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经解

按:此篇数章乃当时旧文,首一章则为后人所窜入,而以经解名篇者,义与词皆绝不类,有目者当共识之。尝谓经之有解,经之不幸也。曷为乎不幸?以人皆知有经解而不知有经也。曷咎乎经解?以其解之致?,而经因以晦。经晦而经因以亡也,其一为汉儒之经解焉,其一为宋儒之经解焉,其一为明初诸儒墨守排纂宋儒一家之经解而着为令焉。噫!果其为圣人复起不易之言,以着为令,可也。今之着为令者,然耶?否耶?夫经解与着令,其事大不相通,其君若相,不过以一时治定功成,草草裁定,初不知圣贤真传为何若耳。乃使天下之学人耳目心思卒归于一途,而不敢或异,是以经解而着令,不又其甚焉者乎。穷变物理,自然材智日新,宁甘久腐。苟以汉宋诸儒久?之经解而明辨之,则庶几反经而经正,其在此时矣。此以经解名篇,正是汉儒之滥觞,汉以前无之,则吾窃怪夫斯名之作俑也。(卷八三,页一)

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于书者也。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于乐者也。絜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也。恭俭庄敬而不烦,则深于礼者也。属词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也。

此章石梁王氏力辨其为非孔子之言,而吴幼清则以为「入其国,其教可知也」为孔子之言,其下盖记者之言而推广其义。按:此皆非孔子之言,自不必辨。即云记者之言,而其言疵颣,顾可存而弗论乎?六经之目,始见于庄子,今世所传之礼,皆非其旧,乐亦无经,二者不必论。自余诸经安得有失,谓之失妄矣。解者或谓指学者之失,或谓指上之教有以失之,此皆回护之说。如书「失之诬」,若谓人不善学、上不善教而使之诬,不可通矣。又或谓人不学则有此失,然本文何尝云「不教学诗,其失愚」耶?大抵此「六失」因书之失诬生来,书之失诬,因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意生来,故并附会诸经为失耳。诗可兴观群怨及多识,何愚之有?易示人趋避吉凶,何贼之有?春秋固乱世之书,然成而乱臣贼子「乱臣贼子」四字,原误作「乱子贼于」,今径改。惧,正以止乱,何乱之有?若夫谓书之失诬,孟子亦止据武成一篇而云,不可遂以此概全经也。如此者名为经解而侮经,实甚矣。(卷八三,页六-七)

天子者,与天地参,故德配天地,兼利万物。与日月并明,明照四海而不遗微小。其在朝廷,则道仁圣礼义之序;燕处,则听雅颂之音;行步,则有环佩之声;升车,则有鸾和之音。居处有礼,进退有度,百官得其宜,万物得其序。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此之谓也。

自此以下,别为古文,与上下侔。(卷八三,页九)

发号出令而民说,谓之和。上下相亲,谓之仁。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除去天地之害,谓之义。义与信,和与仁,霸王之器也,有治民之意而无其器,则不成。

霸、王并言,失其义。或谓宜从鬻子作「帝王」。按:鬻子亦伪书,安知非取其文而改之也。(卷八十三,页一○)

猜你喜欢
  佚文篇第六十一·王充
  问霸第六十二(缺)·管仲
  卷四·佚名
  卷七·湛若水
  卷八·李光坡
  非韩篇第二九·王充
  乐者,通伦理者也(1)·戴圣
  权修第三·管仲
  卷十一·李光坡
  卷十五·易祓
  亲近品第六十五·佚名
  梵网六十二见经全文·佚名
  龙舒净土文序·王日休
  金刚三昧经·佚名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吕南公·唐圭璋

      南公字次儒,南城人。庆历七年(1047)生,元祐元年(1086)卒。有灌园集。   调笑令   效韦苏州作   行客。行客。身世东西南北。家林迢递不归。岁时悲盛泪垂。垂泪。垂泪。两鬓与霜相似。   又   华草。华草。秀

  • ◆毛文学直方(聊复轩斐集)·顾嗣立

    直方字静可,建安人。与同邑刘边近道、虞韶以成、虞廷硕君辅并勤著述,工诗文。宋咸淳癸酉,以周礼领乡荐。丙子既革命,当路有荐其才者,直方退然曰:使我得贫室如宪,穷巷如颜,是得天之厚者,安敢求于分之外耶?乃优游闾里,授徒讲学。科

  • ◆许文正公衡(鲁斋集)·顾嗣立

    衡字仲平,河内人。与姚枢、窦默同隐苏门。得程朱氏书,日相讲习,慨然以斯道为己任。世祖在秦中,闻其名,征授京兆提学,辞。即位后,召为太子太保,不拜,改国子祭酒。未几,谢病归。至元初,命议事中书省,条奏数万言。七年,拜中书左丞。寻

  • 第二折·关汉卿

    (钱大尹上,云)事不关心,关心者乱。老夫钱大尹。昨曰使张千干事,这早晚不见来回话。左右,门首觑着,来时报复我知道。(张千上,云)自家张千是也。奉俺老爷命,着干事回来,如今见老爷去咱。(见科,钱大尹云)张千,我分付你的事如何?(张千云)奉老

  • 仁宗昭皇帝实录(卷九)·杨士奇

    永乐二十二年十二月癸丑赐咸宁公主孳牧马五十疋 罢海子至西湖巡视官盖西湖受高山之流京城南出注海子凡三十余里官常遣人往来巡视禁民不得取鱼而并缘为奸者其旁近之草及灌田之水民皆不得取至是 上命吏部悉罢之谓尚书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二·佚名

    正德十五年冬十月乙酉朔享太庙驸马都尉崔元代行礼○己丑孔颜孟三氏子孙教授司生员孔彦珩援天下学校开贡例奏乞每岁贡二人亦四年而止允之○庚寅 上至天津□云南府地震○癸巳革守备河南南阳等处都指挥佥事郑存仁以巡按

  • 卷之二百四十一·佚名

    光绪十三年。丁亥。夏四月。戊午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内记注  ○诣储秀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丁亥皆如之。内记注  ○闽浙总督杨昌浚等奏、闽省建厂修制鱼雷。核定名额薪工。请予饬部立案

  • 御题郝经续後汉书·郝经

    御题郝经续後汉书 身充信使被拘留两国恰逢奸计投【元太祖既立欲与宋修好王文统素忌郝经有重名请遣经乃以经充国信使至宋告即位且徵前日请和之议文统复隂属李璮潜师侵宋欲假手害经经至宿州遣副使

  • 一二四四 文源阁办理全书处为移送供事史晋事致内阁移付·佚名

    一二四四 文源阁办理全书处为移送供事史晋事致内阁移付乾隆五十二年九月十四日文源阁办理四库全书处为移付事。前奉移送供事史晋到园办事,今书业已告竣。该供事数月以来,勤慎小心,毫无遗悞。理合给文,令其仍回贵处当差。

  • 完者都传·宋濂

    完者都,钦察人。父哈剌火者,随宪宗征讨有功。完者都额头宽广,髯长过腹,禀性骁勇,乐善好施,听读史书时,闻忠良则喜,遇奸邪则怒。宪宗六年(1256)从军。八年,参加攻打鄂州。中统三年(1262),随诸王合必赤讨伐济南李王..的反叛,两战皆

  • 上海租地章程·佚名

    苏松太道宫慕久告示钦命监督江南海关分巡苏松太兵备道宫(为晓谕事:前于大清道光二十二年(一八四二年)奉到上谕内关:“英人请求于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许其通商贸易,并准各国商民人等挚眷居住事,准如

  • 孟春纪第一·吕不韦

    孟春一曰: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太皞,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太蔟,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候雁北。天子居青阳左个,乘鸾辂,驾苍龙,载青旗,衣青衣,服青玉,食麦与

  • 考工记解卷上·林希逸

    宋 林希逸 撰周礼六官其五官体制皆同而冬官以考工记补之又自一体似造物之意特亡彼而存此以成此经之妙也冬官司空掌百工之事舜命共工即此职也并之五官其属亦六十此记只三十官名以考工者考试百工之事而记之也人生日用

  • 二梵志受斋缘品第三·佚名

    【古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初夜有二天。来诣于佛所。天人身光。照曜祇桓。皆如金色。佛便随宜。演畅妙法。心意开悟。俱得道迹。头面礼佛。还归天上。【白话】如是我闻:一时

  • 大乘义章 第五卷·慧远

    大乘义章 第五卷远法师撰染法聚第三此有六十门染法聚烦恼义中有三十门此卷有二十三门(二障义 三障义 三根三道三毒烦恼义 三使义 三漏义 四缚四流四[枙]之义 四取义 四身结义 五住地义 五盖义 五下分结

  • 雁门公妙解录·佚名

    与《悬解录》同,缺《守仙五子丸方》及以后部分。陈国符《道藏源流续考》认为本书为唐纥于撰,疑雁门公即纥于。述烧炼三品大丹之法。

  • 烧饼歌·刘基

    古代预言书。相传明太祖食烧饼,刘基适至。太祖询以后世兴亡治乱之事,基以隐语作答。答辞为歌谣体,故称《烧饼歌》、《刘伯温烧饼歌》、《帝师问答歌》。刘伯温《烧饼歌》,全文共计一千九百一十二字,是用隐语写成的“预

  • 大方广曼殊室利童真菩萨华严本教赞阎曼德迦忿怒王真言阿毗遮噜迦仪轨品·佚名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说忿怒王真言,成就有情,治罚难调伏者法。阎曼德迦忿怒王品第三十二。答寂静慧菩萨问,复说诸调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