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嗟袜曩法天子受三归依获免恶道经

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国那烂陀寺三藏传教大师赐紫沙门臣法天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舍卫国。祇树林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俱。是时有一天子。名嗟[革*(卄/(ㄇ@人)/戊)]曩法。天报将尽。唯余七日。而乃先现五衰之相。身无威德。垢秽旋生。头上花鬘。咸悉萎萃。诸身分中。臭气而出。两腋之下。悉皆汗流。时嗟袜曩法。由是之故。不乐本座。宛转于地。悲哀啼泣。而作是言。苦哉苦哉。曼那吉尔池。苦哉苦哉。洗浴之池。苦哉苦哉。宝车与粗恶欢喜杂林等。如是诸园苑。不复更游戏。苦哉苦哉。跛里耶多罗迦花。永不采摘。杂宝柔软之地。永不履践。苦哉苦哉。天众妓女端严殊妙。常所侍卫。今相舍离。是时有余天子。见斯事已。往帝释所。白言天主。彼嗟袜曩法。五衰现前。命余七日。宛转在地。悲哀啼泣。作如是言。苦哉苦哉。曼那吉尔。洗浴等池。苦哉苦哉。宝车及粗恶欢喜杂林等。如是诸园苑。不复更游戏。苦哉苦哉。跛里耶多罗迦花。永不采摘。杂宝柔软之地。永不履践。苦哉苦哉。天众妓女。端严殊妙。常所侍卫。今相舍离。天主。我见是已。心甚伤切。故来告白。

  尔时帝释天主。心悲愍故。往嗟袜曩法所。而告之言。天子云何。而汝贤者。宛转于地。悲哀啼泣。说诸苦事。伤动见者。时嗟袜曩法。忽闻是语。从地而起。整服肃容。合掌而立。白帝释言。天主。我今寿命唯余七日。命终之后。堕阎浮提王舍大城。以宿业故而受猪身。天主。既受彼身。于多年中。食啖粪秽。我观此苦。是故愁忧。

  尔时帝释天主。闻是语已。心甚悲愍。告嗟袜曩法天子言。贤者。汝可诚心归命三宝。应作是言。归依佛两足尊。归依法离欲尊。归依僧众中尊。时彼嗟[革*(卄/(ㄇ@人)/戊)]曩法天子。以死怖故。畏傍生故。白帝释言。憍尸迦。我今归依佛两足尊。归依法离欲尊。归依僧众中尊。时彼天子。受三归已心不间断。以至命终。诸天之法。下智有见。不能观上。时帝释天主。观彼天子。生于何处。为生南阎浮提王舍大城受猪身耶。为不受猪身。尽彼天眼。观之不见。又观傍生鬼界。亦复不见。又观娑诃世界人间。亦复不见。乃至四大王众天。及忉利天。尽彼观察。都不能见。

  尔时帝释天主。既不见已。心生疑虑。于是帝释往祇树林。诣世尊所。顶礼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彼嗟[革*(卄/(ㄇ@人)/戊)]曩法天子。五衰现前。命在七日。宛转在地。悲哀啼泣。说诸苦事。伤动见者。我时到彼。见此事已。而问之言。云何贤者。悲啼懊恼。憔悴若此。时嗟袜曩法。而告我言。我今寿命。唯余七日。命终之后。堕阎浮提。生王舍城。而受猪身。于多年中以诸粪秽而为食啖。我闻此说。心极悲愍。乃告之言。今汝贤者。欲脱斯苦。当归命三宝。作如是言。归依佛两足尊。归依法离欲尊。归依僧众中尊。时嗟袜曩法。以死怖故。畏傍生故。而白我言。我今归依佛两足尊。归依法离欲尊。归依僧众中尊。时嗟袜曩法。受三归竟。而后命终。世尊。我今不知。彼嗟袜曩法。托生何处。

  尔时世尊。以正遍知。告帝释言。憍尸迦。今嗟袜曩法天子。已生睹史多天。受五欲乐。尔时帝释天主。闻佛语已。欢喜踊跃。心意快然。诸根圆满。即于佛前。说伽陀曰。

  若归依于佛  彼不堕恶道

  弃舍人身已  当获得天身

  若归依于法  彼不堕恶道

  弃舍人身已  当获得天身

  若归依于僧  彼不堕恶道

  弃舍人身已  当获得天身

 

  复说伽陀曰。

  诚心归命佛  彼人当所得

  若昼若夜中  佛心常忆念

  诚心归命法  彼人当所得

  若昼若夜中  法力常加持

  诚心归命僧  彼人当所得

  若昼若夜中  僧威常覆护

 

  尔时帝释天主。说伽陀已。世尊印言。如是如是。

  归命佛法僧  定不堕恶道

  弃舍人身已  当获得天身

 

  尔时世尊。说伽陀曰。

  若佛陀二字  得到于舌上

  同彼归命等  不虚过一生

  若达磨二字  得到于舌上

  同彼归命等  不虚过一生

  若僧伽二字  得到于舌上

  同彼归命等  不虚过一生

 

  又说偈言。

  佛法僧名若不知  彼人最下故不获

  轮回宛转而久处  如迦尸花住虚空

  佛说是经已。诸苾刍众。天帝释等。一切大众欢喜。信受作礼而退。

    佛说嗟袜曩法天子受三归获免恶道经

猜你喜欢
  卷第四·佚名
  有为品第一·佚名
  究竟一乘宝性论 第二卷·佚名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十三·念常
  卷中·佚名
  卷第十·如卺
  增集续传灯录卷第二·南石文琇
  月灯三昧经卷第八·佚名
  云溪俍亭挺禅师语录卷之十·净挺
  鼻奈耶卷第三·佚名
  覆张伯良居士书·太虚
  远离讥嫌品第九·佚名
  辩正论序·法琳
  弘明集卷第四·僧祐
  汝州风穴沼禅师·惠洪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七十·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七十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四十七 邓肃 分岁 余腊羁人少共欢那堪飞雪集云端四时欲尽三更漏六出翻成两岁寒压破岭梅残艶薄敲残亭竹碎声乾公卿休扫黉堂下留与来朝执玉看 别陈少卿 平生

  • 卷五十·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五十目録闲适类荅东阳于令涵碧图诗【唐刘禹锡】题瑞安宰朱元成乃祖云壑庄图【宋陈傅良】和靖州判官陈子从山水图十韵【宋魏了翁】跋王介甫游锺山图【宋张栻】题萍乡何叔万云山【宋戴复

  • 礼乐第二十九·吴兢

    太宗初即位,谓侍臣曰:“准《礼》,名,终将讳之。前古帝王,亦不生讳其名,故周文王名昌,《周诗》云:‘克昌厥后。’春秋时鲁庄公名同,十六年《经》书:‘齐侯、宋公同盟于幽。’惟近代诸帝,妄为节制,特令生避其讳,理非通允,宜有改张。”

  • 卷一百七十六 至和元年(甲午,1054)·李焘

      起仁宗至和元年正月盡是年八月   春正月辛未,詔京師大寒,民多凍餒死者,有司為瘞埋之。   壬申,碎通天犀,和藥以療民疾。時京師大疫,令太醫進方,內出犀牛角二本,析而觀之,其一通天犀也。內侍李舜卿請留供帝服御,帝曰:「吾

  • 第三十八回 游江南中宫截发 征缅甸大将丧躯·蔡东藩

      却说乾隆帝郊天礼毕,回至宫中,闻报香妃已死,这一惊非同小可,忙走入香妃寝室,但见室迩人远,凄寂异常。便把侍过香妃的宫监,传来问话,宫监就将太后赐香妃自尽事,说了一遍。乾隆帝道:“可曾入殓么?”宫监道:“早经入殓,且已埋葬

  • ●卷三·陶宗仪

      ◎正统辩至正二年壬午春三月十有四日,上御咸宁殿,中书右丞相脱脱等奉命史臣纂修宋、辽、金三史,制曰可。越二年甲申春三月,进《辽史本纪》三十卷,《志》三十一卷,《表》八卷,《列传》四十六卷。冬十一月,进《金史本纪》一

  • 卷之三十二·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三十二传第十六【附】固山贝子鄂齐尔列传鄂齐尔杜棱群王博多和次子初授一等台吉康熙十四年从杜棱群王毕哩衮达赉剿察哈尔叛人布尔尼二十六年上幸塞外以扈从赉银币嗣每幸辄扈

  • 卷四十五·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四十五 唐 张守节 撰 韩世家第十五      史记四十五 韩之先与周同姓姓姬氏其後苗裔事晋得封于韩原【括地志云韩原在同州韩地县西南八里又韩城在县南十八里故古韩国也古今地名云韩武

  • 六十三、记青州府中学堂(一)·包天笑

      火车到青州府车站,约在下午两三点钟,因为在青岛已经打了一个电报去,府衙门里已经派人到车站来接了。  安伯夫妇和一位先在青州府中学堂教算学的胡菊如同居,他们早先已约定了,我没有带家眷来,就住在学堂里。  我到学

  • 孔思晦传·宋濂

    孔思晦字明道,孔子五十四世孙。资质端重,性格沉默寡言,孩童时读书已能通晓大义。稍长,拜导江张须立为师,讲求义理,对词章认为浅薄而不讲求。家中贫困,亲自耕种以自养,即使严寒酷暑,学习也从不懈怠,远近人家都争着聘请他做子弟的

  • 张荫麟与中国历史重建·张荫麟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马勇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也有非常久远的历史书写,但是到了近代,随着西方新史学的输入,中国人对自己民族历史的认识发生了严重分歧。到了二十世纪初年,一些有远见的历史学家如章炳麟、梁启超

  • 卷九·姜炳璋

    <经部,诗类,诗序补义钦定四库全书诗序补义卷九石泉县知县姜炳璋撰魏説者谓诸国有世家小序得据以为説惟魏与郐史迁所不能述故其美刺皆湮没不传可证诗序非子夏所授受按郐灭于东迁之前魏灭于鲁闵公之世子夏生于春秋季世

  • 宗镜录卷第二十四·延寿

    夫成佛本理。但是一心者。云何更立文殊普贤行位之因。释迦弥勒名号之果。乃至十方诸佛国土。神通变现。种种法门。答。此是无名位之名位。无因果之因果。是心作因。是心成果。是心标名。是心立位。普贤观经云。大乘因

  • 成实论 第二卷·佚名

    成实论 第二卷诃梨跋摩造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立论品第十三今欲论佛法饶益于世间。佛以大悲心为广利益一切世间故说是法无所齐限。如或有人但为婆罗门故说解脱经。佛所说经皆为度脱四品众生乃至畜生亦不限碍。问

  • 皇明恩命世录·佚名

    皇明恩命世录,编者不详。从内容看,当为明朝正一道道士编辑。九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书辑录明朝九位皇帝御制的赞文、诰敕及圣旨,皆与道教有关。九位皇帝即明太祖、成祖、宣宗、英宗、景帝、宪宗、孝宗、武宗、世宗。

  • 处囊诀·保暹

    宋代诗论著作。1卷。保暹著。保暹为宋初诗僧,《宋诗纪事补遗》卷96对其事迹有简要记载。本书内容重在立诗的格法,但首标诗的作用,开篇即讲:“夫诗之用,放则月满烟江,收则云空岳渎,而情忘道合,父子相存,明昧已分,君臣

  • 诗义固说·庞垲

    诗话著作。清庞垲撰。庞垲,字霁公,号雪崖,晚号牧翁,任丘(今属河北)人。康熙己未(1679)召试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历任中书舍人、建宁府知府。有《丛碧山房集》五十七卷。《诗义固说》二卷,附于集末。据他本人解释,

  • 避寇纪略·程畹

    清程畹撰。同治八年(1869)秋成书。一卷。记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攻克江宁、仪征事,兼述作者经历。亦及道光二十二年(1842)英国军队侵犯镇江事。赞扬林则徐抗英,诋毁太平天国革命。有光绪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