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百二十五

△初分菩萨住品第四十八之二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欲得无上正等菩提。应自起无忘失法。亦劝他起无忘失法。恒正称扬起无忘失法法。欢喜赞叹起无忘失法者,应自起恒住舍性。亦劝他起恒住舍性。恒正称扬起恒住舍性法。欢喜赞叹起恒住舍性者,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欲得无上正等菩提。应自摄受圆满寿量。亦劝他摄受圆满寿量。恒正称扬摄受圆满寿量法。欢喜赞叹摄受圆满寿量者,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欲得无上正等菩提。应自转法轮。亦劝他转法轮。恒正称扬转法轮法。欢喜赞叹转法轮者,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欲得无上正等菩提。应自摄护正法令祝亦劝他摄护正法令祝恒正称扬摄护正法令住法。欢喜赞叹摄护正法令住者,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欲得无上正等菩提。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应如是祝善现,菩萨摩诃萨应如是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若如是学乃能安住所安住法。若如是学如是安祝则於色得无障碍。於受想行识得无障碍。於眼处得无障碍。於耳鼻舌身意处得无障碍。於色处得无障碍。於声香味触法处得无障碍。於眼界得无障碍。於耳鼻舌身意界得无障碍。於色界得无障碍。於声香味触法界得无障碍。於眼识界得无障碍。於耳鼻舌身意识界得无障碍。於眼触得无障碍。於耳鼻舌身意触得无障碍。於眼触为缘所生诸受得无障碍。於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得无障碍。於地界得无障碍。於水火风空识界得无障碍。於无明得无障碍。於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得无障碍。於离害生命得无障碍。於离不与取欲邪行虚诳语粗恶语离间语杂秽语贪欲瞋恚邪见得无障碍。於四静虑得无障碍。於四无量四无色定得无障碍。於布施波罗蜜多得无障碍。於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得无障碍。於内空得无障碍。於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得无障碍。於真如得无障碍。於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得无障碍。於四念住得无障碍。於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得无障碍。於苦圣谛得无障碍。於集灭道圣谛得无障碍。於八解脱得无障碍。於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得无障碍。於空解脱门得无障碍。於无相无愿解脱门得无障碍。於极喜地得无障碍。於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雲地得无障碍。於五眼得无障碍。於六神通得无障碍。於三摩地门得无障碍。於陀罗尼门得无障碍。於佛十力得无障碍。於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得无障碍。於顺逆观十二支缘起得无障碍。於知苦断集证灭修道得无障碍。於预流果得无障碍。於一来不还阿罗汉果得无障碍。於独觉菩提得无障碍。於入菩萨正性离生位得无障碍。於严净佛土得无障碍。於成熟有情得无障碍。於起菩萨神通得无障碍。於一切智得无障碍。於道相智一切相智得无障碍。於断一切烦恼相续习气得无障碍。於无忘失法得无障碍。於恒住舍性得无障碍。於圆满寿量得无障碍。於转法轮得无障碍。於正法住得无障碍。所以者何。善现,是菩萨摩诃萨从前际来不摄受色。不摄受受想行识。不摄受眼处。不摄受耳鼻舌身意处。不摄受色处。不摄受声香味触法处。不摄受眼界。不摄受耳鼻舌身意界。不摄受色界。不摄受声香味触法界。不摄受眼识界。不摄受耳鼻舌身意识界。不摄受眼触。不摄受耳鼻舌身意触。不摄受眼触为缘所生诸受。不摄受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不摄受地界。不摄受水火风空识界。不摄受无明。不摄受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不摄受离害生命。不摄受离不与取欲邪行虚诳语粗恶语离间语杂秽语贪欲瞋恚邪见。不摄受四静虑。不摄受四无量四无色定。不摄受布施波罗蜜多。不摄受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不摄受内空。不摄受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不摄受真如。不摄受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不摄受四念祝不摄受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不摄受苦圣谛。不摄受集灭道圣谛。不摄受八解脱。不摄受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不摄受空解脱门。不摄受无相无愿解脱门。不摄受极喜地。不摄受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雲地。不摄受五眼。不摄受六神通。不摄受三摩地门。不摄受陀罗尼门。不摄受佛十力。不摄受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不摄受十二支缘起顺逆观。不摄受知苦断集证灭修道。不摄受预流果。不摄受一来不还阿罗汉果。不摄受独觉菩提。不摄受入菩萨正性离生位。不摄受严净佛土。不摄受成熟有情。不摄受菩萨神通。不摄受一切智。不摄受道相智一切相智。不摄受断一切烦恼相续习气。不摄受无忘失法。不摄受恒住舍性。不摄受圆满寿量。不摄受转法轮。不摄受正法祝何以故?善现,色不可摄受故。若色不可摄受则非色。受想行识不可摄受故。若受想行识不可摄受则非受想行识。善现,眼处不可摄受故。若眼处不可摄受则非眼处。耳鼻舌身意处不可摄受故。若耳鼻舌身意处不可摄受则非耳鼻舌身意处。善现,色处不可摄受故。若色处不可摄受则非色处。声香味触法处不可摄受故。若声香味触法处不可摄受则非声香味触法处。善现,眼界不可摄受故。若眼界不可摄受则非眼界。耳鼻舌身意界不可摄受故。若耳鼻舌身意界不可摄受。则非耳鼻舌身意界。善现,色界不可摄受故。若色界不可摄受则非色界。声香味触法界不可摄受故。若声香味触法界不可摄受则非声香味触法界。善现,眼识界不可摄受故。若眼识界不可摄受则非眼识界。耳鼻舌身意识界不可摄受故。若耳鼻舌身意识界不可摄受则非耳鼻舌身意识界。善现眼触不可摄受故。若眼触不可摄受则非眼触。耳鼻舌身意触不可摄受故。若耳鼻舌身意触不可摄受则非耳鼻舌身意触。善现,眼触为缘所生诸受不可摄受故。若眼触为缘所生诸受不可摄受则非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不可摄受故。若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不可摄受则非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善现,地界不可摄受故。若地界不可摄受则非地界。水火风空识界不可摄受故。若水火风空识界不可摄受则非水火风空识界。善现,无明不可摄受故。若无明不可摄受则非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不可摄受故。若行乃至老死不可摄受则非行乃至老死。

善现,离害生命不可摄受故。若离害生命不可摄受则非离害生命。离不与取欲邪行不可摄受故。若离不与取欲邪行不可摄受则非离不与取欲邪行。善现,离虚诳语不可摄受故。若离虚诳语不可摄受则非离虚诳语。离粗恶语离间语杂秽语不可摄受故。若离粗恶语离间语杂秽语不可摄受则非离粗恶语离间语杂秽语。善现。离贪欲不可摄受故。若离贪欲不可摄受则非离贪欲。离瞋恚邪见不可摄受故。若离瞋恚邪见不可摄受则非离瞋恚邪见。善现,初静虑不可摄受故。若初静虑不可摄受则非初静虑,第二第三第四静虑不可摄受故。若第二第三第四静虑不可摄受则非第二第三第四静虑。善现,慈无量不可摄受故。若慈无量不可摄受则非慈无量。悲喜舍无量不可摄受故。若悲喜舍无量不可摄受则非悲喜舍无量。善现,空无边处不可摄受故。若空无边处不可摄受则非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不可摄受故。若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不可摄受则非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

善现,布施波罗蜜多不可摄受故。若布施波罗蜜多不可摄受则非布施波罗蜜多。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不可摄受故。若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不可摄受则非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善现,内空不可摄受故。若内空不可摄受则非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不可摄受故。若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不可摄受则非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善现,真如不可摄受故。若真如不可摄受则非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不可摄受故。若法界乃至不思议界不可摄受则非法界乃至不思议界。善现,四念住不可摄受故。若四念住不可摄受则非四念祝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不可摄受故。若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不可摄受则非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善现,苦圣谛不可摄受故。若苦圣谛不可摄受则非苦圣谛。集灭道圣谛不可摄受故。若集灭道圣谛不可摄受则非集灭道圣谛。善现,八解脱不可摄受故。若八解脱不可摄受则非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不可摄受故。若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不可摄受则非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善现,空解脱门不可摄受故。若空解脱门不可摄受则非空解脱门。无相无愿解脱门不可摄受故。若无相无愿解脱门不可摄受则非无相无愿解脱门。善现,极喜地不可摄受故。若极喜地不可摄受则非极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雲地不可摄受故。若离垢地乃至法雲地不可摄受则非离垢地乃至法雲地。善现,五眼不可摄受故。若五眼不可摄受则非五眼。六神通不可摄受故。若六神通不可摄受则非六神通。善现,三摩地门不可摄受故。若三摩地门不可摄受则非三摩地门。陀罗尼门不可摄受故。若陀罗尼门不可摄受则非陀罗尼门。善现,佛十力不可摄受故。若佛十力不可摄受则非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不可摄受故。若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不可摄受则非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善现,十二缘起顺逆观不可摄受故。若十二缘起顺逆观不可摄受则非十二缘起顺逆观。善现,知苦断集证灭修道不可摄受故。若知苦断集证灭修道不可摄受则非知苦断集证灭修道。善现,预流果不可摄受故。若预流果不可摄受则非预流果。一来不还阿罗汉果不可摄受故。若一来不还阿罗汉果不可摄受则非一来不还阿罗汉果。善现,独觉菩提不可摄受故。若独觉菩提不可摄受则非独觉菩提。善现,入菩萨正性离生位不可摄受故。若入菩萨正性离生位不可摄受则非入菩萨正性离生位。善现,严净佛土不可摄受故。若严净佛土不可摄受则非严净佛土。善现,成熟有情不可摄受故。若成熟有情不可摄受则非成熟有情。善现,菩萨神通不可摄受故。若菩萨神通不可摄受则非菩萨神通。善现,一切智不可摄受故。若一切智不可摄受则非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不可摄受故。若道相智一切相智不可摄受则非道相智一切相智。善现,断一切烦恼相续习气不可摄受故。若断一切烦恼相续习气不可摄受则非断一切烦恼相续习气。善现,无忘失法不可摄受故。若无忘失法不可摄受则非无忘失法。恒住舍性不可摄受故。若恒住舍性不可摄受则非恒住舍性。善现,圆满寿量不可摄受故。若圆满寿量不可摄受则非圆满寿量。善现,转法轮不可摄受故。若转法轮不可摄受则非转法轮。善现,正法住不可摄受故。若正法住不可摄受则非正法祝说是菩萨住品时。万二千菩萨摩诃萨得无生法忍。

初分不退转品第四十九之一。

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不退转菩萨摩诃萨。有何行有何状有何相。我等云何知是不退转菩萨摩诃萨。佛言: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能如实知诸异生地。诸声闻地。诸独觉地。诸菩萨地。诸如来地。如是诸地。於诸法真如中。无变异无分别。皆无二无二分。是菩萨摩诃萨虽如实悟入诸法真如。而於诸法真如无所分别。以无所得为方便故。是菩萨摩诃萨既如实悟入诸法真如已,虽闻真如与一切法无二无别而无疑滞。何以故?真如与一切法不可说一异俱不俱故。是菩萨摩诃萨终不轻尔而发语言:所发语言皆引义利。若无义利终不发言:是菩萨摩诃萨不观视他好恶长短。平等怜愍而为说法。善现,不退转菩萨摩诃萨有如是等诸行状相应。以如是诸行状相。知是不退转菩萨摩诃萨。

具寿善现复白佛言:世尊,复以何行何状何相。知是不退转菩萨摩诃萨。佛言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能观一切法无行无状无相。当知是为不退转菩萨摩诃萨。具寿善现复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无行无状无相。是菩萨摩诃萨於何法退转故名不退转。佛言:善现,是菩萨摩诃萨於色退转故名不退转。於受想行识退转故名不退转。何以故?善现,色自性无所有。受想行识自性亦无所有。是菩萨摩诃萨於中不住故名退转。善现,是菩萨摩诃萨於眼处退转故名不退转。於耳鼻舌身意处退转故名不退转。何以故?善现,眼处自性无所有。耳鼻舌身意处自性亦无所有。是菩萨摩诃萨於中不住故名退转。善现,是菩萨摩诃萨於色处退转故名不退转。於声香味触法处退转故名不退转。何以故?善现,色处自性无所有。声香味触法处自性亦无所有。是菩萨摩诃萨於中不住故名退转。善现,是菩萨摩诃萨於眼界退转故名不退转。於耳鼻舌身意界退转故名不退转。何以故?善现,眼界自性无所有故。耳鼻舌身意界自性亦无所有。是菩萨摩诃萨於中不住故名退转。善现,是菩萨摩诃萨於色界退转故名不退转。於声香味触法界退转故名不退转。何以故?善现,色界自性无所有。声香味触法界自性亦无所有。是菩萨摩诃萨於中不住故名退转。善现,是菩萨摩诃萨於眼识界退转故名不退转。於耳鼻舌身意识界退转故名不退转。何以故?善现,眼识界自性无所有。耳鼻舌身意识界自性亦无所有。是菩萨摩诃萨於中不住故名退转。善现,是菩萨摩诃萨於眼触退转故名不退转。於耳鼻舌身意触退转故名不退转。何以故?善现,眼触自性无所有。耳鼻舌身意触自性亦无所有。是菩萨摩诃萨於中不住故名退转。善现,是菩萨摩诃萨於眼触为缘所生诸受退转故名不退转。於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退转故名不退转。何以故?善现,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无所有。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无所有。是菩萨摩诃萨於中不住故名退转。善现,是菩萨摩诃萨於地界退转故名不退转。於水火风空识界退转故名不退转。何以故?善现,地界自性无所有。水火风空识界自性亦无所有。是菩萨摩诃萨於中不住故名退转。善现,是菩萨摩诃萨於无明退转故名不退转。於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退转故名不退转。何以故?善现,无明自性无所有。行乃至老死自性亦无所有。是菩萨摩诃萨於中不住故名退转。善现,是菩萨摩诃萨於布施波罗蜜多退转故名不退转。於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退转故名不退转。何以故?善现,布施波罗蜜多自性无所有。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自性亦无所有。是菩萨摩诃萨於中不住故名退转。善现,是菩萨摩诃萨於内空退转故名不退转。於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退转故名不退转。何以故?善现,内空自性无所有。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自性亦无所有。是菩萨摩诃萨於中不住故名退转。善现,是菩萨摩诃萨於真如退转故名不退转。於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退转故名不退转。何以故?善现,真如自性无所有。法界乃至不思议界自性亦无所有。是菩萨摩诃萨於中不住故名退转。善现,是菩萨摩诃萨於四念住退转故名不退转。於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退转故名不退转。何以故?善现,四念住自性无所有。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自性亦无所有。是菩萨摩诃萨於中不住故名退转。善现,是菩萨摩诃萨於苦圣谛退转故名不退转。於集灭道圣谛退转故名不退转。何以故?善现,苦圣谛自性无所有。集灭道圣谛自性亦无所有。是菩萨摩诃萨於中不住故名退转。善现,是菩萨摩诃萨於四静虑退转故名不退转。於四无量四无色定退转故名不退转。何以故?善现,四静虑自性无所有。四无量四无色定自性亦无所有。是菩萨摩诃萨於中不住故名退转。善现,是菩萨摩诃萨於八解脱退转故名不退转。於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退转故名不退转。何以故?善现,八解脱自性无所有。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自性亦无所有。是菩萨摩诃萨於中不住故名退转。善现,是菩萨摩诃萨於空解脱门退转故名不退转。於无相无愿解脱门退转故名不退转。何以故?善现。空解脱门自性无所有。无相无愿解脱门自性亦无所有。是菩萨摩诃萨於中不住故名退转。善现,是菩萨摩诃萨於五眼退转故名不退转。於六神通退转故名不退转。何以故?善现,五眼自性无所有。六神通自性亦无所有。是菩萨摩诃萨於中不住故名退转。善现,是菩萨摩诃萨於三摩地门退转故名不退转。於陀罗尼门退转故名不退转。何以故?善现,三摩地门自性无所有。陀罗尼门自性亦无所有。是菩萨摩诃萨於中不住故名退转。善现,是菩萨摩诃萨於佛十力退转故名不退转。於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退转故名不退转。何以故?善现,佛十力自性无所有。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自性亦无所有。是菩萨摩诃萨於中不住故名退转。善现,是菩萨摩诃萨於预流果退转故名不退转。於一来不还阿罗汉果退转故名不退转。何以故?善现,预流果自性无所有。一来不还阿罗汉果自性亦无所有。是菩萨摩诃萨於中不住故名退转。善现,是菩萨摩诃萨於独觉菩提退转故名不退转。何以故?善现,独觉菩提自性无所有。是菩萨摩诃萨於中不住故名退转。善现,是菩萨摩诃萨於一切智退转故名不退转。於道相智一切相智退转故名不退转。何以故?善现,一切智自性无所有。道相智一切相智自性亦无所有。是菩萨摩诃萨於中不住故名退转。善现,是菩萨摩诃萨於异生地退转故名不退转。於声闻地独觉地菩萨地如来地退转故名不退转。何以故?善现,异生地自性无所有。声闻地独觉地菩萨地如来地自性亦无所有。是菩萨摩诃萨於中不住故名退转。善现,是菩萨摩诃萨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转故名不退转。何以故?善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自性无所有。是菩萨摩诃萨於中不住故名退转。复次善现,若不退转位菩萨摩诃萨终不乐观外道沙门婆罗门等形相言说。彼诸沙门婆罗门等。於所知法实知实见。或能施设正见法门必无是处。善现,若成就如是诸行状相。当知是为不退转菩萨摩诃萨。复次善现,若不退转位菩萨摩诃萨於佛善说法毗奈耶。深生信解终无疑惑。无戒禁取不堕恶见。不执世俗诸吉祥事以为清净。终不礼敬诸馀天神。如诸世间外道所事。亦终不以种种华鬘涂散等香。衣服婴珞宝幢幡盖伎乐灯明。供养天神及诸外道。善现,若成就如是诸行状相。当知是为不退转菩萨摩诃萨。复次善现,若不退转位菩萨摩诃萨。不生地狱傍生鬼界阿素洛中。亦不生於卑贱种族。谓旃荼罗补羯娑等。亦终不受扇搋半择无形二形及女人身。亦复不受盲聋瘖哑挛躄癫痫矬陋等身。亦终不生无暇时处。善现,若成就如是诸行状相。当知是为不退转菩萨摩诃萨。复次善现,若不退转位菩萨摩诃萨常乐受行十善业道。自离害生命。亦劝他离害生命。恒正称扬离害生命法。欢喜赞叹离害生命者,自离不与龋亦劝他离不与龋恒正称扬离不与取法。欢喜赞叹离不与取者,自离欲邪行。亦劝他离欲邪行。恒正称扬离欲邪行法。欢喜赞叹离欲邪行者,自离虚诳语。亦劝他离虚诳语。恒正称扬离虚诳语法。欢喜赞叹离虚诳语者,自离粗恶语。亦劝他离粗恶语。恒正称扬离粗恶语法。欢喜赞叹离粗恶语者,自离离间语。亦劝他离离间语。恒正称扬离离间语法。欢喜赞叹离离间语者,自离杂秽语。亦劝他离杂秽语。恒正称扬离杂秽语法。欢喜赞叹离杂秽语者,自离贪欲。亦劝他离贪欲。恒正称扬离贪欲法。欢喜赞叹离贪欲者,自离瞋恚。亦劝他离瞋恚。恒正称扬离瞋恚法。欢喜赞叹离瞋恚者,自离邪见。亦劝他离邪见。恒正称扬离邪见法。欢喜赞叹离邪见者,是菩萨摩诃萨乃至梦中亦不现起十恶业道。况在觉时。善现,若成就如是诸行状相。当知是为不退转菩萨摩诃萨。复次善现,若不退转位菩萨摩诃萨普为饶益一切有情恒修布施波罗蜜多。普为饶益一切有情恒修净戒波罗蜜多。普为饶益一切有情恒修安忍波罗蜜多。普为饶益一切有情恒修精进波罗蜜多。普为饶益一切有情恒修静虑波罗蜜多。普为饶益一切有情恒修般若波罗蜜多。善现,若成就如是诸行状相。当知是为不退转菩萨摩诃萨。复次善现,若不退转位菩萨摩诃萨诸所受持思惟读诵究竟通利清净教法。所谓契经。应颂。记莂。讽颂。自说。缘起。本事。本生。方广。希法。譬喻。论议。以如是法。常乐布施一切有情。恒作是念。云何当令诸有情类求正法愿皆得满足。复持如是法施善根。与诸有情同共回向诸佛无上正等菩提。善现,若成就如是诸行状相。当知是为不退转菩萨摩诃萨」复次善现,若不退转位菩萨摩诃萨於佛所说甚深法门。终不生於疑惑犹豫。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何缘不退转菩萨摩诃萨於佛所说甚深法门终不生於疑惑犹豫。佛言:善现,是菩萨摩诃萨都不见有法可疑惑犹豫。谓不见有色亦不见有受想行识可於中生疑惑犹豫。不见有眼处亦不见有耳鼻舌身意处可於中生疑惑犹豫。不见有色处亦不见有声香味触法处可於中生疑惑犹豫。不见有眼界亦不见有耳鼻舌身意界可於中生疑惑犹豫。不见有色界亦不见有声香味触法界可於中生疑惑犹豫。不见有眼识界亦不见有耳鼻舌身意识界可於中生疑惑犹豫。不见有眼触亦不见有耳鼻舌身意触可於中生疑惑犹豫。不见有眼触为缘所生诸受亦不见有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可於中生疑惑犹豫。不见有地界亦不见有水火风空识界可於中生疑惑犹豫。不见有无明亦不见有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可於中生疑惑犹豫。不见有布施波罗蜜多亦不见有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可於中生疑惑犹豫。不见有内空亦不见有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可於中生疑惑犹豫。不见有真如亦不见有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可於中生疑惑犹豫。不见有四念住亦不见有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可於中生疑惑犹豫。不见有苦圣谛亦不见有集灭道圣谛可於中生疑惑犹豫。不见有四静虑亦不见有四无量四无色定可於中生疑惑犹豫。不见有八解脱亦不见有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可於中生疑惑犹豫。不见有五眼亦不见有六神通可於中生疑惑犹豫。不见有三摩地门亦不见有陀罗尼门可於中生疑惑犹豫。不见有佛十力亦不见有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可於中生疑惑犹豫。不见有预流果亦不见有一来不还阿罗汉果可於中生疑惑犹豫。不见有独觉菩提可於中生疑惑犹豫。不见有一切智亦不见有道相智一切相智可於中生疑惑犹豫。不见有异生地亦不见有声闻地独觉地菩萨地如来地可於中生疑惑犹豫。不见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於中生疑惑犹豫。善现,若成就如是诸行状相。当知是为不退转菩萨摩诃萨。

猜你喜欢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二十八·念常
  成唯识论述记卷第十(末)·窥基
  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一·神会
  重梓千山和尚语录序·函可
  松隱唯菴然和尚語錄卷之三·德然
  卷第二十一·普瑞
  卷第八·佚名
  黔南会灯补续录·善一如纯
  央掘魔罗经卷第四·佚名
  翻译名义集卷第十九·法云
  附录·雪峰义存
  卷第二·佚名
  明哲品法句经第十四·佚名
  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五上·智顗
  卷第七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八十四·彭定求

        卷584_1 【观山灯献徐尚书】段成式   风杪影凌乱,露轻光陆离。如霞散仙掌,似烧上峨嵋。   道树千花发,扶桑九日移。因山成众像,不复藉蟠螭。   涌出多宝塔,往来飞锡僧。分明三五月,传照百千灯。   驯狖移

  • 卷十四·徐世昌

    申涵光申涵光,字孚孟,一字和孟,号凫盟,永年人。贡生。有《聪山诗集》。岁晏岁晏百物息,草木随风沙。松柏惨不舒,况彼园中花。层阴昼萧条,微霰时复加。林中常鸣狐,屋上常鸣鸦。岂不思远游,负手还咨嗟。阳气动飞

  • 卷一百四十·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四十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十七 欧阳修 自叙 余本漫浪者兹亦漫为官胡然类鸱夷托载随车辕时士不俛眉默默谁与言赖有洛中俊日许相跻攀饮德醉醇酎袭馨佩春兰

  • 卷九十一·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九十一目録禾麦蔬果题刘伯山蕃殖图【宋杨万里二首】嘉禾图【元袁桷】题忻州嘉禾图【元吴澄二首】题万知府瑞麦图【元王恽】题灌畦图【元马臻】陶缜菜【宋王安石】宣和御画紫芥【元牟巘

  • 御选金诗卷六·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金诗卷六七言古诗一蔡松年晚夏驿骑再之凉陉观猎山间往来十有五日因书成诗兜罗葱郁浮空青晓日马头双眼明名山不作世俗态千里倾盖来相迎老松阅世几千尺玉骨冷风战天碧应笑年年空往来尘土劳生种陈迹山回

  • 刘叉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河朔(今河北一带)人。好任侠。家境贫困。曾为韩愈门客。后游齐、鲁,不知所终。其诗风格犷放,能突破传统格式,但也有险怪、晦涩之病。有《刘叉诗集》。 冰 柱 刘叉 师干久不息, 农为兵兮民重嗟。 骚然县宇,土崩水

  • 列传第三十七 李灵崔鉴·魏收

    李灵,字虎符,赵郡人,高平公顺从父兄也。父勰,字小同,恬静好学,有声赵魏。太祖平中原,闻勰已亡,哀惜之,赠宣威将军、兰陵太守。神?中,世祖征天下才俊,灵至,拜中书博士,转侍郎。从驾临江,除淮阳太守。灵以学优温谨,选授高宗经。后加建

  • 民国四年(1915)二月十八日至六月七日·胡适

    (在康乃耳大学)一、自课(二月十八日)曾子曰:&ldquo;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rdquo;此何等气象,何等魄力!任重道远,不可不早为之计:第一,须有健全之身体;第二,须有不挠不屈之精神;第三,须有博

  • 卷六十上 马融列传第五十上·范晔

    (马融)◆马融传,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将作大匠马严的儿子。人长得漂亮,有才华,善于言辞。以前,京兆挚恂隐居南山,用儒术教授生徒,不应征聘,名闻关西。马融从他游学,博通经书。挚恂赞赏马融的才华,把女儿嫁给了他。永初二年(108

  • 第三章 霸国与霸业·张荫麟

    第一节楚的兴起江水在四川、湖北间被一道长峡约束住;出峡,向东南奔放,泻成汪洋万顷的洞庭湖,然后折向东北;至武昌,汉水来汇。江水和汉水界划着一大片的沃原,这是荆楚民族的根据地。周人虽然在汉水下游的沿岸(大部分在东北岸)零

  • 卷三十四·顺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三十四天子之孝薄税敛周显德三年立二税起徴限世宗谓侍臣近朝徴敛谷帛多不俟收获纺绩之毕乃诏三司自今夏麦以六月秋税以十月起徴民间便之【臣】按此诏比视两税令甲旧文夏输同以六月秋输彼以

  •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六卷·佚名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六卷隋北印度三藏阇那崛多译尔时彼众中波斯匿高萨罗王。有一算师大臣。名曰财主而来会坐。即从坐起整理衣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我以一钱为初入于百千算数。于彼一

  • 金刚顶经瑜伽文殊师利菩萨法一品(亦名五字咒法)·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在毗卢遮那大会中。从座而起顶礼佛足。白佛言世尊。我今说本五字陀罗尼。若有善男子

  • 卷第七十八·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七十八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结蕴第二中十门纳息第四之八如契经说。尊者舍利子作如是言。诸善法生皆四圣谛摄趣四圣谛。问三谛有为说生可尔。灭谛无为既无生义。如何可说诸善法

  • 卷第七·佚名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第七 宋池州报恩光孝禅寺沙门法应 集元绍兴天衣万寿禅寺沙门普会续集 祖师机缘 东土诸祖 二祖慧可大师。初至少林。参承达磨。立雪断臂悲泪求法。磨知是法器乃曰。诸佛最初求道。为法忘形。汝今

  • 生命的奇迹·茨威格

    《生命的奇迹》是茨威格早期作品之一。一位年迈的画家受人委托,需要完成一幅圣母的画像,用来装饰教堂的祭坛。在寻找作为圣母的模特过程中,老画家遇到年轻的犹太少女艾斯特。孤苦无依的艾斯特,在与老画家的相处中逐渐被种

  • 火车集·老舍

    短篇小说集。老舍著。桂林上海杂志公司1939年8月初版。收短篇小说9篇。其中《“火”车》描写一列客车因军人强带的鞭炮起火而造成60余人死亡的惨剧;《我这一辈子》描写“我”从当裱糊匠到当巡警、巡长、缉私队长的经

  • 台风杂记·佐仓孙三

    台风杂记是日本人佐仓孙三撰的。他在台澎割让後入台,供职於台湾总督府民政局的警务部门有三年之久。他曾到各处去巡视过,和台湾社会接触较多,因此把所见所闻的事情记载下来成为这部书。书中记事共计一百一十四条,举凡衣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