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网菩萨光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加邻竹园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六万四千,菩萨七万二千,一切大圣,神通已达,逮得总持,辩才无阂。三昧已定,慧无所畏。晓了诸法自然之行。得不起法忍。其名曰溥首童真、宝事童真、宝印手童真、宝首童真、空藏童真、发意转法轮童真、明网童真、除诸阴盖童真、一切施童真、胜藏童真、莲华行童真、师子童真、月光童真、尊意童真、自严童真,贤护之等十六正士,贤护、宝事、恩施、帝天、水天、贤力、上意、持意、增意、善建、不虚见、不置远、不损意、善导、日藏、持地,如是之类,七万二千,四大天王、天帝释、帝释翼从,忉利诸天、焰天、兜术天、不憍乐天、他化自在天、诸梵天等,梵身天,及馀诸天,并龙鬼神揵沓和阿须伦迦留罗真陀罗摩睺勒人与非人。悉来集会。彼时世尊,与无央数百千之众眷属围绕而为说法。于是明网菩萨,即从坐起偏袒右肩,长跪叉手稽首佛足。寻时感动三千大千世界,普雨杂华散众会上。白世尊曰:惟问正觉,愚痴所趣。若哀听者,乃敢自陈。佛告明网,恣所欲问。诸眩惑者,如来至真当为解说。悦可尔心。明网菩萨。得听所启。即白佛言:唯然世尊,如来仪像光曜难当。超于日明亿百千倍。姿颜威严而不可逮。极上穷下无能谛瞻。遵建所修莫能计量。又我自念。其有得见至真容体。思察所行。皆佛大圣威神所接。有所兴发辄到永安。世尊告曰:明网菩萨。诚如所云:见如来身。必获志愿不失所侥。若有所问亦复如是,则谓明网。众祐有光。名曰寂然言事。假使众生值斯光明见如来者,观察形色眼根明彻。未曾晦冥。又如来光名辩才无畏。设值斯光堪问如来谘难所趣。又如来光名积善德。设值斯光。能启问佛转轮圣王诸所德行。又如来光名清净了。设值斯光能启问佛获致帝释所因生事。又如来光名逮威然锭。设值斯光。能启问佛生梵天事。又如来光名脱欲尘门。设值斯光。能启问佛声闻之乘。又如来光名曰专一遵澹泊行。设值斯光。能启问佛缘觉之乘。又如来光名一切慧持赞容。设值斯光。能启问佛大乘之慧正觉佛慧。又如来光名曰乐持异步。设值斯光。如来游步经行普获安隐。寿终之后得生天上。又如来光名严一切清净璎珞。如来入城若放光明。设值斯光一切获安。应时彼城众宝璎珞自然庄严。又如来光名坏除。假使如来演斯光者,感动无量不可称限诸佛世界。举要言之。复次明网。如来光明名曰积安。若地狱类值斯光者,众恼苦患自然休止。又如来光名曰超慈。若禽兽类值斯光者,未曾兴恶转相危害。又如来光名曰济所造。饿鬼俦伦值斯光者,不复饥渴。又如来光名曰离垢。假使盲者值斯光明。逮得眼目。又如来光名曰耳闻。值斯光者聋者得听。又如来光名曰有志。设值斯光乱者得正。又如来光名曰乐锭。设值斯光自然改恶修立十善。又如来光名曰脱门。值斯光明。令邪见者逮获正见。又如来光名曰趣天。值斯光者,令悭贪类好喜惠施。又如来光名无热恼。设值斯光。其犯恶者奉持禁戒。又如来光名曰持心。诸瞋恨者逮得忍辱。又如来光名曰殷勤。其懈怠者逮得精进。又如来光名曰正定。其放逸者获致禅定。又如来光名曰显曜。诸恶智者逮得黠慧。又如来光名曰清澄。其狐疑者逮得笃信。又如来光名曰总持。其少智者令得博闻。又如来光名遵句迹。其无惭愧逮得知羞耻。又如来光名曰灭除。其贪淫者洒释情态。又如来光名曰安乐。使瞋恚者无有怒害。又如来光名曰照曜。令痴行者除去愚冥。又如来光名曰普存。令等分行悉舍等分。又如来光名曰普现色身。假使众生值斯光明。见诸如来无央数色。不可计数百千形像。

佛告明网。今吾为汝粗举其要耳。假使一劫若复过劫。谘嗟讲说如来光明。论阐经法。不能究尽如来光明光明名号。明网菩萨白世尊曰:至未曾有天中之天。如来之身不可限量。巍巍之德不可思议随宜方便敷演经法。昔所未闻今乃被蒙。其有菩萨闻说斯光名号欢喜而信乐者,皆当逮得如如来身。巍巍具足。又闻世尊演出如来佛所有光名曰劝化。诸所游在他方异国。菩萨大士转相诱进。相诱进已尽令来会于斯忍界。其有菩萨欲所谘启。便诣如来讲问经疑。

尔时世尊,见明网菩萨所可谘请。即如其像放身光明。普照无量佛土不可称限诸佛世界。又其光明。招请无数亿千菩萨。寻会忍界。于时东方去是七万二千诸佛世界。国名清净。佛号月明如来。其佛之土而有梵天。名曰持心。菩萨大士而不退转。圣慧神足力自娱乐。时彼光明适劝进已,则自往诣月明如来至真等正觉所。稽首礼足。而白佛言:唯然世尊,欲至忍界奉见能仁如来至真等正觉。稽首供侍谘受所问。忍界圣尊欲得见我。其佛告曰:便往梵天宜知是时,与无数亿诸菩萨众。寻至忍界。又谓梵天虽至忍界。即当奉行十志性行。何谓为十。当受言无言善闻恶闻善与不善一。而行悲哀二。而等治疗下贱中上三。若轻易恭敬则一心向四。不见他阙不求瑕秽五。等以一味于若千乘六。而恐畏恶恶趣之声七。于诸菩萨兴众祐想八。于五浊世佛之国土想九。如见如来等正觉十。是为十事。佛言梵天。怀此志性可游彼土。于是持心白其正觉。我于佛前。不敢发音为师子吼。不于缘行现奇特相。唯欲净修志性之行。等立定意乃游彼土。时月明佛诸馀菩萨。而叹颂曰:吾得善利。唯然世尊,为获嘉庆不生彼界。众生患难劳集乃然。月明世尊告诸菩萨。诸族姓子勿作斯言:所以者何。于吾之土设百千劫净修梵行。不如忍界从且至食不行害心。斯为殊胜。于时彼土万二千菩萨。俱誓愿曰:吾当具足清净志性。各共持卫梵天大士。造觐能仁如来至真等正觉。持心梵天。即与万二千菩萨。如勇猛士屈伸右臂。斯须之顷于其佛土忽然不现,则立忍界奉见能仁。稽首于地退住一面。于是世尊告明网曰:汝乃睹见持心梵天乎。对曰:已见。大圣即言:斯持心者,晓了方便谘启幽滞。分别尊法辩才善妙。名冠开士众会之最。慈哀至诚道利劝化。游居所在多所悦可。于时持心万二千菩萨。稽首礼毕绕佛三匝。各以神力则化作座。自处其上。持心梵天。叉手白佛。以颂赞曰:

其妙音声,所在通达,威德流阐。闻于十方,在所国土,见诸最胜。一切谘嗟,大圣之行,我处异土。清净无垢,其界无有,恶趣之名。

寻而舍离,如斯佛土,修济大哀。故来到此,佛之圣慧,无有损耗。一切如来,皆悉平等,来今往古。降伏志性,将护如是,诸佛国土。

恢设异行,一切清净,严修至戒。常遵梵行,其怀害者,报之以慈。心意如是,而有殊特,以能清净。三品之业,而顺将护,身口心意。

三趣之患,勤苦诸恼,现在为法。皆以灭尽,若诸菩萨,其生于斯。此等未曾,怀贮危惧,所造之业。至于恶趣,上下道足,皆已断除。

其有菩萨,心设患厌,将御拥护。于斯正法,此等后世,所处之地。不失其志,不离智慧,其欲断截。众结之缚,假使净除,尘垢之欲。

则当将护,佛土之法,则便超越。至诸通慧,设异佛土,无数亿劫。执持正法,若讲说者,不如忍界。说经至食,是为殊胜,则第一尊。

吾亦睹见,妙乐世界,及复省察。安乐佛土,彼无苦恼,众患音声。设若修善,不足为性,假使蠲除。众尘堂室,愚凶害人,常忍所加。

当以经法,劝化他人,令至上道。此乃甚难,当稽首彼,无上之尊。行于愍哀,脱勤苦法,斯未曾有。如来所行,心怀毒者,开化以法。

设入众会,则为导师,是菩萨者,十方闻名,于法无碍,犹如巨海。故为彼说,斯佛之道,帝释梵天。及护世者,诸天龙神,须伦真陀。

无数悉来,等集于斯,欲求经义。从志解说,比丘丘尼,清信士女。普皆来臻,于此众会,愿佛为普。讲说经法,若有闻者,所趣吉祥。

假使志愿,信好导师,声闻之众。及与缘觉,能仁悉了,随志化治。惟为斯党,决一切疑,今吾劝进。谘启法王,为众生故,志求佛道。

其立佛言,而不断绝,以修慈心。为无量宝,假使十方,闻佛名德。勇猛逮得,无量之慧,当为斯等。说无比行,随其众生,所知志迹。

非诸声闻,弟子之地,一切缘觉。所不能及,余等信乐,最胜所度。世尊之慧,不可思议,鄙自归命。于世导师,今愿谘问,大圣此义。

假使有厌,心恶劳患,唯为解说。

猜你喜欢
  第十三卷·佚名
  序言三: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李叔同
  卷七·道世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四·欧阳竟无
  三十七品第九·佚名
  卷第二十九·道原
  卷二·佚名
  中阿含經卷第四十九·欧阳竟无
  卷中·佚名
  衡岳泉禅师·惠洪
  大智度論卷第十六·欧阳竟无
  卷五·佚名
  卷三百一十三·佚名
  金刚般若经疏记会编科文·行策
  三十五、倩女离魂·慧开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赵翼

      ○元遗山诗  元遗山才不甚大,书卷亦不甚多,较之苏、陆,自有大小之别。然正惟才不大、书不多,而专以精思锐笔,清炼而出,故其廉悍沉挚处,较胜於苏、陆。盖生长、朔,其天禀本多豪健英杰之气;又值金源亡国,以宗社丘墟之感,发

  • 庐山集巻四·董嗣杲

    宋 董嗣杲 撰五言律诗泊贵池驿琴书湓浦担风雪贵池船问酒临津醉添衣入驿眠渔翁寒补网邻女夜调弦何日齐山去寻僧学説禅西林寺地分连寺树迳掩隔墙苔破屋无僧住深秋有客来号猿归秃树饥鸟立香台慧永当年塔隂云拨不开客寓

  • 卷一百二十六·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一百二十六花果桃赋           【晋】傅 ?有东园之珍果兮承隂阳之灵和结柔根以列树兮艳长畞而骈罗夏日先熟初进庙堂辛氏践秋厥味益长花落实结与时刚柔既甘且脆人口消流亦有冬

  • 御选元诗卷六十九·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六十九七言絶句二贡子仁自题逺山拱北楼头晩眺晴吴山相对列如屏白云天外孤飞处认得茅峰一防青范晞文湖上诗湖边多少防湖者半在断桥烟雨间尽逐东风看歌舞几人着眼到青山黄庚海棠脸晕轻红酒力防真

  •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七十九·乾隆

      宋  哲宗皇帝  【壬申】元祐七年春三月以程颐直秘阁判西京国子监既而罢之  颐服阕三省拟除馆职判检院【宋史职官志登闻检院諌议大失掌文武官及士民章奏表疏】蘓辙进曰颐入朝恐不肯静太后纳之遂差管勾崇福

  • 甲申传信录卷一·钱士馨

    睿谟留憾大明大行皇帝御讳由检,光宗第五子,熹宗弟。初封信王。熹宗七年丁卯秋八月崩,遗命以上继大统,遂即位。(按熹庙大渐时,逆珰等将谋逆,以魏良卿为辅,母后临朝称制。张后心不允,力赞熹庙密旨召上受禅。上欲辞,张后遽曰:『皇叔

  • 卷二百二·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定续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帝系考皇太子 皇子【臣】等谨按宋理宗无子以母弟荣王与芮之子为子即度宗也度宗子即恭帝端宗帝昺皆已详帝号历年今所纂断自辽始辽太祖四子太宗

  • 钦定南巡盛典卷二十七·高晋

    恩纶乾隆二十三年九月三十日上谕内阁曰两江总督尹继善等以河工告竣年谷丰收臣黎望幸情殷请于庚辰之嵗再举南巡令典等因合词具奏朕惟东南河道民生时萦宵旴前者翠华载莅每切咨询不敢自逸兹当大工既蒇泽国安澜于焉揽辔观

  • 近思録集注卷四·江永

    【朱子曰此卷存养】或问圣可学乎濓溪先生曰可有要乎曰有请问焉曰一为要一者无欲也无欲则静虚动直静虚则明明则通动直则公公则溥明通公溥庶矣乎【朱子曰此章之旨最为要切然其辞义明白不烦训解学者能深玩而力行之则有以

  • 丽泽论说集録防·吕祖谦

    伯父太史説经唯读诗记为成书后再刋定迄于公刘之首章尚书自秦誓上至洛诰口授为讲义其他则皆讲说所及而门人记録之者也伯父无恙时固尝以其多舛戒勿传习而终不能止伯父殁流散益广无所是正然其大义奥指盖犹頼是以存而此编

  • 总论·胡广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大全总论程子曰礼记杂出於汉儒然其间传圣门绪余及格言甚多如礼记学记之类无可议者檀弓表记坊记之类亦甚有至理惟知言者择之如王制礼运礼器其书亦多传古意若闲居燕居三无五起之说文字可疑又曰礼记除中

  • 卷七十·程川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七十钱塘程川撰礼十一小戴礼记一问曲礼首三句是从源头説来此三句固是一篇纲领要之俨若思安定辞又以毋不敬为本曰然又曰只是下面两句便是毋不敬今人身上大节目只是一个容貌言语便如君子所贵

  • 卷四·刘瑾

    <经部,诗类,诗传通释钦定四库全书诗传通释卷四元 刘瑾 撰诗朱子集传王一之六王国谓周东都洛邑王城畿内方六百之地【孔氏曰汉志云周封圻东西长南北短短长相覆千里臣瓉按西都方八百里八八六十四为方百里者六十四东都

  • 卷三十七·佚名

    △富楼那出家品第四十尔时憍萨罗聚落。去迦毗罗婆苏都城邑。其间不远。有一村陌。彼村有一大婆罗门。为净饭王作於国师。其家巨富。多饶财宝。乃至屋宅,犹如北方毗沙门天宫殿无异。彼婆罗门。有於一子。名富楼那弥多罗

  •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三卷·佚名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三卷西天译经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普明慈觉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集布施学品第一之三如圣所说无尽意经云。菩萨当观自身于诸众生应何所作。谓四大种地水火风有种种门种种所作

  • 卷第八十三·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八十三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结蕴第二中十门纳息第四之十三如契经说。住慈定者。刀毒水火皆不能害。必无灾横而致命终。问何故尔耶。尊者世友作如是说。以慈三摩地是不害法故。

  • 通例(例者略也类也举略以知类也)·志磐

    佛祖统纪通例(例者略也类也举略以知类也)释本纪释迦如来。最初得佛之后。大悲利物。未来不息。以故果后示权。数数出世。莫可以三际求其始终。况于十方国土。唱生唱灭。处处不同。岂当于此南洲一方毕其能事。然今所录

  • 听秋声馆词话·丁绍仪

    词话。清丁绍仪撰。二十卷。绍仪有《清词综补》已著录。是编自序撰于同治八年(1869),成书当在此间,约二十万字。广涉明、清词坛逸事,对诸多未见别人论及之作家、作品,有恰切评论。论词以浙派为根基,对朱彝尊的《词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