撰五言律诗雨后秋事雨巳毕秋容晴为妍新香浮防防余润溢潺湲机杼蛩声里犁鉏鹭影邉吾生一何幸田里又丰年凉风凉风几时动日暮巳秋声稍稍月华白纷纷林影清予懐元不恶世事巧相撄所愿西成后边头息戍兵用郑浮梁韵简圜

  • 任城陈萧王传第十九·陈寿

    任城威王彰,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太祖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

  • 越绝卷第四·袁康

      越绝计倪内经第五   昔者,越王句践既得反国,欲阴谋吴。乃召计倪而问焉,曰:“吾欲伐吴,恐弗能取。山林幽冥,不知利害所在。西则迫江,东则薄海,水属苍天,下不知所止。交错相过,波涛浚流,沈而复起,因复相还。浩浩之水,朝夕既有

  • 第九十六回 犯乘舆围攻紫寨 造迷楼望断红颜·蔡东藩

      却说涿郡贼卢明月,虽然败死,上谷贼王须拔,复自称漫天王,据地称燕国,更有贼渠魏刀儿,自称历山飞,彼此各拥众十万,北连突厥,南掠燕赵。炀帝闻盗贼扆起,户口逃亡,乃诏百姓各徙入城,就近给田。郡县驿亭村坞,概令增筑城垒,随时加防

  • 第十一回 做生日云栖设坛 发死昏佛龛看戏·陈蝶仙

    却说胡府自散米之后,已届年节,外面各友都只顾了账目,里面各房只顾了热闹。咱一支笔也就记不了这许多,便记也只不过是赏灯开宴等事。也是部部书里所有,人人心里想得到的事。惟庆余堂里看灯的一节,是从十三日上灯起,直至十七日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六十八·佚名

    正统五年六月辛未朔遣中官祭中霤之神○云南呵吒力僧纲司土官都纲李久广东阳春县猺老黄汉山等俱来朝贡马赐袭衣钞绢有差○德州等卫达官指挥佥事满哥卜花副千户脱罕沙在宁夏为总兵官乡导至是贡马至京以边境宁靖乞还原卫

  • 一一一四 闽浙总督雅德奏覆本年缴换《通鉴纲目续编》十部折·佚名

    一一一四 闽浙总督雅德奏覆本年缴换《通鉴纲目续编》十部折乾隆五十年十月二十八日闽浙总督兼署福建巡抚臣雅德跪奏,为遵旨查缴《通鉴纲目续编》,恭折奏闻事。案奉上谕:《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义》各条,于

  • 五代后梁纪·张居正

    唐昭宣帝之后为后梁。朱温初为黄巢所署同州防御使,举州降唐,懿宗赐名全忠。全忠后弑昭宗于椒殿,立辉王柷为太子,即位为昭宣皇帝。朱全忠进封梁王,加九锡,吞噬诸镇,卒灭唐室。太祖太祖皇帝,名温,姓朱氏。初从黄巢为盗,既而降唐,赐

  • 黄子澄传·张廷玉

    黄子澄,名..,以字行世,分宜人。洪武十八年(1385)会试第一。由编修进升为修撰,在东宫伴读,屡升至太常寺卿。惠帝为皇太孙时,曾坐在东角门对黄子澄说“:诸王位尊辈高,拥有重兵,且多不法,怎么办呢?”黄子澄回答说:“诸王的护卫兵,只足

  • 附录:关于已故皇太后·辜鸿铭

    致《字林西报》编辑的信编辑先生:最近在这个国家举国同悲之日,贵刊上所发表的那篇文章和短评,谈到刚刚去世的皇太后陛下的那些话,在我看来是如此的冷酷,充满敌意和难听之至。因此,我感到不得不对它提出抗议。一个自然史的教

  • 序·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圣祖仁皇帝圣训序自古圣人诞受天命为下民君师必亶聪明睿智之资首出乘乾以绥猷而立极凡其经纬万端敷之彞训者罔不深切着明炳日星而章云汉典谟所载雅颂所陈唐虞三代之隆有如一辙钦惟皇祖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

  • 卷一百九十·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九十 朱批巩建丰奏摺 雍正五年十月十三日提督云南等处学政右春坊右中允【臣】巩建丰谨 奏为恭谢 天恩事雍正五年九月十九日据云贵督【臣

  • 卷五十七·徐天麟

    钦定四库全书西汉会要卷五十七宋 徐天麟 撰兵二教阅武帝太初二年令天下膢五日【本纪如淳曰立秋貙膢伏俨曰膢音刘刘杀也师古曰续汉书作貙刘膢刘义名通耳汉仪注云立秋之日斩牲於郊东门外以荐陵庙武官肄兵习战阵之仪斩

  • 卷四·朱鹤龄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埤传卷四呉江朱鹤龄撰夏书禹贡孔疏当时水土既治史即録此篇其初必在虞书之内盖夏史抽入夏书或仲尼始退其第禹敷土 奠高山大川马端临曰尧时禹别九州舜摄位分十二州禹后又复为九左传称有夏贡金九牧铸九

  • 弘覺忞禪師北遊集卷第三·道忞

    門人真樸編次奏對別記上上一日同師坐次,侍臣抱書一束,約十餘本,置 上前。上因語師曰:「此朕讀過底書,請老和尚看看。」師細簡一遍,皆左

  • 伊犁略志·佚名

    (清)佚名撰,管兴才译,纪大椿整理。本书原为锡伯文抄本,成书年代未署,从内容看应是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以后作品。内容主要是记载乾隆中叶以降,驻防伊犁的满营、索伦营、锡伯营、厄鲁特营、绿营的建置,驻防官兵的待遇,伊犁的

  • 卜魁纪略·英和

    边疆地理著作。清英和(1771—1840)纂。一卷。英和原名石桐,字树琴,号煦斋,索绰络氏,满洲正白旗人。乾隆进士, 授编修,官至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道光八年(1828)流放黑龙江,九年纂成是志,系《卜魁城赋》自注语汇辑成约三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