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嘉言第五

诗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彛,好是懿德。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彛也。故好是懿德。歴传记,接见闻,述嘉言,纪善行,为小学外篇。

横渠张先生曰,敎小儿,先要安详恭敬。今世学不讲,男女从幼便骄惰坏了,到长益凶狠。只为未尝为子弟之事,则于其亲已有物我不肯屈下。病根常在。又随所居而长,至死只依旧。为子弟,则不能安洒扫应对,接朋友,则不能下朋友,有官长,则不能下官长,为宰相,则不能下天下之贤。甚则至于徇私意,义理都丧,也只为病根不去,随所居所接而长。

杨文公家训曰,童稺之学不止记诵。养其良知良能,当以先入之言为主。日记故事,不拘古今,必先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事。如黄香扇枕,陆绩怀橘,叔敖阴德,子路负米之类,只如俗说,便晓此道理,久久成熟,德性若自然矣。

明道程先生曰,忧子弟之轻俊者,只敎以经学念书,不得令作文字。 子弟凡百玩好,皆夺志。至于书札,于儒者事最近。然一向好着亦自丧志。

伊川程先生曰,敎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欲且敎之歌舞。如古诗三百篇,皆古人作之。如关雎之类,正家之始。故用之郷人,用之邦国,日使人闻之。此等诗其言简奥,今人未易晓。别欲作诗,略言敎童子,洒扫?应对?事长之节,令朝夕歌之。似当有助。

陈忠肃公曰,幼学之士先要分别人品之上下。何者是圣贤所为之事,何者是下愚所为之事,向善背恶去彼取此。此幼学所当先也。颜子?孟子亚圣也。学之,虽未至亦可为贤人。今学者若能知此,则颜?孟之事我亦可学。言温而气和,则颜子之不迁渐可学矣。过而能悔,又不惮改,则颜子之不贰渐可学矣。知埋鬻之戏不如爼豆,念慈母之敎至于三迁,自幼至老,不厌不改,终始一意,则我之不动心,亦可以如孟子矣。若夫立志不高,则其学皆常人之事。语及颜?孟则不敢当也。其心必曰,我为孩童,岂敢学颜?孟哉。此人不可以语上矣。先生长者见其卑下,岂肯与之语哉。先生长者不肯与之语,则其所与语皆下等人也。言不忠信,下等人也。行不笃敬,下等人也。过而不知悔,下等人也。悔而不知改,下等人也。闻下等之语为下等之事,譬如坐于房舍之中,四面皆墙壁也。虽欲开明不可得矣。

马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在交趾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政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龙伯高敦厚周愼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淸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尙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汉昭烈将终。敕后主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诸葛武侯戒子书曰,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年与时驰,意与歳去,遂成枯落,悲叹穷庐,将复何及也。

柳玼尝著书,戒其子弟曰,夫坏名灾己,辱先丧家。其失尤大者五。宜深志之。其一,自求安逸靡甘澹泊,苟利于己不恤人言。其二,不知儒术,不悦古道,懵前经而不耻,论当世而解頥,身旣寡知恶人有学。其三,胜己者厌之,佞己者悦之,唯乐戏谈,莫思古道,闻人之善嫉之,闻人之恶扬之,浸渍颇僻,销刻德义。簪裾徒在,厮养何殊。其四,崇好优游,耽嗜曲蘖,以衘杯为高致,以勤事为俗流。习之易荒,觉已难悔。其五,急于名宦匿近权要,一资半级虽或得之,众怒羣猜,鲜有存者。余见名门右族,莫不由祖先忠孝?勤俭,以成立之,莫不由子孙顽率?奢傲,以覆坠之。成立之难,如升天,覆坠之易,如燎毛。言之痛心。尔宜刻骨。

范鲁公质为宰相。从子杲尝求奏迁秩。质作诗晓之。其略曰,戒,尔学立身,莫若先孝悌。怡怡奉亲长,不敢生骄易。战战复兢兢,造次必于是。戒,尔学干禄,莫若勤道艺。尝闻诸格言。学而优则仕。不患人不知,惟患学不至。戒,尔远耻辱。恭则近乎礼。自卑而尊人,先彼而后己,相鼠与茅鸱,宜鉴诗人剌。戒,尔勿放旷。放旷非端士。周?孔垂名敎。齐?梁尙淸议,南朝称八达,千古秽靑史。戒,尔勿嗜酒。狂药非佳味。能移谨厚性,化为凶险类。古今倾败者,歴歴皆可记。戒,尔勿多言。多言众所忌。苟不愼枢机,灾厄从此始。是非毁誉间,适足为身累。举世重交游,拟结金兰契。忿怨容易生,风波当时起。所以君子心,汪汪淡如水。举世好承奉,昂昂增意气。不知承奉者,以尔为翫戏。所以古人疾,籧篨与戚施。举世重游侠,俗呼为气义。为人赴急难,往往陷囚繋。所以马援书殷勤戒诸子。举世贱淸素,奉身好华侈,肥马衣轻裘,扬扬过闾里。虽得市童怜,还为识者鄙。我本覉旅臣,遭逢尧?舜理。位重才不充,戚戚怀忧畏。深渊与薄冰,蹈之惟恐坠。尔曹当闵我。勿使增罪戾。闭门敛踪迹,缩首避名势。势位难久居。毕竟何足恃。物盛则必衰。有隆还有替。速成不坚牢。速 走多顚踬。灼灼园中花, 早 发还先萎。迟迟涧畔松,郁郁含晩翠。赋命有疾徐。靑云难力致。寄语谢诸郎。躁进徒为耳。

康节邵先生 诫子孙曰,上品之人不敎而善,中品之人敎而后善,下品之人敎亦不善。不敎而善非圣而何。敎而后善非贤而何。敎亦不善非愚而何。是知,善也物吉之谓也。不善也者凶之谓也。吉也者,目不观非礼之色,耳不听非礼之声,口不道非礼之言,足不践非礼之地。人非善不交,物非义不取。亲贤如就芝兰,避恶如畏蛇蝎。或曰不谓之吉人,则吾不信也。凶也者,语言诡谲,动止阴险,好利,饰非,贪淫,乐祸,疾良善如雠隙,犯刑宪如飮食。小则殒身灭生,大则覆宗絶嗣。或曰不谓之凶人,则吾不信也。传有之,曰,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汝等欲为吉人乎。欲为凶人乎。

节考徐先生训学者曰,诸君欲为君子而使劳己之力,费己之财,如此而不为君子犹可也。不劳己之力,不费己之财,诸君何不为君子。郷人贱之,父母恶之,如此而不为君子犹可也。父母欲之,郷人荣之。诸君何不为君子。又曰,言其所善,行其所善,思其所善,如此而不为君子,未之有也。言其不善,行其不善,思其不善,如此而不为小人,未之有也。

胡文定公与子书曰,立志以明道?希文自期待,立心以忠信?不欺为主本,行己以端庄?淸愼见操执,临事以明敏?果断辨是非,又谨三尺,考求立法之意,而操纵之,斯可为政不在人后矣。汝勉之哉。治心修身,以飮食?男女为切要。从古圣贤自这里做工夫。其可忽乎。

古灵陈先生为 仙 居令,敎其民曰,为吾民者,父义, 能正其家。 母慈, 能养其下。 兄友, 能爱其弟。 弟恭, 能敬其兄。 子孝,能事父母。 夫妇有恩, 贫穷相守为恩。若弃妻不养,夫丧改嫁,皆是无恩也。 男女有别, 男有妇,女有夫。分别不乱。 子弟有学,能知礼义廉耻。 郷闾有礼, 歳时寒暄皆以恩意往来,燕飮叙老少坐立拜起。 贫穷患难亲戚相救, 谓借贷钱谷。昏姻死丧邻保相助,无堕农业,无作盗贼,无学赌博,无好争讼,无以恶陵善,无以富呑贫,行者让路, 少避长,贱避贵,轻避重,来避去。耕者让畔, 地有界畔。不相侵夺。 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子弟负重,执役,不令老者担擎。 则为礼义之俗矣。

右广立教。

司马温公曰,凡诸卑幼,事无大小,毋得专行。必咨禀于家长。易曰,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安有严君在上,而其下敢直情,自恣不顾者乎。虽非父母,当时为家长者亦当咨禀而行之,则号令出于一人,家政可得而治矣。

凡子受父母之命,必籍记而佩之,时省而速行之,事毕则返命焉。或所命有不可行者,则和色柔声,具是非?利害而白之,待父母之许,然后改之。若不许,苟于事无大害者亦当曲从。若以父母之命为非,而直行己志,虽所执皆是,犹为不顺之子。况未必是乎。

横渠先生曰,舜之事亲有不悦者,为父顽母嚚,不近人情。若中人之性,其爱恶,若无害理,必姑顺之。若亲之故旧所喜,当极力招致。宾客之奉当极力营辨。努以悦亲为事,不可计家之有无。然又须使之,不知其勉强劳苦。苟使见其为而不易,则亦不安矣。

罗仲素论瞽瞍底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云,只为天下无不是底父母。了翁闻而善之曰,唯如此而后天下之为父子者定。彼臣弑其君,子弑其父,常始于见其有不是处耳。

伊川先生曰,病卧于床,委之庸医,比之不慈不孝。事亲者,亦不可不知医。

横渠先生尝曰,事亲奉祭,岂可使人为之。

伊川先生曰,冠昏丧祭礼之大者,今人都不理会。豺獭皆知报本。今士大夫家多忽此,厚于奉养而薄于先祖,甚不可也。某尝修六礼大略。六礼,冠?昏?丧?祭?郷飮酒?士相见。 家必有庙, 古者庶人祭于寝,士大夫祭于庙。庶人无庙,可立影堂。 庙必有主。高祖以上,卽当祧也。又云,今人以影祭。或一髭髪不相似,则所祭已是别人。大不便。 月朔必荐新。 如仲春荐含桃之类。 时祭用仲月。物成也。古者天子诸侯于孟月者,为首时也。时祭之外更有三祭。 冬至祭始祖,冬至,阳之始也。始祖,厥初生民之祖也。无主,于庙中正位设一位,合考姒享之。 立春祭先祖,先祖,初祖以下高祖以上之祖也。立春,生物之始。故象其类而祭之。 季秋祭祢。 季秋,成物之始。亦象其类而祭之。忌日迁主祭于正寝。凡事死之礼,当厚于奉生者。人家能存得此等事数件,虽幼者可使渐知礼义。

司马温公曰,冠者成人之道也。成人者将责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之行也。将责四者之行于人,其礼可不重与。冠礼之废久矣。近世以来人情尤为轻薄。生子犹飮乳,已加巾帽。有官者,或为之制公服而弄之。过十歳犹总角者盖鲜矣。彼责以四者之行,岂能知之。故往往自幼至长愚騃如一。由不知成人之道故也。古礼虽称二十而冠,然世俗之弊,不可猝变。若敦厚好古之君子,俟其子年十五已 上,能通孝经?论语,粗知礼义之方,然后冠之。斯其美矣。

古者父母之丧旣殡食粥。齐衰 疎 食水飮,不食菜果。父母之丧旣虞,卒哭 疎食水飮,不食菜果。期而小祥食菜果,又期而大祥食酰酱。中月而禫。禫而飮醴酒。始飮酒者先飮醴酒,始食肉者先食干肉。古人居丧,无敢公然食肉飮酒者。汉昌邑王奔昭帝之丧,居道上不素食。霍光数其罪而废之。晋阮籍负才放诞,居丧无礼。何曾面,质籍于文帝坐曰,卿败俗之人,不可长也。因言于帝曰,公方以孝治天下,而听阮籍以重哀饮酒食肉于公坐。宜摈四裔,无令污染华夏。宋庐陵王义眞居武帝忧,使左右买鱼肉珍羞,于齐内别立厨帐。会长吏刘湛入。因命臑酒,炙车螯。湛正色曰,公当今不宜有此设。义眞曰,旦甚寒。长吏事同一家。望不为异。酒至。湛起曰,旣不能以礼自处,又不能以礼处人。隋炀帝为太子,居文献皇后丧,每朝令进二溢米,而私令外取肥肉?脯?鲊,置竹筒中,以蜡闭口,衣幞裹而纳之。湖南楚王马希声葬其父武穆王之日,犹食鸡臛。其官属潘起讥之曰,昔阮籍居丧食蒸豚。何代无贤。然则五代之时,居丧食肉者,人犹以为异事。是流俗之弊,其来甚近也。今之士大夫,居丧食肉飮酒无异平日。又相从宴集,腼然无愧,人亦恬不为怪。礼俗之坏,习以为常。悲夫。乃至鄙野之人,或初丧未敛,亲宾则赍酒馔,往劳之,主人亦自备酒馔,相与飮啜醉饱连日。及葬亦如之。甚者初丧作乐以娯尸,及殡葬,则以乐导轜车,而号哭随之。亦有伾u嫁娶者。噫,习俗之难变,愚夫难晓,乃至此乎。凡居父母之丧者,大祥之前皆未可食肉飮酒。若有疾暂须食飮。疾止亦当复初。必若素食不能下咽久而臝惫,恐成疾者,可以肉汁及脯?醢,或肉少许助其滋味。不可恣食珍羞盛馔,及与人宴乐。是则虽被衰麻,其实不行丧也。唯五十以上,血气旣衰,必资酒肉扶养者,则不必然耳。其居丧听乐,及嫁娶者,国有正法。此不复论。

父母之丧,中门之外择朴陋之室为丈夫丧次。斩衰寝苫枕块,不脱绖带,不与人坐焉。妇人次,于中门之内别室,撤去帷帐?衾褥?华丽之物。男子无故不入中门,妇人不得辄至男子丧次。晋陈寿遭父丧有疾,使婢丸药。客行见之,郷党以为贬议。坐是沈滞坎坷终身。嫌疑之际不可不愼。

父母之丧不当出。若为丧事及有故不得已而出,则伷勇聿脊班巍

世俗信浮屠诳诱,凡有丧事无不供佛飯僧。云,为死者,灭罪资福,使生天堂受诸快乐。不为者必入地狱,剉焼舂磨,受诸苦楚。殊不知死者形旣朽灭,神已飘散,虽有剉焼舂磨,且无所施。亦况佛法未入中国之前,人固有死而复生者。何故,都无一人误入地狱,见所谓十王者耶。此其无有而不足信也明矣。

颜氏家训曰,吾家巫觋?符章,絶于言议,汝曹所见。勿为妖妄。

伊川先生曰,人无父母,生日当倍悲痛。更安忍置酒张乐,以为乐。若具庆者可矣。

吕氏童蒙训曰,事君如事亲,事官长如事兄,与同僚如家人,待羣吏如奴仆,爱百姓如妻子,处官事如家事,然后能尽吾之心。如有毫末不至,皆吾心有所未尽也。

或问簿佐令者也,簿所欲为,令或不从奈何。伊川先生曰,当以诚意动之。今令与簿不和,只是争私意。令是邑之长,若能以事父兄之道事之,过则归己,善则唯恐不归于令,积此诚意,岂有不动得人。

明道先生曰,一命之士,苟存心于爱物,于人必有所济。

刘安礼问临民。明道先生曰,使民各得输其情。问御吏。曰,正己以格物。

刘安礼,问临民。明道先生曰:“使民各得输其情。”问御史。曰:“正己以格物。”

伊川先生曰,居是邦不非其大夫。此理最好。

童蒙训曰,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淸,曰愼,曰勤。知此三者,则知所以持身矣。

当官者,凡异色人皆不宜与之相接。巫祝?尼媪之类尤宜疎絶,要以淸心省事为本。

后生少年乍到官守,多为猾吏所饵,不自省察,所得毫末,而一任之间不敢复举动。大抵作官嗜利,所得甚少而吏人所盗不赀矣。以此被重谴。良可惜也。

当官者,先以暴怒为戒。事有不可,当详处之。必无不中。若先暴怒,只能自害。岂能害人。

当官处事,但务着实。如涂 摖 文字,追改日月,重易押字,万一败露,得罪反重,亦非所以养诚心,事君不欺之道也。

王吉上疏曰,夫妇人伦大纲,夭寿之萌也。世俗嫁娶太蚤。未知为人父母之道而有子。是以敎化不明而民多夭。

文中子曰,婚娶而论财夷虏之道也。君子不入其郷。古者男女之俗各择德焉。不以财为礼。

早婚少聘,敎人以偷。妾媵无数,敎人以乱。且贵贱有等。一夫一妇庶人之职也。

司马温公曰,凡议婚姻,当先察其壻与妇之性行及家法何如。勿苟慕其富贵。壻苟贤矣,今虽贫贱,安知异时不富贵乎。苟为不肖,今虽富贵,安知异时不贫贱乎。妇者家之所由盛衰也。苟慕一时之富贵而娶之,彼挟其富贵,鲜有不轻其夫,而傲其舅姑。养成骄妬之性,异日为患庸有极乎。借使因妇财以致富,依妇势以取贵,苟有丈夫之志气者能无愧乎。

安定胡先生曰,嫁女必须胜吾家者。胜吾家,则女之事人,必钦必戒。娶妇必须不若吾家者。不若吾家,则妇之事舅姑必执妇道。

或问孀妇于理似不可取,如何。伊川先生曰,然。凡取以配身也。若取失节者以配身,是己失节也。又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颜氏家训曰,妇主中馈,唯事酒食衣服之礼耳。国,不可使预政。家,不可使干蛊。如有聦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劝其不足。必无牝鸡晨鸣,以致祸也。

江东妇女略无交游。其婚姻之家或十数年间未相识者。唯以信命赠遗致殷勤焉。邺下风俗专以妇持门戸,争讼曲直,造请逢迎,代子求官,为夫诉屈。此乃恒?代之遗风乎。

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者而已矣。自兹以往至于九族,皆本于三亲焉。故于人伦为重也。不可不笃。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能不相爱也。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娣姒之比兄弟则疎薄矣。今使疎薄之人而节量亲厚之恩。犹方底而圆盖,必不合矣。惟友悌深至,不为傍人之所移者免夫。

柳开仲涂曰,皇考治家,孝且严。旦望弟妇等拜堂下毕,卽上手低面听我皇考训诫。曰,人家兄弟无不义者。尽因娶妇入门异姓相聚,争长竞短渐渍日闻,偏爱私藏以至背戾,分门割戸,患若冦雠,皆汝妇人所作。男子刚肠者,几人能不为妇人言所惑。吾见多矣。若等宁有是耶。退则惴惴,不敢出一语为不孝事。开軰抵此頼之,得全其家云。

伊川先生曰,今人多不知兄弟之爱。且如闾阎小人,得一食必先以食父母。夫何故。以父母之口重于己之口也。得一衣必先以衣父母。夫何故。以父母之体重于己之体也。至于犬马亦然。待父母之犬马,必异乎己之犬马也。独爱父母之子,却轻于己之子。甚者至若仇敌。举世皆如此。惑之甚矣。

横渠先生曰,斯干诗言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言兄弟宣相好,不要相学。犹似也。人情大抵,患,在施之不见报则辍。故恩不能终。不要相学,己施之而已。

伊川先生曰,近世浅薄,以相欢狎为相与,以无圭角为相欢爱。如此者安能久。若要久,须是恭敬。君臣?朋友皆当以敬为主也。

横渠先生曰,今之朋友择其善柔,以相与,拍肩执袂,以为气合,一言不合怒气相加。朋友之际,欲其相下不倦。故于朋友之间主其敬者,日相亲与,得效最速。

童蒙训曰,同僚之契,交承之分,有兄弟之义。至其子孙亦世讲之。前軰专以此为务。今人知之者盖少矣。又如旧举将及尝为旧任按察官者,后己官虽在上,前軰皆辞避坐下坐。风俗如此。安得不厚乎。

范文正公为参知政事时,告诸子曰,吾贫时,与汝母养吾亲,汝母躬执爨,而吾亲甘旨未尝充也。今而得厚禄,欲以养亲,亲不在矣。汝母亦已早世。吾所最恨者。忍令若曹享富贵之乐也。吾吴中宗族甚众。于吾固有亲疎。然吾祖宗视之,则均是子孙,固无亲疎也。苟祖宗之意无亲疎,则饥寒者,吾安得不恤也。自祖宗来,积德百余年,而始发于吾得至大官。若独享富贵而不恤宗族,异日何以见祖宗于地下。今何颜入家庙乎。于是恩例俸赐常均于族人,幷置义田宅云。

司马温公曰,凡为家长必谨守礼法,以御羣子弟及家众,分之以职, 谓使之掌库廪?廐库?庖厨?舎业?田园之类。 授之以事,谓朝夕所干及非常之事。而责其成功,制财用之节,量入以为出,称家之有无,以给上下之衣食及吉凶之费,皆有品节而莫不均一,裁省冗费,禁止奢华,常须稍存赢余,以备不虞。

右广明伦。

董仲舒曰,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孙思邈曰,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古语云,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孝友先生朱仁轨隐居养亲。常诲子弟曰,终身让路不枉百歩。终身让畔不失一叚。

濂渓周先生曰,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伊尹?颜渊大贤也。伊尹耻其君不为尧?舜,一夫不得其所,若挞于市。颜渊不迁怒,不贰过,三月不违仁。志伊尹之所志,学颜子之所学,过则圣,及则贤。不及则亦不失于令名。

圣人之道入乎耳存乎心,蕴之为徳行,行之为事业。彼以文辞而已者陋矣。

仲由喜闻过,令名无穷焉。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噫。

明道先生曰,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欲人将已放之心约之,使反复入身来。自能寻,向上去。下学而上达也。

心要在腔子里。

伊川先生曰,只整齐严肃则心便一,一则自无非僻之干。

伊川先生甚爱表记君子庄敬日强,安肆日偷之语。盖常人之情纔放肆,则日就旷荡,自检束,则日就规矩。

人于外物奉身者,事事要好。只有自家一个身与心,郄不要好。苟得外物好时,却不知道自家身与心, 却 已自先不好了也。

伊川先生曰,颜渊问克己复礼之目。夫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四者身之用也。由乎中而应乎外。制乎外所以养其中也。颜渊事斯语。所以进于圣人。后之学圣人者,宜服膺而勿失也。因箴以自警。视箴曰,心兮本虚,应物无迹。操之有要,视为之则。蔽交于前,其中则迁。制之于外以安其内。克己复礼久而诚矣。听箴曰,人有秉彛,本乎天性。知诱物化遂亡其正。卓彼先觉,知止有定。闲邪存诚。非礼勿听。言箴曰,人心之动,因言以宣。发禁躁妄,内斯静专。矧是枢机兴戎出好,吉凶荣辱惟其所召。伤易则诞,伤烦则支。己肆物忤,出悖来违。非法不道。钦哉训辞。动箴曰,哲人知几,诚之于思。志士厉行,守之于为。顺理则裕,从欲惟危。造次克念,战兢自持,习与性成,圣贤同归。

伊川先生言,人有三不幸。少年登高科,一不幸,席父兄之势为美官,二不幸,有高才能文章,三不幸也。

横渠先生曰,学者舍礼义,则饱食终日,无所猷为。与下民一致。所事不逾衣食之间,燕游之乐尔。

范忠宣公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聦明恕己则昏。尔曹但常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也。

吕荣公尝言,后生初学且须理会气象。气象好时百事是当。气象者辞令容止轻重疾徐,足以见之矣。不惟君子小人于此焉分,亦贵贱寿夭之所由定也。

攻其恶无攻人之恶。盖自攻其恶日夜且自点检,丝毫不尽,则慊于心矣。岂有工夫点检他人耶。

大要前軰作事,多周详。后軰作事,多阔略。

恩雠分明,此四字非有道者之言也。无好人三字,非有德者之言也。后生戒之。

张思叔座右铭曰,凡语必忠信,凡行必笃敬,飮食必愼节,字画必楷正,容貌必端庄,衣冠必肃整,歩履必安详,居处必正静。作事必谋始,出言必顾行,常德必固持,然诺必重应,见善如己出,见恶如己病。凡此十四者我皆未深省。书之当座隅,朝夕视为警。

胡文定公曰,人须是一切世味淡薄,方好。不要有富贵相。孟子谓堂高数仭,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不为。学者须先除去此等,常自激昂。便不到得坠堕。常爱诸葛孔明,当汉末,躬耕南阳不求闻达。后来虽应刘先主之聘,宰割山河,三分天下,身都将相,手握重兵,亦何求不得,何欲不遂,乃与后主言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死之日,不使廪有余粟,库有余财,以负陛下。及卒果如其言。如此軰人,眞可谓大丈夫矣。

范益谦座右戒曰,一,不言朝廷利害,边报差除。二,不言州县官员长短得失。三,不言众人所作过恶。四,不言仕进官职,趋时附势。五,不言财利多少,厌贫求富。六,不言淫媟戏慢,评论女色。七,不言求觅人物,干索酒食。又曰,人附书信,不可开拆沈滞。发人私书拆人信物。甚者,结为仇怨。余得人所附书物,虽至亲卑幼者,亦未尝辄留。必为附至。及人托于某处问讯于求,若事非顺理,而己之力不及者,则可至诚辞却之。若已诺之矣,则必须达所欲。至于听与不听,则在其人。与人并坐,不可窥人私书。凡与宾客对坐,及往人家,见人得亲戚书,切不可往观,及注目偷视。若屈膝并坐,目力可及,则敛身而退,候其収书,方复进以续前话,若其人置书几上,亦不可取观。须俟其人云某所惠书,云足下请观之,方可一看。若书中事,无大小以至戏谑之语,皆不可于他处复说。凡入人家,不可看人文字。凡入人家,不可于几案上及书攀内,飜看人家书简及记事册子,钱谷文暦。若人将文字令己看,切不可于背后观。皆无德之一端也。凡借人物,不可损坏不还。凡借一物,上至书册下至器用苟得己者,则不须借。若不获己,则须爱护过于己物,看用纔毕卽时归还。切不可以借为名,意在没纳,及不加爱惜,至有损坏。大率豪气者于己之物多不自爱。若借人物,岂可亦如此。此非用豪气之所。乃无德之一端也。凡吃飮食,不可拣择去取。凡飮食,蒸饼去皮,馒头去蔕,肉去脂皮之类。皆非成人所为。乃痴騃无知而已。自非生硬臭恶与犯己宿疾之物,岂有不可食之理。与人同处,不可自择便利。 凡与人同坐,夏则己择凉处,冬则己择暖处,及与人共食多取先取。皆无德之一端也。 见人富贵,不可叹羡诋毁。富贵高下人所共知。见亲戚相识辄称其富贵。若得其实,卽是叹羡。可见不知义命。若不得实,卽是嫉疾。用心不佳,莫此为甚。凡此数事有犯之者,足以见用意之不肖。于存心修身大有所害。因书以自警。

胡子曰,今之儒者,移学文艺于仕进之心,以收其放心而美其身,则何古人之不可及哉。父兄以文艺令其子弟,朋友以仕进相招。往而不返则心始荒而不治。万事成咸不逮古先矣。

颜氏家训曰,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不惮劬劳以致甘腝,惕然惭惧,起而行之也。未知事君者,欲其观古人之守职无侵,见危授命,不忘诚谏以利社稷,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素骄奢者,欲其观古人之恭俭节用,卑以自牧,礼为敎本,敬者身基,瞿然自失,敛容抑志也。素鄙吝者,欲其观古人之贵义,轻财,少私,寡欲,忌盈,恶满,赒穷,恤匮,赧然悔耻,积而能散也。素暴悍者,欲其观古人之小心,黜己,齿弊舌存,含垢藏疾,尊贤容众,苶然沮丧,若不胜衣也。素怯懦者,欲其观古人之达生委命,强毅正直,立言必信,求福不回,勃然奋厉,不可恐惧也。歴兹以往,百行皆然。纵不能淳,去泰去甚,学之所知,施无不达。世人读书,但能言之,不能行之。武人俗吏所共嗤诋,良由是耳。又有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陵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雠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求益,今反自损。不如无学也。

伊川先生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頼此篇之存。而其它则未有如论孟者。故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

凡看语孟,且须熟读玩味,将圣人之言语切己。不可只作一场话说。看得此二书切己,终身尽多也。

读论语者,但将弟子问处便作己问,将圣人答处便作今日耳闻,自然有得。若能于论?孟中深求玩味,将来涵养成,甚生气质。

横渠先生曰,中庸文字軰直须句句理会过,使其言互相发明。

六经须循环理会。尽无穷。待自家长得一格,则又见得别。

吕舍人曰,大抵后生为学,先须理会所以为学者何事。一行一住,一语一默,须要尽合道理。学业则须是严立课程。不可一日放慢。每日须读一般经书一般子书。不须多。只要令精熟。须静室危坐读取二三百遍。字字句句须要分明。又每日须连前三五授,通读五七十遍。须令成诵。不可一字放过也。史书每日须读取一卷或半卷以上,始见功。须是从人授读,疑难处便质问,求古圣贤用心,竭力从之。夫指引者,师之功也。行有不至,从容规戒者,朋友之任也。决意而往,则须用己力。难仰他人矣。

吕氏童蒙训曰,今日记一事,明日记一事,久则自然贯穿。今日辨一理,明日辨一理,久则自然浃洽。今日行一难事,明日行一难事,久则自然坚固涣然冰释,怡然理顺。久自得之。非偶然也。

前軰尝说,后生才性过人者,不足畏。惟读书寻思推究者,为可畏耳。又云,读书只怕寻思。盖义理精深,惟寻思用意,为可以得之。卤莾厌烦者,决无有成之理。

颜氏家训曰,借人典籍,皆须爱护,先有缺坏,就为补治。此亦士大夫百行之一也。济阳江禄读书未竟,虽有急速,必待卷束整齐,然后得起。故无损败。人不厌其求假焉。或有狼籍几案,分散部秩,多为童幼婢妾所点污,风雨虫鼠所毁伤,实为累德。吾每读圣人之书,未尝不肃敬对之。其故纸有五经词义及圣贤姓名,不敢他用也。

明道先生曰,君子敎人有序。先传以小者近者,而后敎以大者远者。非是先传以近小,而后不敎以远大也。

明道先生曰,道之不明,异端害之也。 昔之害近而易知,今之害深而难辨。 昔之惑人也,乘其迷暗。 今之入人也,因其高明。 自谓之穷神知化,而不足以开物成务。 言为无不周遍,实则外于伦理。 穷深极微而不可以入尧?舜之道。 天下之学非浅陋固滞,则必入于此。 自道之不明也,邪诞妖妄之说竞起,涂生民之耳目,溺天下于污浊。 虽高才明智胶于见闻,醉生梦死不自觉也。 是皆正路之蓁芜,圣门之蔽塞。 辟之,而后可以入道。 

右广敬身。

猜你喜欢
  易经·说卦传·第九章·佚名
  卷六 士昏礼第二·郑玄
  卷八·邱濬
  御制偶阅左传宋楚泓之战事因题·杜预
  礼记析疑卷四十五·方苞
  卷七·胡广
  卷二百十九·秦蕙田
  覆梅擷芸書(七則)·欧阳竟无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林语堂
  卷四十八·道世
  叹法师品第十六·佚名
  二、百丈野狐·慧开
  卷第七·李遵勖
  宗镜录卷第六十三·延寿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刘彤·唐圭璋

      彤字文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章文虎妻。工诗词。   临江仙   千里长安名利客,轻离轻散寻常。难禁三月好风光。满阶芳草绿,一片杏花香。   记得年时临上马,看人眼泪汪汪。如今不忍更思量。恨无千日酒,空断九回肠。

  • 卷四百三十三·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三十三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卷六十七 邹智 送客南征 疎雨不复月蟋蟀空自鸣出门送佳客正值新月晴月晴已足嘉况复惊波平君知爱月意莫惜清宵征 槐隂午坐 溽暑浑如蒸槐隂殊可爱招邀

  • 罗椅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罗椅(1214-?)字子远,号石间谷,一作涧谷,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周密《癸辛杂识》续集卷上称他少年以诗名,高自标致,常以诗投后村(刘克庄),有“华裾客子袖文过”之句,知其为巨富家子。壮年留意功名,借径勇爵,捐金结客,尊饶双峰(鲁

  •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一·佚名

    隆庆四年正月己巳朔日食免朝贺○调大同总兵官赵岢于宣府以宣府总兵马芳代之调大同巡抚都御史李秋于辽东以辽东巡抚方逢时代之○命总督京营戎政镇远侯顾寰挂印充总兵官提督漕运镇守淮安○庚午 上始御皇极殿受朝百官具

  • 卷之八百四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历代名贤确论卷十九·佚名

    襄公公败于泓【东坡 颍滨】献公世子申生【白乐天】荀息【东坡】文公守原【栁州】文公霸【栁州】厉公士燮【东坡】悼公智罃赵武【颍滨】平公叔向【颍滨】智伯智伯之亡【栁州 温公】通论文公悼公【颍滨】晋之故封【栁

  • 丁度传·脱脱

    丁度,字公雅,他的祖先是恩州清河人。祖父丁岂页,后唐清泰(934~936)初年被契丹俘虏,后逃回,徙居开封祥符县。父亲丁逢吉,在真宗没即位前的王府做医生,但爱好收聚书籍,与儒士交游。丁度努力求学,喜读《尚书》,曾草拟《书命》十多篇

  • 苏秦之楚·佚名

    【提要】 要去游说的对象经常会拒绝与你见面,或者故意长时间闲置你。连面都见不了,怎么说服他人呢?游说需要等待、更需要你的耐心与毅力。 【原文】 苏秦之楚,三月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

  • 卷十一·惠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礼说卷十一    翰林院侍讲惠士奇撰夏官二官以节服为名则王之车服旗常皆其职掌朝祭则六人从王郊祀则二人从尸持旌执戈乃其事也若云从王服衮从尸服裘则周书顾命执惠执戈者雀弁綦弁而己未闻服冕况以下士

  • 卷一百六十·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六十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三十三飨燕礼蕙田案三代以后封建废而飨燕之礼亦亡惟天子宴羣臣之礼累代相承不废犹有鹿鸣天保之遗意焉汉魏有元正朝防晋有冬至小防唐

  • 任法第四十五·管仲

    圣君任法而不任智,任数而不任说,任公而不任私,任大道而不任小物,然后身佚而天下治。失君则不然,合法而任智,故民舍事而好誉;舍数而任说,故民舍实而好言;舍公而好私,故民离法而妄行;舍大道而任小物,故上劳烦,百姓迷

  • 林阳端禅师·惠洪

    禅师名志端。福州俞氏子。受业于南涧寺。年二十四。谒安国弘瑫禅师。有僧问。万象之中。如何独露身。瑫举一指。其僧惘然而退。端忽契悟。至夜启瑫曰。今日见和尚一指。乃知和尚用处。瑫曰。汝见何道理。端亦举一指。

  • 佛说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卷第四·佚名

    宋凉州沙门智严译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一切世间必生疑惑不能解了。如来等正觉。以何缘故说坚信坚法乃至辟支佛耶。尔时世尊告阿难言。阿难当知。若有众生于先佛所造众善行。能解如来密语不生疑惑。所以者何。能

  • 成唯识论 第八卷·护法

    成唯识论 第八卷护法等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如是四缘依十五处义差别故立为十因。云何此依十五处立。一语依处。谓法名想所起语性。即依此处立随说因。谓依此语随见闻等说诸义故。此即能说为所说因。有论

  • 卷九·佚名

    第七篇第一章 尺度品三九六 尺度本生谭[菩萨=辅师]序分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王之教诫所作之谈话。此故事于三鸟本生谭[第五二一]中将被述及。主分昔日,于波罗奈之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为王之俗事、圣事顾问辅师。王迷

  • 云鸥情书·庐隐

    本书是庐隐与丈夫李唯建二人的六十八封通信集。庐隐说这六十八封书信“没有一篇、没有一句,甚至没有一个字,是造作出来的。字里行间自能读来满满情意。1928年,庐隐认识了比她小九岁的清华大学的学生——一位乐天派的青年

  • 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佚名

    吉冈义丰《三洞奉道科戒仪范の成立について》(《道教研究 一》)考证指出,《无上秘要》卷37引《太极隐注经》即该经,与 《真诰》关系很深,为上清派经典,成书于536~554年之前。该 经述授经仪、读经仪。

  • 春秋属辞·赵汸

    十五卷,元赵汸著。至正丁酉(1357),赵汸《春秋集传》定稿,因《礼记·经解》之说,悟《春秋》之义在比事属辞,而著此书。赵汸《东山集·与朱枫林书》:“《春秋》随事笔削,决无凡例。前辈言此亦多,至丹阳洪氏之说出,则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