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古第四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其言曰,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犹未免为郷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摭往行,实前言,述此篇使读者有所兴起。
太任,文王之母,挚任氏之中女也。 任,姓。文王,周君。挚,国名。 王季娶以为妃。太任之性端一诚庄,惟德之行。 王季,周君。文王父。及其娠文王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 娠,振动。怀妊之意。 生文王而明圣。太任敎之以一而识百。卒为周宗。君子谓太任为能胎敎。宗谓有德有功,为百世不迁之庙。
孟轲之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戏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其嬉戏为贾衒。孟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戏乃设爼豆揖让进退。孟母曰,此眞可以居子矣。遂居之。孟子幼时,问东家杀猪何为。母曰,欲啖汝。旣而悔曰,吾闻古有胎敎。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敎之不信。乃买猪肉以食之。旣长就学,遂成大儒。
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鲤,孔子之子。字,伯鱼。 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事理通达,而心气和平。故能言。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品节详明,而德性坚定。故能立。
孔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为犹学也。周南召南,诗首篇名。所言皆修身齐家之事。正墙面而立,言卽其至近之地,而已无所见,不可行也。
右立教。
虞舜父顽母嚚象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虞,氏。舜,名。父,瞽叟。心不则德义之经为顽。母,瞽叟后妻。舜继母也。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象,舜后母弟。傲,慢,不友,言并恶。谐,和。烝,进也。言能以至孝谐和顽嚚昏傲,使进进以善自治不至于奸恶。史记云,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懈。
万章问曰,舜往于田号泣旻天。何为其号泣也。孟子曰,怨慕也。我竭力耕田共为子职而已矣。父母之不我爱,于我何哉。号泣于旻天,呼天而泣也。怨慕,怨己之不得其亲而思慕也。于我何哉,自责不知己有何罪耳。非怨父母也。帝使其子九男二女,百官?牛羊?仓廪备,以事舜于畎亩之中。天下之士多就之者。帝将胥天下而迁之焉。为不顺于父母,如穷人无所归。帝,尧也。胥,相视也。迁之,移以与之也。如穷人之无所归,言其怨慕迫切之甚也。天下之士悦之人之所欲也。而不足以解忧。好色人之所欲。妻帝之二女,而不足以解忧。富人之所欲。富有天下,而不足以解忧。贵人之所欲。贵为天子,而不足以解忧。人悦之,好色富贵,无足以解忧者。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艾,美好也。不得,失意也。热中,躁急心热也。 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
杨子曰,事父母自知不足者其舜乎。不可得而久者,事亲之谓也。孝子爱日。
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如何。内竖曰,安。文王乃喜。 内竖,小臣。掌通内外之命。及日中又至亦如之。及莫又至亦如之。 莫,夕也。 其有不安节,则内竖以告文王。文王色忧,行不能正履。 节谓居处,故事,履蹈地也。王季复膳,然后亦复初。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食下问所膳,命膳宰曰,末有原。应曰,诺。然后退。在,察也。末犹勿也。原,再也。勿有所再进,为其失饪,臭味恶也。退,反其寝。
文王有疾,武王不说冠带而养。文王一飯亦一飯。文王再飯亦再飯。 欲知气力箴药所胜。
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武王?周公,文王子。达,通也。言天下通共之孝也。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践,升也。其,先王也。所尊,所亲,先王之祖考?子孙?臣庶也。始死,谓之死。旣葬则曰反而亡焉。皆指先王也。此皆继志述事之意也。
淮南子曰,周公之事文王也,行无专制,事无由己,身若不胜衣,言若不出口。有奉持于文王,洞洞属属如将不胜,如恐失之。可谓能子矣。
孟子曰,曾子养曾晳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余必曰有。曾子,孔子弟子。名,参。曾皙,曾子父。名,点。彻,去也。曰有,恐亲意更欲与人也。曾晳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 曾元,曾子子。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养志,承顺父母之志,而不忍伤之也。
孔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闵子骞,孔子弟子。名,损。父母昆弟,称其孝友,人无异词。
老莱子孝奉二亲。行年七十作婴儿戏,身着五色斑斓之衣。尝取水上堂,诈跌仆卧地,为小儿啼,弄雏于亲侧。欲亲之喜。
乐正子春下堂而伤其足。数月不出。犹有忧色。门弟子曰,夫子之足瘳矣。数月不出。犹有忧色何也。乐正子春曰,善,如尔之问也。善,如尔之问也。吾闻诸曾子,子春,曾参弟子。曾子闻诸夫子。曰,天之所生,地之所养,无人为大。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不亏其体,不辱其身,可谓全矣。故君子顷歩而不敢忘孝也。顷,当为跬。一举足为跬。再举足为歩。今予忘孝之道。予是以有忧色也。一举足而不敢忘父母。是故道而不径,舟而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遗体行殆。壹出言而不敢忘父母。是故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不辱其身,不羞其亲,可谓孝矣。人不能无忿怒之言。当由其直。直则人服,不敢以忿言来也。
伯兪有过,其母笞之泣。其母曰,他日笞子未尝泣,今泣何也。对曰,兪得罪笞常痛。今母力,不能使痛。是以泣。故曰,父母怒之,不作于意,不见于色,深受其罪使可哀怜,上也。父母怒之,不作于意,不见其色,其次也。父母怒之,作于意,见于色,下也。
公明宣学于曾子三年不读书。曾子曰,宣而居参之门三年不学何也。公明宣曰,安敢不学。宣见夫子居庭,亲在叱咤之声未尝至于犬马。宣说之,学而未能。宣见夫子之应宾客,恭俭而不懈惰。宣说之,学而未能。宣见夫子之居朝廷,严临下而不毁伤。宣说之,学而未能。宣说此三者,学而未能。宣安敢不学而居夫子之门乎。
少连?大连善居丧。三日不怠,三月不解,期悲哀,三年忧。 怠,惰也。解,倦也。期,周年也。 东夷之子也。言其生于夷狄而自知礼也。
高子皋之执亲之丧也,泣血三年,未尝见齿。君子以为难。 子皋,孔子弟子。名,柴。泣血,言泣无声,如血出。未尝见齿,言笑之微。
颜丁善居丧。始死,皇皇焉,如有求而弗得。旣殡,望望焉,如有从而弗及。旣葬,慨然如不及。其反而息。颜丁,鲁人。从,随也。慨,惫也。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启,开也。曾子以为身体髪肤受于父母,父母旣全而生之。子当全而归之。故平日保守不敢毁伤。至此将死。故使弟子开其衾而视之,见其所归之全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诗,小旻之篇。旣以其所归之全示门人,而又言其所以全之之难如此。免谓旣死,然后得免于毁伤。小子,门人也。呼之,使记其言也。
箕子者纣之亲戚也。 箕,国。子,爵。纣,商王帝辛。纣始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桮。为玉桮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纣为淫泆。箕子谏。纣不听而囚之。人或曰,可以去矣。箕子曰,为人臣谏不听而去,是彰君之恶而自说于民。吾不忍为也。乃被髪佯狂而为奴,遂隐而皷琴以自悲。故传之曰箕子操。王子比干者亦纣之亲戚也。见箕子谏不听而为奴则曰,君有过而不以死争,则百姓何辜。乃直言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乎。乃遂杀王子比干,刳视其心。微子曰,父子有骨肉而臣主以义属。微子,名启,帝乙之子。纣庶兄。 故父有过,子三谏不听,则随而号之。人臣三谏不听,则其义可以去矣。于是遂行。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武王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左右欲兵之。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子。兵谓杀之也。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釆薇而食之。遂饿而死。
卫灵公与夫人夜坐,闻车声辚辚至阙而止,过阙复有声, 辚,车声。 公问夫人曰,知此谓谁。夫人曰,此蘧伯玉也。伯玉,名瑗。孔子居卫主其家。 公曰,何以知之。夫人曰,妾闻礼,下公门式路马,所以广敬也。 路马,君路车。所驾之马也。夫忠臣与孝子,不为昭昭信节,不为冥冥惰行。蘧伯玉,卫之贤大夫也。仁而有智。敬于事上。此其人必不以闇昧废礼。是以知之。公使人视之。果伯玉也。
赵襄子杀智伯,漆其头以为飮器。 二人皆晋大夫。智伯之臣豫让欲为之报仇,乃诈为刑人,挟匕首入襄子宫中,涂厕。左右欲杀之。襄子曰,智伯死,无后而此人欲为报仇。眞义士也。吾谨避之耳。让又漆身为癞,呑炭为哑,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其友识之,为之泣曰,以子之才臣事赵孟必得近幸。子乃为所欲为,顾不易耶。何乃自苦如此。让曰,委质为臣而求杀之,是二心也。吾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懐二心者也。后又伏于桥下欲杀襄子。襄子杀之。
王孙贾事齐闵王。王出走。贾失王之处。其母曰,女朝去而晩来,则吾倚门而望,女莫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女今事王,王出走,女不知其处。女尙何归。王孙贾乃入市中曰,淖齿乱齐国杀闵王。欲与我诛齿者袒右。市人从之者四百人,与诛淖齿,刺而杀之。
臼季使过冀, 臼季,胥臣字。冀,晋邑。 见冀缺耨,其妻馌之,敬相待如宾,与之归,言诸文公, 文公,晋君。名,重耳。曰,敬,德之聚也。能敬,必有德。德以治民。君请用之。臣闻出门如宾,承事如祭,仁之则也。文公以为下军大夫。
公父文伯之母,季康子之从祖叔母也。 文伯,鲁大夫,公父は歜。母,敬姜也。康子,鲁正卿。名,肥。 康子往焉, ■(门に为)门而与之言,皆不踰阈。 ■(门に为) ,辟也。阈,门限也。 仲尼闻之,以为别于男女之礼矣。
卫共姜者,卫世子共伯之妻也。共伯蚤死。共姜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共姜不许。作柏舟之诗以死自誓。
蔡人妻宋人之女也。旣嫁而夫有恶疾。其母将改嫁之。女曰,夫之不幸乃妾之不幸也。奈何去之。适人之道,壹与之醮,终身不改。不幸遇恶疾。彼无大故,又不遣妾。何以得去。终不听。酌而无酬酢曰醮。昏礼赞者三酳婿妇,而自酢。婿妇不与之酬也。
万章问曰,象日以杀舜为事。立为天子,则放之何也。孟子曰,封之也。或曰,放焉。万章,孟子弟子。放犹置也。问何不诛也。孟子言舜实封之,而或者误以为放也。 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藏怒谓藏匿其怒。宿怨谓留蓄其怨。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
虞?芮之君,相与争田,久而不平。乃相谓曰,西伯仁人也。盍往质焉。乃相与朝周。入其境,则耕者让畔,行者让路。入其邑,男女异路,班白不提挈。入其朝,士让为大夫,大夫让为卿。二国之君感而相谓曰,我等小人。不可以履君子之庭。乃相让,以其所争田为间田而退。天下闻之,而归者四十余国。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友指颜渊也。
孔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晏平仲,齐大夫。名,婴。
右明伦。
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子游,孔子弟子。姓,言。名,偃。武城,鲁下邑。澹台,姓。灭明,名。字,子羽。径,路之小而捷者。公事,如飮射读法之类。
高柴自见孔子,足不履影,启蛰不杀,方长不折。高柴,卽高子皋也。不履影谓不敢履孔子之影。敬之至也。启蛰,虫兽胎卵之时。长谓草木发生也。折,毁折也。卫辄之难,出而门闭。或曰,此有径。子羔曰,吾闻之,君子不径。曰,此有窦。子羔曰,吾闻之,君子不窦。有间使者至,门启而出。
南容三复白圭。南容,孔子弟子。名,适。白圭,大雅。抑篇之辞曰,白圭之玷,尙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南容一日三复此语。盖有意于愼言也。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妻,以女为之妻也。
子路无宿诺。 子路, 孔子弟子。姓,仲。名,由。宿,豫也。恐临时多故。故不豫诺。
孔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敝,坏也。缊,枲着也。袍,衣有著者也。盖衣之贱者。狐貉,兽名。以其皮为裘。衣之贵者。立,并立也。耻谓愧其不如。言其不以贫富动其心也。
郑子藏出犇宋。好聚鹬冠。 郑,国名。子藏,郑文公子。宋,国名。鹬,鸟名。聚鹬羽以为冠。郑伯闻而恶之,使盗杀之。君子曰,服之不衷身之灾也。诗曰,彼己之子不称其服,子藏之服不称也夫。 衷犹适也。诗,曹风候人篇。
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绩。文伯曰,以歜之家而主犹绩乎。其母叹曰,鲁其亡乎。使僮子备官。而未之闻邪。居,吾语女。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是故王后亲织玄紞,公侯之夫人加以纮?綖,卿之内子为大带,命妇成祭服,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社而赋事,烝而献功,男女效绩,愆则有辟。古之制也。玄,<崳谥骨昂笳摺@,缨之无緌者。从下而上不结。綖,冕上之覆者。内子,卿之适妻也。大带,缁带也。命妇,大夫之妻也。列士,元士也。庶士,下士也。社,春分。祭社也。事,农桑之属也。冬祭曰烝。烝而献五谷布帛之功也。吾冀而朝夕修我曰必无废先人,尔今曰胡不自安。以是承君之官。余惧穆伯之絶嗣也。
孔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回,孔子弟子。姓,颜。字,子渊。箪,竹器。食,飯也。瓢,瓠也。言不以贫窭累其心而改其所乐也。
右敬身。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早死。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卫,国名。庄公,卫君。齐,国名。东宫,太子。得臣,齐太子名。姜,齐姓。娣,女弟之从嫁者。妫,陈姓。厉,戴,皆谥也。桓公,名完。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 嬖,亲幸也。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敎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泆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 石碏,卫大夫。方,道也。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鲜矣。 憾,恨。眕,重也。降其身则必恨。恨则思乱,不能自安自重。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 臣行君之义。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
刘康公,成肃公,会晋侯伐秦。成子受脤于社不敬。 脤,宜社之肉。盛以脤器。故曰脤。宜,出兵祭社之名。刘子曰,吾闻之,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是以有动作?礼义?威仪之则,以定命也。能者养之以福,不能者败以取祸。是故君子勤礼,小人尽力。勤礼莫如致敬。尽力莫如敦笃。敬在养神。笃在守业。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膰,戎有受脤,神之大节也。膰,祭肉。交神之大节也。 今成子惰。弃其命矣。其不反乎。
卫侯在楚,北宫文子见令尹围之威仪, 文子,名括。围,楚公子名。言于卫侯曰,令尹其将不免。诗云,敬愼威仪,维民之则。令尹无威仪。民无则焉。民所不则以在民上。不可以终。公曰,善哉。何谓威仪。对曰,有威而可畏,谓之威。有仪而可象,谓之仪。君有君之威仪,其臣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有其国家,令闻长世。臣有臣之威仪,其下畏而爱之。故能守其官职,保族,宜家。顺是以下皆如是。是以上下能相固也。卫诗曰,威仪棣棣,不可选也。棣棣,富而闲也。选,数也。 言君臣?上下?父子?兄弟?内外?大小,皆有威仪也。周诗曰,朋友攸摄,摄以威仪。 攸,所也。摄,依也。言朋友之道,必相敎训以威仪也。故君子在位可畏,施舍可爱,进退可度,周旋可则,容止可观,作事可法,德行可象,声气可乐,动作有文,言语有章,以临其下。谓之有威仪也。
右通论。
猜你喜欢 景公欲逮桓公之后晏子对以任非其人第三·晏婴 仁学一·谭嗣同 诗书·张载 御制读左传晋楚城濮之战说·杜预 卷二十·吕祖谦 卷五十九·程川 卷二百二十四·秦蕙田 第52章·老子 第八 摩篇 1·王诩 郭象《庄子注》中之自然义·钱穆 经解·姚际恒 卷二·佚名 卷四百三十八·佚名 百法明门论的宇宙观·太虚 佛说嗟袜曩法天子受三归依获免恶道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