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百 内务府奏议覆五关钢斤仍交各关监督接办摺

康熙四十八年六月初四日 

总管内务府谨奏:为请旨事。 

康熙四十八年四月十三日,臣衙门具奏:据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曹寅呈称,案查康熙四十年五月,寅具摺启奏情愿承办各关铜斤,奉旨:曹寅并未贻误,八年完了,今若再交其接办八年,伊能办乎?所谕甚是。令曹寅承办之五关铜斤,三旗商人纷纷具呈,请补曹寅之缺,接办铜斤,并愿照其节省银数节省等语。 

臣等议得:王纲明、张鼎臣、曹寅等接办铜斤时,一斤铜规定官价一钱五分,商人买铜时,一斤铜价银七分,搬运工价及杂用等项银三分,合计一斤铜需银一钱。因此每斤铜馀银五分,其中销除节省银一分五厘,将所馀之银三分五厘,由张鼎臣等按每斤铜给关监督盘缠银一分一厘,又以前因若等候监督发银买铜,恐致迟误,乃向他人借银,每斤铜需支付利息银二分四厘,此等月项,皆由所馀之五分银内支付,后来主上借给官银十万两,不再向旁人借银,所馀之利息银二分四厘,亦行节省,因而一斤铜已可节省三分九厘。宝泉、宝源两局铸钱之铜,关系甚大,经查具呈之商人,俱无保证,不可支给伊等承办。请将曹寅承办之五关铜斤,仍交各该关监督,按照规定办理。曹寅承办五关铜斤时,每斤铜按三分九厘计算,共应节省银三万九千五百三十两。又,康熙四十四年十二月,据曹寅、张鼎鼐、王纲明等呈称:浒墅等十四关应支付我等之铜价一钱,脚费银五分,若停止向关监督领取,改由附近江苏藩库发给,则船夫雇价及各地杂项用费,又可节省一万两等语,业经奏准节省。因此曹寅一年共交节省银四万二千三百馀两,每年已由藩库领取,送交内务府广储司。今既支付该管监督承办铜斤,其节省之银两,仍应依照曹寅节省银数,由藩司向关监督领取,送交户部,转交广储司。如此,关监督购铜,可得馀利,是又承受主上无限恩惠也。为此,与户、工两部会议具奏,谨奏请旨。等因缮摺。 

署理内务府总管事务.御前三等侍卫巴龙、鹰上统领.兼二等侍卫关保具奏。 

奉旨:依议。钦此。 

[译自内务府满文奏销档]

猜你喜欢
  卷二百六·列传第九十三·叛臣·宋濂
  卷一百三十九·毕沅
  大事记续编卷四十二·王祎
  清中叶之外交观·佚名
  卷二十九画二·何良俊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二·佚名
  卷之二百四十八·佚名
  七一 浙江巡抚三宝奏续购得遗书情形并进呈书目折·佚名
  卷四十四·高士奇
  绎史卷三十三·马骕
  味腴室日记 光绪十六年庚寅·恽毓鼎
  卷四十六 万石卫直周张传 第十六·班固
  车里土司传·张廷玉
  徐达传·张廷玉
  六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十五·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五十五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公是集【五】月夜独酌凉月被云涵碧霄暂怜尘宇断尘嚣露飞向树光明灭风度疎星影乱揺惊鹊似投人处息暗虫无恨嵗华凋短歌薄酒清辉里百感先秋不自聊咏亭前箭

  • 卷二十八·查慎行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苏诗补注> 钦定四库全书 苏诗补注卷二十八 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古今体诗四十二首【元佑二年丁卯春夏官翰林学士时作】 和周正孺坠马伤手 平生学道已神完岂复儿童私自怜醉堕何曾伤内守色

  • 卷三十三·本纪第三十三·脱脱

        孝宗一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讳昚,字元永,太祖七世孙也。初,太祖少子秦王德芳生英国公惟宪,惟宪生新兴侯从郁,从郁生华阴侯世将,世将生庆国公令譮,令譮生子偁,是为秀王。王夫人张氏梦

  • 乾隆上谕 二、将大逆不道的曾静、张熙凌迟处死·雍正

      编者按:这道处死曾静、张熙的谕旨,使历时七年之久的曾静遣徒张熙投书案,最后降下帷幕。由于雍正曾下过谕旨宽大曾静,其中说过“将来子孙,不得追究诛戮”的话,乾隆虽然没有遵照雍正的话去做,但也不能不加以理睬。所以这里

  • 卷之一千三百五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十二·司马贞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索隐卷十二 唐 司马贞 撰 晋系家第九 晋唐叔虞【按太叔以梦及手文而名曰虞至成王诛唐之後因戏削桐而封之叔字也故曰唐叔虞而唐有晋水至于燮改其国号曰晋侯然晋初封於唐故称晋唐叔虞也且唐本尧後

  • 魏子平传·脱脱

    魏子平字仲均,弘州人。进士及第,调升五台主簿,屡次升迁被授予尚书省令史,任大理丞,历任左司都事、同知中都转运使事、太府监等职。正隆三年(1158),为贺宋主生日副使。这时,海陵王正在图谋攻打宋朝,魏子平出使宋朝回来后,入朝拜

  • 杨恭懿传·宋濂

    杨恭懿字元甫,奉元人,自幼好学,记忆力强,每日能记诵数千言,随父母逃难亦不中辍。十七岁时西还故乡,家贫,靠劳动为生,有暇即学,且无书不读,尤潜心于《易经》、《礼经》、《春秋》。得朱熹《四书集注》,读后不禁感叹道:“论三纲五常

  • 卷二百九十八·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九十八四裔考【六】南意达里亚【厄勒祭亚罗玛尼亚翁加里亚波罗尼亚莫斯哥未亚大尼亚诺而勿惹亚雪际亚鄂底亚附】意达里亚在欧逻巴州南境其地周一

  • 世兵第十二·鹖冠子

    道有度数,故神明可交也,物有相胜,故水火可用也,东西南北,故形名可信也。五帝在前,三王在后,上德已衰矣,兵知俱起。黄帝百战,蚩尤七十二,尧伐有唐,禹服有苗,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阴阳不乱其气,生死不俛其位,三光不改其用,神明不徙其法

  • 卷十五·王与之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十五    宋 王与之 地官司徒上郑锷曰所掌者敎而所经理者天下之土地故正名之曰地官所经理者土地而所治者军旅徒庶之政令故又名之曰司徒【○史氏曰传曰政太察则无徒徒者其民也民者司民而

  • 学蔀通辨卷之十一·陈建

    终编中此卷所载着朱子教人之法在于敬义交修知行兼尽不使学者陷一偏之失而流异学之归也此圣学之涂辙也或曰子之为学不求诸心而求诸迹不求之内而求之外吾恐圣贤之学不如是之浅近而支离也朱子曰人之所以为学心与理而已心

  • 佛说转法轮经·佚名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闻如是。一时佛在波罗奈国鹿野树下坐。时有千比丘诸天神。皆大会侧塞空中。于是有自然法轮。飞来当佛前转。佛以手抚轮曰。止往者吾从无数劫来。为名色转受苦无量。今者痴爱之意已止。漏结之情已

  • 杂阿含经卷第四·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八八)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年少婆罗门名郁多罗。来诣佛所。与世尊面相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常如法行乞。持用供养父母。令得乐离苦。世尊。我作如

  •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二十·佚名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总持功德赞说譬喻无尽品第二十四之二尔时贤王天子白佛言。世尊。一切法无摄受无我无取无续无断。然以方便随宜所作。诸勤行者。以正方便现前得法。世尊。譬

  • 唯识三十论要释·佚名

    同。或执离心无别心所。为遮此等种种异执。令于唯识深妙理中得如实解故造斯论。言所缘者复有二种。初明造论。后显传译。佛薄伽梵悲导有情法门虽多。其要有四因缘。唯识无相真如随对根宜诸经各说。余三理门已有广论。

  • 小二黑结婚·赵树理

    短篇小说。赵树理著。1943年10月华北新华书店初版。它是作者的成名之作,也是显示作者风格的代表作之一。出版时,彭德怀曾亲笔题词:“象这种从群众调查研究中写出来的通俗故事,还不多见。”作品写的是一对青年男女冲破封建

  • 济诸方等学经·佚名

    一卷,西晋竺法护译。大乘方广总持经之异译。