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附记

这个《自传》,写在一九三一年夏秋间,算来时间快有半个世纪了.当时我正在青岛大学教散文习作.本人学习用笔还不到十年,手中一支笔,也只能说正逐渐在成熟中,慢慢脱去矜持、浮夸、生硬、做作,日益接近自然.为了补救业务上的弱点,我得格外努力.因此不断变换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用不同方法处理文字组织故事,进行不同的试探.当时年龄刚及三十,学习情绪格外旺盛.加之海边气候对我又特别相宜;每天都有机会到附近山上或距离不及一里的大海边去,看看远近云影波光的变化,接受一种对我生命具有重要启发性的教育.因此工作效率之高,也为一生所仅有.前一段十年,基本上在学习用笔.后来留下些短短篇章,若还看得过去,大多数是在青岛这两年内完成的.并且还影响此后十年的学习和工作.我的作品,下笔看来容易,要自己点头认可却比较困难.因为前后二十年,总是把所写作品当成一个学习过程看待,不大在成败得失上注意.这个《自传》的产生却不同一些.一个朋友准备在上海办个新书店,开玩笑要我来为"打头阵",约定在一个月内必须完成.这种迫促下出题交卷,对我并不习惯.但当时主观设想,觉得既然是自传,正不妨解除习惯上的一切束缚,试改换一种方法,干脆明朗,就个人记忆到的写下去,既可温习一下个人生命发展过程,也可以让读者明白我是在怎样环境下活过来的一个人.特别在生活陷于完全绝望中,还能充满勇气和信心始终坚持工作,他的动力来源何在.因此仅仅用了三个星期,写成后重看一次,就破例寄过上海交了卷.过不久印成单行本后,却得到些意外好评.部分读者可能但觉得"别具一格,离奇有趣".只有少数相知亲友,才能体会到近于出入地狱的沉重和辛酸.可是由我说来,不过是还不过关的一本"顽童自传"而已.书中前一部分学生生活占分量过多.虽着重在反对教"子曰"老塾师顽固而无效果教育方法,一般读者可能只会得到些"有趣"印象,不可能感到有什么积极意义.因为到他们读我作品时,时代已不同了,"子曰"早已失去作用,随之而来的却是封建军阀大小割据打来杀去国势陷于十分危急时期.后一部分写离开家庭进入大社会后的见闻和生活遭遇,体力和精神两方面所受灾难性挫折和创伤,个人还是不免受到些有形无形限制束缚,不能毫无顾忌地畅所欲言.当时还以为到再版时,将有机会加以调整补充.事实上一九三三年夏回到北平后,新的工作一接手,环境一变,我的打算全部落了空,不能不放弃了.

时间过了半个世纪,我所经历的一切和我的创作都成了过时陈迹.现在《新文学史料》编辑部忽然建议重发我的《自传》,我是颇有些犹豫的.时代前进了,我这本《自传》还能给青年读者起些什么教育作用,实令人怀疑.但是这本《自传》确实也说明了一点事实.由此可以明白,一个才质平凡的乡下青年,在社会剧烈大动荡下,如何在一个小小天地中度过了二十年噩梦般恐怖黑暗生活.由于"五四"运动余波的影响才有个转机,争取到自己处理自己命运的主动权,完成了向社会学习前一阶段的经历后,并开始进入一个更广大复杂的社会大学,为进行另一阶段的学习做了准备.如今说来,四五十岁生长在大城里的知识分子,已很少有明白我是干什么的人;即部分专业同行,也很难有机会读到我过去的作品.即或偶然见到些劫余残本,对于内中反映的旧社会部分现实,也只会当成"新天方夜谭"或"新聊斋志异"看待.只有少数中的少数,真正打量采用个历史唯物主义严肃认真态度,不带任何成见来研究现代文学史的工作者,对他们或许还有点滴用处.因为借此作为线索,才可望深一层明白我一九二五年"良友"印的《习作选题记》、《边城题记》,一九四七年印的《长河引言》及一九五七年《沈从文小说选题记》中对于写作的意图和理想,以及尊重实践、言简意深的含义.再用来和我作品互相对照,得到的理解,必将比前人认识明确、深刻而具体.因此我同意把它重新发表,并作了些补充、修改和校订.

从文

1980年5月17日

全书完

猜你喜欢
  卷三百五十四·列传第一百一十三·脱脱
  卷二百九十·列传第一百七十八·忠义二·张廷玉
  后汉孝章皇帝纪上卷第十一·袁宏
  第二十回 废郭后移宠阴贵人 诛蛮妇荡平金溪穴·蔡东藩
  第六十九回 据渭北后秦独立 入阿房西燕称尊·蔡东藩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七十九·徐乾学
  卷之三十三·佚名
  卷之二百六十一·佚名
  两汉笔记卷三·钱时
  刘白皋传·薛居正
  仆散忠义传·脱脱
  卷四十六·佚名
  卷之二十五  革除遺事六(明)黃佐 撰·邓士龙
  卷一百九·佚名
  四十一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十二·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四十二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独乐园稿【一】司马光字君实夏县人以父防入官年二十登宝元初进士厐籍荐除馆阁校理英宗朝进龙图阁直学士神宗朝加资政殿学士退居洛阳凡十五年田夫野老皆

  • 卷一百五十三·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五十三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三十 秦观 田居四首 鸡号四邻起结束赴中原戒妇预为黍呼儿随掩门犂锄带晨景道路更笑喧宿潦濯芒缕野芳簪髻根霁色披窻霭春空正鳞繁辛夷茂横阜锦雉艶空园少

  • 歳时杂咏巻四十三 ·蒲积中

    宋 蒲积中 编正月正月三日归溪上有作简院内诸公杜 甫野外堂依竹篱邉水向城蚁浮仍腊味鸥泛已春声药许邻人劚书从稚子擎白头趋幕府深觉负平生正月三日闲行白居易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河头氷欲销【黄鹂坊名乌鹊河名】緑

  • 笺注陶渊明集卷之六·李公焕

    感士不遇赋并序昔董仲舒作士不遇赋司马子长又为之余尝以三馀之日讲习之暇读其文慨然惆怅夫履信思顺生人之善行抱朴守静君子之笃素自真风告逝大僞斯兴闾阎●廉退之莭市朝驱易进之心怀正志道之士或潜玉于当年㓗巳清操之

  • 唐臣传第十五·欧阳修

    ○硃弘昭冯?附硃弘昭,太原人也。少事明宗为客将,明宗即位,为文思使。与安重诲有隙,故常使于外。董璋为东川节度使,乃以弘昭为副使。西川孟知祥杀其监军李严,弘昭大惧,求还京师,璋不许,遂相猜忌,弘昭益开怀待之不疑,璋颇重其为人

  • 卷五十一·志第三十二·选举一·脱脱

        ◎选举一   ○进士诸科 律科 经童科 制举 武举 试学士院官 司天医学试科   自三代乡举里选之法废,秦、汉以来各因一代之宜,以尽一时之才,苟足于用即已,故法度之不一,其来远矣!在汉之世,虽有贤良方正诸科

  • 卷之一百二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三 列传二百十三·纪昀

    列传宋 【一百十七】○宋一百十七林勋 刘才邵 许忻应孟明曾三聘 徐侨度正 牛大年 陈仲微林勋刘才邵许忻应孟明曾三聘徐侨度正牛大年陈仲微△林勋林勋贺州人政和五年进士为广州教授建炎三年献本政书十三篇言国家

  • 卷三十一·孔毓圻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幸鲁盛典钦定四库全书幸鲁盛典卷三十一圣驾幸鲁释奠先师礼成恭演连珠三十首【有序】翰 林 院 编 修【臣】张豫章驾幸阙里亲祀孔子庙林典礼尊隆亘古未有在廷诸臣咸奋毫以扬其盛事【臣】备员

  • 卷四十三·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四十三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四十三><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四十三>王及諸侯寢廟制周禮宫人掌王之六寢之修【六寢者路寢一小寢五玉藻曰朝辨色始入君

  • 卷二百一·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二十复次善现,见者清净故色清净。色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见者清净。若色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见者清净故。受想行识清净。受想行识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九·佚名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魔愁品第六十二(丹云同学品)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ldquo;世尊!是般若波罗蜜甚深难见,无诸忆想分别,毕竟离故。世尊!是众生闻是般若波罗蜜,能持读诵说,正忆念、亲近、如说行,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 卷第八十五·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八十五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结蕴第二中十门纳息第四之十五如契经说。有一苾刍来诣佛所。顶礼佛足退坐一面。而白佛言。世尊。说有明界净界。空无边处界。识无边处界。无所有处

  • 缁门警训卷第五·如卺

    终南山宣律师宾主序夫损己利他者。盖是僧家之义也。害物安身者。非为释子之理也。有赏善罚恶之能。断是非不平之事。若是先人后己契诸佛之慈心。如或尔死我活乖六和之妙行。为主者倘存仁义。感十方衲子之云臻。若乃私

  • 玉清无上灵宝自然北斗本生真经·佚名

    玉清无上灵宝自然北斗本生真经。撰人不祥,约出於宋元。假托元始上帝为宝上真人说玉清紫光夫人本生故事,劝人设醮持诵《九光真经》,祈求智慧福寿。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

  • 文信公集杜诗·文天祥

    一名《文山诗史》,宋文天祥撰。盖被执赴燕後,於狱中所作。前有《自序》,题“岁上章执徐,月祝犁单阏,日上章协洽”。案上章执徐为庚辰岁,当元世祖至元十七年,乃其赴燕之次年。祝犁单阏当为己卯之月,上章协洽为庚未之日,於干支纪

  • 简端录·邵宝

    十二卷。明邵宝撰。宝字国贤,号二泉,无锡(今江苏无锡)人,成化进士,曾官江西提学副使,正德中迁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忤刘瑾,勒致仕。瑾伏诛,复出为户部侍郎,拜南京礼部尚书,嘉靖初卒,谥文庄。其着述颇丰,除此书外,尚有《左觿》、《大

  • 诗经世本古义·何楷

    二十八卷。明何楷撰。楷字元子,镇海卫(今属浙江省)人。楷博综群书,尤邃经学。天启进士。值魏忠贤乱政,不谒选而归。崇祯间迁科给事中,举劾无所避。杨嗣昌夺情入阁,楷劾之,忤旨贬二秩。福王命掌都察院,几为忌者所害。漳州破,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