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与专的问题
【原文】
达巷党①“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②”。子闻之,谓门弟了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注释】
①达巷党;名叫达的晨巷。巷党为一个词,即里巷。②无所成名:直译为“没有成名的东西”,也就是不好说在哪方由有特别著称的专长。
【译文】
达巷的一个人说:“博大啊,孔子!学问广博而无法称他为哪一方面的专家。”孔子听到后对自己的学生说:“我专门做什么好呢?专门赶马车好呢?还是专门射箭好?我赶马车好了。”
【读解】
在《为政》篇里,孔子曾经说过“君子不器”的话,要求君子不要像一个器皿一样,只能派某一方面的用场,而应该博学而才能广泛。努力使自己成为能适应各个方面的通才。在这里,借达巷人的口,使我们知道,孔子不仅是这样要求别人的,他自己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
这里牵涉到博与专的问题。这个问题仔细考究起来并不那么简单.实际上,博与专不是可以如此清楚地割裂开而让人选择的。尤其是进入现代社会后,一方面是分工越来越细,因而越需要专门的人才;另一方面是专业人才越来越需要有各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够“专”得起来。所以,一方面的确如孔子所说:不要像一个器皿一样,只能派一种用场,装酱油就装酱油,装醋就装醋。如孔子在这里听到达巷人的话后风趣而幽默地所说的那样,驾车就驾车,射箭就射箭。而是除了驾车,去一所驾校学两个月拿一个驾驶执照外,还要去学电脑,学英语,如此等等,使自己成为一个博学而多才多艺的人。但是,另一方面,没有哪一方面的专长,或者说没有一技之长,在今天的社会里也是寸步难行的啊,弄不好,就会成为人们所挖苦的“样样懂,门门瘟”,恐怕连一个称心如意的工作还找不到呢,那就只有失业了罢。
所以,更为理想的追求实际上不是“博学而无所成名”,而是要既博学又要有所成名。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又博又专,“样样懂,门门精”。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圣人其犹难诸?”恐怕连圣人也难以做到吧?又何况我们这些等闲之辈呢!
猜你喜欢 第二十一卦 噬嗑 火雷噬嗑 离上震下·佚名 卷十二 洪范第六·孔颖达 卷十五 燕礼第六·郑玄 力耕第二·桓宽 孟子集注大全卷七·胡广 理学类编卷五·张九韶 目录·惠栋 卷十九·钱时 性恶第二十三·荀况 卷之三十三·邵经邦 卷七·赞宁 佛说戒消灾经略释·智旭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空论·智旭 上海佛法僧园法苑之新建设·太虚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四十四·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