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绛唇夜寒江净山含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思浓如酒。”公时在泉南签幕,依韵作此送之。又有送汪内翰移镇宣城长篇,见集中。比有《能改斋漫录》载汪在翰苑,娄致言者,尝 
- 〖临江仙〗(生带内官上)东壁献俘西献美,两桩好事齐催。献俘人且略徘徊。宸衷分缓急,先诏进蛾眉。寡人为寻刘倩倩,借名讨贼而来。只说掩耳盗铃,假意要与真情互见;谁料借途灭虢,虚名竟与实事兼收。一面得了报捷的本章,知道王守仁 
- 《国秀集》选录李颀诗四首:五律二首、七绝二首。《河岳英灵集》选十四首:五言古诗七首,七言歌行五首、五律一首、七绝一首。编者殷璠称“颀诗发调既清,修辞亦绣,杂歌咸善,玄理最长”。可知《国秀集》所选是他早年的诗,其时尚 
- 毘陵王采薇燕燕于飞流光何晖晖,晖晖乱春目。独燕衔愁来,悬飞镜池渌。池渌何多情,堂空复孤惊。羽丰离其窠,哺足辞所生。回身顾新侣,得食哀哀鸣。山中作夜松何蒙蒙,月小飞不起。知有抱瑟人,垂光碧帘底。露气明曲岩,花光照虚夜。 
- 列传六十三  陈升之字阳叔建州建阳人也举进士为校书郎知南安县徙知汉阳军为监察御史张尧佐以后宫亲为三司使升之言其不可尧佐遂改为宣徽使景灵宫使升之复言其不可且曰已成之命虽不可以臣故追夺自今愿以天寳为鉴防杜 
- 《扬州画舫录》为史料笔记。十八卷。清李斗撰。乾隆六十年(1795年)刻印成书。李斗,字艾塘,又字北有,生年不详,卒于嘉庆二十二(1817年)。江苏仪征人。他幼年失学,但喜欢文学,能诗善词,并且广泛搜集有关扬州的掌故轶闻,日久著成 
- 天顺八年冬十月辛巳朔享 太庙奉 英宗睿皇帝神主诣 庙享祀○遣内官祭司井之神○壬午升翰林院修撰刘吉为侍读以吉尝侍 上春宫讲读也○命故魏国公徐承宗子俌袭封魏国公给禄岁五千石本色二千石折色三千石○乌思藏几剌等寺 
- 江宁府白山 《舆地纪胜》:在上元县东三十里。《建康志》:南连蒋山,北连摄山,西有水下注平陆。阶础碑石悉出此山。《宋书》:昇明中刘述与从弟秉同谋诛萧道成,事败走白山,被执。《陈书·韦载传》:天嘉元年去官,有田十余顷 
-              水沙连归化生番共二十四社,在彰化县界外;非与生番互市之社丁不能至,而越界私垦有厉禁焉。嘉庆二十年,今淡水司马吴朴庵性诚知县事,因奉檄往逐占垦埔里社之汉民,作诗以纪其事。越七年,而余来为北路理番同知,读朴 
- 敬启者:蒙惠赐以关于如何以国际共同组织使用战时所产洋溢之制造能力,而开发中国最大宝藏之<有>兴味之计划,不胜感谢。虽在此计划亦有与相附丽之实际困难,稍须顾虑,而以其所造之深与其带有现代精神之活气,使我不禁为最高之代 
-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九十八    宋 卫湜 撰魏文侯问於子夏曰吾端冕而聼古乐则惟恐卧聼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郑氏曰魏文侯晋大夫毕万之後僭诸侯者也端玄衣也古乐先王之正乐也孔氏 
- 续指月录卷十六六祖下三十二世临济宗北京柳巷月心笑岩德宝禅师金台之世族也。父吴门。母丁氏。早失恃怙。弱冠偶之讲席。听华严大疏。至十地品云。世尊因中。曾作金转轮王。时有乞者。来化国城妻子。头目手足。内外布 
- 嘉兴大藏经 二隐谧禅师语录二隐谧禅师语录卷第七江南扬州高沙天王禅寺 湖广荆州江陵水月禅院 嗣法门人 超巨 超秀 等编举古举大慧云:“永嘉道:‘非不非,是不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是则龙女顿成佛,非则善星 
- 一卷。清褚峻摹图,牛运震(1706—1758)补说。褚峻 (约1658—1728),字千峰,合阳(今属陕西省)人。峻工于刻字,以贩卖碑刻为业。经常自带干粮,走入深山穷谷、败墟废址中,搜求金石文字。凡前人书中所未著录,或虽载录而非作 
- 《冯氏锦囊秘录》系综合性医书。又名《冯氏锦囊》、《锦囊秘录》。清·冯兆张撰于1702年(康熙41年)。冯氏业医40余载,经验丰富,见闻颇广,此书殚一生之心力,历时30年纂辑而成。全书荟萃历代医家精要,删繁就简,参以己见,附以验 
- 中国明代哲学专著。罗钦顺著。包括前记2卷,156章,续记2卷,153章,附录1卷。为与人论学之书。所以以“困知”命篇,谓其治学“始则不得其门,中则疑决,晚岁用功愈坚,自知愈审,兢兢业业,惟恐其入于他歧而不出耳”(《原序》 
- 《膏兰室札记》是章太炎早年在杭州诂经精舍求学时所作的读书札记。章太炎先生早年著作《膏兰室札记》原有四卷,抗战时期佚失一卷,目前关于《膏兰室札记》的论述均基于存世三卷.收录章太炎于光绪十七年(1891)至光绪十九 
- 梵名Maha^ -ratnaku^t!a-dharmaparya^ya-s/atasa^hasrika^-parivarta-ka^s/yapa-parivarta-t!ika^ 。凡四卷。安慧着(据西藏译本),北魏菩提流(留)支译。此论虽名为大宝积经论,然并非唐代菩提流志所编译之大宝积经全经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