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妙法莲华经从地涌出品第十五

尔时他方国土诸来菩萨摩诃萨,过八恒河沙数,于大众中起,合掌作礼、而白佛言:‘世尊,若听我等、于佛灭后,在此娑婆世界,勤加精进,护持、读诵、书写、供养、是经典者,当于此土而广说之。’尔时佛告诸菩萨摩诃萨众:‘止,善男子,不需汝等护持此经。所以者何。我娑婆世界、自有六万恒河沙等菩萨摩诃萨,一一菩萨、各有六万恒河沙眷属,是诸人等,能于我灭后、护持读诵广说此经。’ 

佛说是时,娑婆世界三千大千国土,地皆震裂,而于其中,有无量千万亿菩萨摩诃萨、同时涌出。是诸菩萨,身皆金色,三十二相,无量光明,先尽在此娑婆世界之下、此界虚空中住。是诸菩萨、闻释迦牟尼佛所说音声,从下发来。一一菩萨、皆是大众唱导之首,各将六万恒河沙眷属,况将五万、四万、三万、二万、一万、恒河沙等眷属者,况复乃至一恒河沙、半恒河沙、四分之一、乃至千万亿那由他分之一,况复千万亿那由他眷属,况复亿万眷属,况复千万、百万、乃至一万,况复一千、一百、乃至一十,况复将五、四、三、二、一、弟子者,况复单己、乐远离行,如是等比、无量无边,算数譬喻所不能知。 

是诸菩萨从地出已,各诣虚空七宝妙塔多宝如来、释迦牟尼佛、所,到已、向二世尊头面礼足、及至诸宝树下师子座上佛所、亦皆作礼,右绕三匝,合掌恭敬,以诸菩萨种种赞法、而以赞叹,住在一面,欣乐瞻仰于二世尊。是诸菩萨摩诃萨,从初涌出,以诸菩萨种种赞法、而赞于佛,如是时间、经五十小劫。是时释迦牟尼佛默然而坐,及诸四众、亦皆默然五十小劫,佛神力故,令诸大众谓如半日。尔时四众亦以佛神力故,见诸菩萨、遍满无量百千万亿国土虚空。 

是菩萨众中、有四导师,一、名上行,二、名无边行,三、名净行,四、名安立行,是四菩萨,于其众中、最为上首唱导之师,在大众前,各共合掌,观释迦牟尼佛、而问讯言:‘世尊,少病、少恼,安乐行否,所应度者,受教易否,不令世尊生疲劳耶?’ 

尔时四大菩萨而说偈言: 

世尊安乐, 少病少恼, 教化众生, 得无疲倦。 

又诸众生、 受化易否, 不令世尊,  生疲劳耶。 

尔时世尊、于菩萨大众中而作是言:‘如是、如是,诸善男子,如来安乐,少病、少恼,诸众生等,易可化度,无有疲劳。所以者何。是诸众生,世世已来、常受我化,亦于过去诸佛、恭敬尊重,种诸善根。此诸众生,始见我身,闻我所说,即皆信受、入如来慧。除先修习、学小乘者,如是之人,我今亦令得闻是经,入于佛慧。’尔时诸大菩萨而说偈言: 

善哉善哉, 大雄世尊, 诸众生等, 易可化度。 

能问诸佛, 甚深智慧, 闻已信行, 我等随喜。 

于时世尊赞叹上首诸大菩萨:‘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能于如来、发随喜心。’尔时弥勒菩萨及八千恒河沙诸菩萨众、皆作是念:‘我等从昔已来,不见不闻如是大菩萨摩诃萨众、从地涌出,住世尊前,合掌、供养,问讯如来。’ 

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知八千恒河沙诸菩萨等、心之所念,并欲自决所疑,合掌向佛,以偈问曰: 

无量千万亿、 大众诸菩萨, 昔所未曾见, 愿两足尊说, 

是从何所来, 以何因缘集。 巨身大神通, 智慧叵思议、 

其志念坚固, 有大忍辱力, 众生所乐见, 为从何所来。 

一一诸菩萨、 所将诸眷属, 其数无有量, 如恒河沙等。 

或有大菩萨, 将六万恒沙, 如是诸大众, 一心求佛道。 

是诸大师等,  六万恒河沙, 俱来供养佛、 及护持是经。 

将五万恒沙, 其数过于是。 四万及三万、 二万至一万、 

一千一百等, 乃至一恒沙、 半及三四分、 亿万分之一, 

千万那由他, 万亿诸弟子, 乃至于半亿, 其数复过上。 

百万至一万、 一千及一百、 五十与一十、 乃至三二一、 

单己无眷属, 乐于独处者, 俱来至佛所, 其数转过上。 

如是诸大众, 若人行筹数, 过于恒沙劫, 犹不能尽知。 

是诸大威德、 精进菩萨众, 谁为其说法, 教化而成就。 

从谁初发心, 称扬何佛法, 受持行谁经, 修习何佛道。 

如是诸菩萨, 神通大智力, 四方地震裂, 皆从中涌出。 

世尊我昔来, 未曾见是事, 愿说其所从, 国土之名号。 

我常游诸国, 未曾见是众, 我于此众中、 乃不识一人, 

忽然从地出, 愿说其因缘。 今此之大会, 无量百千亿, 

是诸菩萨等, 皆欲知此事。 是诸菩萨众、 本末之因缘, 

无量德世尊, 惟愿决众疑。 

尔时释迦牟尼分身诸佛、从无量千万亿他方国土来者,在于八方诸宝树下、师子座上,结跏趺坐。其佛侍者,各各见是菩萨大众,于三千大千世界、四方、从地涌出,住于虚空。各白其佛言:‘世尊,此诸无量无边阿僧只菩萨大众,从何所来?’尔时诸佛各告侍者:‘诸善男子,且待须臾,有菩萨摩诃萨、名曰弥勒,释迦牟尼佛之所授记,次后作佛,已问斯事,佛今答之,汝等自当因是得闻。’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弥勒菩萨:‘善哉、善哉,阿逸多,乃能问佛如是大事。汝等当共一心,被精进铠,发坚固意,如来今欲显发宣示诸佛智慧,诸佛自在神通之力,诸佛师子奋迅之力,诸佛威猛大势之力。’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当精进一心, 我欲说此事, 勿得有疑悔 , 佛智叵思议。 

汝今出信力, 住于忍善中, 昔所未闻法, 今皆当得闻。 

我今安慰汝, 勿得怀疑惧, 佛无不实语, 智慧不可量。 

所得第一法, 甚深叵分别, 如是今当说, 汝等一心听。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告弥勒菩萨:‘我今于此大众、宣告汝等,阿逸多,是诸大菩萨摩诃萨,无量无数阿僧只、从地涌出,汝等昔所未见者,我于是娑婆世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教化示导是诸菩萨,调伏其心,令发道意。此诸菩萨,皆于是娑婆世界之下、此界虚空中住,于诸经典,读诵通利,思惟分别、正忆念。阿逸多,是诸善男子等,不乐在众、多有所说,常乐静处、勤行精进,未曾休息。亦不依止人天而住。常乐深智,无有障碍、亦常乐于诸佛之法,一心精进,求无上慧。’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阿逸汝当知, 是诸大菩萨, 从无数劫来, 修习佛智慧, 

悉是我所化, 令发大道心。 此等是我子, 依止是世界, 

常行头陀事,  志乐于静处, 舍大众愦闹, 不乐多所说。 

如是诸子等, 学习我道法, 昼夜常精进, 为求佛道故, 

在娑婆世界、 下方空中住, 志念力坚固, 常勤求智慧, 

说种种妙法, 其心无所畏。 我于伽耶城、 菩提树下坐, 

得成最正觉, 转无上法轮。 尔乃教化之、 令初发道心, 

今皆住不退, 悉当得成佛。 我今说实语, 汝等一心信, 

我从久远来、 教化是等众。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及无数诸菩萨等,心生疑惑,怪未曾有,而作是念:‘云何世尊于少时间、教化如是无量无边阿僧只诸大菩萨,令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白佛言:‘世尊,如来为太子时,出于释宫,去伽耶城不远,坐于道场,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从是已来,始过四十余年,世尊,云何于此少时、大作佛事,以佛势力,以佛功德,教化如是无量大菩萨众、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世尊,此大菩萨众,假使有人,于千万亿劫、数不能尽,不得其边,斯等久远已来,于无量无边诸佛所、植诸善根,成就菩萨道,常修梵行。世尊,如此之事,世所难信。譬如有人、色美发黑,年二十五,指百岁人、言是我子,其百岁人,亦指年少,言是我父,生育我等,是事难信。’ 

‘佛亦如是,得道已来,其实未久,而此大众诸菩萨等,已于无量千万亿劫,为佛道故,勤行精进,善入出住无量百千万亿三昧,得大神通,久修梵行,善能次第习诸善法,巧于问答,人中之宝,一切世间甚为稀有。今日世尊方云,得佛道时,初令发心,教化示导,令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得佛未久,乃能作此大功德事。我等虽复信佛随宜所说,佛所出言、未曾虚妄,佛所知者,皆悉通达,然诸新发意菩萨,于佛灭后,若闻是语,或不信受、而起破法罪业因缘。惟、然,世尊,愿为解说,除我等疑,及未来世诸善男子、闻此事已,亦不生疑。’ 

尔时弥勒菩萨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佛昔从释种、 出家近伽耶, 坐于菩提树, 尔来尚未久。 

此诸佛子等, 其数不可量, 久已行佛道, 住于神通力, 

善学菩萨道, 不染世间法, 如莲华在水, 从地而涌出, 

皆起恭敬心, 住于世尊前。 是事难思议, 云何而可信, 

佛得道甚近、 所成就甚多, 愿为除众疑, 如实分别说。 

譬如少壮人, 年始二十五, 示人百岁子, 发白而面皱, 

是等我所生, 子亦说是父, 父少而子老, 举世所不信。 

世尊亦如是, 得道来甚近。 是诸菩萨等, 志固无怯弱, 

从无量劫来、 而行菩萨道, 巧于难问答, 其心无所畏, 

忍辱心决定, 端正有威德, 十方佛所赞, 善能分别说, 

不乐在人众, 常好在禅定, 为求佛道故, 于下空中住。 

我等从佛闻、 于此事无疑, 愿佛为未来, 演说令开解。 

若有于此经、 生疑不信者, 即当堕恶道。 愿今为解说, 

是无量菩萨, 云何于少时、 教化令发心, 而住不退地。 

猜你喜欢
  八大灵塔梵赞(西天戒日王制)·佚名
  释氏要览卷中·道诚
  摩尼教残经一·佚名
  第四章 第一第二结集·佚名
  佛说须摩提长者经(一名会诸佛前亦名如来所说示现众生)·佚名
  佛说小道地经·佚名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第六十四章 向他州出游·佚名
  卷二十七·赞宁
  应病与药之佛法·太虚
  卷十一·佚名
  第三十八章 毗讫罗摩尸罗首座传承·多罗那他
  卷第十·佚名
  道院集要卷一·晁迥
  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补遗 卷二·袁枚

      福建高南畴观察,官江南时,与余交好。遭患难后,三十年不通音问。庚戌秋,其子竹筠袖诗相访。《寿阳》云:“陟险攀藤上,吕晓势百寻。路危迟马步,峰峻怯人心。残梦扶鞍续,愁怀对月深。前程都莫辨,云雾湿衣襟。”《青玉峡》云:“

  • 春秋别典卷十·薛虞畿

    鲁昭公【二十六年】楚平王卒伍子胥谓白公胜曰平王卒吾志不悉矣然楚有吾何忧矣白公黙然不对伍子胥坐泣于室【二十六年卒昭王立】鲁昭公弃国走齐【二十五年逊阳州二十六年以至自齐居于郓】齐君问焉曰何年之少而弃国之蚤

  • 卷之一百三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一千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四百三十二·佚名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十月。丙申。谕军机大臣等、内务府奏、各省关欠解本年分经费各款开单呈览请旨严催一摺。据称本年分各省关应解常年经费。及另筹各款。欠解银两。为数甚钜。晶■宜经电催。迄未清解等语。内务府

  • 《南齐书》简介·萧子显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 撰 《南齐书》记述南朝萧齐王朝自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502年),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 《南齐书》记述南朝萧齐王朝自齐高帝建元元年至齐和帝中兴

  • 阳休之传·李百药

    陽休之,字子烈,右北平无终人氏。父固,魏洛陽令,赠太常少卿。休之俊爽有风度,年轻时勤奋好学,喜好词藻,弱冠即有名声,为后辈中的俊秀。幽州刺史常景、王延年分别征召他任州主簿。魏孝昌中,杜洛周攻克蓟城,休之携带宗室以及乡亲几

  • 孔琳之传·李延寿

    孔琳之,字叫彦琳,会稽山陰县人。曾祖孔群,是晋朝的御史中丞。祖父孔沈,是丞相掾。父亲孔貵,是光禄大夫。孔琳之坚强正直有志向,少年时代喜爱文章,懂音律,能下棋,善于写一笔极妙的草隶。桓玄辅佐朝政担任太尉,任用他为西阁祭酒。

  • 跋·佚名

    本书初稿卷四,于康熙二十二年九月戊寅之后有『十月己酉(十二日),九卿、詹事、科道官请上尊号,上不许』之文。并载其疏云:『臣等窃惟无所不覆之谓峻德、无所不统之谓大勋,是以称尧、禹之圣者,一则曰「光被四表」、再则曰「声教

  • 大学衍义卷二十三·真德秀

    格物致知之要二辨人材憸邪罔上之情【谗臣】晋武帝时尚书张华以文学才识名重一时论者皆谓华宜为三公中书监荀朂侍中冯紞以伐吴之谋深疾之会帝问华谁可托后事者华对以明德至亲莫如齐王由是忤旨朂因而谮之以华都督幽州诸

  • 提要·孙奇逢

    二十巻,国朝孙奇逢撰。奇逢有周易大旨,别著録。是编于四子之书,挈其要领,统论大指,间引先儒之说,以证异同。然意旨不无偶偏,如云圣人之训无非是学,此论最确,乃两论逐章皆牵合学字,至谓道千乗之国章敬信节爱时使皆时习事,大学圣经

  • 中庸集説啓蒙卷下·景星

    元 景星 撰哀公问政哀公鲁君名蒋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方版也策简也息犹灭也有是君有是臣则有是政矣此引孔子答哀公之问以继大舜文武周公之绪以谓孔子虽不得位茍举而措之是亦中庸之道方

  • 第一 捭阖 3·王诩

    【原文】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①,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②之。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③以见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实得其指④;阖而捭之⑤,以求其利。【注释】①有差:因层次不

  • 卷十三·曾国藩

    卷十三意志篇心如鼎镇,志如磐石。《论语》曰:空手与猛虎搏斗,徒步而涉深水,表面是勇气,内在是意志。曾国藩说,危难时可以验证平素之道力。祁门帅营,四面临敌,曾国藩帐悬长刀,言退一步即入地狱,弈围棋如故。梁启超说,功成业定后,人

  • 第八卷·知礼

    金光明经文句记 第八卷宋四明沙门知礼述二若正下明功能二。初明破欲助正二。初略示。二广示三。初引释论明助正。三解脱者。谓空无相无作。从三证果名解脱门。解脱涅槃二名一体。道品是开门法者。小乘则以十六

  • 石霜爾瞻禪師語錄序·尔瞻达尊

    濟北之道,幾遇大風而止再世得西河師子重振徽音,寒冰結面不廢甄陶乃獲林中疋馬蹋殺天下人。於是濟水洪波復瀾翻於潭湘間,數百季來禪學之輩,鮮有不知石霜圓者,當時門啟潑天機深劈箭,南公諲老未免斂衽避鋒,則後之唱斯道而繼興者

  • 太上老君外日用妙经·佚名

    太上老君外日用妙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宋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此经与《太上老君内日用妙经》为姊妹篇。内经言内丹修炼,而外经论处世修身。经文四十七句,每句三宁。大旨劝人敬奉天地日月,忠孝仁义,行善积

  • 大坚固婆罗门缘起经·佚名

    二卷,赵宋施护译。说大坚固婆罗门之事历。长阿含典尊经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