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东周

秦兴师临周求九鼎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尽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实也。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

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曰:“大王勿悠,臣请东解之。”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少海之上,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效醯壶酱瓿耳,可怀挟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漓然止于齐者。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

----------------------------------------

秦攻宜阳

秦攻宜阳,周君谓赵累曰:“子以为何如?”对曰:“宜阳必拔也。”君曰:“宜阳城方八里,材士十万,粟支数年,公仲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临山而救之,秦必无功。 ”对曰:“甘茂,羁旅也,攻宜阳而有功,则周公旦也;无功,则削迹于秦。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义而攻宜阳。宜阳不拔,秦王耻之。臣故曰拔。”君曰:“子为寡人谋,且奈何?”对曰:“君谓景翠曰’公爵为执圭,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不胜则死。不如背秦援宜阳。公进兵,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易爆不事公;公中慕公之为己乘秦也,亦必尽其宝。”

秦拔宜阳,景翠果进兵。秦惧,遽效煮枣,韩氏果亦效重宝。景翠得城于秦,受宝于韩,而德东周。

东周与西周战东周与西周战,韩救西周。为东周谓韩王曰:“西周者,故天子之国也,多名器重宝,案兵而勿出,可以德东周,西周之宝可尽矣。 ”

----------------------------------------

东周与西周争

东周与西周争,西周欲和于楚、韩。齐明谓东周君曰:“臣恐西周之与楚、韩宝,令之为己求地于东周也。不若谓楚、韩曰,西周之欲入宝,持二端。今东周之兵不急西周,西周之宝不入楚、韩。楚韩、欲得宝,即且趣我攻西周。西周宝出,是我为楚、韩取宝以德之也,西周弱矣。 ”

----------------------------------------

东周欲为稻

东周欲为稻,西周不下水,东周患之。苏子谓东周君曰:“臣请使西周下水可乎?”乃往见西周之君曰:“君之谋过矣!今不下水 ,所以富东周也。今其民皆种麦,无他种矣。君若欲害之,不若一为下水,以病其所种。下水,东周必复种稻,;种稻而复夺之。若是,则东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而受命于君矣。”西周君曰:“善。”遂下水。苏子亦得两国之金也。

----------------------------------------

昭献在阳翟

昭献在阳翟,周君将令相国往,相国将不欲。苏厉为之谓周君曰:“楚王与魏王遇月,主君令陈封之楚,令向公之魏。楚、韩之遇也,主君令许公之楚,令向公之韩。今昭献非人主也,而主君令相国往;若其王在阳翟,主君将令谁往?”周君曰:“善。”乃止其行。

----------------------------------------

秦假道于周以伐韩

秦假道于周以伐韩,周恐假之而恶于韩,不假而恶于秦。史黡谓周君曰:“君何不令人谓韩公叔曰:’秦敢绝塞而伐韩者,信东周也。公何不与周地,发重使使之楚,秦必疑,不信周,是韩不伐也。’又谓秦王曰:’韩强与周地,将以疑周于秦,寡人不敢弗受。’秦必无辞而令周弗受,是得地于韩而听于秦也。 ”

----------------------------------------

楚攻雍氏

楚攻雍氏,周鋹秦、敢,楚王怒周,周之君患之。为周谓楚王曰:“以王之强而怒周,周恐,必以国合于所与粟之国,则是劲王之敌也。故王不若速姐姐周恐,彼前得罪而后得解,必厚事王矣。 ”

----------------------------------------

周最谓石礼

周最谓石礼曰:“子何不以秦攻齐?臣请令齐相者,子以齐事秦,必无处矣。子因令周最居魏以共之,是天下制于子也。子东重于齐,西贵于秦,秦、齐合,则子常重矣。 ”

----------------------------------------

周相吕仓见客于周君

周相吕仓见客于周君。前相工师藉恐客之伤已也,因令人谓周君曰:“客者,辩士也,然而所以不可者,好毁人。 ”

----------------------------------------

周文君免士工师藉

周文君免士工师藉,相吕仓,国人不说也。君有闵闵之心。谓周文君曰:“国必有诽誉,忠臣令诽在已,誉在上。宋君夺民时以为台,而民非之,无忠臣以掩盖之也。子罕释相为司空,民非子罕而善其君。齐桓公宫中七市,内闾七百,国人非之。管仲故为三归之家,以掩桓公,非自伤于民也?《春秋》记臣弒君者以百数,皆大臣见誉者也。故大臣得誉,非国家之美也。故众庶成强,增积成山。”周君遂不免。

----------------------------------------

温人之周

温人之周,周不纳。客即对曰:“主任也。”问其巷而不知也,吏因囚之。君使人问之曰:“子非周人,而自谓非客何也?”对曰:“臣少而诵《诗》,《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今周君天下,则我天子之臣,而又为客哉?故曰主人。”君乃使吏出之。

----------------------------------------

或为周最谓金投

或为周最谓金投曰:“秦以周最之齐疑天下,而又知赵之难子齐人战,恐齐、韩之合,必先合于秦。秦、齐合,则公之国虚矣。公不若救齐,因佐秦而伐韩、魏,上党、长子,赵之有。公东收宝于秦,南取地于韩,魏因以因,徐为之东,则有合矣。 ”

----------------------------------------

周最谓金投

周最谓金投曰:“公负令秦与强齐战。战胜,秦且收齐而封之,使无多割,而听天下之战;不胜,国大伤,不得不听秦。秦尽韩、魏之上党太原,西止秦之有已。秦地,天下之半也,制齐、楚、三晋之命,复国且身危,是何计之道也。 ”

----------------------------------------

石行秦谓大梁造

石行秦谓大梁造曰:“欲决霸王之名,不如备两周辩知之士。”谓周君曰:“君不如令辩知之士,为君争于秦。 ”

----------------------------------------

谓薛公

谓薛公曰:“周最于齐王也而逐之,听祝弗,相吕礼者,欲取秦。秦、齐合,弗与礼重矣。有周齐,秦必轻君。君弗如急北兵趋赵以秦、魏,收周最以为后行,且反齐王之信,又禁天下之率。齐无秦,天下果,弗必走,齐王谁与为其国?”

----------------------------------------

齐听祝弗

齐听祝弗,外周最。谓齐王曰:“逐周最、听祝弗、相吕礼者,欲深取秦也。秦得天下,则伐齐深矣。夫齐合,则赵恐伐,故急兵以示秦。秦以赵攻,与之齐伐赵,其实同理,必不处矣。故用祝弗,即天下之理也。 ”

----------------------------------------

苏厉为周最谓苏秦

苏厉为周最谓苏秦曰:“君不如令王曰最,以地合于魏、赵,故必怒合于齐,是君以合齐与强楚吏产子。君若欲因最之事,则合齐者,君也;割地者,最也。 ”

----------------------------------------

谓周最曰仇赫之相宋

谓周最曰:“仇赫之相宋,将以观秦之应赵、宋,败三国。三国不败,将’兴赵、宋合于东方,以孤秦。亦将观韩、魏之于齐也。不固,则将与宋败三国,则卖赵、宋于三国。公何不令人谓韩、魏之王曰:’欲秦、赵之相卖乎?何不合周最兼相,视之不可离,则秦、赵必相卖以合于王也。”

----------------------------------------

为周最谓魏王

为周最谓魏王曰:“秦知赵之难与齐战也,将恐齐、赵之合也,必阴劲之。赵不敢战,恐秦不己收也,先合于齐。秦、赵争齐,而王无人焉,不可。王不去周最,合于收齐,而以兵之急则伐齐,无因事也。 ”

----------------------------------------

谓周最曰魏王以国与先生

谓周最曰:“魏以国与先生,贵合于秦以伐齐。薛公故主,轻往其薛,不顾其先君之丘墓,而公独修虚信为茂行,明群臣据故主,不与伐齐者,产以忿强秦,不可。公不如谓魏王、薛公曰:’请为王入齐,天下不能伤齐。而有变,臣请为救之;无变,王遂伐之。且臣为齐奴也,如累王之交于天下,不可。王为臣赐厚矣,臣入齐,则王亦无齐之累也。’”

----------------------------------------

赵取周之祭地

赵取周之祭地,周君患之,告于郑朝。郑朝曰:“君勿患也,臣请以三十金复取之。”周君予之,郑朝献赵太卜,因告以祭地事。及王病,太卜谴之曰:“周之祭地祟。”赵乃还之。

----------------------------------------

杜赫欲重景翠于周

杜赫欲重景翠于周,谓周君曰:“君之国小,尽君子重宝珠玉以事诸侯,不可不察也。譬之如张罗者,张于无鸟之所,则终日无所得矣;张于多鸟处,则又骇鸟矣;必张于有鸟无鸟之际,然后耨多得鸟矣。今君将施于大人,大人轻君;施于小人,小人无可以求,又费财焉。君必施于今之穷士,不必且为大人者,故能得欲矣。 ”

----------------------------------------

周共太子死

周公太子死,有五庶子,皆爱之,而无适立也。司马翦谓楚王曰:“何不封公子咎,而为之请太子?”左成谓司马翦曰

:“周君不听,是公之知困而交绝于周也。不如谓周君曰:’孰欲立也?微告翦,翦今楚王资之以地。’公若欲为太子,因令人谓相国御展子、啬夫空曰:’王类欲令若为之,此健士也,居中不便于相国。’”相国令之为太子。

----------------------------------------

三国隘秦

三国隘秦,周令其相之秦,以秦之轻也,留其行。有人谓相国曰:“秦之轻重,未可知也。秦欲知三国之情,公不如遂见秦王曰:’请谓王月东方之处。’秦必重公。是公重周,重周以取秦也。齐重故有周,而已取齐,是周常不失重国之交也。 ”

----------------------------------------

昌他亡西周

昌他亡西周,之东周,尽输西周之情于东周。东周大喜,西周大怒。冯且曰:“臣能杀之。”君予金三十斤。冯且使人操金与书,间遗昌他书曰:“告昌他,事可成,勉成之;不可成,亟亡来亡来。事久且泄,自令身死。”因使人告东周之候曰:“今夕有奸人当人矣。”候得而献东周,东周立杀昌他。

----------------------------------------

昭翦与东周恶

昭翦与东周恶,或谓照翦曰:“为公画阴计。”照翦曰:“何也?”“西周甚憎东周,尝欲东周与楚恶,西周必令贼贼公,因宣言东周也,以西周之于王也。”照翦曰:“善。吾又恐东周之贼己而以轻西周恶之于楚。”遽和东周。

----------------------------------------

严氏为贼

严氏为贼,而阳竖与焉。道周,周君留之十四日,载以乘车驷马而遣之。韩使人让周,周君患之。客谓周君曰:“正语之曰:’寡人知严氏之为贼,而阳竖与之,故留之十四日以待命也。小国不足亦以容贼,君之使又不至,是以遣之也。’”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二十三 大宛列传第六十三·司马迁
  卷六十二·志第三十八·乐二·张廷玉
  卷一百八十四 表二十四·赵尔巽
  卷一百四十四·毕沅
  卷八·常璩
  读礼通考卷一百十九·徐乾学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十·佚名
  卷之七百十二·佚名
  一百八十一 曹(禺页)奏请圣安并报雨水粮价摺·佚名
  郑氏关系文书·佚名
  永昌·周绍良
  卷十三·杨士奇
  一二八、齐湣王在位十八年非四十年其元年为周赧王十五年非周显王四十六年辨·钱穆
  李文襄公奏疏与文移目录·李之芳
  第六章 战国时代的思潮·张荫麟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目录上·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八御定歴代赋彚目录上    总集类卷一  天象天地赋【晋成公绥】乾坤为天地赋【唐陆肱】天赋【唐刘允济 唐阙名】碧落赋【唐翟楚贤】天行健赋【唐阙名】披雾见青天赋【唐王起】链石补天

  • 卷四·沈德符

      ○宗藩【论建藩府】嘉靖十年,上未有子,中外忧之。行人司正薛侃建议,谓:“先朝分封各藩,必留亲王一人在京,谓之守城王,或代行礼。遇有事则膺监国抚军之任。至正德初,而逆瑾削之,尽行出封。乞查旧典,择亲藩一人为守城王。若东

  • 卷之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一千三百四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三三九保结状道光二十四年五月十六日一二二○二--一六·佚名

    新竹城南、东、西三门总理,保结王礼让为北门总理具保结状台下总理陈大彬、林扬芳、林承恩暨众郊铺长和号,今当大老爷台前,保结得监生王礼让一名,充当北门城内总理遗缺,小心奉公,不致违误,不敢冒结。合具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五 奸臣传四·纪昀

    奸臣传宋 【二】 ○宋二 蔡京【卞 攸 翛 赵良嗣】蔡京 赵良嗣 △蔡京 蔡京字符长兴化军仙游人登熙宁三年进士第调钱塘尉舒州推官累迁起居郎使辽还拜中书舍人改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元丰末 大臣议所立京附蔡确将害王

  • 五帝本纪第一·司马迁

    解惠全 张德萍 译注【说明】《五帝本纪》是《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中的第一篇。《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创始之作。所谓纪传体的“纪”就是指本纪。《史纪》共有本纪十二篇,以历史上的帝王为中心

  • 李原名传·张廷玉

    李原名,字资善,安州人。洪武十五年(1382),以通经儒士身份举荐为御史。二十年出使平缅归,说:“思伦发狡诈,窥伺我国,应加强边防。靖江王用大理印行令旨,这是非法的,被远人所轻视。”受命担任礼部尚书。从此,远方之事大多咨询他。

  • 卷六十二·徐天麟

    钦定四库全书西汉会要卷六十二宋 徐天麟 撰刑法二疑谳高皇帝七年制诏御史狱之疑者吏或不能决有罪者久而不论无罪者久系不决自今以来县道官狱疑者各谳所属二千石官二千石官以其罪名当报之所不能决者皆移廷尉廷尉亦当

  • 卷五·戴锡章

    春正月,宋以天书降,加赐德明守正功臣,益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以西京左藏库使阎承翰充夏州加恩官告使。还,请于浦洛河置馆,以待夏台进奉使。宋帝以荒敻劳役,不许。(《宋史·夏国传》及《阎承翰传》)夏境旱,宋诏榷场勿禁西人

  • 广义·孔鲋

    凡无妻、无夫,通谓之寡。寡夫曰 ,寡妇曰 。妾妇之贱者,谓之属妇。属,逮也。逮妇之名,言其徴也。非分而得,谓之幸。诘责以辞,谓之让。男女不以礼交,谓之淫。上淫曰烝,下淫曰报,旁淫曰通。不直失节,谓之慙。慙,愧也。面慙曰戁,心慙

  • 卷二十二·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或问巻二十二宋 朱子 撰论语阳货第十七【凡二十六章】或问首章之説曰程子尹氏以为夫子孙辞避祸谢杨氏以为非茍然诺而无所诎若是不同何也曰观夫子所以告防生亩与夫辨长沮桀溺之语则圣人之自言未尝

  • 书传卷一·苏轼

    宋 苏轼 撰虞书尧典第一昔在帝尧聪明文思聪者无所不闻明者无所不见文者其法度也思者其智虑也光宅天下圣人之德如日月之光贞一而无所不及也将逊于位逊遁也让于虞舜作尧典言常道也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勲钦明文思安安若顺

  • 致日本佛教联合会书·太虚

    日本佛教联合会公鉴:顷由中佛教会送来 贵会同人二月一日之公启,有‘伏请诸大善知识,奋起大勇猛心,以东亚大局为前提’等语:深佩 贵会同人,对于同种同文之东亚民族,爱护和平!惟所言和平途径,仅在于‘开导抗日团,停止其暴举;劝导

  •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卷第十一·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尔时世尊复谓民弥娑啰王曰。汝观色是常非常耶。王曰。非常。佛言。是苦非苦耶。对曰。是苦。世尊又言。受想行识是常非常耶。对曰。非常。又曰。是苦非苦耶

  •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六十卷·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六十卷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智揵度相应品第四之四◎若成就过去他心智。亦成就未来耶。答曰。如是。所以者何。若成就过去。必成就未来。何等时成就过去未来他

  • 清拳·佚名

    拳种之一。据传,该拳传自京西“勒建岫云禅寺”万春、万光和尚。清光绪三十四年,河北宁晋李振鸣从养性禅师学得此拳后,清拳始在河北宁晋、钜鹿和北京等地得到流传。该拳以十路弹腿为基本功。单练套路有:轻身小架36式、

  • 般舟三昧经·佚名

    全称《佛说般舟三昧经》,亦称《三昧经》。佛教经典。东汉支娄迦谶译。一卷。“般舟”,梵文Pra-tyut panna的音译,意为“出现”、“佛立”。“般舟三昧”,即“佛立三昧”,佛教禅法的一种。本经主要述说修持般舟三昧之法,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