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竹坡词巻一

宋 周紫芝 撰

水龙吟【天申节祝圣词】

黄金双阙横空望中隐约三山眇春皇欲降渚烟收尽青虹正绕日到层霄九枝光满普天俱照看海中桃熟云幡绛节冉冉度沧波渺 遥想建章宫阙【缺】薰风月寒清晓红鸾影上云韶声里蒙天一笑万国朝元百蛮款塞太平多少听尧云深处人人尽祝似天难老

又【题梦云轩】

楚山千叠浮空楚云只在巫山住鸾飞鳯舞当时空记梦中奇语晓日曈昽夕阳零乱袅红萦素问如今依旧霏霏冉冉知他为谁朝暮 玉佩烟鬟飞动烱星眸人间相遇嫣然一笑阳城下蔡尽成惊顾蕙帐春浓兰衾日暖未成行雨但丁宁莫似阳台梦断又随风去

又【须江望九华作】

楚山朩落风髙暮云黯黯孤容痩天晴似洗明霞消尽玉峦排秀九鳯飞来五云深处一时轻矫恨三山不见六鳌去后天空逺人将老 堪笑此生如寄信扁舟朅来江表望中愁眼依稀犹认数峰林杪万里东南跨江云梦此情多少问何时还我千岩万壑卧霜天晓浣溪沙【今岁冬温近腊无雪而梅殊未放戏作浣溪沙三叠以望发竒秀】

近腊风光一半休南枝未动北枝愁嫦娥莫是见人羞么鳯不传蓬岛信杜鹃空办鹤林秋便须干技打梁

欲醉江梅兴未休待篘春瓮洗春愁不成欢绪却成羞天意若教花似雪客情宁恨髩如秋趂他何逊在扬

无限春情不肯休江梅未动使人愁东昏觑得玉奴羞对酒情怀疑是梦忆花天气黯如秋唤春云梦泽南

又【和陈相之题烟波图】

水上鸣榔不系船醉来深闭短蓬眠潮生潮落自年年一尺鲈鱼新活计半簑烟雨旧衣冠庙堂空有画图

多病嫌秋怕上楼苦无情绪嬾擡头雁来不寄小银钩一防离情深似海万重凄恨黯如秋怎生禁得许多

醽醁新翻碧玉壶水精钗袅绛纱符吴姬亲手碎昌蒲防索系时新睡起榴花剪处要人扶心情还似去年

学画双蛾苦未成髩云新结翠鬟轻伴人歌笑已多情飞絮乱花闲院宇舞鸾歌鳯小娉婷阳关休唱断肠

卜算子【席上送王彦猷】

江北上归舟再见江南岸江北江南几度秋梦里朱顔换 人是岭头云聚散天谁管君似孤云何处归我似离羣雁

又【再和彦猷】

霜叶下孤蓬船在垂杨岸早是凄凉惜别时更惜年华换 别酒解留人醉君休管醉里朱弦莫谩弹愁入参差雁

又【西窓见剪榴花】

絮尽栁成空春去花如扫窻外枝枝海石榴特为幽人好 密叶过流离薄艳明芳草剪得花时却傍防楼上人垂手

朩兰花【长安狭邪中有髙自标置者客非新科不得其门时颇称之予尝语人曰相马失之肥相士失之瘦世亦岂可以是论人物乎戏作此词为花衢狭客一笑】

嫦娥天上人谁识家在蓬山烟水隔不应着意眼前人便是登瀛当日客 双眸烱烱秋波滴也解人间青与白檀郎未摘月边枝枉是不教花爱惜

江头雨后山如髻催送新凉风有意月来杨栁绿阴中秋在梧桐疎影外 小窻纹簟凉如水岁岁年年同此味眼前不忍对西风梦里更堪追徃事

减字朩兰花

春闲昼永城下江深山倒影净扫风埃收拾烟光入句来 短窻闲倚身似浮云门似水谁伴余年结得青山一个縁

又【内子生日】

蓬莱三岛上有青青千岁草玉佩烟鬟来作人间一笑欢 麻姑行酒蕚绿华歌清韵袅玉秀兰芳醉舞东风防袖长

又【大梁扬师醇奉亲至孝尝手植朩犀于堂后朩未三尺而已着数花葢造物者以娱萱堂老人也师醇以长短句分饷一枝竹坡作此解以赞之】

西山岩桂常恨香闻烟雨外何似君家戏防堂前早试花 黄金千粟风撼芳条香馥馥一剪无多桃李漫山奈俗何

又【晁别驾生日】

当年文伯曽是东坡门下客文采风流奕叶传芳总未休 为公持酒愿祝彩衣无限夀归觐枫宸剩醉长安几度春

摊破浣溪沙【茶词】

苍璧新敲小鳯团赤埿开印煑清泉醉捧纎纎双玉笋鹧鸪斑 雪浪溅翻金缕袖松风吹醒玉酡顔更待微甘囘齿颊且留连

又【汤词】

门外青骢月下嘶映堦笼烛画帘垂一曲阳关声欲尽不多时 鳯饼未残云脚乳水沉催注玉花甆忍看捧瓯春笋露翠鬟低

水调歌头【十月六日于仆为始生之日戏作此词为林下一笑世固未有自作生日词者盖自竹坡老人始也】

白发三千丈双鬓不胜垂人间忧喜如梦老矣更何之蘧玉行年过了未必如今俱是五十九年非拟把彭殇梦分付与痴儿 君莫羡客起舞夀琼巵此生但愿长遣猿鹤共追随金印借令如斗富贵那能长久不饮竟何为莫问蓬莱路从古少人知

又【王次卿归自彭门中秋步月作】

濯锦桥边月几度照中秋年年此夜清景伴我与君游万里相随何处看尽吴波越嶂更向古徐州应为霜髥老西望倚黄楼 天如水云似扫素光流不知今夕何夕相对语羁愁故国归来何事记易南枝惊鹊还对玉蟾羞踏尽疎桐影更复为君留

又【丙午登白鹭亭作】

岁晩念行役江濶风烟六朝文物何在囘首更凄然倚尽危楼杰观暗想琼枝璧月罗袜步承莲桃叶山前鹭无语下寒滩 潮寂寞浸孤垒涨平川莫愁艇子何处烟树杳无边王谢堂前双燕空绕乌衣门巷斜日草连天只有台城月千古照婵娟

又【雨后月出西湖作】

落日在烟树云水两空蒙澹霞消尽何事依约有微红湖上晩来风细吹尽一又残雨苍翠湿千峰谁遣长空月冷浸玉壶中 问明月应解笑白头翁不堪老去依旧临水照衰容良夜几横烟棹独倚危樯西望目断逺山重但恨故人逺此乐与谁同

沙塞子【中秋无月】

秋云微淡月微羞云黯黯月彩难留只应是嫦娥心里也似人愁 几时囘步玉栘钩人共月同上南楼却重听画阑西角月下轻讴

又【席上送赵戒叔时东南方扰】

玉溪秋月浸寒波忍持酒重听骊歌不堪对绿阴飞阁月下羞娥 夜深惊鹊转南柯惨别意无奈愁何他年事不须重问转更愁多

鹧鸪天

荷气吹凉到枕边薄纱如雾亦如烟清泉浴后花垂雨白酒倾时玉满船 钗欲溜髻微偏却寻霜粉扑香绵冰肌近着浑无暑小扇频揺最可怜

又【七夕】

乌鹊桥边河汉流洗车微雨湿清秋相逢不似长相忆一度相逢一度愁 云却静月垂钩金鍼穿得喜囘头只应人倚阑干处便似天孙梳洗楼

又【李彦悏生日】

尊酒年年乐事多古铜犹得几摩挲他时人物君须记玉笋班中李泰和 烦翠袖把金荷功名余事且髙歌新来学得长生诀写就黄庭不换鵞

又【沈彦述生日】

名在休文季孟间一时风味更萧然琼林不逐春风老安用丹砂巧驻顔 春入户酒吹澜小桃枝上锦阑斑明年欲与君为夀无路相从入道山

又【和刘长孺有赠】

袅袅云梳晓髻堆涓涓秋净眼波囘旧家十二峰前住偶为襄王下楚台 闲院静小桃开刘郎前度几囘来东风易得行云散花里传觞莫谩催

又【和孙子绍菊花词】

晴日烘帘暖似春菊囘霜晕浅仍深谁知此地栽花手便是当时嗔蕊人 秋夜沉沉一声清唱袅残音娇痴应挽香罗比六幅双裙染郁金

一防残缸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又【重九登醉山堂戏集前人句作鹧鸪天令官妓歌之为酒间一笑前一首自为之也】

年少登髙意气多黄花压帽醉嵯峨如今满眼看华发强撚茱茰奈老何 千叠岫万重波一时分付与秦娥明年身健君休问且对秋风巻翠螺

终日看山不厌山寻思百计不如闲何时得到重阳日醉把茱茰仔细看 欹醉帽倚雕栏偶然携酒却成欢篱边黄菊关心事触忤愁人到酒边

又【荆州都倅生日】

读尽牙籖玉轴书不知门外有园蔬借令未解銮坡去也合讐书在石渠 微雨后小寒初满斟长夀碧琳腴不须更问荆州路便上追锋御府车

又【子少时酷喜小晏词故其所作时有似其体制者此三篇是也晩年歌之不甚如人意聊载于此为长短句之体助云】

楼上缃桃一蕚红别来开谢几东风武陵春尽无人处犹有刘郎去后踪 香閤小翠帘重今宵何事偶相逢行云又被风吹散见了依前是梦中

防鹢双飞雪浪翻楚歌声转绿杨湾一川红斾初衔日两岸朱楼不下帘 阑倚处玉垂纎白团扇底藕丝衫未成密约囘秋水看得羞时隔画檐

花褪残红绿满枝嫩寒犹透薄罗衣池塘雨细双鸳睡杨栁风轻小燕飞 人别后酒醒时午窻残梦子规啼导前心事人谁问花底闲愁春又归

采桑子【雨后至玉壶轩】

跳珠雨罢风初静阑槛凭虚绛阙清都只在仙人碧玉壶 九原唤起王摩诘画作新图十里芙蕖乞与知章老鉴湖

西江月

画幙灯前细雨垂莲盏里清歌玉纎持板隔香罗不放行云飞过 今夜尘生洛浦明朝雨在巫山羞娥且莫鬭弯环不似司空见惯

池面风翻弱絮树头雨退嫣红扑花蝴蝶杳无踪又做一场春梦 便是一成去了不成没个来时眼前无处説相思要説除非梦里

罗袖云轻雾薄醉肌玉软花柔相逢不道有春愁只道春来微痩 一防人间深意数声栁下轻讴带将离恨上归舟肠断月斜时候

发白犹欹旅枕溪深未挂烟蓑徃来苕霅意如何应有轻鸥笑我 细算年来活计只消一个渔舟金鱼无分不须求只乞鲈鱼换酒

又【席上赋双荔子】

连理枝头竝蔕同心带上双垂背灯偷赠语低低一防浓情先寄 翡翠钗头摘处鸳鸯枕上醒时酸甜红颗阿谁知别是人间滋味

又【和孙子绍拒霜词】

天意未教秋老花容刬地宜霜酒肌红软玉肌香不与梨花同様 来伴孙郎小宴临风为舞霓裳更深绿水照红妆便是采莲船上

谁把蓝揉翡翠天将蜡作梅花晩来秋水映残霞水墨新描图画 纸上写将心去眼边却送愁来今囘相见比前囘心下忡忡无頼

小重山

溪上晴山簇翠螺晓来霜叶醉小池荷琐窻秋意苦无多帘绣巻黄菊两三窠 小睡拥香罗起来匀醉粉玉垂梭只愁无奈夜长何你去也今夜早来麽

又【方元相生日】

碧玉山围十里湖水云天共逺戏双鳬河阳花县锦屏铺人不老长日在蓬壶 一笑且踟蹰防骑箕尾去上云衢十分深注碧琳腴休惜醉醉后有人扶

猜你喜欢
  卷七百八十·彭定求
  卷二十六·阮阅
  补遗 卷二·袁枚
  第十七出 征利·李渔
  第一齣~第十齣·孙柚
  严忠济·隋树森
  ●慶芝堂詩集卷十四·戴亨
  曹祠部集卷一·曹邺
  春光·闻一多
  初集卷十九·乾隆
  卷二十一·乾隆
  卷二十六·乾隆
  卷一百四十七·陈廷敬
  卷二百三十六·佚名
  提要·林同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章 祖师说法·屠隆

    〔外扮西天祖师宾头卢上〕阿僧祗劫修行。刹那时间潇洒。六时贝叶经中。五体莲花座下。谁识泥牛渡河。又道石人骑马。有则万法俱来。无时一丝不挂。贫僧乃释迦如来大弟子西天祖师宾头卢是也。秪缘絫劫修行。得遇给孤良

  • 一分儿·隋树森

    一分儿,姓王,大都角会,歌舞绝伦,聪慧无比。元.夏庭芝《青楼集》载:“一日,丁指挥会才人刘士昌、程继善等于江乡园小饮,王氏佐樽。时有小姬歌《菊花会》南吕曲云:'红叶落火龙裉甲,青松枯怪蟒张牙。'丁曰:'此

  • 第三折·关汉卿

    (刘夫人上、云)描鸾刺绣不曾习,劣马弯弓敢战敌。围场队里能射虎,临军对阵兵机识。老身刘夫人是也。昨日引将存孝孩儿来阿妈行欲待说也,不想亚子在围场中落马,我亲到围场中看孩儿,原来不曾落马,都是李存信、康君立的智量。未知

  • 御选明诗卷九十三·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九十三五言长律二徐祯卿谒严子陵祠言访羊裘隐荒台迹宛然岩崖祠屋缀天汉客星悬伊昔风云感丘园束帛戋神龙不可系造化独深全去矣孤踪邈怀哉大泽偏钓竿何嫋嫋石濑故溅溅郡以高名著山依汗简传余风犹

  • 列传第三十七 王韩苏薛王柳冯蒋·欧阳修

    王义方,泗州涟水人,客于魏。孤且窭,事母谨甚。淹究经术,性謇特,高自标树。举明经,诣京师,客有徒步疲于道者,自言:“父宦远方,病且革,欲往省,困不能前。”义方哀之,解所乘马以遗,不告姓名去,由是誉振一时。不肯造请贵势,太宗使宰相听其

  • 第三十二回 即帝位汉主称尊 就驿舍田横自刭·蔡东藩

      却说项王自刎以后,汉将争夺项王尸骸,甚至自相残杀,死了好几十人,结果是王翳得了头颅,吕马童与杨喜吕胜杨武等四将,各得一体,持向汉王前报功。汉王命将五体凑合,果然相符,遂即分封五人,命吕马童为中水侯,王翳为杜衍侯,杨喜为

  • 第五十八回 夸功铭石艮岳成山 覆国丧身孱辽绝祀·蔡东藩

      却说童贯两次失败,无法图燕,又恐徽宗诘责,免不得进退两难,当下想了一策,密遣王瓌如金,请他夹攻燕京。金主也使蒲家奴一译作普嘉努。至宋,以出兵失期相责。徽宗复使赵良嗣往金,金主旻道:旻即阿骨打改名。“汝国约攻燕京,至

  • 卷之四百二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桑悦传·张廷玉

    桑悦,字民怿,常熟人。性格尤其怪诞,也是吴中闻名的才子。每读书,过目后立即焚弃,自称:“已在吾腹中矣。”好说大话,把自己比作孟子。有人问他翰林们的文章谁好,他说:“没有人,全天下数我第一,其次是祝允明,再就是罗王己。”做学生

  • 卷二十·郭良翰

    钦定四库全书明谥纪彚编卷二十明 郭良翰 撰臣谥夫人淑人【普天率土皆王臣也故并列之臣】惠靖卫圣保母尹氏【宣德】恭靖佑圣保母张氏【正统】恭和辅圣夫人魏氏【成化】恭慎夫人韩氏【成化】庄懿辅圣夫人蔺氏【天顺】

  • 左氏传续説纲领·吕祖谦

    左氏传续説纲领学者观史各有详略如左传史记前汉三书皆当精熟细防反覆考究直不可一字草草自后汉三国志以下诸史只是防大纲始末成败葢自司马氏班氏以后作史者皆无史法看史记又与看左传不同左传字字缜密史记所载却有嵗月

  • 天瑞第一·列子

    【原文】 子列子居郑圃②,四十年人无识者。国君卿大夫视之,犹众庶也③。国不足④,将嫁于卫⑤。弟子曰:“先生往无反期,弟子敢有所谒⑥,先生将何以教?先生不闻壶丘子林之言乎⑦?”子列子笑曰:“壶子何言哉⑧?虽然,夫子尝语伯昏瞀

  • 佛地經論卷第三·欧阳竟无

      親光等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爾時世尊告妙生菩薩.妙生當知有五種法攝大覺地.何等爲五.所謂清淨法界大圓   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   論曰.如是已說教起因緣分.次當顯示聖教所說分。唯告

  • 上卷·大珠慧海

    稽首和南十方诸佛、诸大菩萨众。弟子今作此论,恐不会圣心,愿赐忏悔;若会圣理,尽将回施一切有情,愿于来世,尽得成佛。问:欲修何法?即得解脱。答:唯有顿悟一门,即得解脱。云何为顿悟?答:顿者,顿除妄念;悟者,悟无所得。问:从何而修?答:从根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三·佚名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復次善男子。汝因此故。求善知識。勿於身心而生疲倦。見善知識。勿生厭足。請問善知識。勿憚勞苦。親近善知識。勿懷退轉。供養善知識。無令間斷。隨順善知

  • 成唯识论演秘卷第七(末)·智周

    论。依谓所依等者。具如疏辨。有义转者属能转道。亦转之依。由能转道转所转依名转依故。今此解者相最显了 详曰。与转为依名为转依。转即能依。能依论说是染净法。云何转言属能转道。能转道者非是染故。今释。转者而

  • 50岁的男人·歌德

    少校骑马进了庄园,外甥女希拉丽亚站在公馆外面的台阶上迎接他。他差点没有认出她来,她又长高了,变美了。她向着他飞奔过去,他像父亲一样紧紧拥抱她,他们很快走上台阶去看她的母亲。

  • 周氏冥通记·陶弘景

    志怪小说集。梁陶弘景撰。四卷。又称《周子良冥通记》、《周氏冥通记》、 《周子良冥通录》。 《隋书·经籍志》杂传类著录为一卷,无撰人。 《旧唐志》同,题陶弘景撰。 《新唐志》无目。 《崇文总目》小说类著录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