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九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如来不思议品弟四之三

复次佛告舍利子言。于汝意云何。地界与众生界孰为多邪。舍利子白佛言。世尊。地界非多众生界多。佛言。舍利子。如是如是。众生界多。舍利子。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众生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乃至普及诸有情界。于一刹那一腊缚一须臾顷。无前无后。悉得人身。即彼如上得人身者一切众生于一刹那一腊缚一须臾顷。悉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即彼一切所成诸佛如来。一一如来现前所化各有千头。而一一头各有千面。其一一面各有千舌。是诸如来。具足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无碍辩才。舍利子。而彼如来。同共称赞如来所有戒波罗蜜多及戒蕴功德。经俱胝那庾多劫。而悉不能得其边际。又舍利子。一佛如来戒蕴功德无有边际。如是诸佛如来戒蕴功德。无上大慧解入辩才。乃至入大涅盘。于其中间皆悉同等。何以故。于无性中起有性思议。是故如来戒蕴功德无上大慧最胜辩才。无量无数无有边际与虚空等。舍利子。且置如上所说一三千大千世界。乃至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普遍十方殑伽沙数等诸世界。一切众生于一刹那一腊缚一须臾顷。悉得人身。乃至悉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总略广说。乃至于无性中起有性思议。是故如来戒蕴功德无上大慧最胜辩才。无量无数无有边际与虚空等。何以故。如来已得最上波罗蜜多。圆满清净戒波罗蜜多故。

复次舍利子。我今复以显明事相。宣说如来定波罗蜜多。汝乐闻不。舍利子白佛言。世尊。今正是时愿佛为说。令诸苾刍闻所说已信奉受持。佛言。舍利子。后时后分当有七日出现世间。于彼时中。三千大千世界。炎炽遍炎炽极遍炎炽都一焰聚。彼时如来。若行若住若坐若卧。具有十种希有之法现彼地方。何等为十。一者地平如掌。是为第一希有之法。二者于彼时中。三千大千世界。炎炽遍炎炽。极遍炎炽都一焰聚。彼时如来。若行若住若坐若卧。彼地方中。悉无荆棘涌出金宝。是为第二希有之法。三者于彼三千大千世界炎炽遍炎炽极遍炎炽。都一焰聚。彼时如来若行若住若坐若卧。其地广阔如来受用。是为第三希有之法。四者于彼时中。三千大千世界。炎炽遍炎炽极遍炎炽都一焰聚。彼时如来。若行若住若坐若卧。彼地方中。自生异草青润柔软右旋宛转。如迦唧邻那宝。复有妙香。是为第四希有之法。五者于彼时中。三千大千世界。炎炽遍炎炽极遍炎炽都一焰聚。彼时如来。若行若住若坐若卧。彼地方中。自然涌出八功德水。所谓一冷二轻三软四香五美六清七饮时无厌八多饮无患。如是具足八功德水。是为第五希有之法。六者于彼时中。三千大千世界。炎炽遍炎炽极遍炎炽都一焰聚。彼时如来。若行若住若坐若卧。彼地方中。有清凉风自然吹触。舍利子。譬如夏月盛热之时。人极疲倦时。或有人往诣殑伽河岸。承彼清凉渐入河中。澡沐身体去除热恼。乃得轻安调畅适悦。出河在岸往复经行。其去不远见大树林。青润蓊郁枝叶扶疏。影癊清虚周匝垂覆。其中殊丽。宛如珠宝间错严饰。是人即时诣彼林所安详而坐。四面凉风散来吹触。舍利子。如来亦复如是。以宿善业果报。焕明清净凉风自然吹触。是为第六希有之法。七者于彼时中。三千大千世界。炎炽遍炎炽极遍炎炽都一焰聚。彼时如来。若行若住若坐若卧。彼地方中。自然而有水生诸华。所谓优钵罗华。钵讷摩华。俱母陀华。奔拏利迦华等。是为第七希有之法。八者于彼时中。三千大千世界。炎炽遍炎炽极遍炎炽都一焰聚。彼时如来。若行若住若坐若卧。彼地方中自然而有陆生诸华。所谓阿帝目讫多华。瞻波迦华苏摩那华。嚩利尸迦华。阿输迦华。波吒罗华。迦兰尼迦华。多啰尼华等。如是等华色香具足。是为第八希有之法。九者于彼时中。三千大千世界。炎炽遍炎炽极遍炎炽都一焰聚。彼时如来。若行若住若坐若卧。彼地方中如金刚所成。坚固牢实而无破坏。是为第九希有之法。十者于彼时中。三千大千世界。炎炽遍炎炽极遍炎炽都一焰聚。彼时如来。若行若住若坐若卧。彼地方中。见有殊妙宝塔出现。一切天人。若魔若梵。沙门婆罗门等。瞻礼供养。是为第十希有之法。舍利子。如是十种希有之法。于彼地方次第出现。以其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于法界性善觉了故。随其色相入三摩地。住等引心纯一乐受。经殑伽沙数等劫。谓如食顷。如来于三摩地无所坏失。舍利子。如来在定住。经一劫或百劫。千劫百千劫。一俱胝劫百俱胝劫。千俱胝劫百千俱胝劫。百千俱胝那庾多劫。后从定起。何以故。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已得最上波罗蜜多故。而彼最上波罗蜜多者。具大神通。有大威德。得大自在。是故如来圆满具足。舍利子。如彼非想非非想天中天子生已缘一境住。谓识所缘。经八万四千劫。而识不于余识所转。乃至寿限尽时即当趣灭。舍利子。如来始于初夜分中。证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于中夜分入大涅盘。于其中间而不坏灭三摩地法。如来在定无心可转。无心所行。无心伺察。无心遍行。无心可增。无心可减。无心散乱。无心可高。无心可下。无心摄护。无心隐密。无心随顺。无心违背。无心沉下。无心动转。无心喜悦。无心爱箸。无心分别。无心离分别。无心计度。无心随识流转。无心依止眼耳鼻舌身意。无心依止色声香味触法。无心于彼法中行。无心于彼智中行。无心于彼过去观察。无心于彼未来观察。无心于彼现在观察。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如是安住三摩地中。心无少法而可生起。然于一切法中。以无碍知见。而常随转都无发悟。如来离心意识。于定分位亦不减失。复常施作一切佛事。然无发悟。

尔时世尊。重明斯义。说伽陀曰。

佛于无量百千劫遍三有中修道行

戒闻定忍无散心圆成无上菩提果

佛善业果报如是超胜世间戒清净

无戏论垢净如空十力净戒虚空等

佛于初夜成正觉后于中夜入涅盘

佛无心行无遍行于诸寂定无减失

十力戒蕴亦无减神力解脱分亦然

百千劫中住一心佛无分别离分别

佛于如空定境界三义转佛无碍智

心意伺察不遣除佛子信解佛十力

舍利子。如是等法。住信菩萨应于如来戒定法中。信解清净超越分别离诸疑悔。后复生起身喜心喜适悦之相。发希有想。

复次舍利子。云何名为住信菩萨于佛如来神足通力信解清净乃至发希有想。舍利子。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常所宣说。尊者大目乾连于声闻苾刍众中神通第一。于彼菩萨众中。若以声闻神通同等较量。我不见有声闻神通与菩萨等者。若以菩萨神通与佛神通同等较量。我不见有菩萨神通与如来神通而相等者。彼诸菩萨常作是念。如来神通不可思议。我等发勤精进。愿求成办如来神力。复次舍利子。我今复以喻说。发明如来神通智力。汝乐闻不。舍利子白佛言。世尊。今正是时愿佛为说。令诸苾刍闻所说已信奉受持。佛言。舍利子。于汝意云何。大目乾连有大神通邪。舍利子白佛言。世尊。我亲闻佛说亲所听受。大目乾连于声闻苾刍众中神通第一佛言。舍利子。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一切声闻彼彼神力。皆与大目乾连神力同等。犹如稻麻竹[竺-二+韋]甘蔗丛林。如是同等如是色相。所有一切声闻功德威势精进力。能神通变化随所表示。比佛如来。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一俱胝分不及一。百俱胝分不及一。千俱胝分不及一。百千俱胝分不及一。算分数分及譬喻分。乃至乌波尼杀昙分。皆不及一。何以故。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已得最上波罗蜜多故。舍利子。如来以神通力。于此地中置一芥子。以佛如来加持力故。彼诸声闻一切威势神通力能而悉不能举彼芥子。复不能动一毛端量。何以故。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已得最上波罗蜜多及神通波罗蜜多故。舍利子。且置上说。此三千大千世界。乃至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普遍十方殑伽沙等一切世界。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彼诸众生。一时皆得声闻之果具大神通。悉如大目乾连。彼诸声闻同以威势力能神通变化。而悉不能举动芥子一毛端量。何以故。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已得最上波罗蜜多及神通波罗蜜多故。具大威德。有大神通。得大自在。尔时世尊。复告尊者舍利子言。汝昔曾闻。风灾劫时有大风起。名毗蓝婆。振吼吹击此三千大千世界。须弥山王。铁围诸山。大铁围山等。及四大洲。至八万洲。彼彼大海吹鼓高起。流散周遍一由旬量。舍利子白佛言。世尊。我昔亲闻如来宣说如是等事。佛言。舍利子。风灾劫时大风吹击此三千大千世界。须弥山王。及诸山大海。吹鼓高起破坏流散周遍一切。乃至无数百千由旬分量。地居诸天。亦悉飘鼓流散周遍。尘尚不见。况山石等。所有夜摩天中诸宫殿等。飘鼓破坏流散周遍。尘尚不见。何况宫殿。彼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众天梵辅天梵会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如是等天诸宫殿等。飘鼓破坏流散周遍。尘尚不见。何况宫殿。舍利子。如是大风飘鼓吹击。尔时如来。所有妙衣不能损动一毛端量。况复衣角。所以者何。以佛如来不思议神力不思议缘不思议所行不思议大悲悉具足故。舍利子。当彼大风飘鼓之时。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周遍十方殑伽沙等。一切世界大风不止。是时如来。举以指端指大风轮。即时大风皆悉止息。此是如来神通智力。无所减失不思议故。舍利子。彼住信菩萨应于如来神通智力信解清净超越分别离诸疑悔。后复生起身喜心喜适悦之相。发希有想。

尔时世尊。重明斯义。说伽陀曰。

所有三界诸众生皆作声闻具智慧

与大目连智皆同悉具神通波罗蜜

如来于此地方中置一芥子极微小

彼彼一切现神通而悉不能为举动

所有殑伽沙数等十方一切世界中

毗蓝婆风振击时普遍诸方皆吹鼓

当彼如是大风起佛上妙衣悉举示

不能动其一毛端由佛神力不思议

大风吹击极猛恶牟尼举一毛端量

神力能止大风轮无边广大虚空等

舍利子。住信菩萨应于如来如是神力。信解清净乃至发希有想。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九

猜你喜欢
  卷第二(弥沙塞)·佚名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玄奘
  戒杀放生文序(附)·周梦颜
  佛说处处经·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十一卷·宝亮
  得无垢女经全文·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九·唐慧琳
  坐禅品第五·释法海
  一字顶轮王念诵仪轨·佚名
  卷第十七(弥沙塞)·佚名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第七卷·宗泐
  法华义记卷第六·法云
  绝余编卷二·智旭
  卷二十七(曼陀罗译)·佚名
  卷二·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蠲戏斋诗话(三)·马一浮

      读《三百篇》须是味其温厚之旨,虚字尤须着眼,如“庶几夙夜”之“庶几”字,“尚慎旃哉”之“尚”字,意味均甚深长。又如“大夫夙退,无使君劳”、“缁衣之宜兮&

  • 五集卷二十七·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二十七古今体二十五首【丁未一】丁未元旦五旬有二纪年始久敬益深勑念中喜爆声声鸣达曙祥曦昈昈朗昇东春秋望八余三载宵旰勤民朂一躬盥漱瓣香无别冀??惟是祝绥丰元

  • 第五十出 小七递简·佚名

    【临江仙】(旦)忆着情人★(左人右再)奈何,鸳鸯拆散讨无伴。(贴上)障般苦,冥日割,横在心头★(左人右再)得花。(旦)忆着情人隔值方?四壁虫蛙(★(左虫右道))畏听闻。小七只去未见返,枉屈冥日割心肠。(贴)哑娘莫苦发业。官

  • 卷八十三 晉紀五·司马光

      起屠維協洽(己未),盡上章涒灘(庚申),凡二年   孝惠皇帝元康九年(己未、二九九年)   春,正月,孟觀大破氐衆於中亭,獲齊萬年。   太子洗馬陳留江統以為戎、狄亂華,宜早絕其原,乃作徙戎論以警朝廷曰:「夫夷、蠻、戎、狄,地在

  • 卷五十三·黄以周

      钦宗   △靖康元年(丙午,一一二六)   1、二月,(案:《四史朔闰考》:是月丁酉朔。) 丁酉,李纲、郑望之至虏营,金先遣纲归。是夜,宣抚司都统制姚平仲率步骑万人劫金寨,以败还。初,种师道以“三镇不可弃,城下不可战。朝廷姑坚守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六·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二十四景泰二年秋七月丁酉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 帝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门之神○赏巡按浙江监察御史谢骞布政使杨瓒等钞彩叚绢布有差以擒获贼首陶得二杨毛功也○给游击将军署都督雷通官军马六百匹狭西延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四十四·佚名

    万历二十年正月壬戌朔 上不御殿免百官朝贺二辅臣诣宫门行叩头礼赐上尊珍馔○甲子 宣宗章皇帝忌辰遣官祭 景陵○丁卯孟春享 太庙遣公徐文璧恭代○升宣府坐营中军张三纲充大同东路参将○庚午革神机副将任大同佐击方

  • 贾饣束传·欧阳修

    贾饣束的字叫子美,是河南府人。他小时候是孤儿,客居在长江、淮河之间。他叔父贾全任浙东观察使,他去依靠贾全,贾全特别器重赏识他,对他很好。他后来考进士中了优等,名望很高。又考贤良方正中了优等,被任命为渭南县尉、集贤殿

  • 卷第十七·佚名

    續日本紀卷第十七〈起天平十九年正月、盡天平勝寶元年十二月〉」從四位下行民部大輔兼左兵衛督皇太子学士臣菅野朝臣眞道等奉勅撰。」天璽國押開豊櫻彦天皇〈聖武天皇〉十九年春正月丁丑朔。廢朝。天皇御南苑宴侍臣。

  • 明鉴易知录卷十三·吴楚材

    明纪熹宗哲皇帝编 丁卯,七年,春正月,我大清太宗文皇帝天聪元年。编 削翰林陈仁锡、文震孟、郑鄤籍。拟孙文豸罪,坐斩。纪 文豸,仁锡戚也,尝作策论嘲时,魏忠贤知之,因诬文豸造妖言,谤朝政,置重辟。所指妖言者,则韩愈原道篇、钦

  • 贫富第十七·桓宽

    大夫曰:“余结发束修年十三,幸得宿卫,给事辇毂之下,以至卿大夫之位,获禄受赐,六十有余年矣。车马衣服之用,妻子仆养之费,量入为出,俭节以居之,奉禄赏赐,一二筹策之,积浸以致富成业。故分土若一,贤者能守之;分财若一,智者能筹之。夫白

  • 第十三章 2·辜鸿铭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 “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辜讲孔子的另一位学生(冉雍)在孔子祖国(鲁国)一个权贵(季氏) 家当差,他问孔子,如何引导国家政府。孔子回答:“把政府

  • 卷二百二十一·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百二十一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宾礼二天子受诸侯朝周礼春官司服公之服自兖冕而下如王之服侯伯之服自鷩冕而下如公之服子男之服自毳冕而下如侯伯之服孤之服自希冕而下

  • 卷第二十·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卷第二十婆薮盘豆造陈天竺三藏真谛译分别慧品之二说一切凡夫及圣人。由通义于一切智修诸德已。十八不共得佛法。谓力等。此法唯佛世尊一人。于尽智生时已至得得修。非于余人。今当说。何者。十八。偈

  •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八卷·世友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八卷尊者世友造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辩摄等品第六之四正见云何。谓圣弟子等。于苦思惟苦。于集思惟集。于灭思惟灭。于道思惟道。无漏作意相应。于法简择极简择最极简择。解了等了遍了近了。

  • 法界次第初门卷下之上·智顗

        陈隋国师智者大师撰  四弘誓愿初门第四十一  一未度者令度 二未解者令解 三未安者令安 四未涅槃者令得涅槃  次十二因缘。而辩四弘誓愿者。上二卷所出法门。或是凡夫共法。或与二乘同有。并未明菩萨

  • 标准与尺度·朱自清

    论文集。朱自清著。1948年4月文光书局出版。收论文22篇。作者在《自序》中说:“本书收的文章很杂,评论,杂记,书评,书序都有,大部分也许可以算是杂文吧,其中谈文学与语言的占多数。”书内关于文学的论文有:《什么是文

  • 庾子山集·庾信

    十六卷。北周庾信撰,清倪璠注。倪璠字鲁玉。浙江钱塘 (今杭州)人。康熙四十四 (1705)年举人。官内阁中书舍人。见闻博洽,好为骈体文,又长于史学。著有《神州古史考》、《方兴通志文》及《补辽金元三史艺文志》。此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